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救貓言論,揭示家庭的重要性

2019-11-18     羔太太育兒

作者:羔小羊

最新一期《奇葩說》節目中,辯題是:當奇葩星球美術館著火了,你救名畫,還是救貓?

反方李誕選擇了救貓,他的辯論引發全場爆笑,又句句說到人心,票數刷刷一邊倒。

在他的辯詞中,最打動我的,有這幾句話:

「救名畫風光一時,但很快就被遺忘了,救貓,卻多了一個好人,因為它是「道德之眼」。

遠方的哭聲也很可憐,但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你管得了遠方的哭聲嗎?

在這個舞台上,每個人說過什麼,辯過什麼,他的論點,你記得嗎?最終記得的只是這個人可愛,這個人與那個人的關係。

我們往往喜歡犧牲一個人,去救更多的人,犧牲小的,去救大的,犧牲近的,去救遠的。

可正是那些為了宏大的事業,為了遠大的目標,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為什麼被觸動,因為這段話讓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01

多年前,先生帶我去狗市買了一隻小狗,取名麵筋,後又改名為小咖。

初見它時,我雖也覺可愛,也表面上接受了它,可沒有真的接納它。

因為它來得不是時候,因為我心不甘情不願。

明明我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更有意義的事上,卻不得不花精力在它的身上,收拾狗糞、準備狗糧。

明明我下班後,可以直接就去聚會,去和弟兄姊妹們在一起,去談論愛、分享愛,盡情地享受在一起,可卻不得不先回家給它準備吃的,再匆匆趕去。

我想去哪裡都不方便,因為有它。

一位阿姨到家中玩,遠遠看見小咖後直呼乖,走近後嚷道:「哎呀,你怎麼都不給它洗澡?」

「因為賣狗的說不要讓它沾水,太小了,怕生病。」

「可是它的嘴上都已經結痂了!快帶去狗市處理吧!」

帶到買狗的店裡,店家見了也嚷嚷:「你從來都不給它擦嘴嗎?我從沒見過寵物狗這麼髒的。」

給它把嘴角周邊結痂的毛踢了,成了光禿禿的嘴。

我怎麼會給它擦嘴呢?連給它弄吃的,我都覺得麻煩,帶它去一趟狗市折騰,更覺得麻煩。

平時,更不會花時間逗它陪它了。

一個月後,小咖死了,病因是犬細小。

只有我知道,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用心照顧過它。因為它沒有那些更大更耀眼的事重要。

先生很傷心,趕回來把它帶去野地埋了。

我卻暗自鬆口氣:終於不用多花時間精力在這個小東西上了,終於又可以做很多我想做的事了。

02

我覺得被牽扯精力的,不值得我用更多時間,會讓我感覺到被束縛的,只是一隻小狗嗎?

不是的,是家庭。

我在家裡待不住,我就想出去,就想做很多的大事。

教會裡,我是一個小組長。工作上,我熱衷於被重視。我停不了腳。

外面的掌聲和認可,讓我覺得我所做的一切真有意義。

先生當時在野外,沒回來時,我基本上只有睡覺才在家,先生每每回來,摸到手上都是灰。

即使先生回來,我也常不管不顧丟下他出去。

即使待一起時,也聽到的經常是:「你有沒有聽我說話啊?不知道你一天腦子裡在想啥。」

我腦子裡想的是外面的很多大事啊。很多人都需要我啊,哪裡缺了我都不行啊。

直到後來出現情感危機,直到一次聽講座,被一句話給敲在了心上:「你以為大家都需要你,但其實離了你,沒什麼。只有你的先生,離了你不行,因為只有你是他唯一的妻子。你不重視他,誰重視他呢?你不愛他,誰愛他呢?」

那一刻,我才明白了,為什麼先生想要我養一隻小狗,因為他渴望一個有溫度的家,一個願意安心在家的妻子。

那一刻,我也才意識到,近處的需要,我都不管,都沒有愛心、耐心、用心,我又憑什麼說自己有愛、自己能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呢?

我的心第一次從遠處收到了近處,眼光第一次從遠處看到了近處。

第一次,發現,近處的需要更重要。

家庭的需要更重要,我的先生、我將來(現在)的孩子更重要。

是啊,怎麼會不重要呢?

