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聽到身邊越來越多關於降薪和裁員的新聞,公司倒閉也屢有耳聞,除了受到疫情直接衝擊的旅遊、餐飲、線下泛娛樂、交通運輸等行業,還有很多其他行業同樣受到了嚴重衝擊。
比如所有員工每個月強制輪休5天,薪水統一少發20%;
比如因為封城沒法按時回崗復工的都要扣工資,回城後在家隔離14天的工資也要扣掉;
再比如公司給員工停薪留崗,也就是不發工錢也不辭退你,這段時間沒收入,其他公司也沒法錄用你,逼你熬不住自己辭職,公司就不用支付裁員的賠償金了……雖然你也可以屏牢,然後去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但等仲裁成功要求公司繼續支付工資,可能公司都已經掛了……
這種變相裁員非常多。
而且現在找工作不容易,真的公司給你降薪就和公司硬上對著干,就算賠到錢了,也肯定要重新找東家,不容易……
具體的栗子太多了,我就不舉了。
下面說幾條金玉良言:
1、公司遇到困難,優先裁的就是那些入職時間短,無需支付多少賠償金的,老員工往往不敢輕易裁。
所以年輕人不要眼高手低,經常跳槽。
2、公司遇到困難,優先裁的還有那些貢獻收入比偏低的老員工,這種人大多年紀偏大(35歲+),資歷較深,工資一年一年不斷加上去,但貢獻和新入職的小年輕相比不見得高到哪裡,非常時期節省成本,把錢用在刀刃上,這種人往往難逃一刀。
所以人到中年千萬別懈怠,哪怕髮際線後移也要持續學習,更新自身知識技能庫。
3、公司遇到困難,優先裁的還有非核心創收部門的員工,也就是那些有了錦上添花,沒有公司也還能活下去的可有可無的「扁桃腺部門」,往往最先遭殃。而那些公司未來起死回生,渡過難關必不可少的部門,往往會集中財務資源優先保障。
所以不管你的專業所長是啥,都要儘可能進入公司的核心部門,而非邊緣部門。
4、公司遇到困難,情商高的人更容易活下去。
因為體制內打拚,更多拼的是關係和情商,體制外打拚,更多拼的是能力和情商,哪怕自己創業,情商也必須在線。
情商像姚明那樣,不討人喜歡也難,權力財富要啥來啥;情商像孫楊那樣,就算游泳游得再快,國內名氣再響,退役後也不可能成功轉型娛樂圈繼續撈金。
5、非常時期,很多人才會意識到體制內的鐵飯碗,雖然發不了大財,但至少安穩,不至於在體制外打拚還要提心弔膽。
6、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實現代社會,無論男女,入錯行都是巨大的戰略失誤。
這次疫情,主業是做線上服務的,很多不但沒受影響,反而因禍得福,業務量大增,相反,那些完全依賴線下生產和人流支撐的實體產業,就一點辦法沒有。儘可能進入和網際網路+相關的行業,更不容易死。
7、萬一真被降息裁員,有沒有副業收入,就成了關鍵。
8、萬一真被降薪裁員,懂不懂理財,能不能靠錢生錢獲得另一份收入,就成了關鍵。
9、萬一真被降薪裁員,有沒有提前儲備足夠的現金流,就成了關鍵。
10、萬一真被降薪裁員,生活在大城市每月要背負沉重房貸的職場人,和生活在小城市的職場人的壓力完全不同,所以大城市的小夥伴,哪怕眼下收入不低,也別對未來太過樂觀,讓自己的收入負債比處於非常危險的零界狀態,萬一收入一斷,馬上就爆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