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非米·奥古鲁:当家具成为自我意识的延伸

2022-06-06     《艺术与设计》杂志

原标题:尼非米·奥古鲁:当家具成为自我意识的延伸

原创 焦雨侬 艺术与设计

尼非米·奥古鲁的家具设计作品

“功能性雕塑”,即具有实用性的雕塑作品。出生于法国里昂,如今常驻美国纽约的年轻的尼日利亚裔设计师尼非米·奥古鲁(Nifemi Ogunro),以“功能性雕塑”这一创作概念,使设计、社会议题以及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隔阂。

工业设计出身的奥古鲁,在其创作过程中注意到了当代设计行业欧洲中心主义的特征,尽管设计在人类各民族、社会中都广泛存在,但当下的主流设计话语权常常将这些更加“小众”的设计风格忽视、抹杀或肆意挪用。

尼非米·奥古鲁,“索拉小姐椅”(Mrs. Sola)

“当我创作的时候,我思考的是我的黑人身份,我的尼日利亚裔身份以及我的女性身份。”奥古鲁会选择在拍摄作品的场景中,歪斜或错落地安置她的功能性雕塑作品,随后将自己作为模特安插进场景里,完成拍摄。相比常规地完成对家具使用方式的示范,奥古鲁选择以一些更不寻常的姿态与物体达成互动,以一种非物品使用者的身份,和雕塑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因此这种互动更像是这件作品的一部分,而非以旁观者角度对被制造出来的物品所补充的功能说明。

尼非米·奥古鲁,“索拉小姐椅”(Mrs. Sola)

“在这个通常以我这样的人为劳工,而非为故事主人公的行业环境里,发出声量到底意味着什么?通过一件作品获得声誉的人,与实际制造这件作品的人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偏差。”为弥补这片空白,奥古鲁决定直白地以她在作品中的“在场”,展示作品创作背景。“以我的皮肤宣告我的存在”。换而言之,奥古鲁把物品与自我都作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她与雕塑一起,共同完成了一次带有个体叙事含义的创作。

尼非米·奥古鲁,Tob(i) 桌

与个体相关的叙事在奥古鲁更多的作品中得到延续。在“Mrs. Sola”“Tob(i)”以及“Tope”这几把凳子中,除了类似的拍摄方法外,奥古鲁还从个人亲缘关系中寻找灵感,利用设计构建蕴含着家族记忆的家具“家庭”谱系。“Mrs. Sola”凳的背后是一个只有家庭成员才懂的笑话,奥古鲁的母亲会要求奥古鲁的朋友们依照尼日利亚习惯,以“女士”一词来称呼她,“我可不是你们的什么朋友”。“Tob(i)”凳的灵感来自于奥古鲁的父亲,他是一位工程师,人们总是把他的名字误拼为“Toby”。“Tope”凳是奥古鲁的兄弟的中间名,这把凳子是这个家具家庭中最抽象化的一件,“我认为只有他才最明白这件作品的美”。

尼非米·奥古鲁, “一号容器”椅(Vessel 1)

以曲木与胶合木材为材料,奥古鲁探索家庭之爱与个人身份的意义,将其作为进入西方社会的第一、二代移民的经历与记忆,符号化为有形的家具,讲述具体的故事。不论是当一个尼日利亚名被理所当然地当作英文名的滑稽时刻,或者当美国朋友对她的母亲直呼其名的尴尬瞬间……移民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的差异,渗透在众多细微的生活细节里,逐渐成为移民家庭的历史记忆。像是一个浓缩的家庭单位,在这个家具家庭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以及独一无二的个体记忆,甚至每一把凳子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些个体以家庭为单位聚合在一起,分享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相同的移民历史前提,随后更多的家庭单位相聚,构成一个个小社群,最终成为美国社会中庞大的一部分。

尼非米·奥古鲁设计的厕纸架,在纽约玛尔塔画廊的展览中展出

漫长的殖民历史遗留下众多主流与“小众”之争,不仅仅是少数族裔移民,还有各种多元文化,民族、性别、信仰……这些不属于主流文化的记忆符号以一种离散的形态零落在社会之中。尽管数量庞大,但他们依然常被当作外来者,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与许多其它的为少数群体宣告、发声的方式相比,奥古鲁的表达方式似乎更加温和。她对少数群体中具体个体的强调与看顾,既是个体向外的存在宣言,也是内在的接纳与自洽。与其说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抗争,不如说这种带有叙事性的话语权争夺更像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发现主流语境下某种少数群体声音的缺席,抓住社会对这种声音的渴望与好奇,用小而美的细节,润物细无声地构建当代关于多元文化宏大叙事中的一环。

当这种环节的存在达到了内外都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之时,这些欧洲中心主义背景映衬下的“小众”文化,将自然而然地获得它应得的声誉,而非在主流话语权的操控下,得到人们偶然投来的目光并被施舍以有限的支持。

尼非米·奥古鲁,“翅鲨”咖啡桌(Tope)

除了奥古鲁之外,还有许多如她一样的、年轻而充满表达欲的艺术家试图将自己的少数群体身份融入创作表达中。从亚洲到非洲,从本土到移民,从性别到取向……对“多元”的追求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地位与日上升,以打开创造力的边界来对抗中心主义下的话语权阶级固化与它所造成的“卷”。当某种中心主义的图腾被推翻,少数群体对“多元”发声的追求逐渐渗透进主流,甚至于成为主流的一部分时,如奥古鲁们的声音将不再理所当然地被视为是“大众”的对立面,多元文化经受各种目光的洗礼,终于在主流语境里剥掉小众、猎奇的外衣,并暴露出其真正迷人的人文内核所在。

文 Article / 焦雨侬 Jiao Yunong

图 Pictures / 尼非米·奥古鲁 Nifemi Ogunro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7d4916cdd8f04b604ac54b2dc5d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