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我记得我当年的财务专业老师跟我说:
如果一个行业开始接连诞生出准上市公司,你可以多研究一下,说不定这会是一个好的创业或者投资机会,因为它的行业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得到了市场认可。
但是,你也要小心,如果大家都想着IPO,往往意味着行业的集中度提高,竞争压力会无比巨大,谁有可能持续赚钱,谁在赚谁的钱,就要想明白了。
自从奈雪的茶成为“现制茶饮第一股”后,这个行业沉寂了许久后有了新的声音。
在8月份,茶百道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
随后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书亦烧仙草也都传出上市的消息,加上去年想在A股上市的蜜雪冰城,奶茶行业似乎摆出一副扎堆上市的姿态。
那么,现在就到了“想明白”的时候了。
02
奶茶(亦指现制茶饮,下文同)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如果对比茶叶、软饮料,那么,奶茶绝对算得上是一门好生意。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新式茶饮店行业规模在2017年到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到达了24.9%。
这个数据远高于中国软饮料行业4.1%的增速,沙利文还预计,新式茶饮店预计在2022年到2027年依然保持19.0%的高速增长状态。
撇开这些数据不说,大家去熟悉的商业街数数,这几年开出了多少新的茶饮店?恐怕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但同为茶饮品牌,大家的命运却各不相同。
作为“现制茶饮第一股”的奈雪,2022年财报并不好看,营收42.9亿,略微下降,净利润亏损4.6亿。
而茶百道的招股书数据就有点吓人了。
2020年到2022年,茶百道的营收从10亿一路飙升到42.3亿,年复合增长率97.9%,净利润也从2.38亿提高到9.65亿,年复合增长率101.3%,每年都在翻倍。
不光是营收追上了奈雪,利润也远超奈雪。
都是卖奶茶的,营收差不多,怎么利润差距这么大?
归根结底在于:盈利模式的选择。
其实,这句话我在单仁牛商的课程现场讲过很多次了,有的人卖产品,是赚卖出去一个产品的利润,有的人卖产品,是赚商业模式的利润。
茶百道的利润从哪里来?跟奈雪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加盟商。
根据招股书数据,从2020年到2023年3月底,茶百道的门店数量从531家一路开到7117家,其中99%都是加盟店,自营门店还减少到只剩6家。
所以,茶百道营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向加盟商卖原材料。
2022年,卖原材料给加盟商的收入占比达到90%,剩下的还有设备费和加盟培训费用。
至于卖奶茶,你6家门店卖什么奶茶?
当然,这个数据也说明,茶百道其实跟蜜雪冰城模式很类似,扶持加盟商赚钱,向他们卖原材料的差价。
如果哪个品牌的加盟费占比非常高,那这就是做的一次性的韭菜生意。
相比之下,奈雪同志就比较笨重了,门店数量和扩张速度远比不上茶百道。
根据奈雪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运营情况,奈雪有1194家门店,其中超过1100家都是自营门店。
当然,奈雪并不完全是赚产品的钱,还有品牌营销所带来的溢价,后面我们会详细分析。
还有一个细微的趋势,体现在两家企业的订单渠道上。
奈雪46%的订单来自于外卖平台,且线上外卖比例逐年攀升。
茶百道的订单7成以上都是外卖平台。
我们从深圳门店的订单量也能看出来,茶百道在外卖平台每月几乎都能达到(单店)万单的水准,这是支撑加盟商的动力所在,毕竟他确实能赚到来自于产品销量的钱,订单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也可以体现出今天的奶茶行业获客渠道在变化。
大量客户都是通过微博、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直播和社交平台获客,伴随线上茶饮的营销活动,一次性拉升交易额。
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据出现在今年的3月10日,茶百道通过抖音直播单日销售GMV突破1亿,粉丝数量单日增长23万,刷新了抖音生活服务的品牌直播GMV记录。
所以,盈利模式上的区别,造就了企业现阶段同行不同命的现状。
这带来的变化就是,奈雪、喜茶也都陆续开放了加盟,不在坚守自己的直营模式,加盟还是香。
但是,到这就是“想明白”奶茶行业了吗?
远不止这么简单。
03
我们观察一个行业,挖掘优秀企业的特征,除了从头部企业的财务数据上看,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个根本性的指标,可持续性。
也就是着眼于企业全生命周期来判断,所以,我在上面说只是“现阶段的同行不同命”。
为什么喜茶、奈雪不愿意去做加盟?难道他们是傻子,看不到加盟带来的利益吗?
并不是,要真正“想明白”,我们需要回到企业的定位上。
在现制茶行业,企业真正的护城河是什么?
是产品技术吗?
我们有多位学员是奈雪、喜茶的供应商,我们仔细聊过,除了个别定制化的独家配方,其他无论是口味还是包装,都具备可复制性,只是原材料的品质,加入量不同而已。
那护城河又是什么?
