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團隊最新研究:少吃點主食,有利心臟健康

2020-04-23     瘦龍健康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編輯字數5666,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一聽到少吃主食,多吃點肉類的低碳水飲食,很多「專家」會說:吃那麼多肉,會得心臟病吧。

還有,那個不吃主食的日本人,得心臟病死了,你還在不吃主食減肥?

其實,他本身就有嚴重的心臟病,只是低碳水飲食沒有讓他永生,但是,讓他多活了很多年。

那麼:

少吃點主食,多吃點肉類,真的會提高心臟病風險嗎?

少吃肉,多吃主食,會不會防止血管阻塞?

今天,我們來告訴大家一些數據,一些真相。

我們發現很多老人,幾十年里一直堅持低脂肪高碳水飲食,熱湯麵、稀飯、雜糧餅、蘇打餅乾、脫脂奶酪、低脂酸奶、各種水果和蔬菜……

但是,他們似乎並沒有變得更「健康」,反而患上了糖尿病、代謝綜合徵、或者心血管疾病等等

患心臟病之後,少吃主食多吃肉,血管阻塞減半

國外一網友Stu分享了自己的一段「驚險」故事:

TA的右冠脈主幹堵塞嚴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醫生給其中安裝了一個支架。

與此同時,檢查的過程中也確認,TA支架上方的分支血管也存在75%的阻塞,醫生沒有給其中放置支架,而是建議TA回家觀察,必要時再做旁路手術。

Stu回想這麼多年,醫生關於常規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建議,大都集中在吃低脂肪飲食,並且強調脂肪越低越好,他都一一遵守,謹小慎微地選擇著各種低脂肪食物。(實際上大量的主食和麵食)

但如前所述,似乎一切並沒有朝著他的預期發展,體重不聽使喚地瘋狂增長,機體代謝出現問題,然後就陷入了「藥不離身」的困境。

幸運的是,Stu在偶然的機會裡,了解到了「膽固醇和飽和脂肪被惡意攻擊的真相」。相關閱讀50年前這場糖脂大戰,他慘敗後,上億人付出生命

他索性大膽地挑戰起了「權威」,轉而不再懼怕脂肪,吃起了(優質)脂肪低碳水的飲食,每天的食物大都是牛排、豬肉、魚肉、雞蛋、青菜、萵苣、奶酪等等。

出乎意料的是,他的體重開始降低,血脂逐漸下降,尤其是甘油三酯,心血管風險因素降低的同時,是自己精神狀態的好轉。

他甚至停掉了他汀類藥物,檢查分支血管的時候,堵塞由以前的75%,下降到了30%以下……

Last exploratory cath to check the branchocclusion shows it has shrunk to under 30%.

然而,StuPendisdick並不是第一個因為心血管問題,而受益於低碳生酮飲食的人。

事實上,個例的背後,有著強大的實際數據和研究在支持,比如4月初,來自中國團隊的一項研究,就肯定了低碳生酮飲食,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積極作用


研究:低碳飲食,降低心臟病風險

這項研究薈萃,分析了12項關於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隨機試驗數據,涉及到體重、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血壓水平等。

綜合下來,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甘油三酯水平平均降低了0.15mmol / l血漿HDL-C水平升高0.1mmol / l、體重減少了1.58kg、收縮壓降低了1.41mmHg、舒張壓總體降低了1.71mmHg、總膽固醇水平變化不大。

結果最終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心血管危險因素具有有益作用

This meta-analysis confirms thatlow-carbohydrate diets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當然,這並不是第一個關於低碳飲食對心血管疾病有益的研究,在2014年的另一項薈萃分析中,科學家發現: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僅可以減輕體重,而且可以改善心血管危險因素

Low-carbohydrate diets not only decrease body weight but als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而且,在研究的結尾,作者直接指出:根據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應重新考慮飲食指南,倡導健康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模式,作為預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替代飲食策略。

圖片來自eatright

緊接著,2018年5月,著名『利用低碳飲食逆轉糖尿病』的機構Virta,也發表了一項轟動世界心血管疾病領域的研究

研究者召集了300多名糖尿病人,分成兩組:生酮組,糖尿病人262位,利用低碳高脂(生酮)飲食干預;對照組,87位,按照傳統的糖尿病飲食建議(高碳低脂飲食)。

1年後,研究數據對比發現:生酮組,幾乎所有的心臟病風險指標都改善;而對照組,幾乎沒有心臟病風險指標改善。

Nearly all (22) of these parameters showed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ollowing 1-yr of the Virta treatment, while zero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ose receiving usual type 2 diabetes care.

生酮飲食干預組,主要的指標變化:

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降壓藥減少11.4%;炎症水平下降39%(根據C-反應蛋白);十年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ASCVD)下降11.9%。

reductions in blood pressure,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The 10-year 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 risk score decreased −11.9% .

那麼,為什麼低碳生酮飲食對心血管能產生這麼多積極作用呢?


