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風暴再升級,我們現在怎麼辦?

2020-04-10     力哥說理財

隨著海外疫情愈演愈烈,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偏見越來越強,給中國按上了一些「莫須有」的罪名,排H聲浪甚囂塵上……

這種赤裸裸的偏見傳導到國內,又激起了國內更強烈的民族主義浪潮,反過來對西方國家的偏見也愈發強烈,「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那套思維又開始大行其道……

昨天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指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劃重點:「較長時間」

這種外部環境的變化,不只是經濟層面,也是政治和思想層面的。可以預見到,這種互相之間的偏見、謾罵甚至敵視,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越來越強烈。

無論對中國還是世界,這種趨勢都非常危險!

儘管我知道單薄的文字無力改變大多數人的偏見,但終究還是能影響一小部分人的看法。我願為這一小部分人,再闡述一下我對「愛國主義」的完整理解。

……

我認為,愛國主義分五個層次

第一層,我稱之為「鄉土的愛國主義」

這是最樸素,最真摯,不添加任何政治色彩和利益因素的愛國情懷。

這種愛國主義,本質上是對家園的愛,對我們出生、成長、生活,經歷一切喜怒哀樂之地的愛。

人生就是一段連續的時間,這段有限時間裡,我們絕大多數甚至所有時間都只在地球上某一個區域裡生活。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怎麼可能不對長期生活的土地產生感情呢?

哪怕我們自己養的狗,種的花,拼的樂高積木,因為我們付出了時間和心血,這些事物已融入我們生命中,自然會產生愛。

這種對家園的愛,也是對我們長期堅持的生活方式的愛,不具有任何排他性或攻擊性。

比如都是主食,咱中國人喜歡拿小麥做成饅頭餡餅,西方人喜歡做成麵包披薩,都是飲料,咱中國人喜歡喝茶,西方人喜歡喝咖啡,中國形成了茶文化,西方形成了咖啡文化,中國人也可以喜歡喝咖啡,西方人也可以喜歡喝茶。

就像美國人不愛吃小龍蝦,中國人笑笑;中國人不愛吃咖喱,印度人笑笑;印度人不愛吃壽司,日本人笑笑,日本人不愛吃烤腸,德國人笑笑……

可見,這種愛國主義之間沒有任何衝突,既可以充分包容,各管各的,也可以相互欣賞,取長補短。

試問,一個連自己家鄉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會去愛其他更遙遠陌生的事物呢?

所以這個層次的愛國主義,100%正能量,完全符合人性,值得提倡。

……

第二層,我稱之為「歷史的愛國主義」

「鄉土的愛國主義」還停留在以時空為維度的物質層面,無需任何教育洗腦,日久自然生情。

但一群人在一個地方呆久了,自然會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形成民族和國家,這一路上經歷的一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最後都寫成了這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從而形成精神層面更強烈的愛國主義。

為了加強子孫後代對本民族和本國的身份認同感,從最開始通過歌謠和史詩的口口相傳,到如今所有學生都必修的本國歷史課程,從最開始無意識的口口相傳,到後來有意識的全民洗腦,所有民眾都記住了本民族最光輝燦爛的歷史。

中國人記住了秦皇漢武,日本人記住了信長秀吉,英國人記住了維多利亞,法國人記住了拿破崙,美國人記住了華盛頓……

哪怕是文明史並不悠久也乏善可陳的小國,比如一些非洲國家,一樣認為自己的祖先曾何等牛批,值得我們敬仰追隨(黑豹?)

但這些被供起來的民族英雄,大多是為本民族開疆拓土,建功立業,成功爭取到更多生存空間的政治人物。

某民族的輝煌史詩,往往也是周邊弱小民族的悲愴往事。

比如成吉思汗和他的黃金家族,對今天的蒙古人來說,這就是本民族史上最風光最牛逼哄哄的巔峰時刻,值得後人永遠紀念。

但對亞歐大陸上被蒙古鐵騎瘋狂屠城的其他民族來說,這簡直是最慘痛的一塊歷史傷疤。

在蒙古人眼裡,愛國怎能不愛成吉思汗?

在其他人眼裡,愛國怎能不恨成吉思汗?

英國人對拿破崙的態度,韓國人對豐臣秀吉的態度,芬蘭人對彼得大帝的態度,中國人對靖國神社的態度……都說明這其中埋藏著深深的裂痕。

倫敦市中心最重要的廣場叫特拉法爾加廣場,為紀念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海軍重創法國海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此役法國海軍精銳盡喪,拿破崙再也無力進攻英國本土。

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

請問法國遊客到此一游,是何滋味?

