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市场经济的俄罗斯

2019-06-18   治国评论天下

跨入市场经济的俄罗斯

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俄罗斯1990年人口为14815万人,人均名义GDP为3840美元(同年日本为24738美元,美国为23901美元),此时计划经济体制的俄罗斯人均名义GDP只是同期一流发达国家的六分之一,这个悬殊程度比现在巴西与一流发达国家的人均名义GDP差距还大,同年韩国人均名义GDP已经达到6308美元,这就是我们曾经认为的可以与美国比肩的苏联的人均富裕水平。这也许可以解释苏联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变革,道理很简单,苏联确实比其他欧美国家明显落后了,经济变革的压力越来越大了。这也显示了另一个道理,苏联那样的计划经济经济体制和公有制体制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只能使自己处于当时自己的那个经济水平了,这个经济运行效率明显比同期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效率低。

1991年,正在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全面变革的苏联解体了,俄罗斯走向历史舞台。独立后的俄罗斯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变革,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私有制也得到了很大普及。这个经济体制转变过程是需要成本的,比如,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行为进入市场经济后就不需要了,这带来了俄罗斯经济的退化。1991年是经济退化的第一年,俄罗斯人均实际GDP下降了5.27%。1992年是经济退化幅度最大的一年,相对上一年负增长14.6%。此后几年,经济连续负增长,到1996年进入了一个较低谷,人均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59.75%。此后,1997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6%,俄罗斯的好年头似乎到来了,不幸的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经济又负增长了5.1%,人均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57.6%(这个不足一半的下降幅度似乎没有我们感觉的大,在我们的印象中,那时的俄罗斯经济是非常困难的),达到近期的最低谷。俄罗斯经济惨淡局面终于要结束了。1999年,已经基本建成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社会的俄罗斯,人均实际GDP增长6.7%,这可是比较高的经济增速!自此,俄罗斯经济进入繁荣时期,经济恶化局面结束。一个持久而快速的经济增长周期到来了,2000年人均实际GDP增速达到10.4%,这可是破纪录经济增速。

1991年到1997年,俄罗斯人均名义GDP虽然也跟着人均实际GDP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变化幅度有些小,人均名义GDP处于高估状态。1998年与1999连续两年的大幅度下降,基本促使俄罗斯名义GDP处于正常水平。1999年人均名义GDP下降到1329美元,达到近期的最低点,此后,名义GDP随着实际GDP的增长而快速增长。

到2006年,可以说是俄罗斯经济划时代的一年,人均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100.95%,恢复到曾经的历史较高水平,恢复到经济或政治体制改革前的水平。从1991年到2006年这16年时间,虽然是人均收入折腾的16年,也是俄罗斯脱胎换骨的16年,经济或政治体制回归世界主流模式,基本成为一个欧美正常国家。

此后,除了2009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明显负增长之外,其它年份俄罗斯经济依然快速发展。到2013年,人均实际GDP已经相当于1990年的121.73%,达到24298美元,人均实际GDP已经逼近二流发达国家水平了,如果没有特别情况,人均实际GDP达到二流发达国家水平,也就是几年内就可以实现了,俄罗斯其它发展指标是比较靠前的,这也许意味着十几年内,一个巨型的二流发达国家将诞生。

1999年到2008年这10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00%,年均7.2%,10年实现了人均实际GDP的翻翻,是一个理想的经济繁荣周期。2010年到2013年这4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14.49%,年均3.53%,速度明显比上一个周期慢了,不过也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一致,这几年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比美国金融危机前的那个经济繁荣周期的经济增速慢了。

