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钱钟书《围城》:思“围城”人生,繁琐的生活中如何寻求真谛?

2019-11-28     九门忆史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其风格独特语言精妙,在故事中善用妙喻穿插嘲讽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围城》塑造的人物性格现实而典型,心里描写细致而传神,包含深刻的思想意蕴。

正如杨绛先生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围城,作者借围城的故事引起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

一、品读《围城》

《围城》的故事讲述的是留学的方鸿渐不学无术并未取得毕业证书,带着买来的假文凭归国后的情感,工作和生活故事。由于故事中涵盖的内容复杂,我们从几个方面分别来看围城吧。

(一)围城中的爱情

1.苏文纨:方鸿渐在归国的船上遇到曾经相识的苏文纨,苏文纨对方鸿渐是很有好感的,然而方鸿渐却和已经有了未婚夫的鲍小姐乱搞在一起,引起了苏文纨的嫉妒与不满。

苏文纨富有才华更看重自己的爱情,但是十分忸怩。比如虽然她不耻方鸿渐放纵的行为,却在鲍小姐下船之后又主动贴合方鸿渐。回国之后她又主动去追方鸿渐,方鸿渐却心系唐晓芙。对此苏文纨除了吃醋之外毫无办法。

文纨空有才名而沦落到与男人们玩弄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身边,虚伪的纯净以及容易被感染,她所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是媚俗的。所以苏文纨的结局只能下嫁给曹元朗——一个勉强符合他心中标准的诗人。

2.唐晓芙:唐晓芙在《围城》中是以一个完美女性的角色出现的,可爱又率性。她爱上了方鸿渐,却不是她理想中的样子,“我爱的人,我要能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

她对方鸿渐说完这些话,给方鸿渐的美梦致命一击,也给她自己的少女情怀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可以说唐晓芙是方鸿渐心中的幻影,他们都有对爱情的崇高理想,而唐晓芙是纯粹的,方鸿渐是虚伪的,对此方鸿渐心知肚明。

所以他的过去是使他不能与唐晓芙在一起的高高的壁垒,他和唐晓芙的爱情刚生萌芽就轻易的被苏文纨的报复击碎了。

3孙柔嘉:她并不单纯像她的名字那样,温柔和顺从可以作为她的武器。孙柔嘉知道方鸿渐心中有他的唐晓芙,但她还是果断追求了方鸿渐,因为她看出了方鸿渐的懦弱。在她的诱导下,利用谣言坐实了她跟方鸿渐的情人身份。孙柔嘉与方鸿渐能走向婚姻却无关爱情,两个戴着面具的人的结合,注定了他们婚姻的不幸福。

4.方鸿渐:方鸿渐的人格具有两面性。他带着面具欺骗了所有人,却对自己很诚实。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追求的爱情和幸福是什么样的,但他过去玩世不恭的品性让他在自己遇到唐晓芙的时候无法跨越自己与纯净的那道鸿沟。

方鸿渐的懦弱和虚荣让他戴上面具跟孙柔嘉结了婚。方鸿渐对外展现出纨绔子弟的形象让人生恨,但是他的善良和迂执,他的正直和不谙世事,又让人心神怜悯无法怪罪

可能正如他的好友赵辛楣所说:“你不讨厌,但全无用处。”道出了当代很多知识分子真实的处境,而至于今天很多人也处在同样的状态下。

爱情是让人向往的,《围城》中的爱情道出了爱情中的苦乐酸甜,真实的爱情不仅需要真诚的对待,可能还要长时间的坚持纯净,相信爱情的存在保持自己的纯净才可能等来自己生命中的唐晓芙。

现实中太多人对待爱情时过于爱惜自己的羽翼,将自己扮成一个不完全是自己的样子。真诚仅仅是打开爱情围城的钥匙,内心的纯净才能决定一座爱情之城是不是真的属于你。

(二)围城中的处世之道

围城为我们揭示了形形色色的人的处世之道。

例如书中开篇就写到方鸿渐与有夫之妇乱搞,眼见同学出双入对,写信给父亲想要退婚,被父亲痛骂一顿才作罢。俨然一副纨绔子弟嘴脸。为了给岳丈一个交代,买了一个假文凭回国。

可以说方鸿渐诸多不幸经历是他的处世之道存在很大问题造成的。他的不努力不作为,使得他在留学过程中不能得到学位,贪慕虚荣又使得他在回国之前买了假文凭,他玩世不恭让他在面对色欲引诱下不能自持,以致于后来他对自己的感情、工作处境不满,不可知的是他在这其中有多少心虚的成分。

