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哥寫字有個毛病,個人觀點太鮮明,不管寫啥,都容易引起爭議。
我還有個更大的毛病,讀者看我東拉西扯,也喜歡留言問東問西,我也會鮮格格回幾句,但每條回復限定100來字,碰上複雜問題講不清楚,又會引發更多爭議……
很多人針對我的片段性觀點進行駁斥,點對點解釋太辛苦,逼得我不得不把愛國問題的完整見解和盤托出,就有了《海外風暴再升級,我們現在怎麼辦》一文。
沒想到好多小夥伴來勁了,後台一堆留言問我對方方日記咋看,我又鮮格格隨口回了幾句,又是一堆人懟……
這幾天看西方那群底層傻X的反智言行,目瞪口呆。中國底層再反智,也不會相信手機信號會傳播病毒,或者病毒是馬雲搞出來清理低D人口的……
但對國內講這些,除了進一步加深國人對西方的偏見,其他沒卵用。
不過拆解下方方日記事件,還是有點正面作用的。
方方是位女作家,定居武漢,武漢封城期間在網上寫點東西,內容無非是每天在家乾了啥,聽到些啥,有啥感想之類的流水帳。
方方,本名汪芳,生於南京,成長於武漢,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
因為從年初一開始,每天堅持寫,寫了60篇,十多萬字,準備集結出版,但網友發現怎麼你中文版還沒問世,英文版就先在亞馬遜放出來了?
而且封面上除了正標題《武漢日記》(Wuhan Diary),頂上還有一個非常醒目的副標題——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直譯過來,「從地震源頭髮來的前線報道」。
這本書的英文介紹更是明顯把矛頭指向中國的社會不公、腐敗、濫用職權等問題,作為主要賣點。
很多人就怒了,說西方現在繁華情緒本就強烈,人家正愁沒一手材料好實錘黑中國呢,你倒好,主動遞彈藥~
還來個「original」,新冠病毒只是在武漢首次大規模爆發,真正源頭在哪還不清楚,連WHO都說別把病毒和地域掛鉤,造成污名化,你這算幾個意思?
於是最近網上掀起聲討方方的滔天巨浪……
嗯,大概就這麼回事~
講道理,不管是英國小金毛進ICU還是方方日記出版這事,網上爭議那麼大,本質上還是我在《我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中國人》一文里提到的:我們的價值取向到底把「人」的身份牌放更高位置,還是把「中國人」的身份牌放得更高。
下面我用問答形式,仔細拆解下事件的來龍去脈,是非多錯。
Q:方方有沒有權利寫日記?
A:有。
Q:方方有沒有權利公開發表日記?
A:有,只要不涉及反動、色情、暴力、恐怖、詐騙、誹謗等我國法律法規和中央文件通知明令禁止的內容。
真正看過方方日記的人都知道,其中並沒有直接違反相關法條的內容。
Q:方方有沒有權利出版日記?
A:有,中國有出版審查制度,只要通過審查,就能公開出版。
Q:方方有沒有權利請人把日記譯成外文,海外出版,給外國讀者看?
A:有,只要符合其他國家相關法律。
Q:方方日記可不可以有與事實不符的記載或描述?
A:可以。
因為日記是一個人記錄自己言行思想的文體,天然具有強烈主觀色彩,不可能做到對記載或描述的每件事,都和客觀事實完全吻合。
Q:方方日記中與武漢抗疫事實不符的描述,需不需要經二次核實,修正或刪除後再行出版?
A:需要。
網上寫日記(博客),很多信息道聽途說,本就不一定準確。更何況過年後那段時間,網上流傳著很多關於武漢的消息,真假難辨,方方本人不在所有事件第一現場,難免有事實性錯誤。
比如2月28日,廣西援鄂護士梁小霞因過度勞累昏迷,至今尚未甦醒,但方方卻在3月23日的日記里說:「醫生朋友告訴我,她(梁小霞)還是去世了」。
網上根據心情隨意碼字發送,和印成鉛字傳於後世,對文字的嚴謹性要求完全不同。任何一個對自己作品負責任的作家,都應該對日記中提到的事實問題進行二次核實。
Q:對中國ZF在抗疫前期犯的錯誤,方方日記態度明顯偏負面,認為ZF應該為種種悲劇承擔相當大的責任,需要向人民道歉並事後追責,但她沒有完整記錄ZF在抗疫過程中付出的種種努力,這種對事實的選擇性記錄和對負面情緒的渲染,並不全面客觀,請問她有沒有權利將之出版?
