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陳華,副主任醫師,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創傷外科。
骨折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不小心突然跌倒、外出旅遊、小朋友追逐打鬧和意外車禍等突發事件中,都可能發生骨折。骨折較輕的患者,一般經及時恰當的治療,都能部分或全部恢復肢體的功能,少數損傷嚴重、未得到及時恰當治療或有合併症的病人,則可能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或殘疾。當我們在事發現場時,出於愛心和同情心都想去幫助受傷者,希望減輕他們的痛苦、及早得到救治。但是不正確的骨折急救方法不但不能幫助患者減輕痛苦,還極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那麼,當發生骨折時,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急救呢?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通俗來講就是骨頭髮生了斷裂,引起骨折的原因有很多:1、骨折多由直接暴力作用於機體所致,如打傷、按傷及火器傷等。多為開放性骨折,軟組織損傷較重。2、骨折也可由間接暴力所致,例如走路不慎而滑倒時,以手掌撐地,通過傳導作用,發生上肢骨折。3、身體自高處躍下,與地面接觸,如足部著地,可發生脊柱及跟骨的壓縮性骨折,或肢體一端被固定,另一端被強力扭轉而發生骨折。4、肌肉的強力收縮使肌內附著處發生骨折,如踢足球或驟然跪倒時,股四頭肌猛烈收縮,可發生假骨骨折等。
而骨折急救的目的是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搶救生命、保護患肢並迅速轉運,以便儘快妥善處理。如頸椎部位的骨折,不當急救操作可使頸部脊髓受損,發生高位截癱,嚴重時導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時,不恰當的搬運也可能損傷胸腰椎脊髓神經,發生下肢癱瘓。那麼,當發生骨折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必須遵守現場急救的「三不」黃金法則
骨折現場急救最擔心的是沒有急救經驗的救助者,用自認為正確的急救方法但實際是錯誤的方法去幫助患者,這很有可能給患者和隨後治療的專業醫生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對於旁觀者來說,在事發現場必須遵守現場急救的「三不」黃金法則:
不復位:因為盲目復位極易造成二次損傷,或污染的骨折端回縮造成深部感染。
不盲目上藥:這種做法會給醫院處理增加難度,建議沒有醫學經驗或經過急救培訓的人,最好不要給患者上藥,以免增加處理難度。
不沖洗:因為沖洗易將污染物帶入身體深部甚至骨髓,造成傷口感染,引發骨髓炎。
第二,正確處理開放性傷口
對有傷口的開放性骨折患者,應立即封閉傷口。最好用清潔、乾淨的布片、衣物覆蓋傷口,再用布帶包紮。包紮時,不宜過緊,也不宜過松。如遇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傷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包紮、固定。如將骨折端或脫位的關節復位了,應給予註明,並在送醫院時向醫生交待清楚;止血可採用壓迫止血方法。若是採用布帶、繩子綑紮止血時,必須記錄綑紮的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小時,以免時間過長導致肢體缺血壞死。一般每1小時需放鬆止血帶至少5分鐘,以防止因肢體缺血出現組織壞死,並且要快速運往醫院進行救治。
第三,記住現場急救的重點:簡單固定
如果發現受傷者有骨折的可能,救助者一定要先使受傷部位制動。一般來說,急救骨折固定時,常常就地取材,如各種2-3 厘米厚的木板、竹竿、竹片、樹枝、木棍、硬紙板、槍枝、刺刀等,均可作為固定代用品。如果這些條件均不具備,傷者自身身體也是良好的夾板。固定的目的是避免骨折處再次受損,減輕疼痛,減少出血,易於搬運。
在骨折固定時要根據不同的骨折位置採取不同的固定方式,比如:鎖骨骨折固定用繃帶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並用三角巾或寬布條繫於頸部吊托前臂;肱骨骨折固定用代用夾板2—3塊固定患肢,並用三角巾、布條將其懸吊於頸部;前臂骨折固定選用兩塊木板,長度要超過肘關節,分別置於前臂掌、背兩側,然後用布帶或三角巾捆綁托起;股骨骨折固定選用木板兩塊,將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於大腿前後長達腰部,並將踝關節一起固定,以防這兩部位活動引起骨折錯位;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沒有固定材料的情況下,可將患肢固定在健肢上,此方法只做臨時應急處理,待條件充足後,可選擇用石膏或高分子繃帶夾板進行固定。
在簡單固定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上夾板前,凡是和身體接觸的地方要用棉花,軟物墊好,避免進一步壓迫,摩擦損傷。
2.骨的凹凸處,四肢,軀幹的凹凸處,因骨折造成的畸形處,一定要加夠厚的棉織品軟墊才能避免再度損傷。
3.骨折固定綁紮時應將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同時固定,才能限制骨折處的活動。要求夾板長度一定要超過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只有大腿骨折時夾板的長度是從腋下至足跟,因為大腿肌肉豐厚,僅僅固定髖及膝關節,難以固定牢固。
第四,骨折患者安全轉運的原則
當緊急處理完受傷者後,需要儘快把患者就近送往醫院接受專業治療。如果傷患是四肢骨折,經固定後可用普通擔架運送。如果是脊柱骨折病人,就必須平臥於硬板上,同時要固定好頭頸部。運送的原則是迅速、平穩。運送途中注意觀察全身情況及刨口出血情況。
最後,希望上述關於骨折的急救和處理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應對日常出現的一些緊急狀況,可以更有效的幫助到受傷者。
專家介紹:
陳華,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修復重建科副主任醫師,2002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骨外科博士學位,2002年7月起在六院骨科工作,期間在香港,新加坡多次進修學習,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臨床經驗豐富。2009年作為特殊專家被衛生部選派摩洛哥皇家醫院擔任骨科主任,擅長複雜創傷、骨折後遺症,創面不癒合、肢體矯形修復,骨不連,骨髓炎壞死,糖尿病足治療以及骨科顯微微創手術。
研究方向:
顯微修復重建
複雜骨折併發症
肢體保肢
糖尿病足
學術職務:
現任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青年委員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專委會委員
糖尿病足治療組成員
榮譽成就:
肢體複雜組織缺損修復重建關鍵技術的創新及應用(華夏醫學科技一等獎)
糖尿病足綜合防治關鍵技術的建立及臨床應用(上海醫學科技二等獎)
國內外核心及SCI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