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新朋友,記得點藍字關注我們喲
2701 黃賓虹 1936年作 篆書「聞妙香齋」 鏡心
尺寸25×90cm
創作年代1936年作
估價1,000,000-1,200,000
成交價RMB 2,070,000
干嘉以後,金石學、碑學、考據學、文字學大興,一時蔚成風氣。
一些書法家開始提倡寫秦漢北碑,如阮元、鄧石如、包世臣等全面實踐碑學。金農、趙之謙、吳昌碩等又把金石學融入到書法,形成了渾厚朴茂、剛俊勁挺的書法風貌。
黃賓虹初學書法從唐碑入手,繼而學習北碑,在碑帖結合的道路上汲取營養,逐漸完善書學理論。
黃賓虹精於篆書,鍾愛三代鐘鼎銘文,對用筆古厚凝重,結構大方自然的魏碑也有濃厚的興趣,這些臨摹為他後期渾厚大氣書風的形成做出了鋪墊。
本作品書於黃賓虹71歲,正是黃賓虹蟄伏北平年間,面壁求解,每日金石書畫愛不釋手,是黃賓虹篆書的成熟期。這一時期字形結體略有動勢,蒼勁端莊,篆法趨向圓健。
「聞妙香齋」取自杜甫詩「心清聞妙香」,聞妙香齋主以「清心」為選取收藏之標準。
他所藏之藏品,往往無論尺幅,多有婉約雅致之共性,韻味悠揚。
其收藏涵蓋齊白石、潘天壽、林風眠、徐悲鴻等一線藝術家富有意趣的藏品,大多有出版著錄和可靠的來源,於繪畫、書法均有涉獵,窺一斑可見收藏者與藝術家之全面修養。
「聞妙香齋」主人一生專注近現代書畫收藏,談笑皆鴻儒。觀其收藏,齋主之收藏慧眼和苦心孤詣。
這些具有濃重的書卷氣的收藏,賞讀之,細品之,無一不透出清高淡泊的格調。
聞妙香齋藏畫專場推出38件書畫精品,共計斬獲1.17億元,全場百分百成交。其中齊白石創作於1936年的一套工筆草蟲冊頁領銜,是以3200萬元成交。傅抱石《湘夫人》以超出最高估價的1357萬元成交,位居本專場第二。
2719 齊白石 1936年作 工筆花蟲冊 冊頁 局部 (八開)
尺寸34×34cm×8
創作年代1936年作
估價14,000,000-18,000,000
成交價RMB 32,200,000
這是齊白石畫於丙子年(1936)的一套工筆草蟲冊頁,八開,分別是梨花雙蝶、草穗雙蜢、水藻雙蝦、蕉葉雙蟬、谷穗蚱蜢、蝴蝶蘭與蝶、茶具雙蟋蟀、雁來紅蟈蟈,這是白石老人定居北京的第十個年頭所畫。
白石老人是畫工筆草蟲的大家,他把草蟲畫到最工、最細,同時把配景畫得老辣,用配景的「粗」來進一步烘托草蟲的「細」,從而達到了極強的藝術效果,故有「齊派」工筆草蟲畫法之稱。
2722 傅抱石 湘夫人 鏡心
尺寸68×68cm
創作年代--
估價6,000,000-8,000,000
成交價RMB 13,570,000
傅抱石先生對《湘夫人》的表現也有歷史性的風格變化,不同時期畫面人物的面孔、身姿比例都會有些許區別。
四十年代早期開始畫九歌中的人物,那個時候看他畫的湘夫人、湘君等人物都是面有愁容,帶著哀傷的情愫。
到了六十年代,他再畫湘夫人,時代環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傅抱石先生把湘夫人作為一種美的象徵、作為他心目中美女女神的形象描繪,所以他儘量把湘夫人畫的豐滿、美麗。從身姿比例上來看,四十年代頭部更大一些。
到六十年代以後,湘夫人的頭部與身體的比例相對更勻稱一些,更合乎人們正常比例。這是他畫湘夫人、湘君很突出的例子,身體更豐滿、更美麗,是優美的、健康的特徵。
而齊白石的《貝葉草蟲》、《富貴有家風》、《蝴蝶蘭》、《喜上眉梢》等均為雅致清新之作。
