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申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編輯字數2910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很多小孩子愛挑食,大人經常說,這也不吃,那麼不吃,到時候生病了別怪我。
什麼都要吃,這樣才健康,這是我從小聽到大的一種理論,其實,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現在,覺得這句話真的很害人啊。
我小時候從不挑食,真的什麼都吃,因為沒有條件挑食,曾經白砂糖泡米飯都能吃得很香。
當然我小時候不胖,從高中開始就發胖,肚子變大,那個時候真的能吃,各種地溝油,麵食,米飯一頓能吃好幾碗。
成年後就沒有瘦過,當然胖胖的,父母看著開心,家裡老人看著也高興,因為在他們眼裡,胖胖的更健康,瘦了和病貓一樣,能吃就是健康的標誌,吃太少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自從我研究營養、健康以後,我變得越來越很挑食,蔬菜都挑著吃,米麵不吃,加工食品不吃,水果不吃,我甚至經常斷食,一天只吃一頓。
我學會挑食後,變瘦了,當然,也變得更健康了。
精神狀態更好一些,精力更集中,到現在我才發現,我以前吃了多少多餘的食物,吃了多少垃圾食物。
我現在還會聽到家裡人訓話,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小心以後的病,實際上,這幾年我感冒都很少,反而,他們經常吃藥,經常各種問題。
還有身邊的朋友說我,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那麼極端幹什麼?
我一直在反思,這真的是極端嗎?我們真的要什麼都吃,才能變得更健康嘛?
也許,挑著吃更健康,少吃一點,更健康,讓自己餓一餓肚子,更健康。
我的挑食進化史
當我開始研究深度營養,了解到那麼多疾病都是和吃有關係的時候,我開始慢慢去改變,而身體的反饋,卻一點點給我消息,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
我選擇了低碳飲食,如果少糖少碳水是極端,這是一種飲食方式,在很多人眼裡,這就是極端。
而在我的眼裡,可能少油少鹽是極端,不讓吃肉,是極端?
所以,認為別人極端,只是用自己的標準在判斷別人。
均衡飲食,可能適合某些人,比如說未成年人,但是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而消除性飲食,更適合某些成年人。
很多人,如果按照某某寶塔建議來吃,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必須學會挑食,因為大多數的病都是吃出來的。
學習、進化、靠近真相
2016年,我開始寫這個公眾號,那時候的我,對於低碳的理解還不是很深刻,我第一次接受到的信息是,少吃米麵糖,就能瘦。
但是,那時候的我,可能還認為:
飽和脂肪是要少吃的,動物脂肪是不健康的,紅肉是不健康的,蛋白質是要控制的,粗糧是很好的,健康的,是可以減肥的,蔬菜水果是要吃的,膳食纖維是非常重要的,主食是要吃一點,不能一點都不吃。
現在看來,這些理論,都被自己推翻了,因為我的認知在不斷地更新換代,不斷深入。
很多朋友覺得我越來越極端,實際上,覺得別人極端,根本上就是認知差異導致的。
3年前,如果你想看健康資訊,全部是統一的論調,大部分醫生還建議糖尿病人按照膳食指南吃,碳水的熱量要50%以上,減肥餐都是清一色的,低脂粗糧、全麥等高纖維代餐。
(網絡中的所謂低脂營養餐)
網絡上一堆教別人計算卡路里的營養師,還有一堆說少吃多餐,早餐很重要的專家。
我也曾經關注過很多國內知名營養師,在他們的公眾號博客吸收『養分』,後來,隨著我了解越來越多,我再也看不下去了。
國內某知名網紅營養師,也曾經給粉絲送白砂糖,現在頭條也有很多減肥導師,還在給別人送紅薯。
他們靠這套一輩子不改變的理論,變成了權威,變成了網紅。
實際上,打臉不可怕,不尊重事實最可怕,我們現在看到,美國糖尿病協會,也開始支持低碳飲食了,越來越多的國外機構都認為,低碳可以減肥,改善糖尿病。
改變,成長,從自我打臉開始
從我第一天寫作開始,我就開始了自我打臉的寫作生涯,我可能在不斷顛覆我自己的理論,很多老朋友能看出來。
很多人覺得打臉不好,實際上我覺得挺好的,一個人如果每天說一樣的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說他不學習,不進步。
人如果不學習,他可能會一輩子相信一套理論,當他聽到新的理論的時候,他第一反應不是好奇,而是憤怒,竟然有人跟我長反調,我學了幾十年的營養、醫學常識難道白學了?
這就是目前中國主流營養圈的現象,一套理論,講了幾十年,一旦出現新的觀念,他們會反對、詆毀。
認知升級,才會自打臉
對於新朋友來說,如果你是剛開始關注我,你會覺得我很極端。
其實,三年前的我,也會覺得現在的我很極端,因為認知完全不一樣。
三年前,我還會經常吃西瓜、桃子、橘子、柚子等水果,酸酸的橘子是我的最愛。
我剛開始接觸低碳,我因為看過BBC的紀錄片,覺得紅肉不太好,不建議吃太多紅肉,建議吃雞胸肉。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覺得生酮極端,不敢嘗試,後來我嘗試了,覺得比低碳更好。
我一年前,第一次聽說純肉飲食,我覺得太極端了,沒有道理啊,不讓吃蔬菜。
我在dietdoctor看到Dr Georgia ade的視頻,生酮+少吃蔬菜,我一臉蒙逼,為什麼要少吃蔬菜啊,Dr Berg不是說要多吃蔬菜嗎?
(哈佛精神病學專家,醫學博士 Dr Georgia Ede)
後來我了解到草酸、植物抗營養素、茄科、水楊酸等等,我覺得有點道理,那我試試吧。
不出意外,和所有嘗試純肉飲食的人一樣,我感覺又進入另外一個境界,生酮沒有解決的小問題,純肉都解決了。
對,覺得別人極端,主要就是因為自己沒有去嘗試,自己的認知水平不在那個層次。
想一想,50年前的一個農民,看到今天一個手機就可以打電話,還可以視頻聊天嗎?會不會被嚇尿?無法想像吧,因為他的認知水平達不到,就覺得不可思議。
大部分人聽到的,都是幾十年前的傳統都健康理念:
不要吃豬油,少油少鹽吃清淡,突然有一個人站出來說,大魚大肉可以吃,不要害怕脂肪,少吃點米麵糖更健康,一日吃三餐不健康,一日一餐就夠了。
乍一聽,覺得極端,感覺是在故意吸引眼球,而等你真正的去了解之後,去嘗試之後,你會發現,好像這樣感覺還不錯。
關鍵的瘦龍說
如果你是第一天關注我,沒有跟我一路走來,你會覺得不可理喻,太極端,不能接受。
暫時不能理解沒關係,請不要著急罵人,請多花一點時間,從之前的文章開始看起,你可能看到我的一些變化,成長。
當然,低碳也好、生酮也好,斷食也好、純肉也罷,沒有一種飲食方式適合所有人。
不全是身體是否能適應的問題,有時候,更多的是心理上是否能接受的問題。
認知真的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不去了解,不懂、不聽、不看、不學、不試、你的認知永遠無法改變,也只是看看熱鬧。
沒有嘗試過生酮的專家,就去黑生酮的人一大堆,活在自己的烏托邦里,自我感覺會很良好,但是你不能反對別人進化。
我不向任何人推薦,只是告訴大家我的反饋,給大家提供一些資訊,也許能改變你,你們也不用謝謝我,反而我要謝謝你們對我的信任。
最後,給大家一個彩蛋,分享一個對比照。
( 瘦龍哥哥低碳前後對比照 ,有沒有被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