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資本市場崩了又崩,講真,力哥寫了一篇又一篇,都膩了,今天聊點別的吧,就是估計閱讀量會比較慘……
上周末,一部叫《安家》的電視劇完結了。
《安家》宣傳海報
近來我每次網上搜東西,都能在百度熱搜上看到劇情更新,說明挺火的。
《安家》的劇本構架改編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但好評度顯然不及原作。
根本原因,我覺得不是編劇六六水平不行(六六早期代表作《雙面膠》、《蝸居》堪稱寫實風格時代劇的神作),而是我們有影視管制,電視劇必須得有正能量,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就算假惡丑一時得勢,最後也得圓回來,決不能讓好人沒好報,壞人倒happy ending了……
所以這部劇我追到後來,發現劇情越來越「荒誕」,孫儷和羅晉簡直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大聖人,感情線又鋪枝散葉太厲害,最後大團圓結局匆匆收尾,在我看來根本就是爛尾……
聽說很多中介最近都在追這部劇(反正也沒人看房子),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比較寫實的一面,也有無厘頭的一面。
劇情中,很多房屋買賣案例都反應了人性在金錢誘惑面前的假惡丑,其中有一個我印象特別深。
《安家》的背景設定在上海,上海樓市一大特色就是1949年以前蓋的老洋房。
有個客戶因為企業現金流緊張,不得不變賣祖傳老洋房救急,原本買家都找好要成交了,突然趕來一大家子上海小市民,說這是我們住的房子,不許賣,給我滾蛋。
被《安家》帶火的老洋房
原來這客戶家裡三代單傳,這房子是他太爺爺(曾祖父)留下來的。
當年他太爺爺有個遠方表妹,丈夫去世後,孤兒寡母,來到上海投奔親戚,太爺爺看她們可憐,就在自家洋房邊上的空地上蓋了個小平房,供她們居住。
就這樣,一住幾十年,當家的從太爺爺變成爺爺再變成他爸,都沒好意思趕她們走,期間沒收過一分錢房租水電煤。
後來覺得這麼一直不明不白住下去總不是事,索性好人做到底,當家的出錢,給這家人在外面買了房子,一家人就搬出去了。
當年的小姑娘這時已熬成了老太婆,但她耍了個心眼,人搬走了,戶口堅決不遷。
這就要說到建國後的戶籍政策。
雖然給他們臨時蓋的這間小平房不在最初設計圖紙上,按今天說法,這叫違章建築,但建國初期,上海實際居住著大量沒有房產的底層貧民,政府就都給他們落了公共戶口。
照道理說,既然你有了其他實際居住的地址可落戶,就應該把戶口遷走吧,但老太婆堅決不遷,也堅決不許兒孫遷。
她的算盤是:這老洋房可值錢了,將來早晚會賣,我在這住了幾十年,戶口也在這,所以這房子我也有份,將來要賣,就得分我一份。
所以當她得知,自己的侄曾孫要賣房子時,就拖著一家老小7口人,重新住進這間破平房。
這房子報價1.5億,老太婆心一黑,說怎麼也得給我們個零頭:5000萬。
電視劇里,為了彰顯「壞人可以表現出他無底線的壞,但絕不能讓壞人有好報」的正能量,最後施工隊把這家人強行從房子裡拖出來,迅速推平,這家無賴鬧了半天,最後啥都沒得到。
大家別覺得誇張,《安家》里的房屋買賣案例,幾乎都能在現實中看到影子,這個奇葩案例也一樣有原型。
後來故事原型在網上發文訴說了真相。
當時這老洋房賣出的真實價格是2.8億,比電視劇里說的更高,而這家撒潑打滾的無賴,最後也並非竹籃打水一場空。
儘管通過打官司,完全可以強制要求這家人遷出,但房東為了救企業,急賣房,拖不起這時間,所以最後還是妥協了,給了這家無賴3000萬。
亮點不在這裡,而是這家人剛拿到這筆他們幾代人做牛做馬也攢不到的天文數字後,老太婆的兩個兒子立馬內訌,反目成仇。
那是2016年的事,結果老大把錢拿去炒股,老二把錢拿去玩P2P,最後基本都賠光了,重新回歸屌絲身份……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結局是啥感受?
