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图腾,后神话再文化:清代满族为何如此崇敬乌鸦?

2019-11-29     九门忆史

现代人对乌鸦的一般印象都是厌恶的,无论是暗哑刺耳的叫声还是周身乌黑的羽毛,使得乌鸦被人视为不祥之兆。但与人们的普遍印象相悖的是,乌鸦在清代满族是极受推崇的神鸟,甚至于清代皇宫每年还是有相应的祭奠仪式。究竟为何满族如此崇敬乌鸦呢?

满族乌鸦崇拜的起源

其实在华夏民族的传统观念里乌鸦最开始也并不是现在的形象。上古时期乌鸦代表太阳,历代文人墨客也视乌鸦为孝鸟,有乌鸦反哺的说法。甚至有些部落崇拜太阳而以乌鸦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满族及其前身女真的传说中就有大量类似的神话。

相传满清皇室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就是一名少女吞食了一枚乌鸦衔来的红果而生产的男婴,这与许多远古部落的传说都类似,应该都是反映了当时这些部落还处于母系氏族时代,“维知其母不晓父谁”;努尔哈赤和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都有被乌鸦救助过的故事。

满族对于乌鸦的崇拜也有具体的实用功能。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同,满族的长期处于渔猎文明的状态。相比较而言渔猎具有更大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食物储备也极为困难,所以女真和后来满族经常受到饥荒的威胁。

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女真人发现跟随乌鸦的踪迹可以取得极大的收获,慢慢也自然将乌鸦视为能给自己带来吉祥的神鸟了。

此外在军事上也有关于乌鸦的记载。《满洲实录》中就有“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明兵征战,路阻兀里堪。乌鸦视警,努尔哈赤以少胜多”的记录。

清代满族的乌鸦文化

在传统满族文化中,与其他农耕、游牧民族不同,满族祖先普遍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普遍存在于当时东北亚各民族以及北美洲西海岸一带的印第安部落,这些民族、部落也都以乌鸦为崇拜的神物。以萨满教祭祀仪式为主体的乌鸦文化在清代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满族祭祀乌鸦神时普遍会使用“祭杆”。相传努尔哈赤告天“七大恨”时就是使用的“祭杆”仪式。该仪式每年举行两次,春秋各一次。内容包括祭祖、谢神等。形式统一,都是将索罗杆立在院内或影壁墙前,再摆上供桌及祭品,众人跪倒祷告,萨满巫师向四处撒米等循环往复各步骤。

清朝皇室每年也举行“祭杆”仪式,内容大致相似,只是规模盛大。满族各姓氏都有家祭“祭杆”的习俗。在各种“祭杆”仪式上经常有“以肉饲鸦”的环节。该仪式使用的索罗杆最早也是满族祖先在狩猎时使用和喂食乌鸦的工具。

清代满族人每年的祭杆活动规模极其盛大,几乎全族的人丁都要参加。在祭杆时对乌鸦极尽供奉,不仅“以肉饲鸦”,还会将各种谷物抛洒在空旷的场所吸引乌鸦来取食。皇室也会在北京和盛京的皇宫中撒谷饲鸦。这也是至今北京地区乌鸦数量众多的原因。

清朝皇室和不少满清贵族还专门饲养乌鸦。清朝北京的皇宫和清明园、颐和园以及位于盛京的皇帝行宫中都有大量的人工饲养的乌鸦,甚至还专门设立相关机构在长白山一带观察、奉饲野生乌鸦。八旗子弟聚集的广州、山东等地也有大量满族专门饲养的乌鸦。

乌鸦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和“救命恩人”,在清朝统一中国之后也吸纳了其他的祭祀、供奉形式。比如清代皇宫中经常于大殿横梁处雕刻乌鸦、日常使用的灶台也悬挂乌鸦的雕像或画像、瓜尔佳氏家族的牌位神龛内也有乌鸦的形象出现等。

清代满族受汉文化影响熏陶,也出现了许多描写乌鸦的诗词和记载。如晚清女词人顾太清诗词中就有众多关于乌鸦的诗句。雍正朝甚至有地方官将“乌鸦食蝗”作为祥瑞报给雍正帝。

清代满族乌鸦文化盛行的原因

1 为了维持满族内部的凝聚力

从女真时起的乌鸦崇拜、爱新觉罗祖先的“乌鸦赐子”以及多种乌鸦救主传说同满族信奉的萨满教理念“万物皆有灵”结合而产生的乌鸦文化自然是满清维持满族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

加之满族的狩猎传统,普遍接受乌鸦作为图腾象征,也就深受满族普遍的喜爱。通过乌鸦文化凝聚满族是满清统治者推崇乌鸦文化的推动力之一。

2 防止被汉化

满清统一中国之后,面对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文化深远、历史悠久的汉民族,深恐被其同化。清朝历代君主都把满语、狩猎等满族传统作为重要的手段来防止满族被汉族所同化。而乌鸦文化自然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通过举行与汉族大相径庭的祭杆仪式贡饲乌鸦,使满人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汉族的不同,自觉地抵制被汉化。在清朝中后期时,满族被汉化程度相当高

此时大多数的满族人已经不会说满语只会写汉字了,清朝统治者更是将乌鸦作为重要手段,结合了萨满教创造的“神鸟”更是倍加推崇。

3 笼络周边其他国家和民族

类似于清代满族对乌鸦的崇拜,中国及周边许多国家、民族也有对于鸟类的崇拜和习俗。如东北亚地区的其他渔猎民族也有乌鸦、喜鹊的祭祀,藏族地区有“天葬”的习俗,暹罗的“鸟葬”,蒙古部落萨满教的流行等。

通过乌鸦文化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引这些国家和民族归顺、称藩于清朝,起到了笼络这些国家和民族的目的。

4 对于统治的不自信

满清在最初入关时对于是否能统治中国是极其不自信的,多尔衮、康熙等都多次产生退回关外的想法。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满族人为了保持在关外恶劣自然条件下(主要是冬季的严寒)生存的能力,对自民族的传统习俗进行有意识的保留,其中就包括乌鸦文化。

5 对于祖先的缅怀和“龙兴之地”的思念

满清中期后随着统治的日益稳定满族已经没有退回关外的危险,但历代满清统治者都没有忘记自己满族的身份,总是要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回到关外“木兰秋狝”,以显示自己不忘本、不忘祖。而因为乌鸦多次救主的传说使得乌鸦也成为了满族人对于祖先缅怀的表现形式。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满洲实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iBCuW4BMH2_cNUgln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