為什麼低碳飲食對心血管有益?

心血管疾病最大的危險因素,其實來自於胰島素抵抗、炎症、肥胖等原因,而生酮飲食從多方面改善了這些問題:

顯著減少甘油三酯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甘油三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標,它是衡量心臟病風險的關鍵指標,低碳是降低甘油三酯效果最好的方法。

以前給大家分享過一個研究,史丹福大學對比了4種飲食法,發現低碳飲食降低甘油三酯的效果最好,減肥效果也最好。相關閱讀史丹福大學歷時1年,對比4種減肥法,效果最好的是它

前面分享的Virta機構2018年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262位糖尿病人生酮1年之後,心血管風險因素數據如下:

最重要的指標『甘油三酯』下降了24%,就只是這一條,就足夠讓我們狂歡。

更何況還有SLDL(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HDL(高密度脂蛋白)上升,ApoB/ApoA1 比例下降。

其中,血液中高水平的HDL現在被認為是心臟病友好的。

低碳飲食,可以降低血壓

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AwillaRodriguez,在27歲的時候,已經被診斷為高血壓,醫生給她開了很多降壓藥。

儘管如此,她的血壓卻一直走高,要知道,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病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這讓她一度惶惶不可終日,擔心自己隨時會心臟病發作。

在知道生酮飲食對高血壓有積極作用後,AwillaRodriguez想要試試看,1周之後,她的體重就開始減輕,1個月之後,她的皮膚開始變得通透,精力也更加充沛了。

Awilla Rodriguez和低碳生酮飲食結構

更大的驚喜來自於血壓的變化,收縮壓從以前的180-190mmHg,降到了大約118mmHg 。

Additionally, her blood pressure dropped –from 180 or 190 down to about 118.

不止個人,2010年,杜克大學Yancy WS Jr博士的一個團隊,搞了一個低碳高脂(生酮)飲食和低脂飲食的對比研究。

146位超重的退伍軍人,為期48周的飲食測試,平均年齡52歲,30%糖尿病,30%高血壓,隨機分為低脂組和低碳組

結果發現:低碳高脂組收縮壓降低5.9,而低脂組血壓升高了1.5;低碳組舒張壓下降了4.5,而低脂組升高了0.4

結果顯而易見,低碳族對於血壓的降低和平穩效果完勝,這對於心血管疾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or糖尿病)

大量吃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進入體內轉化為葡萄糖)的時候,血糖會迅速升高,胰腺分泌胰島素降血糖。

但是,如果長期這樣吃,血糖就會長期居高不下,帶給胰島素的壓力也很大,時間長了之後胰島素也疲憊了,出現「消極怠工」的狀況,這就是胰島素抵抗。

而胰島素抵抗(or糖尿病)和心臟病風險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當患有胰島素抵抗(or糖尿病)時,血液中的「漫遊糖」就會非常多

血糖會在血管內「作妖」,損傷內皮細胞、破壞血管舒張功能、損害血管神經、產生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 (AGEs)損傷血管壁等等,最終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相關閱讀米麵糖等加工食品,就這樣一步步堵住你的血管

圖片來自gfycat

這也是為什麼65歲或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有68%會死於某種形式的心臟病。

生酮飲食避免了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最大程度上減少了血液中的糖含量,逆轉胰島素抵抗(or糖尿病),從而達到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減少炎症,增加機體抗氧化能力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炎症、氧化是心臟病的主要因素,而不是膽固醇,也不是我們檢測出來的那個低密度脂蛋白(LDL)。

這幾十年,大部分心臟病的飲食建議和藥物,都是針對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所以傳統的飲食結構,都是建議低脂飲食,因為脂肪可能提高膽固醇,增加LDL。

傳統的飲食建議,忽略了其他更加重要的因素,其實,膽固醇不會導致血管堵塞,大而蓬鬆的LDL也不會,LDL只是一個運輸脂肪的工具,吃脂肪多了,如果供能模式切換,自然這個運輸脂肪的車就多了,但是不會直接造成血管阻塞。

而真正造成血管阻塞的是,炎症,氧化,高血壓,高血糖引起的凝血因子過多,造成血管堵塞。

生酮飲食減少了高碳水化合物攝入、強調攝入omega-6含量低的優質脂肪、激發身體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可以說,它本身就是一種抗炎飲食。相關閱讀最容易上火的食物,原來是它,比辣椒強100倍

與此同時,燃燒脂肪所產生的酮體之一, ß-羥基丁酸酯(也稱為BHB),也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NFkB,COX-2和NLRP3炎性小體等炎性途徑,並激活抗氧化劑,抗炎AMPK和Nrf2 途徑。

另外,生酮狀態與較高的腺苷水平之間存在直接相關性,而腺苷是人體天然產生的「消炎鎮痛藥」。

除此之外,低碳生酮飲食,強調了食物的高營養密集度,注重維生素D、鎂、硒等的攝入,對心血管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維生素K2 對心臟健康的作用)

脂肪可以提高維生素D,K的吸收率,這些都是對心臟有利的。相關閱讀經常曬太陽還是缺鈣?試試它效果特好,心臟病風險降1半...