英法之間的不對付長達千年,這種「歷史的愛國主義」讓法國人無論如何也無法對英國人產生好感,但法國對德國的深仇大恨僅限普法戰爭到二戰之間的幾十年,相比英國,充滿民族自豪感的法國人顯然更容易接納改過自新的德國,攜手共建歐盟「雙核」。

這種「歷史的愛國主義」,也導致對愛國的認知水平停留在這個層次的許多中國人,至今提起日本,都無法產生任何好感,哪怕有同胞推薦買日本車或喜歡日本流行文化,就直接貼上媚日漢奸的標籤。

這一層愛國主義,顯然就不像第一層那麼正面陽光,同時存在正負兩種能量。

如果愛國的合理精神訴求與其他合理訴求能保持微妙平衡,把愛國情懷維持在可控範圍內,依然值得肯定。

比如我們是中國人,應該有愛國主義精神,我們也是全人類的一分子,應該有人道主義精神,要對同類的悲劇表達出正常人類都應具備的同情心。

又如我們是中國人,應該有愛國主義精神,我們也是一個人格獨立的人類個體,有選擇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的權利和自由。

再如我們是中國人,應該有愛國主義精神,我們也是人,要遵循所有人類都應遵循的普世價值觀。

毫無爭議的普世價值觀並不是「民主自由」這套西方所倡導的普世價值,因為對怎樣的制度才稱得上「民主」,「自由」的尺度該如何界定等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要講誠信」,「尊老愛幼」這些價值觀,在當今人類社會沒有任何爭議,哪怕很多發展中國家實際上還做不到,但至少明面上沒人敢說這些價值觀是錯的。

可一旦內心的天平失衡,過於看重「歷史的愛國主義」,就會喪失同情心,對他人道德綁架,連誠信都可以踩在腳下,視而不見……

如此一來,就會進入下一層愛國主義。

……

第三層,我稱之為「迷信的愛國主義」

這裡說的「迷信」,既有盲目崇拜的本意,也有迷之自信的內涵。

人天然有種高估自己認知能力的衝動。

對熟悉的事物,以為自己比別人都懂,卻不識廬山真面目,看不清自身弱點;對陌生的事物,則不以為然,缺乏敬畏之心。

這種自我中心的狂妄自大,直接導致1840年後,中國被連續錘了上百年,把民族自信心捶得稀巴爛…

今天中國好不容易通過40多年改革開放,臥薪嘗膽,步步為營,再次走上民族復興的正道,這才走到一半,很多國人又陷入了這種狂妄自大的心理狀態。

這種自大,在理論層面,就形成了所謂「中國特殊論」

我們很容易把中國歷史上的輝煌成就,看成是人類歷史上唯一的特殊存在,比其他所有國家都好得多,並用各種選擇性證據將這種情感和觀點合理化,從而產生強烈的民族優越感。

當然,產生這種情感和觀點的人並不認為自己是「迷信」,而認為是基於理性思考後,堅定不移的信仰——您還別不承認,咱就是比其他國家更優秀!

在這場疫情輿論戰中,很多對愛國主義的認知停留在這個層面的中國人,罵力哥「慕洋犬」,「給洋大人跪久了,思想都站不起來了」,「一百年前的辮子,早該剪了」……

他們看不到,中國在很多方面,還遠遠落後於美國,遠沒到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地步,更不說直接推倒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了。

就像很多美國人同樣看不到,美國在很多方面已被中國悄然趕超,並在更多關鍵領域,正失去全球領先地位。

所以這種迷之自信的愛國主義,不僅中國人有,韓國人、日本人、印度人、土耳其人、伊朗人……在這些近代一度都被爆錘過的亞洲國家,也不少見。

歐美列強更別說了,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美國人、俄國人……似乎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證明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優秀得多,是上帝眼中最視為寶貴的。

一場英德之間的世界盃決賽,無數德國球迷認為上帝會保佑他們,無數英格蘭球迷則堅信上帝會站他們邊。

這兩個長期深受基督教文化薰陶的國家,怎會不知道上帝的愛是普世公平,不帶偏見的呢?

