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技巧 | 自由式基礎練習,你掌握了嗎?

2019-11-20   北京弘睿智順教育

弘道 | 睿德

敬天 | 立人

01

自由式是最實用的泳姿,速度和效率也最高。

如果自由式游進中,身體平衡不佳,姿態不夠好,或換氣不熟練,就會導致疲勞,說明基礎不夠紮實。今天簡單介紹全浸自由式的練習。

02

平衡能力練習



上下半身平衡是輕鬆省力游進的基礎,平衡被打破,游起來會很吃力。

平衡能力主要有兩部分:平趴著上下半身平衡,身體側轉姿態平衡。

前者需要核心緊繃,上下半身放鬆,手臂來調節平衡,後者需要手臂推水與打腿配合。

前者是靜態平衡,因為可以一直漂在水上,後者是動態平衡,需要推動力,身體往前滑行,減輕身體下沉至平衡被打破的壓力。

03

基礎練習:

超人滑行,練習放鬆,提升水感,體會核心收緊對平衡的作用;

雷射引領,練習頭部穩定,體會身體中心線對剛直的作用;

側邊滑行,練習身體向前滑行時,側轉幅度對平衡壓力的影響;

雷射側滑,練習身體側轉時頭部穩定,提升水感,體會輕輕打腿能前進的信心。

04

減阻能力練習

水感提升後,身體有了初步平衡能力,有了平衡被打破之後再次取得平衡的能力之後,進入減阻能力練習。

有人會問平衡不就可以減少阻力麼,難道還需要專門練習嗎?

原因是自由式游進時不能一直平趴著漂或側身往前滑行,游進中,四肢與身體軀幹不斷運動,會產生額外水阻。

05

基礎練習:


單臂滑行,練習一條手臂引領身體向前游進時,手臂沉入水中的深淺、角度,提升水感,感受手臂和手掌上的水阻大小對滑行距離的影響;

矛刺滑行,練習手臂往前伸出,對推進力的作用,力量增加與連貫性的影響,往前刺出與單臂滑行時水阻的區別;

矛錨切換,練習錨定姿態的水阻感知,提升水感,矛手前伸對錨定姿態的影響,矛與錨之間的聯動,體會肩關節的作用;

06

動力能力練習

有良好的平衡能力,相當身體」知己「;有對水阻的敏銳感知,相當於」知彼「;餘下的就是」百戰不殆「了。

不過,身體在水中游進,不是身體本身有力,而是更懂得藉助水的力。

07

基礎練習:

水上移臂,練習時手臂放鬆,肘部關節領先,身體側轉幅度對移臂舒適感的影響,移臂時大臂張開,感受移臂時手臂重力對身體下沉的影響;

水下移臂,練習手臂從後往前時,肘關節在水阻的作用下不得不用力領先的感覺,體會大臂與小臂夾角不同與移臂時的阻力大小的關係;

推水前伸,練習推水與水下移臂的區別,當手臂由後至前變為由前至後時,肘關節上阻力的影響,可能出現拖肘的應對方法,前伸手臂方向與寬度、深度對推水動作的影響;

標誌動作,練習入水角度,入水與抱水的聯動,抱水與推水時的錨定意識,身體側轉對於推水與入水的影響;

單臂側轉,練習手臂在水中進一步伸展時,帶動身體側轉與側轉帶動手臂向前伸展的區別,更多地體會肩關節轉動時,身體核心部位收緊與否對身體側轉一致性的影響;

輔助仰泳,練習身體核心部位緊繃與放鬆狀態的轉換,體會核心部位對於身體側轉幅度與姿態的控制。

當有了良好的平衡能力、再平衡能力、水阻感知能力、推動力能力,接下來不斷綜合運用,磨合,找尋最為舒適、自然、流暢的自由式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