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期間,我慶幸生了兩個孩子

2020-02-09     羔太太育兒

這個假期顯得格外的漫長。

這個假期,與之相伴的情緒有擔憂、悲痛、心疼、牽掛、祝福。

這個假期,最辛苦的,是所有在抗疫一線工作的英雄們。

最令人心疼的,是這些英雄的家人們。

最讓人牽掛的,是所有的患者、疑似患者們。

最煎熬的,是因為隔離和家人被分隔兩地的人。

而對於我們這些普普通通,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在一塊的人,唯有感謝。也唯有用不再外出,做好防範,安靜隔離在家,好好和家人相處,不給政府添麻煩,作為感恩之舉。



這段時間,如果說有什麼讓我欣慰和慶幸的,就是生了兩個女兒。

最欣慰和慶幸的,就是從沒有將兩個孩子分開帶過。

從大年初一到今天,兩個孩子已經16天一步家門沒有出了。

我和先生會陪她們玩、做親子作業、看電視。

但更多的時候,是她們湊在一塊,一整天的玩耍時間裡,大概會有五分之四的時間,都是她們自己在一起。

你一言,我一語。

你扮演媽媽,我扮演寶寶。

你扮演壞人,我扮演警察。

一起扮演醫生治病救人。

一起畫畫,一起跳舞,一起躲貓貓,一起在沙發上蹦蹦跳,一起玩玩具,一起摟摟抱抱,一起學小狗爬,一起聽故事,一起堆積木。

還常常兩姐妹把房間當城堡,不讓大人進,鎖著門偷偷笑,守著自己的城堡。

也經常姐姐說什麼,做什麼動作,妹妹馬上跟著說,跟著做。

偶爾兩姐妹會鬥嘴,會不愉快,但很快就會和好,而且這樣的時間,真的是極少極少,幾乎可以忽略了。


看著她們,心裡就覺得很暖。

想著:你們怎麼就有那麼多可以玩的啊?

念著:依依也長大了,真好,可以和果果對話了。


兩姐妹多好啊。


01 明明當初想要兩個孩子,為什麼孩子出生後,卻又分開帶呢?


好友跟我視頻聊天時,看到孩子們友好玩耍的場景,又得知孩子們每天都這樣,嘆氣道:「真好。我現在真的很後悔一直將兩個孩子分開帶。」

她也有兩個女兒,最近疫情期間,兩個孩子都在一起,可是每天都吵得不可開交,她頭疼得不得了。

當初生下小寶後,她一直覺得兩孩子放一起帶不過來,所以就把大寶送到了同城的姥姥姥爺家,自己帶小寶。

後來小寶斷奶了,為了公平,就會大小寶輪流請姥姥姥爺帶。除了節假日,全大家人都在一起,平時兩個孩子很少在一起。

這次疫情發生後,知道要居家隔離後,她把在姥姥家的小寶接了回來,這樣的時候,總要兩個孩子在身邊才安心啊。

可是,每天,兩個孩子不是爭玩具,就是爭媽媽,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推你,天天家裡吵翻了天,太痛苦了。


兩個孩子很少在一起過,又怎麼知道如何好好相處呢?

兩個孩子常因為需要分開,離開爸爸媽媽,又怎麼會有安全感,怎麼有充足的愛流出,去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呢?


寒假前,在幼兒園門口等著接大寶時,聽見兩位家長聊天。

其中一位孩子的奶奶說道:「等到放假了,就讓我們剛滿2歲的老二來上一個月幼兒園,兩個小孩不能一起帶,太累人了。」

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朋友阿琳,阿琳和先生分隔兩地,奶奶在老家需要照顧侄兒侄女,不得已,大寶從斷奶後就一直放在老家,請奶奶順便帶著,等到上幼兒園後,又去了鎮上的外婆家,方便上幼兒園。

