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這些人最容易感染病毒,感染後也更難治癒

2020-04-02     瘦龍健康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編輯字數3625,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迅速蔓延,很多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新冠病毒能快速人傳人,雖然大多數被感染的人只表現出輕微症狀,甚至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

但是,對有些人來說,一旦感染,可能會很嚴重,病重率和死亡風險更高,同時,這些人也更容易被感染。相關閱讀這15種人,免疫力最差,儘量待在家裡,別出門...

很多人都知道,老年人本身免疫力比較低,感染新冠肺炎後,病重的風險更大。

那麼,除了老年人,還有哪些人更容易出現重症感染呢?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從現有的研究數據中,得出了一些結論,一起來看看吧。


老年人、共病患者和男性,更容易感染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不同的性別和年齡有不同的易感性,病毒感染的嚴重程度和死亡率極不均衡,其中男性、老年人和共病患者最為嚴重

Epidemiology studies found different sex and age groups have different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and very skewed severity and mortality of the virus infection, with male, old age, and comorbidity being the most inflicted.

在分析這個結論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一下,冠狀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中的重要受體——ACE2

ACE2的中文全稱,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它是一種受體蛋白,位於細胞表面,參與調節血壓穩態和體液平衡。

ACE-2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受體

3月4日,在《科學》雜誌上,中國杭州西湖的研究人員向我們揭示,新冠病毒通過與ACE2受體結合,感染呼吸細胞的過程。

西湖大學研究員梁濤在一份聲明中說,「如果我們把人體看作一個房子,把新冠病毒看作一個準備入室的強盜,那麼ACE2就是這座房子的門把手,一旦病毒抓住了這個門把手,就可以進入室內。」

我們回到剛剛研究得出的結論,為什麼說,男性、老年人和共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更大呢?

研究發現,ACE2表達量越低,病毒感染途徑就越多,炎性細胞因子也越多。

這句話也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ACE2是一種好東西,它表達越少,人感染病毒後就越嚴重。

下圖截取自研究內容,從中能看出來,隨著年齡的增大ACE2的表達整體呈下降趨勢,相應的感染嚴重程度和死亡率越來越高,就風險強度(比較)而言:2型糖尿病>男性>女性。

紅色:女性;藍色:男性;綠色:2型糖尿病

這裡並不是說,這些人更容易感染病毒,而是一旦感染了,產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比較大。

從研究中能粗略預測,老年人、共病患者和男性(相比於女性)更容易出現重症感染

其中,共病就是2種或多種疾病共同存在,事實上,一般嚴重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共病患者,更容易引發重症感染。


得了這些病,感染後果很嚴重

一項針對武漢冠狀病毒的研究發現,重症患者常常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肺病。

CONCLUSION:

We assessed the prevalence of comorbidities in the COVID-19 infection patients and found underlying disease, including hypertension,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sever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n-severe patients.

發表在《柳葉刀》上一項研究,通過比較新冠肺炎的逝世者情況,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武漢新冠肺炎成人患者臨床病程及死亡危險因素的回顧性隊列研究)

研究共收治了191例患者(金銀灘醫院135例,武漢市肺科醫院56例),其中,出院137例,54例在醫院裡逝世。

這191例患者中,有91例(48%)同時患有其他疾病.。

這些疾病中,高血壓最常見(58例,30%),其次是糖尿病(36例,19%),還有冠心病(15例,8%)。

高血壓

一般認為,高血壓並不會增加感染病毒的風險,但對於冠狀病毒來說似乎並非如此。

有一種假設說,它可能與高血壓本身無關,而與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有關,當然,目前還沒有研究發現服用降壓藥的人風險更高。

糖尿病

研究里,糖尿病是與惡化的冠狀病毒相關的第二常見疾病。

大多數研究沒有區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但鑒於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而且大多數患者年齡較大。

所以,我們可以假設大多數併發症發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

當血糖不穩,或持續升高時,人的免疫力就會降低,更容易染上疾病。

當血糖升高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在喂養細菌或病毒,使它們有更多的燃料可以生長更快。