據統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70%的孩子在成長中沒有父母陪伴或父母陪伴缺失。

而美國一個從小沒有被父母愛過的男孩,長大後刺殺了美國當時的總統,改變了歷史命運。

管好一個個孩子,管好一個個家。

世界上所有的近處,都是他人的遠處。

每一個近處的需要被滿足了,遠處也就沒有了哭聲。

每一個近處都是幸福快樂,遠處自然也都是幸福快樂。

《少年說》中有一期,一個高二的男生對媽媽說:

「從我的童年開始,你就很少陪我了,有時候,我很羨慕別人的媽媽可以管著他們,陪伴他們,而媽媽你從來都是一句『兒子,你可以的,兒子,你是男子漢了,自己可以做到的。

媽,我不需要這些遙遠的助威,我只需要你的陪伴。

你錯過了我的童年、我的少年,很快,我將有我自己的人生了。

媽,你還要繼續錯過嗎?」

媽媽流著淚說:

「可能媽媽太自私了,把太多的時間放在了追尋自己的夢想裡面去了,很少去陪伴你,忽略了你。

媽媽真的恨不得可以馬上回到過去,好好疼你,補回所有的缺憾。」

原來覺得夢想最重要,遠方最重要。

可原來最重要的,竟是那些缺失的歲月。

因為在那歲月里,有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情感的連結,寶貴的記憶,彼此的溫暖。

有孩子不能再回去的童年。

一項真實的調查,詢問一些垂垂老矣的成功男企業家:

「請問這一生,你最後悔的是什麼?」

沒有人選擇少掙了1筆錢,沒有人懊惱錯過1單生意,所有人都提到一件事:

後悔沒有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可是顏如晶說:12小時也太長了吧?一分鐘的語音都覺得長,12小時我們要幹嘛?

她和父親幾乎零溝通,26歲時,她收到了爸爸送的禮物:冰雪奇緣和小豬佩奇。

她都成年了啊,爸爸竟以為她還是小女孩,不知道她此時想要拳套和腳靶。

他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女兒。

顏如晶說:「孩子的一生就像連續劇,從第1集到第20集,會慢慢地變,你不看,你問我,現在演到哪裡了,我怎麼告訴你演到哪裡了?」

到我們追逐完了事業,外面的掌聲夠了,覺得好像應該回頭陪孩子了,可是,孩子還會像小時候一樣,即使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推孩子,孩子也伸著手,哭著要我們抱她嗎?

不會了,孩子的遺憾永遠留在了童年。

我們的遺憾也永遠留在了缺失陪伴孩子的歲月。

就像先生讓我養的小咖,永遠我不可能有機會再重新照顧它,逗它抱它,給它洗澡擦嘴,帶它出去遛遛了。

04

珍惜和愛人、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吧。

安心享受當下,此時此刻眼裡只有伴侶和孩子,而不是手機里的世界,也不是太多別的拉扯我們精力和心思的事和念頭。

就是看到了近處的需要。

放鬆地和孩子玩一次,看著孩子微笑,享受慢慢和愛人吃一頓飯,聊聊天。

就會讓近處變得更美好。

想起昨天,接到果果放學後,我對她說:「媽媽現在和一群阿姨在學習怎麼當媽媽,怎麼愛孩子。也在一起天天學習怎麼愛孩子的爸爸。」

果果說:「那就是愛老公嘛。」

我笑著說:「是呀。你覺得好嗎?」

果果說:「當然好呀!這樣媽媽就不會生氣,爸爸媽媽也更開心。」

從事婚姻育兒事業,與其說是為了幫助遠方的姐妹們,不如說是,為了反覆提醒自己更多專注在近處的家庭。

當我越專注,也越有更多的領悟與方法分享給遠方的姐妹們,有更多的愛與力量傳遞給遠方的姐妹們。

而這些姐妹們於我而言,遠處就只是一個群體、甚至一個個數字、頭像。

但近處,就是她們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每一個都有著特別的故事和需要,都帶著對愛的追求和渴望,每一個都值得被看見、被愛、被珍視。

願世界上的每一個近處都被用心對待。

願每一個家庭都被用心呵護。

願每一個人都在好好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iunwG4BMH2_cNUgLZ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