大寶剛念中班時,阿琳就生下了小寶,這時候,先生的工作調回了阿琳的身邊,奶奶也不用再帶侄兒侄女,可以到城裡來幫忙了,小寶從出生,就一直由奶奶帶在阿琳和先生的身邊。

可是大寶呢?依然在老家。

阿琳也愛大寶,可是她更覺得無奈,不得不如此,她說:「大寶如果過來,完全照顧不過來,根本沒辦法同時帶兩個孩子。就讓大寶在老家把幼兒園念完吧。寒暑假接過來玩就好了。」

二胎政策沒有放開時,很多家庭渴望能多生一個孩子。可是等到真的有了兩個孩子,許多家庭卻把兩個孩子分開帶。

這,似乎已經成了常態。

看起來,這樣是輕鬆很多,不用擔心兩個孩子吵鬧,不用擔心精力被磨得消失殆盡。既有了兩個孩子,又跟帶一個孩子一樣省事。多好。

殊不知,持續這樣下去,傷害的不僅是其中一個孩子,更使整個家都陷入痛苦之中,父母自己有一天也將懊悔不已。



02 長期離開父母的一方,受到的傷害是一生之久


一位12歲的小女孩曾經寫日記吐露心聲,說爸爸媽媽根本不愛自己,只愛弟弟,她在家裡就是多餘的人。

從4歲有了弟弟開始,女孩就被爸爸媽媽送回老家念幼兒園,一呆就是3年。

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分開幾年,念小學了接過來就好了。

可是,孩子的心稚嫩而敏感,當孩子因為有了弟弟妹妹,被送走後,孩子感受到的就是被遺棄,內心所受的創傷是巨大的。

正如這個小女孩一樣,她說她總會在心裡反覆地想:「為什么爸爸媽媽要把我送走,為什麼不送弟弟走?為什麼不想要我?」

從最初的想念爸爸媽媽,到後來心裡開始有了深深的隔閡。

讀小學時,儘管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可是她卻始終感覺融入不了這個家,覺得奶奶的家才是自己的家,這裡不過是弟弟的家。

她不喜歡弟弟,因為弟弟是那個把她從父母身邊趕走的人,弟弟是搶走爸爸媽媽愛的人。

況且,她也沒有和弟弟一起成長,弟弟一出生,她就被送走了,弟弟3歲了,她才回來。對她來說,突然就有了一個3歲的、什麼都要和她搶、和她爭的弟弟,她又怎麼能喜歡上?

而每當她和弟弟爭吵的時候,父母都會站在弟弟一邊,指責她不會當姐姐,怪奶奶太寵她,這幾年沒有好好教她。

小女孩在日記中寫到:「我真希望我從沒有過弟弟,我討厭弟弟,也討厭爸爸媽媽。」

當兩個孩子被分開帶的時候,離開父母的一方,內心感受到的是不公平、委屈、難過。這種感受甚至會持續一生之久。


03 分開帶二寶的後遺症,給家庭的創傷難以想像的巨大


鄰居阿姨跟我講過她妹妹的故事,聽得我很是難受。

當年父母因為工作的緣故去外省,由於條件有限,原本打算把她和妹妹都放在老家,臨走時,她生病了,父母為照顧她,便帶著她離開了,只留下了1歲多的妹妹。

一直到妹妹9歲才接到身邊。

阿姨多次提到:「如果生兩個小孩,一定要兩個小孩都帶在身邊,不要分開帶,否則不如不生。因為一輩子那個不在身邊的小孩心裡都有恨。而父母自己也很痛苦和受折磨。」

接回妹妹後,發現妹妹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可是父母卻不敢管妹妹。因為一管,妹妹就會嚷:「你們就是不喜歡我,就是喜歡姐姐!」

父母原本也充滿了愧疚,不知道說什麼好。

父母出差,買兩件衣服回來,顏色不同,妹妹也覺得偏心,說姐姐的好看,最後每次買衣服都買一模一樣的顏色。

妹妹的性格越來越奇怪,很容易暴躁,甚至摔碗,她把一切都糾結在父母偏心上。為此,父母不知道偷偷流了多少淚,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妹妹滿意。