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出口大国,油气资源出口对俄罗斯经济发展很重要,这导致俄罗斯经济受到中国经济的很大影响。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资源价格上涨,这带来了2003年以来的俄罗斯人均名义GDP的迅猛增长局面。2002年俄罗斯人均名义GDP是2373美元,2006年增长到6902美元(这与1990年的人均名义GDP3840美元所对应的人均实际GDP是一样的),2008年达到11550美元,2009年大幅度下降到8502美元(下降了26.4%,明显比人均实际GDP下降7.8%的幅度大,这其实也显示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名义GDP升高所致,名义GDP升高是由于油气价格上涨带来的外汇收入增多所致),此后,又迅速增长到2013年达到14586美元(同年美国为53001美元,这显示俄罗斯与一流发达国家的人均名义GDP差距已经相对1990年明显缩小了,这也显示俄罗斯经济或政治改革是值得的,这至少缩小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从2003年到2013年这11年时间,俄罗斯人均名义GDP增长了6.15倍,年均约18%,远高于人均实际GDP增速。

名义GDP上涨有利于实际GDP上升,俄罗斯的情况再一次证实这个结论。这也显示自己主动压制自己的汇率是愚蠢的,压制自己的汇率就是压制自己的美元名义GDP,是不利于自己经济发展的。美元名义GDP的上涨,可以提高自己国民购买进口商品的能力,也就是提高自己国民的购买力,实际GDP也会随之上升,这构成了经济增长的一个模式。

就是不靠自然资源价格上涨,俄罗斯经济也可以较快发展,只是经济发展速度会慢一些而已。比如,1999年到2002年,中国经济规模还没有明显影响世界自然资源的价格,世界自然资源价格还保持着较低水平,此时,俄罗斯经济增速依然较快。1999年到2002年这4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长30.8%,年均6.9%。虽然这样的高速经济增长,有俄罗斯经济起点低的因素,但也显示俄罗斯经济与政治体制回归世界主流后,是可以保持较快经济增速的。

2002年俄罗斯人均实际GDP增长了5.3%,2001年为5.5%,2003年为7.8%(这一年,中国进口矿产资源因素已经促使世界矿产资源价格开始明显上涨),2004年7.6%,对比这4年经济增速,我们基本可以感受到俄罗斯由于中国因素而受益的程度。因资源出口价格上涨,而促使俄罗斯经济提速2个百分点,这就是中国因素的贡献。我们必须清楚,就是没有中国因素,俄罗斯经济依然可以较快发展,只是减少两个百分点的增速(这大约占俄罗斯经济增速的三分之一),但是如果没有中国因素,俄罗斯人均汇率GDP就不会增长那么快了,2013年也许就难以达到1万美元了。

俄罗斯人均实际GDP下降时期也是俄罗斯高速通货膨胀时期,比如,1990年俄罗斯名义GDP为5.97亿卢布,1991年名义GDP为12.95亿卢布,年通货膨胀100%。1992年达到176亿卢布,年通货膨胀1250%。1993年达到1589亿卢布,年通货膨胀800%。1994年达到5658亿卢布,年通货膨胀250%。恶性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俄罗斯此时期的经济负增长,通货膨胀是原因之一。

2013年俄罗斯人口下降到14330万,相对1990年,减少485万,人口总体处于负增长状态。2014年俄罗斯生育率为1.61,2010到2015年生育率预测中估值为1.53。

作为东欧最重要的国家,统计的时间范围却如此短,这确实是一个遗憾。俄罗斯曾经是苏联的核心部分,有了俄罗斯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类似情况。

俄罗斯族作为斯拉夫人的最大分支,代表着斯拉夫人综合表现水平,古代斯拉夫人的表现是比较暗淡的,近现代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膨胀和人口密度的逐渐增大,斯拉夫人逐渐显眼起来,但是总体表现依然不如泛日耳曼群体和拉丁语族群体。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俄罗斯将成为发达国家,30年内,俄罗斯将成为一流发达国家(2014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了很大矛盾,这引起欧美国家经济制裁俄罗斯,这会让俄罗斯成为发达国家的时间延后)。鉴于俄罗斯人口数量的裹足不前,就是成为发达国家的俄罗斯,其综合国力依然会明显逊色于美国,曾经的超级大国身份将难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