A:有。
日記中的文字,涉及敘述(事實)、議論(觀點)和感慨(立場)三種性質。
負責任的作家應該儘可能做到敘述準確,不虛構事實。
但任何作家都有權針對事實發表自己的主觀看法,別人無權要求所有作家的文字都必須全面客觀,不偏不倚。否則,文學作品和家電說明書又有何區別?
Q:方方日記英文版副標題用了「dispatches」一詞,有前線報道,新聞通訊的含義,對於這類紀實類作品,是否需要在客觀公正上給予更高要求?
A:需要。
普通人寫的日記要出版,帶有再強的個人偏見甚至幻想色彩都沒問題,但如果是以新聞報道或紀實文學的名義出版,就應該完全忠於客觀事實,不能主題先行,自帶立場,根據結論需要和主觀好惡來任意篩選事實進行報道。
更何況,你記載的還是武漢封城抗疫這件必將載入中國乃至人類史冊的重大歷史事件。
本來官方和各種機構組織已記錄了豐富一手資料,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無數普通人也用各種方式記錄下海量信息。
方方只不過是上千萬經歷武漢封城的普通市民之一,既不是蔣介石那麼重要的決策者,也不是拉貝那麼重要的一線親歷者,她的日記本就不像蔣介石或拉貝那樣,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是否出版只對她個人來說很重要,從國家和歷史高度來說,一點不重要。
只是記載你在武漢封城期間的心路歷程,用「diary」沒問題,但加上「dispatches」就不合適了,你的日記配不上如此沉甸甸的冠冕。
Q:方方日記中文版還沒出版,外文版就迫不及待先行一步,是不是被西方反華勢力當槍使了?
A:先搞清一個事實:亞馬遜上架的只是預售,目的是在書籍真正面世前,預熱炒作一番,提前鎖定一部分目標人群,以期未來獲得更好銷量,已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生活了幾十年的國人,對這種商家營銷策略不陌生吧?
方方日記3月下旬才寫完最後一篇,如果真在4月上旬已完成翻譯工作,立馬出版,速度之快的確匪夷所思,難免讓人懷疑早在日記連載過程中,翻譯和出版工作就已同步秘密進行,目的就是武漢解禁後第一時間把熱乎乎的彈藥送到西方。
可事實並非如此,目前只是預售,亞馬遜顯示英文版新書要到6月底才能正式出爐,可見方方主觀上並不是為了給西方人送彈藥才寫日記的。
然而為何武漢剛一解封,亞馬遜就急著把新書預售信息放出來?
方方日記中文版標題明明沒有「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這種極易引起爭議的副標題,為什麼到了西方,預售版封面上要搞這麼一出?
這還是英文版,看德文版簡介更是露骨的政治味,感覺方方和上千萬武漢人都受到政治迫害一樣……
答案很明顯:搞標題黨博眼球蹭熱點,迎合西方主流民意對中國ZF一貫污名化的批判立場,起到提高銷量的效果。
作為作家,希望自己作品有機會讓更多人看到,是種本能,無可厚非,
但不管方方主觀上,對海外出版合作方的這種做法,內心是竊喜(我就是想快點讓更多老外看到,一起噴中國ZF),驚恐(國內被打成篩子了,趕快撇清關係自保),還是懵逼(之前根本沒想這麼多,完全出乎意料)。
客觀上,她迅速授權海外出版的行為,既加大了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和敵視,也激化了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加大了國人對西方的偏見和敵視。
Q:如果方方沒授權海外出版,是不是就不會給西方送彈藥了?