圖片來自:jiankang.xkyn.com

而且,對於已經感染的人群,持續的高血糖也會加重病情,延長康復時間。

事實上,在很多其他傳染病中,如2009年出現的H1N1流感,研究人員就發現,糖尿病能顯著增加嚴重感染的風險。

在2003年SARS流行期間,高血糖水平,也作為獨立的死亡危險因素出現。

另外,糖尿病人就算血糖穩定,也有出現病情惡化的潛在風險。

圖片來自:sohu.com

不過要清楚的是,降糖藥只能降低血糖,控制症狀,並不能有效緩解糖尿病病情。

很多研究發現,低碳飲食是控制血糖,甚至逆轉2型糖尿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心臟病

心臟病患者感染後,康復的機率可能也要小一些。

這可能因為,心血管疾病通常與糖尿病和高血壓有關,也可能因為,急性心臟損傷是嚴重冠狀病毒感染的併發症之一。

其實說到底,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胰島素抵抗

所以,要想早點康復,就要儘量保持血糖和胰島素穩定,少吃精製米麵糖。

雖然這樣做,也並不能治療新冠肺炎,但至少可以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肺病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感染的是肺部,本身肺功能受損的人,比如患有哮喘、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出現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可能也更高。

圖片來自:new.qq.com

在《國際傳染病雜誌》的一份冠狀病毒報告中,前期肺病被確定為一種風險因素。

CONCLUSION:

We assessed the prevalence of comorbidities in the COVID-19 infection patients and found underlying disease, including hypertension,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sever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n-severe patients.

另外,吸煙也會影響人的防禦機制,增加病重風險。

圖片來自:feng.ifeng.com

呼吸道上皮組織有大量的纖毛,這些纖毛像風吹動的麥浪一樣擺動,通過擺動,可以阻止一部分細菌進入體內,保護呼吸道健康。

而吸煙會影響這些纖毛髮揮正常功能,不利於呼吸道健康。

免疫力低的人

免疫力低的人,或正在服用免疫抑製藥物的人,風險也比較大。

這些人主要有癌症患者、愛滋病患者、接受過器官移植的人,以及因自身免疫疾病而服用大量類固醇或生物製劑的人。

圖片來自:sohu.com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銀屑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狼瘡等,也可能增加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目前還不清楚是疾病本身還是免疫抑製藥物造成的。

因此,服用免疫抑製藥物的人,在沒有得到醫生的許可時,也不應該擔心冠狀病毒而擅自停藥。

綜合來說,有以上共病——基礎慢性疾病,肺病以及免疫力有缺陷的人,要特別注意自我隔離和防護。

這樣說並不是要嚇唬誰,而是知道了自己的處境,可能才更有利於病毒的防護。


前期防護最重要

冠狀病毒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為它傳播速度極其之快,來無影,去無蹤,想想確實有點毛骨悚然。


圖片來自:sohu.com

好在,它的致死率並不高,有針對72314個病例的研究數據顯示,81%的新冠肺炎患者症狀較輕,14%的患者病情較重,危重患者占5%

70歲以上的死亡率為8%,即使是8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有85%的機率能康復出院。

(中國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爆發特點及重要教訓)

所以,面對病毒,也不必過於恐慌,為了避免感染,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前期的積極預防措施都很重要。

圖片來自:m.sohu.com

還是要儘量少出門,出門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及注意飲食營養和睡眠。


關鍵的瘦龍說

最近,新冠病毒在國外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擴散,雖然我國的疫情比先前已有緩和的態勢,但必要的防護措施我們仍然不能鬆懈下來。

研究發現,老年人、共病患者更容易引發重症感染,男性相比於女性,風險可能更大一些。

共病患者,主要是感染前身體就有疾病的人,主要包括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肺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另外,很多年輕人長期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如抽煙、酗酒、暴食等,這些習慣可能已經給身體造成負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身體的抵抗力

在這緊要關頭,這些人要加倍做好防護措施,儘量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注意飲食營養和睡眠。

全球目前已有近70萬人感染了病毒,一個個新增的死亡病例,背後都是曾經鮮活的生命。

保護好自己,做好隔離防護措施,就是我們每個人能為這次戰疫做出的最大貢獻。

(叼叼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r9XQ3EBiuFnsJQVZm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