2718 齊白石 貝葉草蟲 扇面
尺寸18×50.5cm
創作年代--
估價1,500,000-2,000,000
成交價RMB 2,760,000
齊白石在遠遊途中經過廣西欽州時,對菩提樹的貝狀葉子(被僧人稱為貝葉經)十分感興趣。經常將貝葉與草蟲結合繪製「貝葉工蟲」繪畫題材就是從這裡得來的。
《貝葉草蟲》以一枝樹葉貫穿扇面,一隻蟬、兩隻蜻蜓、一隻飛蛾、一隻蟋蟀,簡單搭配構圖靈動;從表現技法上,蟬用中鋒細線勾勒法,並用皴擦法畫出蟬的後脊,有濃淡變化;翅膀線條勾勒的沈穩細緻,用淡墨渲染透過翅膀可以看到葉子上的肌理;用赭石加淡墨擦出被翅膀遮掩的蟬肚,貝葉上的網狀用赭石加墨分染,用濃淡變化來表現其質感。
兩隻蜻蜓畫得極為工細,以用墨為主設色為輔,蜻蜓的眼睛畫得略顯誇張,突出表現兩隻大複眼的高光,蟲爪畫得尖銳有力,翅膀網紋的勾勒用筆極見功力,顯得若隱若現。一前一後互相呼應,給人以平遠之感延伸。
貝葉下蟋蟀與飛蛾相顧,這兩隻均渲染出結構,後細筆勾勒,蟋蟀的身體網紋的勾勒極為細緻,飛蛾近乎透明的翅膀,毛茸茸的感覺都完美體現出來。
整幅畫明度與暗度,濃淡、乾濕、輕重變化豐富,把草蟲的立體感和質感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來。
2702 齊白石 1946年作 富貴有家風 鏡心
尺寸30×28cm
創作年代1946年作
估價300,000-500,000
成交價RMB 1,265,000
齊白石《富貴有家風》中筆墨奔放奇縱,雄健渾厚,揮寫自如,富有變化。齊白石以洋紅寫出牡丹花,通過色塊的迭壓排列表現牡丹體感更強。
花瓣上的蜜蜂栩栩如生,筆畫縱逸,流露出普通人的質樸,孩子般的天真,以及真誠的祝願。齊白石畫面的文人意趣,是他生活情境中文人意識的大寫意。
此畫難得可貴之處在於「心源」、「造化」皆得。
此幅中鋒行筆,看似隨意輕鬆提按點染,層層迭迭,洋紅由濃到淡,迭壓排列表現出牡丹的立體感,簡潔形具。葉子以花青,側鋒鋪寫,粗斗筆撇畫成形。葉脈中鋒用筆以濃花青寫出。
2706 齊白石 蝴蝶蘭 立軸
尺寸134.5×34cm
創作年代--
估價800,000-1,200,000
成交價RMB 1,955,000
齊白石《蝴蝶蘭》是其工筆小寫意花鳥畫之優秀作品。
畫面下方繪一簇繁茂蝴蝶蘭花,深色與淺色葉交錯生長,花葉花莖未以常規形式從下入畫,從右側橫向長出,上方三朵盛放的蝴蝶蘭花與下方的繁茂的枝葉形成呼應。
蝴蝶蘭之上繪兩隻蝴蝶,為畫面增添了無限生機,成為畫面點睛之筆。蘭花的寫意色塊與葉勾勒線的繁密相對比,使畫面造型色彩都更加豐富。
此幅《蝴蝶蘭》畫面色彩優雅清新,蝴蝶蘭在統一的藍色基調中顯細微變化,蝴蝶用墨極淡雅,整個畫面使淡墨與藍色相呼應,雅致清淡而柔和,題款亦十分雅致。
2703 齊白石 章梫 喜上眉梢 草書 成扇
尺寸18×47cm
創作年代--
估價300,000-500,000
成交價RMB 632,500
齊白石《喜上眉梢》成扇,整體格調簡淡高潔,將高潔的梅花與吉祥的喜鵲用淡雅筆墨統一於畫面之中,表達出其獨特的生命況味。
此幅作品凸顯出「白石梅」的獨特風格:花蕊清勁細秀,花枝遒勁疏朗,率意散淡中透出深厚筆力。梅枝挺拔峭勁,筆墨寓沈鬱於輕快,同梅花的熱烈共同表現出「老樹著花無丑枝」的強烈的生命精神。喜鵲作鳴啼狀立於梅枝上,使人觀之如聞其聲之清脆悅耳,趣味陡然而生。
是幅作品寓意吉祥而又絕不艷俗,表達含蓄而又運筆大膽,是白石老人梅花喜鵲中不可多得的妙品。