A:方方日記在網上陸續發布時,早已引起西方媒體關注。
西方媒體,過去反G一貫是政治正確,如今疫情肆虐,反華都成了政治正確。西方沒有官媒,所有媒體都把恰飯賺錢當成第一要務,必須迎合討好受眾,但凡有一家媒體敢說中國ZF好話,都會被網民噴成篩子,和方方在國內被噴成篩子一樣,兩邊網絡輿論都被民粹把持。
所以方方日記不管出不出版,在西方都已被描繪成「有良知的中國異見者」,「敢於打破輿論管制和信息封鎖,把中國ZF向全世界隱瞞的武漢疫情真相公之於眾的英雄」。
如今大統領搞不定美國疫情,就噴中國ZF瞞報感染人數,隱瞞事件真相,進而把疫情擴散的鍋全往中國身上甩。除非方方打一開始就別把日記髮網上,否則,她的日記客觀上就是給西方當槍使了,送去了熱乎乎的彈藥,怎麼洗都洗不掉的。
Q:為什麼方方非要寫日記?還得在日記里這麼「抹黑」中國?
A:一座1000多萬人口的城市,一夜間完全停擺,全城封鎖,人類史上破天荒,作為一線親歷者,很多人都有把此時此刻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留作歷史見證的衝動,更何況一個職業作家?
至於方方日記為什麼會採取這種觀點和立場,可能和她本人的經歷和價值觀有關。
儘管「公知」今天似乎成了一個偏負面甚至常被惡搞的名詞(哪怕10年前的網絡輿論也不是這樣的),但方方作為職業作家,她還是以傳統意義上對「公知」的定義來要求自己,並將之化為文字。
方方的文字中包含了當代中國公知擁有的大部分價值觀傾向:悲天憫人,關注弱勢群體,關注個體的痛苦和不幸,呼喚公平正義,警惕強權……
對於網上洶湧的反對聲,方方喜歡清一色打上「極左」標籤,認為這種民粹聲浪和當年的紅衛兵一樣非常極端,毫無理性,這恐怕和她作為50後,年輕時經歷過文革時代,對「極左」思潮有著強烈的反感和恐懼,有密切關係。
然而我也批評方方,但我非但不是極左,反而是偏中間的右派,而方方客觀上給西方送彈藥的行為,實際上更像是極右,當左中右派都批評你時,難道方方自己不應該反思嗎?
我不認為「公知」已淪為貶義詞,但我認為包括方方在內,今天中國不少「公知」陷入了「為了批評而批評」、「一切都是體制的鍋」這兩個認知迷宮。
很多自詡為「公知」的人,認知水平並不高。
批評永遠最省力,但自己下場打球表現更糟。
我們的體制並不完美,但也絕非一無是處,至少在經歷眼下這種重大突發危機時,中國體制反而比西方更管用。
早說過了:「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網際網路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
如果「公知」的批評是善意的,建設性的,批評完了還給解決方案和改進意見,那是好事,中國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好。
但如果你的批評完全是發泄性的,嘲弄性的,破壞性的,把節奏帶到所有問題都讓體制背,ZF扛,而體制已爛到根,ZF已壞到透……
然後還聲淚俱下說「我愛中國,我為國家好,我在啟迪民智,我是恨鐵不成鋼啊」……摸著你的乳房,你真相信按西方的節奏,把中國給忽悠崩潰了,中國會變得更好,人民會變得更幸福?
方方日記中的批評,是善意的、建設性的,還是惡意的、破壞性的?
基於不同的認知水平和立場,各人理解不同。
力哥個人看法是,哪怕方方主觀上認為自己的批評是善意的,建設性的,但客觀上造成的影響,很可能是負能量的,破壞性的。
Q:既然方方日記客觀上起到這麼惡劣的輿論宣傳效果,為什麼不禁了?
A:方方是一級作家,當過作協主席,說明是有職稱級別的體制內作家。她人在湖北,拿中國護照,在中國這種國情下,她就敢這樣堂而皇之站到ZF對立面?梁靜茹給她的勇氣嗎?
無利不起早,搞不清楚一件事的是非曲直,最簡單的思考邏輯是:誰獲利,誰主使。
首先,西方整天說咱沒這自由沒那自由,方方搞出那麼大動靜,如果公然禁止方方日記出版,不正好給西方送更猛的彈藥,好讓他們的污名化實錘嗎?人家巴不得方方從此網絡消失,錘起來就更High了,李文亮訓誡的虧還沒吃夠?