但因為對祖國有著摯熱的愛,這種強烈情感讓雙方球迷很難再用理智思考。如果上帝沒有保佑你的祖國,輸了比賽,為發泄情緒,可能就會引發球迷騷亂。

當一個人的愛國情感上升到迷信層面時,往往變得思想極端,不可理喻。

當抱有這種迷信情感的人掌握了國家公權力,對本民族的愛會引導出對其他「劣等民族」的恨,結果就是猶太人大屠殺、亞美尼亞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札連瓦拉園大屠殺……

所以這個層次的愛國主義,不再有第一層的純良質樸,第二層的雙面可控,變得極具排他性和攻擊性,完全負能量。

……

第四層,我稱之為「勢利的愛國主義」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任何事物走到極端,都會走向它的對立面。

愛的對立面,是恨。

就像你深愛一個人,卻遭到背叛,就容易因愛生恨,做出過激反應。

認知停留在「迷信的愛國主義」的人,一旦思想走極端,就會演化為對其他民族和國家的恨。

但任何國家,總還有一些具有自省和批判精神的人。

這些人能擺脫政府刻意洗腦,對自身歷史有更全面的了解,能超越民粹對輿論的挾持,對世界各國有更深刻的認知。

雖然超越了上兩層愛國主義的精神捆綁,卻又可能走向另一種對立面——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產生對本民族的強烈恨意!

如果把「迷信的愛國主義」簡單理解為「五毛」,那「勢利的愛國主義」則類似於「美分」、「帶路黨」(or「公知」?「當代魯迅」?這些今天算貶義詞了嗎?)

這些人看到了中國歷史和當下的種種陰暗面,有些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嗤之以鼻,進而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全盤否定(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強烈的民族自卑感帶來的遺毒)。

套用戀愛分手話術,「我以前年少無知,被你花言巧語矇騙了,原來你從來沒真心愛過我,分手!」

更多人一出生就浸泡在這種無意識的文化氛圍中,無法超脫自身局限性,對這種文化內核進行批判式反思,但擺在檯面上的制度問題還是比較容易看懂的,結果就把所有的鍋全扔給1949年以後中國建立起來的這套ZZ制度,進而無視這些年中國已取得的改革成就,對整個中國的體制改革失望透頂,全盤否定,堅信根子爛了,再怎麼修剪枝葉也無濟於事。

「這些年你變了,不再是我記憶中那個溫柔良善的萌萌,我都快認不出你了!我們分手吧……」

同樣對現實不滿,迷信的愛國主義者言必稱毛時代如何如何,喜歡說你們這群假洋鬼子被洋人當槍使了還不知道。

勢利的愛國主義者則言必稱民國時代如何如何(或港台歐美如何如何),喜歡說你們這群傻X連愛國、愛D、愛政府都傻傻分不清,飯都吃不飽房子都買不起還整天像復讀機一樣嚷嚷「主權高於一切,中國內政不容外國說三道四」,人家把你當槍使,你還幫人家數錢,有什麼資格談愛國?

因為對這個國家的政府和愚民徹底失望,於是振臂高呼「醜陋的中國人,你配不上我的愛,我不值得為你付出」!

沒本事的,整天在網上憤世嫉俗,罵罵咧咧,有本事的,想方設法跑到國外,繼續罵罵咧咧,成為海外排華聲浪中一股令人作嘔的異味……

在我看來,這種因愛生恨的更高層次的愛國主義,是一種勢利的表現。

值得我愛的,我才愛;不配我愛的,我恨不能狠狠揣上兩腳!

如果祖國所展現的歷史、文化、經濟、制度、國民素質、價值觀等等都不合我的胃口,而某國更合我口味,我會選擇不再無條件愛我的祖國,更多的愛留給更值得我愛的某國。

……

第五個層次,我稱之為「有責任感的愛國主義」

之前的文章中,罵力哥聖母婊,想做「程心」的,認知停留在第二層;

罵力哥舔美,膝蓋跪久了站不起來,被雞毒洗腦後數典忘祖的慕洋犬,認知停留在第三層;

罵力哥舔共,為了恰點爛錢,毫無節操給政府洗地背書的,認知停留在第四層;

而罵力哥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則認為力哥的認知停留在第四層。

不管愛國還是愛其他什麼,歸根到底,我們都得先劃清「愛」的邊界。

對「愛」有辯證認知的人,會說很多中國人「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以愛的名義道德綁架」……

為了避免歧義,我認為這種感情不能叫「愛」(love),用「喜歡」(like)指代,更便於下文討論。

喜歡一個事物,意味著你只能接受它的優點,或者說只允許它有你喜歡的優點,而不能有你討厭的缺點,否則,你就無法繼續喜歡它。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一輩子都喜歡一部電影或一個二次元人物,因為永遠不變,不會有缺點,但以前追的明星一旦曝出自己無法接受的負面,馬上粉轉黑。

這算不上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不只是愛一個事物的優點,缺點也一起愛。

因為現實世界本不完美,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民族和國家,更沒有完美的文化和制度。

按照我對完美婚姻「靈、肉、約」三位一體的理解,戀愛中的男女,可以有靈無肉,有肉無靈,也可以有靈有肉。

但不管有趣的靈魂還是漂亮的皮囊,隨著時間流逝,都會發生改變。

如果若干年後,你們三觀不再相合,志趣不再相投,再也沒有說不完的話,當年如花似玉的青春少女終究還是變成了皮膚褶皺的黃臉皮,不再符合你的審美……

這時,你該怎麼辦?