我们用曾经单仁行里详细讲过的“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顺便带大家复习一下。
波特五力模型把市场分为了XY轴,它们的变化最终会影响行业利润的变化。
在X的横轴上,是企业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定价能力。
在Y的竖轴上,是潜在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威胁。
带入到奶茶行业,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二者之间的依托关系。
如果产品定价低,企业定位在低端,市场空间就会被放大,因为消费者对价格和产品的认知会很敏感,也就是说我要喝奶茶,我不在乎它是什么品牌,我看中的是类别,而且价格越便宜越好。
相对应的,销量就会增长,同时提升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链、原材料成本会缩减。
如果产品定价高,企业定位高端,市场空间就有所缩小,但是品牌效应会被放大。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要优于对产品,价格的认知,我是因为这个品牌,所以要去买他家的产品。
这就构成了品牌壁垒,相对应的,替代风险和潜在对手的威胁就会缩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企业所选择的盈利模式有所不同,这是从一开始的定位所决定的。
04
茶百道和蜜雪冰城定位于中低端,再细分一下,蜜雪冰城是属于下沉市场,一谈到它,我们就会想起4块的柠檬水和2块的雪糕,
茶百道定位在中端,比蜜雪贵一点,但又比奈雪、喜茶便宜。
所以,它们的受众相对广泛,主要消费群体并不在一线城市,所以,它们都必须把加盟刻在骨子里,采用的也是小门店,面积30平左右,降低加盟门槛。
卖的多了,你就认识我了,这可以叫做“销量品牌战略”,快速铺开获得市场。
其中,蜜雪冰城为自己选择的壁垒,是自建上下游全产业链,主业是制造企业,没事种种柠檬树,用自家的供应链给加盟商进货,这样才会有极致的产品价格保证所有人都有钱赚。
茶百道的壁垒,目前来看是用全网营销来打造某一品类冠军,保证线上销量,吸引加盟商源源不断的进入,主业是贸易商,采购上游供应商的原材料,转手加价卖给加盟商赚差价。
喜茶、奈雪定位在高端,它们的价格是行业的天花板,即使经过了降价,它们曾经的王牌产品“霸气芝士系列、多肉芝芝系列”依然维持在28元,根据我们公司的小年轻说,降价后的替代品和原产品还是能明显品尝出不同。
所以,喜茶、奈雪的壁垒就在于品牌,它们是要瞄准一线城市,做茶饮里的“星巴克”。
品牌知名了,你就会专门买我了,它们可以叫做“品牌销量战略”,用品牌影响力获得市场。
为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体验,喜茶、奈雪在前期付出了巨大的沉没成本,不是它们不愿意加盟,而是在跑通所有模式之前,自营是唯一不伤害品牌口碑的选项。
比如说喜茶、奈雪为了构筑品牌护城河,从上游供应商的茶叶采摘、发酵、存储、配方设计、运输,到制茶的水果用量、贴杯、铲冰、打杯、挂泡所有的流程制定了严格的SOP,对人力成本要求很高。
比如说奈雪的第三空间体验,它的第一梯队门店PRO店,要求是100-300平米的大店。
因为只有大店才能放得了厨房和水吧承载产品的制作,也能够打造一个座位区给顾客坐下来体验品牌。
而小店必然是以牺牲产品结构和空间体验为代价。
所以,即使开放加盟,喜茶、奈雪的加盟费也高达百万以上,门店要求100平以上,还需要验资。
这是一种类似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打造一个顾客会友、休闲放松的慢空间。
这么做的判断依据在于:未来的消费市场,能让消费者变得慷慨的不一定是刚需,甚至大家都会限制自己的刚需,但是,精神类的消费市场会变得更大,人们需要填充内心。
那么,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在打造一种茶饮文化。
所以,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说,喜茶、奈雪走的是围绕品牌建设的长期主义,用品牌树立企业的护城河,选了一条更难的路,短期盈利压力会很大,因为每个店都需要自己投资。
蜜雪冰城走的是极致的全产业链路线,把自己当成制造商,用全产业链作为护城河。
茶百道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加盟商和全网营销,但问题在于,今天几乎每个茶饮品牌都开放了加盟,都在利用短视频直播做全网营销,这一点并不能算得上护城河。
但从财务数据上来说,他们也确确实实赚到钱了。
所以,如果你能看懂这些品牌选择的盈利模式,了解它们在商业模式上的选择,你才会真正“想明白”奶茶行业谁可能持续赚钱,谁在赚谁的钱了。
我们每个企业在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在该赚产品钱的时候,深耕产品,在商业模式搭建好,逐步有了威力之后,就该赚商业模式的钱。
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你不能抱着长期主义落不了地,没有利润,你连短期都活不下去;你也不能过于贪婪,把企业的长期使命和责任抛在一边。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