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前256年-前195年),漢高祖。
成為漢高祖之前,劉亭長有兩大愛好:貪杯和好色。
成為漢高祖之後,劉皇帝雖忙於治理國家、平定叛亂,但依然醉酒不斷。
這兩大愛好,他一輩子都不離不棄。
特別是劉邦的醉酒,每一次醉酒,都代表了劉邦不同人生時期,不同的感觸和情緒。
有時是酒壯慫人膽;
有時是人生得意須盡歡;
有時是人生巔峰無限感慨。
簡單舉六次醉酒的例子吧。
第一次:喝酒賒帳談戀愛。
劉邦年輕時就酷愛喝酒。
在泗水當亭長時,就經常到酒館賒酒喝,喝醉了睡在大馬路上也不在乎。
當真是性情和豪放之人。
喝酒沒錢給,他還喜歡上了酒館的女掌柜;
喜歡上女掌柜,女掌柜居然同意和他一起廝混;
廝混就廝混,還生了個兒子(齊王劉肥)。
劉邦的開掛人生,從劉亭長愛喝酒開始。
第二次:醉酒吹牛皮,抱得美人回。
劉邦未來的岳父呂太公和沛縣縣令關係好,為躲避仇家,搬到了沛縣。
沛縣的知名人士要拍縣令的馬屁,都來拜見呂太公。
劉邦的好朋友蕭何負責幫忙接待,出了個好主意:
「賀禮錢不足一千錢的,坐外面。」
沒有錢的,就不要和縣令、呂太公一起坐在裡面了。
劉邦豈甘居人之下:「我出賀禮一萬錢!」
就這一句話,沒花一分錢,引起了呂太公的注意:此人相貌不凡,膽子很大,未來不可限量啊。宴席後,主動要求把女兒呂雉嫁給劉邦,喝的醉醺醺的劉邦心裡樂開了花。
小編猜,當時,劉邦只是為了面子;也可能是平時經常吹牛,吹習慣了。
更大的可能,這是蕭何為劉邦謀的第一計!
呂太公看人很準,他的女兒不久後母儀天下。
看自己看的很不准,因為這個女兒,呂太公被滅三族。
劉邦這頓酒喝的值,白喝了酒,白撿了一媳婦。
第三次:醉酒斬白蛇,揭竿就起義。
亭長的官不大,但事不少。尤其是應付秦朝沉重的徭役賦稅。
有一次,他以亭長的身份,押送泗水郡(今安徽淮北市西,距離沛縣很近)的囚犯去驪山。
走到芒碭山(今安徽碭山縣附近)時,酒癮難耐,當晚喝多了。
第二天想來一看,囚犯跑掉了不少。
可能未醒酒,也可能是劉亭長起了憐憫之心。
劉邦居然把這群囚犯全部釋放了。這還了得,按秦律當斬!
小編認為劉邦第二天沒醒酒,不僅因為劉邦在逃跑的過程中,斬殺了一條白色大蛇!
劉邦還告訴別人,他是赤帝之子。赤帝,炎帝也。
史稱「斬白蛇起義。」
但把家人害慘了,全部被抓,後來在好朋友蕭何和曹參的幫助下,一家人才幸免於難。
當時已是秦末,四處起義,秦當局估計是沒空處理劉邦這件小事。
否則,哪裡有漢高祖劉邦,只有泗水亭長劉邦了。
第四次:雖為關中王,還是怕項羽。
前206年,在項羽和秦軍主力在中原大戰之際。
劉邦率兵攻入函谷關,屯軍霸上。秦王子嬰斬趙高、素車白馬出降。
劉邦入咸陽,像土包子進城,又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洋洋得意,真以為自己成了關中王。
咸陽宮中財寶眾多、妃嬪美女如雲,劉邦一度住在秦宮中,飲酒作樂。
劉亭長喝多了,經常會這樣想:
建什麼功?立什麼業?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呀。
樊噲來勸,被一頓臭罵。
張良來勸,也不好使,但張良會擺事實、講道理。
1、項羽和秦軍主力無論誰獲得勝利,實力都大於你。
2、上頭還有個楚懷王,小心天下諸侯一起來討伐你。
劉邦嚇的冷汗都出來了(估計也喝好了、玩好了,就坡下驢吧。)
於是「封秦重寶財物,還軍霸上」。
又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廢秦的苛捐雜稅、苛刑嚴法。
吃了喝了玩了,最後還獲得了民心——劉邦也。
果如張良所料,項羽打敗秦軍主力後,率40萬大軍直奔關中,要滅劉邦。
劉邦不得不赴「鴻門宴」謝罪,雖然躲過一劫,也嚇了一身冷汗。
第五次:酒後吐真言。
打敗項羽,劉亭長登基,成為了漢高祖。
未遷都長安,尚在洛陽時,某次酒宴上,劉邦喝醉了,和大臣們一起吹牛皮。
「你們說,我為什麼能夠打敗項羽,取得天下?」
對大臣的回答都不滿意,他來了一段僅次於《大風歌》的名言: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登基後為數不多的謙虛之一,背後的意思,還是吹自己:
你們仨如此厲害,還不是我劉季登上了皇位?還是我厲害。
第六次:一曲大風歌,千古美名傳。
同項羽不同,項羽愛衣錦還鄉;劉邦在這方面,挺謙虛。
前195年,劉邦擊敗英布後,返長安途中,經過老家沛縣。
在沛縣擺下酒宴,招待家鄉親朋好友。
劉邦又喝多了,親自擊築,賦詩一首: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酒後一首《大風歌》,誰還敢說酒後的劉邦沒才華?
最後送上一首喝酒的打油詩:
你不喝,我不喝,國家造酒往哪擱?
你不醉,我不醉,柏油馬路誰來睡?
本文由「後知後覺吳」原創,歡迎評論和關注。
大風歌
劉邦和樊噲
劉邦和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