评《贵胄学堂》|望向觉醒的灵魂

2022-08-25     有染

原标题:评《贵胄学堂》|望向觉醒的灵魂

清末,是典型的动荡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新思想与旧制度强烈碰撞,派系林立,风雨飘摇。在许多文献中,我们知晓了那些魔幻的过往,终究都归在了“西学”与传统是否并行、如何并行的问题。

历史上的贵胄学堂也是在此时产生,摇摆在保守与革新之中。

那些贵族子弟对新思想究竟是如何态度?他们的人生又发生了怎样变化?

我们无法亲历那个真实的年代,便试从话剧《贵胄学堂》中窥见一二。

清政府为贵胄子弟设立了专有的“贵胄学堂”,要他们学习科学知识与现代“新学”。留洋归来的林熙彦在老世伯裕王爷的安排之下成为学堂的教习之一。但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清廷显得徘徊不定,想要获得打造坚船利炮的技术,却不能接受随之而来的自由平等思想。

林熙彦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痛苦万分,西洋环境浸泡下成长的他与年轻的纨绔子弟们无法沟通,裕王爷与其他教习们也难以接受他的“怪诞邪说”。

林熙彦是这陈腐氛围之中的异类,清醒得像个屈原。特立独行的教师带领学生们发现人生新方向的故事,俨然一副死亡诗社的路数。

就剧情而言,《贵胄学堂》并没有很多特别之处,但关于“觉醒”与其代价,可以聊上一聊。

以裕王爷为代表的一派老教习们,明明已经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甚至是科学的威胁,不论嘴上如何说,心底始终不愿接受新的变化——新思想意味着变革,意味着特权阶层的权力削弱。

特权阶级的人本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国家和人民如何发展,这种思想在晚清这一批老教习的身上体现得十分清晰。他们不愿觉醒,也不能接受别人的觉醒之后的反抗。满嘴仁义道德,逛花楼抽大烟照做,如此虚伪、如此顽固,被历史的车轮倾轧也是必然结局。

“觉醒”一事实属不易。林熙彦有机遇,从小在西洋长大,接触到的是超越伦理纲常的“平等”思想。他幸运地比晚清的贵族们拥有更进步的思想,能够读诗歌、懂科学,回国之后他处处受到制约,痛苦不已。许多“裕王爷”们不允许他将自己的知识教给学生,先觉醒的人在当时如扑火飞蛾,不是碰壁,就是要燃烧自己的生命。觉醒不仅需要机遇,还需要勇气。林熙彦不畏强权,为学生仗义执言,这勇气终于给他带来了希望。他的学生们将他的热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年轻的贵族子弟们自小便是被规矩钉死的阶层,“出格”的事一概不能做,喜欢唱戏的不能上台、喜欢机械的不能动手,每天只剩下斗鹰走犬吃喝嫖赌。在那样的时代,他们是权力阶层,亦是可悲的阶层,他们不知自己为何而生又为何而死。西方早已进入靠科学认识世界的阶段,他们听林教习讲进化论还一副被侮辱了祖宗的模样。随着林教习与他们的熟络,带学生们排戏、读诗、帮他们抵挡裕王爷的“进攻”,还教他们打网球。这些年轻人终于领悟到人不只是碌碌无为的躯壳,还可以追寻自我的价值。

他们无趣的人生中出现了一道光芒,于是这些年轻人紧随其后,抓住这道光亮,不再沉浸在即将朽烂的生活中。他们对即将离开学堂的林熙彦诵读起《人生颂》中的诗句,又追随他而去。他们宁愿做黄包车夫、上台唱戏、做机械工人,也要和困住他们灵魂的旧贵族制度告别。

清朝有一位摄政王名叫载沣,他是光绪的弟弟,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这位皇亲是真实历史上第一批贵胄学堂的成员,年少出使德国,对西学有较大的兴趣。他喜爱天文、地理,遇到日食还曾对儿子溥杰讲解日全食的原理,但他又会与钦天监配合走一套祭祖罪己的流程。可见,当时真正的王公贵族即使懂得科学、相信科学,也仍会面对理想与制度无法共存的状况。

而话剧《贵胄学堂》中那些年轻的贵族,辫子剪掉了,朝服的补子也拆了下来,不可知的未来他们依然向往。

他们以反抗的姿态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无疑是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化的结局。他们最终与林熙彦一样,卸去华丽的枷锁,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闪耀的瞬间。

就像本剧多次出现的那首朗费罗的《人生颂》中所说:

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实在的!

它的归宿绝不是荒坟;

“你本是尘土,必归于尘土”,

这是指躯壳,不是指灵魂!

-剧终-

SYLJ

马甲众多的无情票友

本文落笔于

写于8月12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观演后

配图为剧照

摄影陆宇烁

来源剧组,经授权使用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more:

众人谈·戏剧在特殊时期的策略 | 线上和现场,挑战或机会

评·《弗兰肯斯坦》中文版|不变的窠臼和改变的勇气

评·音乐剧《赵氏孤儿》|从坟墓中唱响的命运之歌

纪念古天农先生 | 2010年,他在上海的一次讲演稿

评·话剧《皮囊》 | 人生不是短篇小说

聊·韩版《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成功,能否在今夏的上海复制

观点·郑新文 | 在“新常态”下演艺机构应该提供什么产品/体验?

众人谈·进剧场 | 今年开春,你买的第一张演出票还记得吗

更多阅读 可点击

张艾嘉 林怀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杨易

史依弘 | 蒋瑞征 | 黄俊达

沈伟 | 杜邦 | 冯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张晋浩

大剧场版《枕头人》 | 《倾城之恋》 |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电波》

乌镇戏剧节

亚洲大厦| 进念二十面体

上话·新文本

- 灵 魂 编 辑 部 -

执行编辑:五月初五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责任编辑:Paula & Cheers

主编:许安琪 &阿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f791658150752e7c62250725a6e2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