苏文纨作为一个拥有博士称号的高级知识分子,极其看重自己的爱情。她享受与男人们保持暧昧的状态,但是当方鸿渐偶然认识了唐晓芙,她才知道自己的梦破碎了。

方鸿渐置苏文纨于不顾追求唐晓芙的时候,苏文纨除了嫉妒和促狭别无他法。她知道自己喜欢方鸿渐,却只敢暗处使劲,费尽心思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她极力营造新女性的形象,却始终不能摆脱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扯掉遮羞布对方鸿渐说出“我爱你”

所以她只能在方鸿渐跟唐晓芙在一起的时候,说出了方鸿渐的种种过去。苏文纨在对方鸿渐追求失败后急于重塑自己的自信,于是下嫁给了极力迎合自己没有任何个性的曹元朗。

苏文纨在追逐爱情的时候,显示出她为了保持自己塑造的人设,不肯说出自己的心意,同样也是因为爱惜自己的羽毛急于找回自信,嫁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牺牲了她曾最看重的爱情。

方鸿渐在情场职场双双失意后,被孙柔嘉诱惑进入了她的围城中。方鸿渐没有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女人,仅仅将他们的婚姻作为一个可以逃避失败和压抑,追求自由生活的幸福港湾。

孙柔嘉很好的利用了她的武器,利用了她的柔弱和温顺,恰到好处的让方鸿渐觉得可以被自己所依赖,她所表现出的不世俗的一面恰好与方鸿渐的观念高度一致。或许孙柔嘉婚前塑造的自己太过真实,婚后表现出真正自我的时候让方鸿渐觉得不是一个人。

真正的孙柔嘉强势而又有主见,但此时的方鸿渐已经深陷围城进退两难。孙柔嘉并没有显赫的家世,所以她的一切都要自己去争取,方鸿渐后来的种种不幸不完全是孙柔嘉造成的,孙柔嘉的工于心计不过是她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所用的手段罢了。

二、现实中的“围城”人生

《围城》揭示出太多的现实问题。围城不单单是婚姻在这一层面,求学,求职,人生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一个围城。

围城恰到好处的比喻了人生的种种困境。比如:婚姻被很多人称为爱情的坟墓,但是每天都有无数人沉溺在爱情中奔向婚姻的殿堂。爱情是美好的,没有人能否认,但是生活不仅仅只有爱情而已,婚姻后的生活往往会在爱情的基础上增添许多新内容,例如柴米油盐、养孩防老。

琐碎的事情占用了爱情中用来享受美好、快乐的时间。在恋人的面前人永远是有光芒的,但是在家人面前则不然。婚姻并不是埋葬了爱情而是婚姻让很多原本不属于爱情的东西占用了本来属于爱情的时间。

我们觉得婚姻是一个围城,不过是在恋爱的时候给自己做了太多的伪装,省略掉了原本生活的样子,如果这些生活的琐碎一开始就是爱情的一部分呢?

所以在笔者看来《围城》中方鸿渐的种种遭遇,根本原因在于他不成熟的人生观。方鸿渐本是北平大学毕业生,在当时的社会上有这样的文化水平远不能称其失败,在留学之后新旧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的价值观开始崩塌,导致了他后来的玩世不恭,问题积小而巨造成了他的诸多不幸。

世间有很多美好,人人都想得到,得到固然开心但谁又能统统得到,要时常看看自己手里握着的,懂得知足才能快乐。

方鸿渐见识甚至触碰过许多美好,比如他可以留学欧洲,若他再努力些,便能拿到真正的学位;比如他和唐小姐互有好感,他再真诚一些也未必求而不得;比如他也曾在大学任教,若再谦虚踏实一些也可以桃李满天下…

我们读着书上的别人,遗憾他总是欠那么一点坚持,然而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方鸿渐式的大多数。所幸方鸿渐毕竟是北平大学的毕业生,即便家族衰落,他也可靠自己找到栖身的事业;所幸我们的手里也都有各自的财富,即便不那么顺风顺水,踏实的走下去也一定会拥有幸福。

书写完了,故事还没结束,围城之外可能是漂泊也同样是自由,围城之内有牵绊但又何尝不是温暖。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结语:

“围城”可能是生活的常态,人总希望自己人生的境遇有所突破,但流动的结果不过是从一个围城进入到另一个围城。所以,不能像故事中人物那样贪慕虚荣,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

知足才能常乐,围城没有好或者不好,只有人对境遇的满意与否。如果人都能清醒的认识自己,努力去营造属于自己的围城,何必苦苦去闯别人的围城呢?

参考文献:

[1] 钱钟书.《围城》;

[2] 陈亮辉.品钱钟书《围城》,思“围城”人生.语文学刊2014年12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yBCuW4BMH2_cNUgln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