《淵明沽酒圖》則屬於傅抱石繪畫中「營制歷史上若干美的故實」,兩幅均為傅抱石人物畫之精品,均用筆凝練,靜謐散淡,匠心獨運,是傅抱石藉手中之筆抒發了自己濃郁的理想浪漫主義思想之代表作。
2723 傅抱石 1945年作 淵明沽酒圖 鏡心
尺寸78×47.5cm
創作年代1945年作
估價5,000,000-7,000,000
成交價RMB 5,750,000
《淵明沽酒圖》氣氛疏朗清冷,松樹排列組合極見秩序,伸展交迭姿態不一,交錯變化,其位置經營,於微妙中穹盡布局之精妙。
傅抱石將陶淵明與童僕被置於畫面右下部,淵明五柳先生峨冠博帶、寬袍大袖,若有所思,童子懷抱酒壺緊隨主人,畢恭畢敬。
畫中人物皆用洒脫的細線疾寫而出,不勾畫衣紋的繁複,也減去多餘的細節,極具高古氣息。雖然人物造型近乎誇張,卻呈現出飄逸自然的意趣。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躍然紙上。
由此不難察覺,傅抱石以樸素沈著,平實無華的技巧來展示歷史人物的氣節,令觀者感到他是描繪的不只是畫,更是一種心境,而在表現心境與共鳴上,他的成就前不見古人。
畫家藉手中之筆抒發了自己寄情於世外,追求平靜淡泊的願望,表達了濃郁的理想浪漫主義思想。用筆凝練,靜謐散淡,匠心獨運。
吳昌碩的《匋尊秋葵》、《舊時月色》、《秋花圖》、《天竹如花圖》等作品從繪畫、書法較為充分的展現了吳昌碩的不同藝術成就。
2704 吳昌碩 1891年作 匋尊秋葵 立軸
尺寸91.5×27.5cm
創作年代1891年作
估價250,000-350,000
成交價RMB 437,000
此幅《匋尊秋葵》透露出純樸淡泊的文人情懷,吳昌碩以篆籀金石筆法入畫,以蒼勁的線條勾勒簡單的敷染描繪出了質樸的匋尊形象,匋尊中插蜀葵幾枝,前方一盆俊秀的蒲草。
匋尊中蜀葵綻放淡粉的花和綠幽幽的菖蒲顏色形成對比,整個畫面以水墨的韻味為主,輔以細微的色彩對比變化來表現物象之美。遒勁的葉片表現出菖蒲的繁茂,蜀葵花的枝葉聚散和淡雅的敷色給人淡雅恬靜、脫俗越塵之感。
畫面構圖上,物象間高低錯落,前後有致地安排於畫面空間,並以左低右高的形式排布,左上角題跋,這是吳氏繪畫中常用的圖式。此幅儒雅清新的清供作品極具平淡天真,極具清雅韻味。
本幅畫中難得之處更在於吳大澄兩次題跋並鈐其所藏漢印「以介眉壽」,1890年吳昌碩結識吳大澄,二人乃詩文雅交,在蘇州與顧若波、倪墨耕、金心蘭、任阜長、陸廉夫合稱「怡園七子」,吳昌碩在吳大澄寓中有幸遍覽了大量古代文物、碑帖及歷代名家手跡,眼界大開,獲益非淺;而吳大澄又極為欣賞吳昌碩的孜孜求索的好學精神,兩人遂成莫逆之交。
此幅亦記載這一段佳話。
2705 吳昌碩 1913年作 舊時月色 立軸
尺寸139×38cm
創作年代1913年作
估價300,000-400,000
成交價RMB 460,000
吳昌碩一生之中畫梅之多,基本上人生各個階段都有表現梅花的作品,中後期的梅畫作品最多。
此幅作為1913年所作,吳昌碩運用全景式構圖,數根老梅枝幹從畫面下方向上生長,具有強力的視覺衝擊感,這種頂天立地的章法布局顯得四平八穩,賦予大自然深厚的內容感。
吳昌碩篆籀之筆入畫,濃淡相間畫梅花枝幹顯出空間感,用一筆圈花掃梅,線條運筆爽勁自然,花瓣形態看似隨意細細品味卻不失傳統文人筆墨情懷。雖然枝條並不粗壯但濃墨側峰帶轉折的用筆方式已經表現出鐵骨錚錚的寒梅動態,已經有老梅的味道。
吳昌碩題畫作名為「舊時月色」,畫中雖無月,但枝幹梅花的濃淡變化中仿若籠罩了淡淡的月光;畫中沒有留出大面積的空間,卻在枝幹和花朵之間的空隙讓畫面透出淡淡的清冷,所謂寫境的最高境界,大抵如此了。