其次,方方日記里雖然有對ZF前期工作失誤的批評,但也有後來舉全國之力支援武漢,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的記載,是整個居家隔離期間自己心路歷程的完整記錄。也就是說,很可能在ZF看來,方方日記並沒有完全站在國家或體制的對立面。
第三,ZF完全有能力讓不希望在網上討論的話題,一個字都發不出來。比如最近那啥泡泡堂,除了官方通稿,我們其他什麼信息都看不到。方方日記事件鬧得這麼凶,ZF還默不發聲,說明什麼?
畢竟,這麼一鬧騰,客觀上增強了國內民眾的愛國熱情,也增強了認同感和向心力。
Q:方方如果是明白人,現在如何應對最妥當?
A:外文版還是可以正常出版嘛~
但其一,務必仔細核實,不符合事實的內容要刪改,太過情緒化,容易被人當槍使的內容也要刪改。
人微言輕的小屁孩才會不知輕重在網上大放厥詞,因為不管他說什麼都沒啥影響。但一個人影響力越大,說話越要謹慎,正所謂能力(話語權)越大,責任越大。
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你靠影響力收穫了名利,就要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哪怕主觀無惡意,客觀結惡果,也應反思自省。
其二,翻譯時務必仔細校對,千萬別給西方編輯或策劃人添油加醋,瞎帶節奏的機會。
其三,版稅拿到後捐給抗疫英雄。當然這不是逼捐,是面對輿論風暴,方方自己公開說的,希望說到做到。
Q:力哥,你對方方日記有何評價?
A: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我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有個叫方方的當代作家,如果不是這波輿論鬧這麼凶,我也根本不可能去看她日記。
我沒全看,前後看了大概十來篇吧,實在看不下去。
不是我不認同方方的觀點,而是就日記本身所體現的文字風格、文學水平和思想高度看,我覺得很一般,帶有濃濃的80年代傷痕文學風格,只能和我高中時憤青的認知水平相匹配,完全無法吸引現在的我。
方方言必稱「極左」如何如何,我發現並不是她個人特例,而是大批經歷過文革和80年代自由主義反思潮(40後-60後),並且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階層的共同看法。
歷史分兩種。
一種是寫在歷史課本上的「彼岸花」,我們無法影響那些歷史,那些歷史也無法影響我們的生命。
另一種是內嵌入我們生命歷程中的「躬身入局」。
方方和我媽一樣大,對我媽來說,文革那段歲月正是中學時代,那是她一生中記憶力最旺盛,最如花似玉,也是奠定三觀的關鍵時期,我媽可能記不清昨晚吃了啥,但要她背「老三篇」唱「智斗」,張口就來。
而對受過高等教育的方方們來說,她們對那個極端思潮統治的時代,有更強烈的批判性和警惕性,因為親身經歷,投入了巨大的情感因素,進而容易形成路徑依賴,手裡拿著錘子,看啥都像釘子。
可現在都2020年了,文革都過去44年了,當年的學生成了退休大媽,中國和世界又都發生了巨變,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新形勢新問題,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結構,再把形成他們三觀的「70年代全錯」、「80年代全對」那套東西講給今天的80、90、00後聽,簡直雞同鴨講。
今天是一個消費主義至上的信息爆炸時代,你和沉迷抖音美顏二次元的90後說「你們不懂,我是怕你們和我們當年一樣,又走向極左迷途」,他們說大媽你out了。
就像總有中國人擔心日本會軍國主義復潮,完全是刻舟求劍。今天日本年輕,有幾個會傻到為了天皇不要命?
儘管方方的意識形態已經和今天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格格不入,但正確的價值取向是永遠閃光的。
方方記錄下的那些痛苦和悲劇,我們不應遺忘;此次抗疫帶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更不應遺忘。不管是方方叨叨念的追責追責追責,還是更高層面的制度改革和漏洞補完,都不應隨著武漢解封,不了了之。
瑞幸造假,就是錯,沒得洗。
我們不能因為還有很多中國企業甚至美國企業都財務造假,就認為瑞幸造假無所謂,不應小題大做,揪著不放,畢竟中國消費者還喝到洋韭菜買單的便宜咖啡不是?
