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羔小羊
01
最近,《中國機長》上映,袁泉的採訪屢上微博熱搜。
被問及中年危機,42歲的她從容得不可思議:
「我不知道這為什麼會成為這麼大的話題,對我個人來說,沒有所謂的什麼中年危機。」
回想前段時間,海清、姚晨等女星言辭切切地懇請導演:多給中年女演員們機會。
小S曾在微博寫:「看到自己渾身都是缺點,我的淚溝,我的眼袋,我哪裡不夠瘦!然後就去打一大堆肉毒、玻尿酸,最後變得像殭屍一樣。」
女人到中年,危機感是什麼體驗?
好友生產後剛滿42天,上班了。
孩子備孕好幾年才懷上,她不想多帶孩子,看孩子一天天變化嗎?她太想了。
她身體一向不太好,不想多休息段時間,讓身體恢復得更好嗎?當然也想。
可是她不敢。
快生產前,部門主管離職,自己是公認的最佳候選人。
生產後才第二天,領導竟然就催問自己什麼時候上班。言外之意是,如果不儘早,主管一職花落誰家,就不一定了。
能眼睜睜看著比自己入職還晚2年的競爭對手,成為自己的上司嗎?
不能啊!咬咬牙,月子一結束,回到職場。
電視劇《愛上男保姆》中,高級律師馬舒兒一路開掛,生活闊綽。
但某天,她代理的一場影響很大的官司失敗了,被辭退的她,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願意用她。
長期失業在家,獨自帶著7歲兒子,經濟越來越窘迫。
某天,突然停電,碗打碎在地上時,她蹲在廚房的地上,放聲大哭。
電是物管關掉的,因為物業費已經半年沒交了。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危機突至,卻無能為力。
焦慮,不安,能抓住的,都想抓住。
偏偏命運不由抓,未來不可控,更使人力不從心。
積累的壓力多了,又怎麼會不害怕?
02
我認識一位媽媽,在她事業正盛時,孩子患上眨眼症,後被診斷為多動症。
對她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真的需要辭職照顧孩子嗎?
她心裡知道答案,可還是不由自主地恐慌。
她是公司重視的王牌銷售,如果辭職,就意味著放棄這一切。
將來自己再入職場,競爭力沒有了,這些年的空白又如何彌補,將來該如何發展?
回到家中,收入少了一半,怎麼生活?
自己天天圍著孩子、家務轉,又會不會成為黃臉婆?
但孩子是最重要的,她拋開一切對未知的不安,毅然放下頂峰之時的事業,回到家中。
她開始不再對孩子有任何期望,停掉孩子一切的培優班,周末帶著孩子到處玩。
最初的日子是黑暗的,她流過很多淚,經歷了很多苦。但漸漸,一切變得開始不同了。
幾年後,孩子的眨眼症痊癒了。
她也越來越享受家庭生活。
甚至家務也從瑣碎乏味變得充滿創意和喜樂。
每一天都很充實。
再往後,她開拓了事業的新天地。
無意中接觸到攝影后,她迷上了,帶娃之餘,從根本不懂什麼是對焦、快門、光圈,到獲得當地省會攝影比賽銀獎,成為獨立攝影師。
她說:「如果不是當初甘心樂意地當全職媽媽,也不會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我喜歡現在的生活。」
曾以為可怕的危機,竟成了最好的轉機。
很多女演員最怕、最難接受的,是從演年輕的女主角,到只能演中年婦女。
就像人生突然從高到低,從此都是下坡路。
但袁泉不這樣看,她說:「生活在往前,對於把演員作為終身職業的人,心裡是要做好準備的。在不一樣的階段,會遇到不一樣的角色。不管是女主角,還是客串,在角色身上看到有共鳴的點,去表達它,就已經很好了。」
對中年婦女來說,何嘗不是如此?