2727 吳昌碩 菊花圖 鏡心
尺寸134×52.5cm
創作年代--
估價1,000,000-1,200,000
成交價RMB 2,070,000
吳昌碩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非常深厚。他捨棄了形的羈絆,步入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表現形式。
菊花是吳昌碩筆下常見的題材。
此幅《菊石圖》構圖疏密有致,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空間美感。巨石的形態向下傾斜,菊花枝幹在石縫中生長出來,顏色形態各異,枝幹之穿插伸展,都表現得生動多姿。
畫面下方寥寥幾筆勾勒出的水波紋使畫面更加豐盈,可以看出吳昌碩筆力的老辣,縱橫恣肆蒼茫古厚之氣盎然。左側行款是堅勁自如的行書,托起了畫幅,使疏密更其完美,更增加了意蘊上的詩情畫意。
2728 吳昌碩 1914年作 天竹如花圖 立軸
尺寸135×45cm
創作年代1914年作
估價500,000-800,000
成交價RMB 793,500
圖中石頭雖是寥寥數筆繪畫而成,卻筆力渾厚,蒼勁老辣,恰是吳昌碩自己所說:「我生平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的最佳佐證。
儘管只以淡墨鉤勒渲染,處於前方的石頭卻是充滿厚重感,虛中見實,清新雋永。天竺的枝幹和葉子蒼潤爛漫,層次豐富,色墨交融。
吳昌碩在用色方面雅好來自西洋繪畫的西洋紅,圖中大部分的天竺籽正是採用此顏料,深紅古厚,不露火氣,艷而不俗,洋溢著富麗、熱烈,而又穩重典雅的趣味。
潘天壽指出,吳昌碩「以金石治印方面的質樸古厚的意趣,引用到繪畫用色方面來,自然不落於清新平薄,更不落於粉脂俗艷,能用大紅大綠狡雜而有變化,是大寫意花卉最善用色的能手。」確是如此。
黃賓虹在《溪山輕舟》中密密匝匝的點染呈現出豐富的華滋之美,似乎能讓人聞得到土壤草木的氣息,塑造出一種「可居可游」的意境。
畫面透露出的疏淡清逸,可謂「獨為清尚之風」,是師古人之典範,正可謂「去盡華彩而不失柔和滋潤,筆觸恣肆而景色分明。」
2712 黃賓虹 溪山輕舟 立軸
尺寸68×33.5cm
創作年代--
估價1,800,000-2,200,000
成交價RMB 2,300,000
本幅《溪山輕舟》筆墨秀潤而結構精嚴,嚴實堅厚,給人以厚實蒼茫,諸種意象安排妥貼,重巒幽谷、密林陡壑、隱舍山徑,層次頗多,山石樹木飛動,全以筆勝,也以墨勝,骨法用筆中透出生動神韻,但畫面仍氣脈貫通,清妍秀潤而意趣生動,繁密處不能容針、疏空處幾可跑馬,對於畫面結構的調控和尺度的拿捏可謂妙到顛毫。
章法疏朗,在平遠中展開,峰巒的走勢平緩而富有節奏,右側湖面上有漁人泛舟,房舍掩映在山上的樹叢中意境幽淡清寂。
黃賓虹之山水早期深得宋人山水嚴謹作風的薰陶,致力於營造出宏偉的境界和「沈雄渾厚」的筆墨結構,在八十歲以後,其筆墨愈加簡化,風格愈加粗放,在此作中,山石上不僅有或枯或潤的橫皴、豎皴,亦有「以點作皴」,筆墨雖然粗簡,同樣筆力扛鼎,設色雖然不多,卻與墨氣融洽為一體。整幅妙奪化工,乃畫家晚年粗筆山水之佳作。
此作品另有陸儼少題跋「賓老最善墨法,晚年尤臻化境,至可寶愛也,庚午(1990年)夏八二叟陸儼少題。」 近代兩位山水畫大師合璧之作,彌足珍貴。
溥儒《彩蝶圖》和《佛祖聖像圖》則從仿佛婉約宋詞小令的小品和莊嚴佛教題材兩個方面展示溥儒的藝術面貌。