妹妹結婚時,父母給妹妹買了一個很大的彩色電視當嫁妝。在當年,是很不容易的。姐姐結婚時,父母沒有買什麼,因為沒有錢了。

可妹妹依然說父母對姐姐偏心,不喜歡她。

平心而論,至從接回妹妹後,父母總會刻意偏向妹妹,可是沒有想到妹妹仍然咬定父母只愛姐姐,在一切事上都能指出父母的不公平。

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妹妹的指控,傷透了父母的心。

而妹妹,終其一生,因為從小被留在老家,沒有在父母身邊,心中都充滿了怨恨。

她很少笑,婚姻生活也不幸福,看到姐姐被姐夫寵著、愛著,她更是覺得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她也嫉妒姐姐,內心很多鬱結。

不到40歲,就因乳腺癌去世。

父母一生都因這個女兒被刺痛,也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



04 不讓他們同住,他們又怎麼知道彼此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呢?


兩個孩子不分開兩地,甚至都在家中,只是父母負責一個,老人負責一個,就沒問題嗎?

不是的。

剛生了小寶後的一個月,大寶跟著奶奶睡,也由奶奶帶。過去也如此啊,大寶沒有感覺。但有了小寶,小寶放在我和先生的房間,她睡在奶奶的房間。

有一天她說到:「我不是爸爸媽媽的寶貝了,妹妹才是,我是奶奶的寶貝。」

這句話刺痛了我的心,也讓我從此毅然地決定任何時候都親自帶兩個孩子。

小寶2歲半前,總是先安排小寶入睡,就陪大寶、帶大寶入睡。平時,也都由我和先生親自管兩個孩子。

正是這個正確的決定,讓大寶的內心始終充滿安全感,非常愛妹妹。妹妹也特別親姐姐。

從小寶幾個月開始,大寶就可以一直陪著她玩,小寶會爬會走了,大寶還會帶著她,甚至可以兩個小孩在房間單獨玩很久。

有一回,5歲多的大寶在小區和好朋友一起玩,2歲的小寶想加入,好朋友們攔著,大寶就喊到:「必須讓我妹妹加入!」就這樣,小寶跟著姐姐們一塊玩了。

小寶不小心摔倒了,沒什麼大礙,看到小寶的滑稽樣,兩個小女孩忍不住笑了起來,這時,大寶馬上站出來,大聲說:「不許你們嘲笑我妹妹!」接著,蹲下來,給妹妹的腳吹一吹,說:「姐姐扶你起來。」那一刻,我的心都要被暖化了。

兩個孩子沒事時,也總愛抱著打鬧,親熱極了。

很多個瞬間,兩姐妹彼此間濃濃的愛,都讓我無比慶幸始終讓兩個孩子由爸爸媽媽親自帶。

如果不讓她們同住,她們又怎麼知道彼此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又怎麼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家中不可少的一分子,又怎麼培養親密的手足之情呢?


05 養育兩個孩子,也能比養育一個更輕鬆


「確實沒有精力同時帶兩個、管兩個啊!」很多家長這樣顧慮。

其實,這是我們內心自己給自己的設限,以為我們帶不了。

若是我們下決心親自同時帶兩個,就會去努力琢磨和尋找好的養育方法,甚至會越來越發現,帶兩個孩子,比帶一個孩子更輕鬆。

就像我們,過去帶一個寶貝時,全家人圍著轉,全家人都覺得累。

但是至從我們親自帶兩個寶貝後,為了不會更累,更煩,更忙,開始重新調整養育理念,從不是「圍著孩子轉」,而是「孩子進入家庭」,以家庭為中心,不再以孩子為中心。

不再完全順著孩子,而是規律兩個孩子的作息,在給孩子大量愛的同時,也制定規則。

即便先生不在家,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也覺得輕鬆無比。

沒有分開帶,沒有讓其中一個,或輪流著讓老人照看,兩個孩子內心都充滿了安全感,所以很少哭鬧,總是樂呵呵的,也總是很配合。

大寶4歲多開始,會帶著妹妹玩。所以常常覺得大寶不上學的時候,也完全不忙亂,更輕鬆。兩個孩子也總是玩得很開心和快樂。

而小寶,有姐姐當榜樣,更是什麼都早早學會自己來,讓我少操心太多了!從沒有喂過小寶飯,更沒有訓練過小寶入廁,洗過小寶的尿褲子,因為小寶跟著姐姐學習,半歲吃輔食開始,就會自己吃。