除此之外,關於心血管健康,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保持心血管健康的其他建議

定期運動

運動有易於提高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脂水平、控制血壓等等,每周可以堅持鍛鍊3次,每次30-45分鐘為佳。

運動要適度,注意循序漸進,特別是心臟病患者,不要過度高強度運動。

保證充足睡眠

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夜間睡眠少於5小時的人,比8小時睡眠者的冠心病風險高38%,所以,儘可能保證充足睡眠對心血管健康也起到保護作用。

緩解壓力,心態好,少操心,少計較

壓力以多種方式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舉個例子,研究發現,壓力會增加循環炎症標記物,如C反應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兩者均與心臟病有關。

有些人不容易得心臟病,主要和他們的心態有關係,一個很好的心態也是保護心臟的基礎。

攝入一些抗氧化食物

自由基也可能提高心臟病的風險,一些抗氧化劑有一些幫助,氧化損傷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所以,減少氧化應激的方式就變得非常重要,其中之一就是多吃抗氧化抗炎食物。


關鍵的瘦龍說

高碳水食物的危害,老人真的不願意聽,他們基本上離不開麵食、包子等主食。

適量吃主食,當然沒有關係,但是吃多了,很容易提高心臟病的風險。

因為傳統醫學的宣導,還有許多人,把膽固醇當心血管疾病的「兇手」

但是,實際上,膽固醇只是「救護員」,並且對健康的機體和免疫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閱讀最新研究:膽固醇越低,患新冠肺炎風險越高?你還在害怕膽固醇?

很多老人,一輩子都在避免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堅持所謂的清淡飲食,最後還是被糖尿病,心臟病困擾。

她們早上包子稀飯,中午一碗素麵,晚上饅頭素菜,這樣的清淡飲食不僅僅不健康,而且,還有風險。相關閱讀致中國老人:別讓清淡飲食,毀了你的健康...

這樣的清淡飲食,真的需要改變,文章寫到這裡,有一段文字忍不住想再次分享給大家。

雖然我無法確定真偽,但是水平和見解確實很高。

國內首批赴美留學免疫學專家,深圳兒童醫院創院院長馮雷教授寄語:

請大家在做大健康時,一定要注意《大健康事業中的辯證法》。

隨著人類壽命增長,科學界對"高壽"研究漸多,其建議有別於傳統概念,重點如下:

1、老人腸胃消化分解機能減退,加上牙齒殘缺,不能有效咀嚼切碎食物,所以即使與年輕人吃相同分量、內容的食物,其營養值的獲取會遠少於年輕人,因此老人不但不應少食,清淡,更要有豐富的魚、肉、蛋等品質優良、容易吸收的蛋白質!

2、 所有的素食在消化道分解後全轉變成糖質,縱然有少許植物蛋白質,但皆為"不完全蛋白質",身體利用率低,無法形成肌肉,導致老人苦於"肌少症",動作虛浮無力、不穩,只能小碎步行走,動輒跌倒,骨折意外必多,危及生命!

3、 活的久,體細胞分裂次數就多,突變成腫瘤的幾率跟著拉高,所以越老越易罹癌 ; 事實上,老齡化是目前全世界癌症指數偏高的主要因素。少葷、茹素,必然的結果是這種高升糖的飲食導致體內"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高量分泌,促使身體細胞快速分裂!更加深了體細胞突變成癌症腫瘤的幾率!

4、吃的清淡,飲食內容全是穀物、豆類、根莖 (如地瓜),這種高糖負荷,高升糖飲食內容,使血液長期處於高糖血狀態,胰島素長期高量分泌,晚年胰島素抗性必拉高,成人型糖尿病會發生,三高,一大堆糖尿病併發症跑不掉!

5、太少油,膽汁分泌不暢,易在膽囊中結晶成石,少膽汁,腸道蠕動跟著呆滯緩慢,大便滯留,干硬,造成便秘、痔瘡!動物天然油脂攝取太少,神經傳導無良好介質,也易產生精神情緒障礙,智能反應低下!

6、刻意吃低膽固醇食物,使身體脆弱,目前的膽固醇檢驗標準值並無科學根據,只能為醫藥界增加服藥者與藥物銷量 ; 許多大規模科研皆顯示,低膽固醇老人死亡率較高,健康不佳。

高膽固醇食物代表高營養值,對老人特別有益!若長期攝取清淡、高糖、少油、低膽固醇這些低營養值食物,老人必多病。

流連於各醫療院所,一大堆藥害把老人整得生不如死,再多孝順的兒女也照顧不了!

老了,請善待身體,好肉、好魚、好菜、好油侍候避開高升糖的澱粉食物,身體必硬朗很多,這是智者、強健者的 "高壽方略"!

(叼叼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ZinuHEBfGB4SiUwLJ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