2720 溥儒 彩蝶圖 冊頁
尺寸28.5×32.5cm×10
創作年代--
估價1,200,000-1,500,000
成交價RMB 1,667,500
「名花彩蝶神仙侶」,此幅作品描繪的就是此番情景。是冊用筆精工秀美,簡潔明快,設色清麗和諧,畫風學宋人雙鉤而又有自己細膩簡淡的特色。
蝴蝶的翩然形態、色彩的層次漸變,及對翅膀的細緻描繪精細周到,溥儒於留白背景營造出典雅秀美的意境,蝶舞翩翩之外,再配以花草瓜果,突出表現了落英蝴蝶的寧靜與秀美,卻又不失靈動。
2721 溥儒 1938年作 佛祖聖像圖 立軸
尺寸125×49.5cm
創作年代1938年作
估價1,200,000-1,600,000
成交價RMB 2,875,000
溥心畬篤信佛教,他的道釋畫中,以觀音、羅漢、達摩等佛教人物為主,如來題材極為少見。
此幅《佛祖聖像》作於1938年,是溥儒為紀念超度先母項氏所作,溥儒侍母至孝,亦有記載他曾刺舌血畫佛像、刺血寫佛經,以為母祈福。
溥儒十四歲父親去世,爾後生活與教育,皆是由親生母親項氏所負責管教而成。項氏知書達理,親自教授《易經》、《春秋》三傳等經典。
以此,可知他與生母情感極深。溥儒對母親的孝道、慕愛與崇敬,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
此幅作品是溥儒的信仰、孝思,也是對母親感情的寄託。
畫中如來立於蓮花之上,左手托缽,右手自然垂下似幻化出另一蓮花寶座。面如滿月,超然脫俗。神情有如慈母,悲憫的注視芸芸眾生。穿著袈裟飄逸,細描唐草紋,描繪細緻入微。線條勾勒流暢,筆法細膩,堪稱溥儒畫作中的絕版珍品,具有非常高的藝術與收藏價值。
潘天壽在《雁盪山花圖》、《巨石靈蟾圖》中表現出他的傳統大寫意精神內涵和情感特徵:用筆柔中有剛,以剛健、厚重,古樸、凝練的線條,通過力、剛、勢三方面,表現出強韌的骨氣美。
2713 潘天壽 雁盪山花圖 立軸
尺寸66×51.5cm
創作年代--
估價2,000,000-3,000,000
成交價RMB 5,750,000
此幅雁盪山花為葉淺予先生舊藏。
遊歷雁盪山對潘天壽山石表現形式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潘天壽對雁盪山情有獨鍾,曾多次遊歷雁盪山,並做了很多的詩歌詠雁盪山的奇絕。瀏覽我們能看出很多潘天壽的代表作表現的都是雁盪山的景致,例如《鷹石山花圖》。
雁盪山的摩天劈地,氣勢磅磯的山峰給了潘天壽極大的靈感,這種雄渾壯闊的山石特別符合潘天壽的性情,配上雁盪的山花,雄強與婀娜的融合甚是打動人。
此幅繪雁盪山澗一角,雁盪山石配野草幽花,盛開的山花將山石分割成錯落有致的兩大組,再雜疏疏密密的野草、苔點,,可謂匠心獨運。
山石、泉水、山花野草巧妙地以山石四面包圍的構圖組織在一個畫面里,畫面整體而又豐富生動,尤其突出畫中盛開的山花,此種四面包圍式構圖開拓了山水與花鳥結合的新面貌,給人營造一種身臨其境如入山谷的感受,畫面的帶入感極強。
《秋山蕭寺圖》、《擬各家山水冊頁》展現的吳湖帆筆下的江南景色,畫面溫潤,草木華滋,一個曠世清淡的理想國,一幅平淡自然的韻味。
2709 吳湖帆 1947年作 秋山蕭寺圖 立軸
尺寸70×35.2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估價600,000-800,000
成交價RMB 1,035,000
「秋山蕭寺」是吳湖帆常畫的題材之一。