每個階段有著不同的重心,接納這個階段,接納當下最重要的角色,不怕走彎路,不怕掉在後面,生活才會柳暗花明。
03
但轉機不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2年前,袁泉演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女二號唐晶,演技被大讚。
2年後,《中國機長》上映,袁泉演技上熱搜,網友評論:
「有實力終究會發光,袁泉的儀態、表情、台詞等都非常棒,一顰一笑一個回眸都充滿故事,中年女演員也會有春天,靠的就是真材實料的業務水平。」
「袁泉的演技太絕了,氣質在歲月的沉澱越發的迷人。」
其餘的時候呢?袁泉不像娛樂圈的人,幾乎沒有出現在大眾視野。
袁泉說:「我的職業是演員,太過娛樂的那一面,跟自己關係並不大。」
安靜的她在做什麼呢?演話劇。
因為她熱愛舞台,也因為話劇最打磨演技。
年年演簡.愛的她,卻每次都讓自己表現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沒有潛心鑽研,即便機會到來,又怎麼能接住呢?
像打磨一門手藝一樣,去對待喜歡的事了,又何愁沒有機會呢?
央視《回家吃飯》美食嘉賓沈小怡,多年前並不會做飯。
還在習慣享受媽媽做的飯菜時,經歷了徹骨的痛:有天媽媽毫無徵兆地離世。
混亂崩潰後,她看著悲傷過度的爸爸、操勞過度的先生,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生平第一次走進廚房。
每做一道菜,都找菜譜,經常不是沒燒熟,就是味道咸了。
但渴望家庭溫暖、廚房煙火氣的她,堅持了。
甚至辭去了金融工作,成為家庭主婦。
不再有任何外面的光鮮,只是日復一日的買菜、做菜。
原本只是愛家人,所以潛心鑽研廚藝,卻沒曾想,竟也有了大作為。
她創辦了小怡私房菜,成為線下廚藝講師,在網上更新食物故事和食譜,收穫了很多粉絲,還被多個電視欄目邀請為特約嘉賓,如今,又出了美食暢銷書。
育兒作家大J曾說:「與社會脫軌的不是某個身份,而是是否一直在學習和成長。如果不學習,做什麼都會與社會脫軌。」
與其整天擔憂焦慮,不如沉下心鑽研。
一位網友說:「40歲,正是去偽存真,明白自己要什麼的年紀,一切來得及,一切剛剛好。」
04
打磨手藝,需要慢。
等待機遇,需要靜。
更需要慢與靜的,是回歸生活本身。
袁泉曾說:「一個演員的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處在一個被選擇的狀態。但是當你不拍戲的時候,其實你有大量的時間是要去做準備的,這種準備本身就是你的生活。」
回想曾經寫作的某段時間,我捨不得花時間在生活中。
孩子們休息時,我爭分奪秒地寫。
沒時間運動、護膚、接待朋友、逛街購物,唯一隨時想到的就是寫作。
甚至,很多時候,構思文章,聽不到孩子對我說話。
也很多次,為了趕急稿,就長時間給孩子放電視。
漸漸的,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孩子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我自己呢?越來越枯竭。
我開始調整,設定特定寫作時間,該生活生活,該休息休息。
不再追求高產,不再怕錯過約稿,不再所有的稿都接。
重新用心思在孩子的身上。
也有了時間在自己身上。
開始慢慢做一頓飯,整理收拾房間,拾起一些興趣,開始堅持運動。
享受與老公約會,與朋友相聚。
生活,從來不會拖累成長,只會成為成長的養分。
因為,生活的本質,就是成長。
年齡雖一天天增長,內心卻在一天天更新。
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中,陳喬恩大方地提到自己已經40歲,回憶身材因吃胖走樣時,被攻擊「又老又肥」。
她說:「但人就是會老啊。身為藝人,大家都可以來攻擊你討厭你。可是誰都可以喜歡你自己。」
步入中年的你,更要喜歡你自己。
就像一位網友說:「十八歲的你很漂亮,不是因為你漂亮,而是因為十八歲漂亮,三十八歲的你很漂亮,不是因為三十八歲漂亮,而是因為你很漂亮。」
願珍視你自己,願生活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