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蔡元培,第一印象是什麼?
教育家、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黨監察院院長、北大校長、寫民族比較論文的學者、被魯迅罵但從不介意還給魯迅提供工作崗位的老好人。
然而,他還有個身份——民國有名的暗殺組織光復會的創始人和老大!
當年,蔡元培的光復會在上海橫行霸道、到處暗殺時,黃金榮還是個小巡捕,杜月笙還在水果攤削蘋果。
日本是個神奇的國度,近代不僅屢屢侵犯我,也為我提供了一方革命的小熱土。
1904年,幾位留學日本的熱血青年在東京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
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
創辦者只有六人,這六人在此後的歷史潮流中默默無聞,就不列其名諱了。
暗殺團在日本訓練如何製造炸彈、如何刺殺等。
主要目標是清廷的政要,首要之人當然是慈禧。
暗殺團認為,暗殺有利於推翻清朝的黑暗統治。
軍國民教育會的第一次暗殺活動安排在了京城。
目標就是慈禧——要玩就玩大的!
暗殺是需要經費的,這群年輕人都是到日本留學的,生活費都要家裡郵寄。
他們想到了慈禧的仇人——梁啟超。
梁啟超隨恩師康有為戊戌變法失敗後,躲在日本。
當時的梁啟超還是保皇派,整日裡想的只有一件事——如何報答光緒皇帝的知遇之恩。
仇人的仇人就是朋友,康有為梁啟超最大的仇人就是慈禧。
聽說暗殺團要回北京城暗殺慈禧,梁啟超支援了一筆經費。
暗殺團把炸彈、武器運到北京城後,開始策劃暗殺的事宜。
謀劃了一個多月,沒找到任何機會——慈禧如果這樣容易被殺,早死了幾萬次了。
暗殺計劃毫無頭緒,沒有經費了。
這就尷尬了,是梁啟超給的錢太少,還是幾位公子哥花錢大手大腳慣了。
第一次暗殺計劃,就這樣破產了。
第二次暗殺計劃,發生在上海。準備暗殺身在上海、反動的廣西巡撫。
執行暗殺計劃的安徽人萬福華,已經用手槍指著廣西巡撫了,一激動,忘了打開保險栓,子彈打不出去!結果被當場抓捕了。
第二次暗殺計劃又失敗了。
靠一群毛頭小伙子加一腔熱血,看來難成大事。
暗殺團創始六個人之一的何海樵,認識蔡炎培,熱情邀請蔡炎培加入暗殺團。
蔡炎培時年35歲,既不年輕,也不老邁的正當年。
蔡元培是大清的進士出身,留過洋(歐洲),有學問,有思想。
在上海組織過愛國組織反抗清政府,但失敗了,正在鬱悶中。
蔡炎培與何海樵一拍即合——兩人都同意用暗殺和暴力的手段進行革命。
但暗殺團的名字太血腥,不好。要改名字,才更容易團結更多的同志嘛。
蔡炎培於1904年底,創辦了光復會,又名復古會。
一大群牛人,加入了光復會,比如徐錫麟、陶成章、秋瑾、黃炎培、柳亞子等人。
蔡元培當時認為:「革命只有兩個途徑:一是暴動,二是暗殺。」
光復會的誓言: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
光復會成立後,暗殺活動持續不斷,但最有名的還是「五大臣出洋爆炸案」。
1905年,清廷迫於壓力,弄了個預備立憲,並準備派五名赫赫有名的大臣出洋,為預備立憲做考察的意思。
這五位大臣是: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
《民報》談五大臣出洋考察:「五大臣者滿人居其三,其二亦完全之滿奴也,假考察政治之名,以掩天下之耳目,於其歸也,粉飾一二新政,以愚弄我漢人。」
光復會認為,慈禧久居深宮,不出來,不好殺。五大臣出洋,總要出來吧?
這是個絕佳的刺殺機會。
刺殺的重任由安徽人吳樾擔任。
吳樾曾言:「排滿之道有二:一曰暗殺,一曰革命。暗殺為因,革命為果。暗殺雖個人而可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時代,非革命之時代,實暗殺之時代也。」
在京城正陽門車站,吳樾身負炸彈,裝扮成奴役,騙了進去。
可惜,出了點意外,炸彈提前爆炸了。
吳樾當場身亡,五大臣的載澤、紹英受傷嚴重,端方、徐世昌、戴鴻慈僥倖逃過一劫。
五大臣被刺一案,轟動全國。光復會的名聲達到頂峰。
不久後,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同盟會成立了。
孫中山的華中會、黃興宋教仁的華興會、蔡元培的光復會,成為同盟會的三大基石。
後期光復會的部分人,和孫中山不和,退出了同盟會。
但蔡元培從此和孫中山成了一個戰壕的同志,也告別了自己的暗殺生涯。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光復會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