當時他以此為畫題,是在經歷了喪妻、喪母之痛,自身吸食煙片難以自拔,與汪精衛之間的糾紛等一系列挫敗之後,因而將內心的不平跡化於紙上。
此幅《黃鶴山樵秋山蕭寺圖》作於1947年,畫面左上方款書:「黃鶴山樵秋山蕭寺圖,叔明此圖取法巨然。曾藏王煙客家,今歸吳興龐氏。丁亥三月,漫擬大致。吳湖帆。」
「王煙客」即是清初四王之一的王時敏(號煙客)。
吳興龐氏是指清末民國時期浙江吳興南潯鎮巨富「南潯四象」之一的龐元濟,龐元濟是當時著名的藏家。
吳氏收藏甚豐,又精鑑別,多有仿古之作,根據款識可知此作是仿王蒙的《黃鶴山樵秋山蕭寺圖》。
此幅畫遠景寫群峰列岫,松杉覆蓋中景的山體,山谷中瀰漫著氤氳白雲,一條瀑布飛流直下,近景寫蒼松,房舍隱現於山石樹林中,水面無波,渚邊土丘上密樹排列,錯落有致。
此畫以濕筆繪出,畫面溫潤,草木華滋。筆下見一片江南景色,得平淡自然之韻味。在畫法上,山石或用披麻皴,或解索皴寫出;叢林用沒骨烘染;蒼松以細筆表現,整個畫面墨色層次變化微妙,層次豐富,極見清潤蒼秀、深穆淵厚之氣,畫風清雋雅逸,反映其身處「無人之野」、「暢情」所體現出的強烈的個人情感。
對於此時的吳氏來說,醉心於山水林泉之間,不問世事,是一種怎樣的曠世清淡的理想境界,但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使之不得不寄情于山水,化跡於筆墨之中。
此外,吳冠中《燕語》、林風眠《春柳飛鶩圖》、《鸕鶿》,徐悲鴻《喜上眉梢》均為玩物格致之佳作。
2735 吳冠中 燕語 鏡心
尺寸69×74cm
創作年代--
估價2,000,000-3,000,000
成交價RMB 3,565,000
2734 林風眠 春柳飛鶩圖 鏡心
尺寸53×67cm
創作年代--
估價800,000-1,200,000
成交價RMB 1,380,000
「飛鶩系列」代表了林風眠50年代至70年代創作的高峰,《春柳飛鶩圖》為這一系列中的精品之作。
此作筆觸流暢嫻熟,色彩過渡巧妙,濃淡墨色相結合,整體在黃綠色的調子中滲著清透的墨色,畫面呈現出一種詩般朦朧而優美的場景。
藝術家利用多層暈染畫面,功力爐火純青,並在平遠的視覺效果中兼顧適度的空間感,成功營造出了東方的韻味和西方繪畫的層次和光影,是中西融合的典範之作。
2733 林風眠 鸕鶿 鏡心
尺寸45×45cm
創作年代--
估價300,000-500,000
成交價RMB 632,500
2737 徐悲鴻 1947年作 喜上眉梢 立軸
尺寸101×50cm
創作年代1947年作
估價3,200,000-3,800,000
成交價RMB 3,680,000
喜鵲也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之一,徐悲鴻多次以喜鵲圖贈友,暗含「喜上眉梢」、「捷報頻傳」等美好心愿。
這幅《喜上眉梢》,是徐悲鴻贈予知己友人的祝賀之作,表達了夫婦間琴瑟相和的美好願景。
圖中喜鵲一正一反,造型嚴謹準確,暗顯徐老深厚的素描功底;白梅在冷冬中熱烈綻放,給荒寒的深秋增添了盎然生機與意趣。梅花樹幹,濃淡暈寫,輔以線條,頗有氣勢;梅的枝條,剛勁流暢,樹靜枝拂,鵲躍紙面,喜鵲與所棲樹枝濃淡墨色的節奏變化甚妙。
此作以簡單凝練的花鳥構圖,水墨濃淡勾勒遒勁枝幹,轉折之間盡顯其深厚筆力,疏密有致,氣韻靈動,筆墨精到,注重水墨淡彩和喜鵲神態的表現力和趣味性,一花一鳥透染盎然生機,實屬徐悲鴻花鳥畫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