同理,此次抗疫,中國表現不錯,甚至可以說比其他國家都更出色,但我們依然犯了錯。
歐美同學都是不及格的學渣,新加坡考60分,韓國考75分,你考85分,全班第一,就可以不用反思,不再進步,沾沾自喜,心滿意足,那做錯的15分題目訂正都不用了?
Q:從方方日記事件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A:學會搞清事實、真相、觀點、立場的聯繫與區別。
這個浮躁時代,我們每天在網上收到海量信息,很多人根本來不及處理。對於沒搞明白的複雜事實,不要輕易相信,妄下判斷,先多方查找權威信源,搞清楚事實到底是什麼。
但事實並不代表真相,可能有人為了帶節奏,故意只展示部分真相,導致你所接受到的事實無法推導出事實背後的真相。
一段60秒完整視頻,A追殺B,B自衛反擊不慎把B打死,這叫真相;但媒體故意剪輯後只播放20秒,變成B殺了A,輿論都去譴責B,這是事實,但不是真相。
香港暴徒去年襲警打砸燒,這叫事實,事實背後真相是什麼,你不一定完全了解。
儘可能收集全面的事實信息,拼湊出完整真相,在此基礎上,運用我們的知識儲備和邏輯推導,通過獨立思考,建立自己的觀點,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哪怕事後發現自己此前以為的事實是謠言,以為的真相也只是偏見,也要實事求是,學會隨時修正自己的觀點。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錯不可怕,知錯不改,固執己見才要命。
了解到世界上大量事實和真相,並對各種事物形成自己觀點後,最終就會形成你一以貫之的立場。
事實100%客觀;
真相需經過分析,無法完全客觀;
觀點因人而異,同時參雜主客觀因素;
立場完全主觀,容易屁股決定腦袋。
最容易形成共識的是事實,比如新冠會殺人,最容易產生爭議的是立場,比如到底誰背鍋。
有人認為小金毛進ICU死了才好,看熱鬧不嫌事大,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叫立場,你和他講人性、同心情、生命無價、人類命運共同體,沒用的。
經常有人問力哥:我聽A說B,我現在是不是應該買/賣C?
你要先搞清楚,這個B到底是事實、真相、觀點、還是立場?
WTI油價昨天跌回23美元,這叫事實。
美國威逼利誘,強拉沙特(歐佩克)和俄羅斯(非歐佩克產油國)一起坐下談減產,雖然達成減產協議,但減產規模不足以對沖新冠疫情對全球石油需求下降的規模,市場反應悲觀,油價還是跌,這叫真相。
鑒於疫情肆虐看不到頭,未來油價很可能還將長期徘徊在40美元下方,這叫觀點。
中國是石油進口國,應該趁機多屯點廉價油,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可以再降降,降低老百姓交通成本,這叫立場。
可惜,大量問我這種問題的小夥伴所說的B,別說觀點立場了,連事實都算不上。
比如,聽我前同事說XX幣/炒外匯/雲聯惠最近很火,玩的人很多,前同事賺了很多錢,我能不能搞一搞?
事實是,這些東西最近並沒有很火,只不過是人家慣用話術,你提問的根基就不存在。
真相是,你同事並沒有賺很多錢,很可能他自己虧成狗了,但根據平台規則,只要他能忽悠更多人往平台上打錢,就有提成,所以才用朋友圈曬的各種虛假截圖忽悠你上鉤。
立場是,因為我窮,又沒本事,急著想賺錢,所以明知可能有詐,也甘願賭一把,贏了會所嫩模,輸了……
回到方方日記。
事實是,方方記錄下了武漢封城期間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真情實感。
真相是,在自願或無意識情況下,日記先被西方拿去當槍使了,國內民意洶湧後,反過來又被拿來當槍使了。
觀點?取決於你的認知能力。
立場?取決於你的價值取向。
腦子是個好東西,但要懂怎麼用哇~
答應我,不管是方方還是你我,別再整天喊打喊殺扣帽子,這世界已經夠亂了,咱誰都別再被人當槍使了,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