從小看著姐姐上廁所,1歲多就會知道上廁所坐小馬桶,2歲3個月時,就自己脫了尿不濕,從此自己解便,穿脫褲子,完全不尿濕褲子。

有天,小寶遇見人就喊:「爺爺早上好!」「叔叔早上好!」「阿姨早上好!」而這,也都是聽到姐姐打招呼,就自己跟著學了。

而後來,小寶想要和姐姐一起睡,我同時安排她們倆入睡,比分開帶她們入睡,用時更短,讓我更覺得輕鬆極了。

每天早上,兩個寶貝一前一後開了自己的房間門,來到我面前,都讓我覺得既忍俊不禁,心裡又充滿了欣慰。

讓兩個孩子同住,除了最初很短的時間內,需要多花一點時間,去學習如何更好地養育兩個孩子,事實上,帶兩個孩子不僅不會讓父母更累,反而會更省心,更輕鬆。



06 親密無間的手足之情,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和祝福


去年五月,由於我和先生參加線下兩天兩夜的夫妻營,不能帶孩子,第一次將兩個孩子分開。

大寶放在同市的奶奶家,小寶放在鄰市的外婆家。

當時只想著,小寶從小我親自帶,特別有安全感,上次我離開去北京學習幾天,她和姐姐倆跟著爺爺奶奶,她也每天很開心,我回來後她也和往天一樣。這次應該也沒有問題。

但我們忽略了,那一次,她是和姐姐一塊在奶奶家。而這次,她是第一次,一個人,和姐姐分開,獨自在外婆家。

和外婆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她表現得很開心,甚至睡覺也不讓外婆陪,像在家一樣,一個人就睡著了。

可是和我們見面後,才發現,她變得超級黏人,隨時要我抱,要我陪,睡覺也一定要我守著她睡著才離開。

以前姐姐一放學回家,她就守著姐姐玩。現在她也不了,只黏著我,不和姐姐在一塊了。

直到我意識到,這次讓小寶失去安全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她和姐姐被分開帶了,姐姐去了常去的奶奶家,而她第一次獨自在外婆家。她的安全感被破壞了,她和姐姐的親密關係也被阻隔了。

除了給她安全感,我也有意識地讓她和姐姐兩個人玩,剛開始她還是喜歡哭哭黏黏找我,我請姐姐幫忙解決問題,很快,兩個人又玩到一起了。

一兩天後,又完全恢復正常了。兩個孩子的親密連結重新有了,小寶也不再那麼粘我了,睡覺時,又會笑著跟我說:「午安,媽媽,拜拜媽媽,我愛你。」讓我離開房間,自己香甜入睡。

對每一個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來說,和對方有深度的連結,是僅次於與父母有親密關係的最大需要。

孩子需要和兄弟姐妹有親密的關係,需要和兄弟姐妹生活在一個屋檐下,需要和兄弟姐妹被同樣的父母養育,有同樣的教育,同樣的家庭氛圍。

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手足之情,而不是被刻意阻擋、分開的手足之隔。

如果你是二胎家庭,如果你愛你的孩子們,請不要再將他們分開養育了。請給每一個孩子充足的父母之愛,也給每一個孩子親密無間的手足之愛。

這將是你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我是羔小羊,羔太太,兩個女兒的全職媽媽,婚姻諮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已出版《好媽媽帶出好孩子》、《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專注媽媽成長、婚姻經營、親子教育領域。一邊享受家庭生活和快樂育兒,一邊寫滋潤人心的文字。願陪你一起在愛中快樂育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MfcKXABgx9BqZZIah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