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掌權時間考

2022-05-13     後知後覺吳

原標題:慈禧掌權時間考

咸豐皇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咸豐比慈禧只大了四歲,慈禧卻比咸豐多活了47年。

再想想三國時期的司馬懿,活了72歲,活生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

即歷史上傳言的「三馬同曹」。

司馬懿在人生的最後兩年,才站上人生的巔峰。

說明:活得久,優勢很大。

慈禧是通過選秀入宮的,入宮四年,便生下了兒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皇帝。

母憑子貴,晉封懿妃。

說明慈禧確實有一定姿色?

姿色想必是有的,否則咸豐也不會寵幸她。

咸豐登基時就有18位妃子,而且咸豐帝喜歡找女人。

咸豐不僅喜歡女人,而且喜歡吸食鴉片,所以30歲就死了。

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啊。

咸豐於1861年駕崩時,只有一個兒子——慈禧生的載淳。

其他兒子都沒有活下來。

清朝皇室的規矩,皇位一定要傳給兒子,沒有兒子才會傳給兄弟的兒子。

沒有傳給兄弟的說法。

傳言,慈禧為了自己的兒子載淳,用盡了各種卑劣手段,阻止其他妃子為咸豐生子,即便生下來,也被她害死等等。

這就是瞎扯了,慈禧最早是蘭貴人,即便是被封為懿妃,上面還有貴妃、皇后,咸豐的後宮,還輪不到慈禧當話事人,更別說害死咸豐的孩子了。

咸豐駕崩時,慈禧26周歲,正當年。

正牌皇后慈安(1837年-1881年)比慈禧還小兩歲,但比慈禧少活了27年。

再次證明了,活的久很重要啊。

很多人認為:咸豐帝病死後,慈禧聯合正牌太后慈安、恭親王奕訢發動了宮廷政變——辛酉政變,擊敗了顧命的八大臣,掌握了朝政。

這是先入為主的、不客觀的看待歷史,造成的對歷史的誤解。

真正的事實是:咸豐的正牌皇后慈安聯合了繼任小皇帝同治的母親慈禧、恭親王奕訢發動的這次政變。

政變後,說是兩宮聯合垂簾聽政,但大權掌握在慈安太后手裡——人家才是正宗的太后,說兩宮聯合是處於尊重小皇帝載淳、出於穩定朝政的考慮。

慈禧只不過占了兒子的光——誰讓同治帝是她親生的呢。

而且,慈安太后才有點像「老佛爺」——不愛干涉朝政。

恭親王奕訢又事事聽命於慈安。

因此,慈安才是當時朝廷的一把手。

1873年,同治皇帝(1856年—1875年)年滿16周歲,親政了。

兩宮將權利交給了光緒,結束了垂簾聽政。

如果同治帝順利成長、好好活著,就沒有慈禧太后後來什麼事了。

沒想到同治皇帝不爭氣,繼承了其父親的不良嗜好,親政兩年就死了。

死因也是不堪寫入史書的原因。

同治在位期間(1861年-1875年),雖然出現了「同治中興」,但功勞是屬於慈安、慈禧、奕訢等三人的。

同治還不如其父咸豐,咸豐還有個兒子可以繼承皇位,同治一個兒子都沒。

只能在咸豐的兄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中選一個,繼承皇位,即光緒帝載湉。

光緒帝時年四歲,無法親政。被逼無奈,慈安慈禧又不得不出來垂簾聽政。

直到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才如釋重縛,準備奪取最高權力。

1884年,慈禧借中法戰爭的機會,聯合醇親王奕譞等人,罷免了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史稱「甲申易樞」),這才真正掌握了大權。

所以,對於常說的慈禧掌權48年的說法,是不準確的,是不尊重歷史事實的。

慈禧獨自掌控清朝大權的時間為:1884年—1908年,大約半個世紀。

這半個世紀,是最黑暗、最憋屈、最痛心的、最不堪回首的一段歷史。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慈禧劇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ece2ff774a25c00902fd716d75cf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