我的第一感覺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不配財,必有所失。
這就要說回貧窮的本質。
老太婆自身三觀不正,從小就這麼「教育」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長大後,找到的媳婦也是這麼臭味相投,生了第三代之後,用同樣的思想「教育」 兒子……
窮人為什麼很難翻身?
不僅因為窮人和富人的競賽起點大不一樣。
如果遇到大通脹,窮人最受傷,富人反而可能在泛濫的貨幣浪潮中獲得超額收益,馬太效應更強烈;
如果遇到通縮,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富人雖然也會受到嚴重衝擊,但家底殷厚,抗衝擊能力更強,可能會乘機收購廉價資產,而窮人可能就真的沒了活路。
更重要的是,貧窮的基因會在家庭內部代際傳承。
父母把自己失敗人生的「經驗」反覆給子女洗腦,子女長大後要靠自己的能力突破原生家庭的詛咒,談何容易?
老太婆從小教育兩個兒子各種不知廉恥偷雞摸狗占便宜的思維方式,覺得這才是最正確的三觀,孩子抱著這種思維方式長大後,只要沒機會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幾乎一輩子都不可能再改變自己低下的認知水平。
所以他們拿到了上千萬的巨款後,第一反應居然是把運氣當成能力,依然貪心不足,以為自己有了本錢,就能再賺到幾千萬……
靠運氣賺到的錢,最終一定會靠本事吐出去。
就算這兩個敗家子沒把錢拿去炒股玩P2P,大機率也會從此變得好逸惡勞,整天吃喝嫖賭。
運氣好點的,中年出軌,找個小三被騙走一套房,最後夫妻反目,家庭破碎;
運氣差點的,跑澳門賭博,輸紅了眼,借錢再賭,那結局……
在《安家》中,孫儷飾演的女一號房似錦,出生在一個幾乎赤貧的農村家庭,父親是個窩囊廢,母親則張揚跋扈,蠻不講理,極度勢利。
和許多以前的農村家庭一樣,房似錦父母一心要兒子,生了4個女兒(房似錦是老四),還不罷休,最後總算生了個兒子。
有了兒子後,母親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兒子,上面四個姐姐當成免費勞力,得不到一絲一毫的關愛,到了年紀就想趕快嫁了賺一筆彩禮錢,好補貼兒子以後買房成家的錢。
房似錦小時候刻苦好學,考上了985大學,但母親說你個丫頭片子要讀這麼多書幹啥?不但不給家裡掙錢,還要家裡掏錢供你讀書,沒搞錯吧?於是憤然把錄取通知書撕了。
倔強的房似錦不信命,隻身一人來上海打拚,總算在房產中介的事業上小有成就。
見女兒有了出息,母親就不停壓榨她,總是找各種理由讓她往家裡寄錢,不僅給弟弟的婚房付了首付,還要給弟弟還房貸……因為家裡有這麼個無底洞,房似錦不管賺多少錢,都沒法存下來。
在房似錦母親看來,自己老公就是個沒本事賺錢的廢柴,三個女兒都沒讀過啥書就嫁了人,同樣一窮二白沒能力反哺家庭,而自己無比疼愛的小兒子,從小生活在這種女強男弱的貧窮家庭中,也形成了無能無知無主見無抱負的懦弱性格,和他爸一樣,凡事聽媽的,自己啥都不會,根本沒法自立。
對房似錦來說,自己必須付出比旁人多出十倍的艱辛努力,都不一定能獲得和旁人一樣的幸福生活。
這就是命運,從來都他X一點不公平……
想到了多年前一篇很火的網文:《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後來一大堆人很矯情地反駁說什麼「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重要的是咖啡嗎?重要的是和誰一起喝嗎?
電視劇里,永遠是正能量的大團圓結局;現實世界中,大部分人平日接觸到的,都是殘酷社會中暗藏的各種負能量。
所以力哥才說:看清了世道險惡,依然選擇良善;看清了命運多舛,依然選擇樂觀。這才是強者所應具備的最難得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