如果只是喜歡她,就要立即止損,拋棄對方。

如果是愛她,就必須加上一份「無限責任保險」

這就是婚姻的意義。

我們約定,當未來某一天,對方不再「可愛」時,我們依然不離不棄,廝守終生。

「你願意娶這個女人為妻,愛她、忠於她,無論貧窮或富有、殘疾或健康,直至死亡嗎?」

「Yes,I do.」

這份承諾,本質上是附加了責任感的愛

否則,你不覺得「愛」這個字,太廉價了嗎?

同樣的道理,一個真正心智成熟的愛國者,不會因祖國矛盾重重,困頓衰敗,就不再愛她。

縱使百弊叢生,吾愛矢志不渝!

祖國欣欣向榮,如我所願,我愛理所當然;

祖國疾病纏身,問題多多,我愛更顯珍貴。

因為這時,這股大愛會讓你甘願犧牲小我,為了祖國能變得更好,奔走呼喊,鞠躬盡瘁。

這種有責任感的愛國主義,才是更高層次,更值得推崇的利己主義

……

【總結】

愛國主義的五個層次,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沒有第一層「鄉土的愛國主義」,後面四層精神層面的愛國主義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然而愛國主義這個概念天然會牽涉到國族之間的歷史糾纏和現實紛爭,這種「歷史的愛國主義」難免會被統治者拿來作政治工具。

當國家處於危難境地,愛國主義可以激發全體民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民一心,共同迎戰敵人,無論是80年前的抗戰,20年前的抗洪,還是今天的抗疫,這種被統治者有意識煽動起來的愛國主義,具有巨大的積極正面意義。

但如果統治者刻意把民眾引向「迷信的愛國主義」,藉此轉移國內矛盾,可能就會引發國家之戰的征戰,一戰二戰都這麼來的,結果顯然是悲劇性的。

一部分更有智慧的國民看穿了統治者玩弄愛國主義的把戲,卻把樸素的愛國主義和正確引導下能產生正能量的愛國主義也一概否定,把愛國主義的情感因素徹底抽離,變成純粹的利益交換,從而不自覺陷入「勢利的愛國主義」陷阱。

只有持中守正,實事求是,既不失身而為人的真情實感,又不失全面客觀的理性思辨,同時看清愛國主義天然具有兩面性,不因祖國還有很多缺點就失望透頂,全盤否定,也不因祖國已有很多優點就盲目自大,迷之自信。

對優點要表揚,要有自信,對缺點要批評,要監督改正。

最終目標是讓你所深愛的這個國家,在你的努力之下,變得更好。

這就是最高層次的,有責任感的愛國主義。

具體到這場疫情中,我們既要以德報德,也要以直報怨;

既要發揚人道主義精神,與世界各國攜手共渡難關,也要審時度勢,藉機拉攏更多戰略盟友,擴大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對於那些基於意識形態偏見的刻意抹黑和惡毒攻擊,既要不卑不亢,展現大國氣度,也要據理力爭,儘可能化危為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責任和擔當。

推而廣之,這套方法論不僅適用於對國家民族的愛,也適用於對家族、學校、企業、軍隊、教會等不同維度人類想像共同體的愛。

從最樸實的日久生情,到被洗腦了光輝歷史產生了排他性,再到被洗腦成蜜汁自信(自大、自戀),以及一部分成功反洗腦的人轉向因愛生恨,最後走向成熟穩重,能辯證統一看待這種複雜多面的愛,不再非黑即白,逼人站隊,動輒給人扣帽子。

據我觀察,所有中國人都能達到「鄉土的愛國主義」,其中五六成徘徊在「歷史的愛國主義」,三四成被深度洗腦的「迷信的愛國主義」,不到一成看到牆外世界真相因而對牆內強烈不滿的「勢利的愛國主義」,還剩極少數人,能躍升到「有責任感的愛國主義」。

希望這篇文章,能在這個紛亂世道,幫你釐清愛國迷思,進入「有責任感的愛國主義」的認知境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qAqa3EBrZ4kL1Viqr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