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走进竞争新格局,什么样的企业能把握机会?

2023-07-09   单仁行

01

过去这半个多月,我一直在全国各地讲课,跟不少学员企业进入了深入的交流,其中有不少是从事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企业。

在跟他们的交流之中,我能感觉到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正在进入新格局。

比如说有相同品类的学员服务于不同的车企,他们的结果天差地别。

服务于传统车企的学员告诉我,从去年开始,自己的帐期就被拉长,订单下降,今年因为价格战,燃油车的价值体系稳不住了,为了把库存车快速卖出去,毫无底线的降价开始,也包括要求供应商降价。

而有些听从我们建议的学员企业,借助于网销打进新能源产业链,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增长。

尽管在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减缓,但整体依然缓缓蚕食着传统燃油车市场。

特别是从6月开始,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政策延续、新能源汽车下乡,这一系列政策开始密集推出。

6月不仅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时,1-6月,全国新能源车批发销量353万辆,同比增长44%。

一个产业的新老交替,必然带来新的赢家和增量空间。

我们打开乘联会的榜单,就能醒目的看到第一名比亚迪恐怖的业绩。

今年6月,比亚迪月销量首次突破25万辆,半年销量达到125.56万辆,同比增长94.25%,半年就完成去年一年销量的2/3,再度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冠。

这种一家就占据整个市场1/3销量的成绩,堪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奇迹,也是中国在新兴科技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透过比亚迪,我们来看一看企业如何才能把握增长机会。

02

第一个关键词是“机会点”。

我曾经跟大家讲过,商业成功的公式是:努力+能力+高增长行业时机点的进入。

高增长行业其实大家用点心都能知道,但什么时间点进入,怎么进入,进入了干什么,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以前认为,颠覆一个行业需要漫长的时间,但现在看来,这种机会的萌芽期很长,但真正的爆发期往往很短,最多也就是三五年。

比如智能手机的爆发期就是在2013年前后的三年时间,市场替代率迅速从16%突破。

如果没能在突破16%的关口期之前进入,基本上后面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

今天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期也正是这几年时间,目前的市场替代率因为政策进一步支持,已经从30%开始新一轮上升。

假如没能在16%的市场横沟之前进入,错过了黄金时间点,留下来的市场机会还能有多少?

比亚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先发优势的前瞻眼光在今天获得了市场最大的红利。

对企业来说,在高增长的行业当中,市场并不是大鱼吃小鱼,这种更多是适用于已经十分成熟的行业。

对于处在高增长的行业来说,“快鱼吃慢鱼”比“大鱼吃小鱼”更重要。

03

第二个关键词是“成长策略”。

王传福在股东大会总结说,企业选中了方向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快的同时,要找到自己的真正核心技术,拥有足够的战略魄力,犹豫和模糊都是大忌。

这段话突出了三个点:“快”、“技术”、“战略魄力”。

我们拆开来讲,

不同于国外部分车企从上而下的打法,比亚迪相对来说,是选择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自下而上去发展。

在产业发展前期,比亚迪并不是一开始就做的汽车,而是从电池业务起家积累技术实力,从供应商开始做起,然后收购秦川汽车跨入造车行列。

在产业的黎明还没有完全到来之前,比亚迪选择了总成本领先战略,也就是对内做功,强调技术的自主性,自研半导体,自研电控电机。

这些技术积累构成了强大的护城河,让其它后进车企在短期内难以超越。

在产业迎来爆发期后,比亚迪果断停产了燃油车,All in新能源车。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随着人员增加,管理的难度就会直线上升,不可避免的遇到决策机制漫长,但市场机遇往往转瞬即逝。

要克服这种问题,成本最小的方式就是像比亚迪一样,在关键时刻保持方向上的魄力,在既要又要当中,区分出哪些事是我的核心目标,那些事可以排除在外,交给别人去做,或者选择放弃。

04

第三个关键词是“市场策略”。

对于消费者市场,比亚迪的产品路线是值得研究的。

以最先推出的王朝系列来看,秦宋定位的是10-20万的紧凑车型,价格不贵,性价比高,这一部分受众面是最广的。

在秦宋颠覆了低端市场之后,马上就有汉唐进入20-30万的价位,汉是定位为中大型轿车,唐定位的是中型SUV,它们面向的市场和用户开始细分。

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逐步利用第三方媒体和品牌宣传为自己背书,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以“安全和技术”作为核心卖点,用多元化的产品线向上升级。

随后,就是腾势系列向30-40万市场发起冲锋,方程豹、仰望的高端品牌向50万元以上,甚至100万的市场进行布局。

这些步骤几乎是贴合着安索夫矩阵四步走战略,对同个市场进行细分和衔接。

先是以“极致价格和性价比”拿下中低端市场的客户,再另起炉灶打造新的高端品牌,反过来用比亚迪的销量给新品牌做背书,用“技术和安全”敲开高端市场的大门。

这就有点像当年的福特汽车,以流水化产业线和供应链打造出了T型车的极致价格,成为汽车行业的领袖。

今天比亚迪最畅销的车型还是秦,整个秦家族的销量在5月累计到了百万大关。

但与当年福特不同的是,福特在中高端市场上的衔接启动的慢了,比亚迪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面覆盖,让自己最大化地吃到了整个市场份额。

05

第四个关键词是“出海”。

从今年的上海车展来看,对比国内内卷的新能源车企,国外车企反而更加犹豫,在转型新能源的路线选择中有所保留。

虽然都说着要转型,但时间点基本上都放在了2030年之后,这其实给了我们国内品牌出海的最好机会。

因为从国家战略的出题人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当初要引进特斯拉,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到现在延续政策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是借助于新能源产业的新旧转换,带动更多企业进行升级转型,刺激内需市场的消费。

另一方面也是要求企业在国内内卷的修罗场厮杀同时,必须要对外出海,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新能源汽车正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数量99.4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在今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数据,比亚迪已经进入全球53个国家的市场,上半年在海外销售7.43万辆,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5.59万。

对于企业来说,海外市场是产品和技术进行延伸的第二曲线,也是中国品牌和中国技术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特别是对于当前的产业升级来说,让全球市场哺育中国的核心技术,是一个更好的策略。

06

回到20多年前,比亚迪还只是一个不被注意的代工厂。

但今天,它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掀起了新能源颠覆汽车产业的新格局,也是中国品牌在世界的一张名片。

这中间有着技术的沉淀,更重要的是王传福作为领导者,长远、清晰的战略眼光,知道在什么时间做哪些事,用“以终为始”的眼光从未来看今天。

前期积累技术,中期快速决断,到现在选择出海,再加上细分的市场策略。

比亚迪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准狠,这种教科书般的案例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拆解和学习的。

未来,我也相信,我们在各个产业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比亚迪”代表着中国品牌的高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