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會黨」為何物?

2022-06-09     後知後覺吳

原標題:清末民初的「會黨」為何物?

孫中山說:

「余持革命主義,能相喻者,不過親友數人而已。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祿,唯所稱下流社會,反有三合會之組織,寓反清復明之思想於其中,雖時代湮遠,幾於數典忘祖,然苟與之言,猶較縉紳為易入,故余先從聯絡會黨入手。」

從孫中山的話可以看出:

一、鬧革命不容易的,只靠身邊的人太少,讀過書的又都去當官了。

二、會黨出身於下流社會。

三、會黨有一定組織形式。

四、會黨只知道反清復明,其他的就什麼都不懂了。

五、會黨的基本民族意識,可以為革命所用(好騙)。

世上本無「會黨」二字,孫中山等人為了資產階級革命,創造了這一詞語。

詞語是創造的,組織確實真真實實存在的。

一般意義上,鴉片戰爭後,凡是反清復明的民間秘密團體,統稱為會黨。

比如耳熟能詳的洪門(即天地會)、三合會、哥老會等。

會黨組織形式非常簡單:除了反清復明的信仰外,聽從老大的命令行事。

內涵:為了生活啊,養家餬口,討口飯吃。不然誰願意造反啊,搞不好要殺頭的,封建朝廷還喜歡千刀萬剮、誅三族、誅九族、平祖墳等。

會黨的成員特點也很鮮明:失去土地的農民、落寞的手工業者、無業游民等人。

內涵:但凡有個活路的,誰願意加入黑社會啊。

會黨出現的比較早:

洪門,據說是陳近南在明末清初所創。

明被清滅亡後,僅存鄭氏成功的寶島。

鄭氏成功的父親投降清廷,然後被殺。

鄭氏成功誓為明臣,誓與清廷血戰到底,不惜一切手段。

其近臣、親信陳近南,在鄭氏的支持下,根據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年號「洪武」,給新建立的秘密組織起名「洪門」。

陳近南是大氣的人,沒有起名「陳門」

洪門的宗旨就是反清復明!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最早也打著洪門的旗號,巧了,洪秀全也姓洪。

歷史的機遇,洪秀全抓住了。這是題外話了。

洪門的創立者陳近南,在清朝初年和清兵血戰,英雄獻身。

但他一手創立的洪門卻發揚光大了。

洪門在廣東的分會,創立了三合會。

珠江有三大支流:北江、東江、西江,在珠三角匯聚入海,所以這個新組織又叫三合會。主要在廣東和南方地區活動。

到了清朝末年,廣東地區經濟越來越發達,百姓遭受的壓迫,由原來的一個清廷,又加上了一個帝國主義,所以受不了啊。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三合會也就越來越壯大了。

洪門在近代,又演變出了「青幫」

哥老會,起源於四川、兩湖地區。古時候交通不方便,水路成為最便宜、最方便的交通線,比如京杭大運河。再比如長江,從內陸省份可以直達上海的吳淞口。很多人靠長江討飯吃,底層的群眾,為了生存只能秘密結社,從而團結起來保護自身的利益。

鹽幫也好、漕幫也好,都是靠長江和長江的之流吃飯的。

有共同的利益,就有共同的組織,哥老會因此應運而生。

最初的哥老會,並未鮮明旗幟的反清復明,只是為了有口飯吃。

到了清末,清朝的壓迫越來越重,哥老會也舉起了反清復明的旗幟。

哥老會到清末,最大的特點是融入了軍隊,比如湘軍中有很多哥老會員。

發展到長江中下游,為了和「青幫」有所區分,哥老會稱自己為「紅幫」

清末明初,兩幫逐漸融合,成了眾所周知的「青紅幫」

孫中山早期領導的廣州起義、惠州起義等,人手不足,就依靠了會黨的力量——會黨的人多。但會黨的思想意識遠未達到為革命而犧牲自己性命的境界,甚至不知革命為何物。

那就給錢!有錢能使磨推鬼,更何況還打著革命的偉大旗號。

早期的孫中山在國內外到處募捐,除了買槍炮,就是付錢給會黨,讓他們為革命去拚命。

廣州起義、惠州起義都失敗了,證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辛亥革命勝利了,證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最終還是要靠思想的覺醒,尤其是新軍中的部分軍人的意識覺醒。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陳近南劇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a24d7154b22589145e0f0789f45c8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