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專訪丨上海新華醫院神經外科仲駿:三叉神經痛的診斷和治療

2019-11-07   杏林幫

仲駿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導、義大利凱薩琳大學客座教授,曾留學美國密西根大學並在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完成博士後課題研究。

擅長

1. 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咬肌痙攣等 2. 頸椎病、腰椎病(椎間盤突出)等 3. 椎體壓縮性骨折腰背痛 4. 脊髓拴系 5. 枕頸畸形(Chiari) 5. 腦或脊髓腫瘤

擔任職務

現任世界顱神經疾病醫師聯盟常委/中國醫師協會醫學英語教育與培訓專家委員會全國委員/中華神經外科協會上海分會脊髓脊柱組副組長/《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和《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Sciences》等海外專業學術雜誌編委等等。

學術科研

主編相關論著4部(包括一部英文專著在國外出版),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50餘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和美國神經外科協會AANS獎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仲駿 醫者仁心、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平日裡待人溫和、說話謙遜,面對疾病卻絲毫不會「客氣」,對於手術也有著自己高標準的堅持。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個燦爛晨曦,忙碌在病床前,穿行在病區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仁心仁術醫治各類腦、脊髓和神經疾病。本期名醫訪談,我們有幸邀請仲主任一起探討「三叉神經痛診斷和治療」的有關話題。

1、「三叉神經痛」這個詞很多人都聽過,三叉神經痛究竟是一種什麼病?

三叉神經痛的患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臉疼」,多在四十歲之後起病。疼痛常由口鼻及其周圍的活動和觸碰引起,比如說話、吃飯、洗漱等。由於疼痛劇烈,病人會儘量避免這些動作,導致蓬頭垢面、消瘦等,所以三叉神經痛非常影響正常生活。

2、三叉神經痛的疼痛有什麼特點?

三叉神經痛是陣發性、電擊樣、位置局限三叉神經分布區域。發病初期症狀較典型,疼痛常常只會維持幾秒鐘,疼一會兒,很快就能緩解,不會一下子疼上好幾天。發作時,患者會感覺到「放電」或者「刀割」一樣的劇痛。三叉神經痛只會出現在三叉神經分布的區域,包括額頭、嘴角、臉頰、鼻翼等處。一般不會雙側同時發生。

3、導致三叉神經痛的主要病因是什麼?哪些人容易患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原因是由於受到異常刺激,產生異常放電及神經衝動。根據這種異常刺激的不同,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絕大多數都是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即隨著年齡發生的不同程度地腦萎縮和腦血管硬化,使得三叉神經與周圍的血管接觸,發生「短路」。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常見的病因顱內腫瘤壓迫所致,其發病年齡較輕。

4、三叉神經痛吃藥有效嗎?

有些病人在發病早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能緩解症狀但不能消除病根!如果依賴長期大量服藥,藥物敏感性會變差,以至於不得不加大劑量,藥物副作用便隨之漸漸明顯。患者會頭暈嗜睡、血細胞異常、肝腎功能受損。這時就要考慮神經阻滯、伽瑪刀、手術等治療方法了。

5、什麼是神經阻滯治療?

所謂神經阻滯治療就是阻斷神經功能。常用的辦法有射頻、局部麻醉藥注射等。神經阻滯療法和藥物治療一樣,只能讓患者暫時感覺不到疼痛,不能根治。以射頻為例,其原理是把一根細針插入皮膚,針尖到達靶點後,燒灼三叉神經。一般能維持數月,但在這期間臉部感覺是麻木的。

6、聽說手術也可以治療三叉神經痛,主要採取什麼術式?手術適應症有哪些?

主要是「微血管減壓術」。醫生於病人耳後髮際內作一個小切口,在顱骨上鑽如硬幣大小的孔,在顯微鏡下找到把壓迫三叉神經的血管並將其分離。這種治療方法能根治血管壓迫導致的三叉神經痛,療效立竿見影,沒有面部麻木的風險。該手術儘管微創但畢竟是開顱手術,如患者本身有其他疾病或年老體弱,就可能不能耐受該手術。

7、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療效顯著且術後不會有臉麻等併發症。手術留下的疤痕日後有頭髮遮擋,不會影響美觀。該手術的缺點是創傷相對其他治療較大,住院時間和費用較多。

8、聽說最近有新的方法?

身體不能耐受手術、老年人或懼怕手術者,可以考慮「經皮穿刺球囊壓迫三叉神經節術」,簡稱球囊壓迫。在X線引導下,醫生用一根針穿過皮膚,經過顱骨卵圓孔到達顱內,再將可膨脹球囊引入,壓迫三叉神經節數分鐘,目的是壓迫三叉神經痛覺纖維並最大程度保留觸覺纖維的功能。

9、球囊壓迫治三叉神經痛有哪些優勢?

球囊壓迫最大的優點就是微創。該手術無需開顱,十分鐘以內便能完成操作,疼痛緩解立竿見影。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第二天就可出院,且費用較手術低。目前看來,其療效與手術相當。唯一不足是術後會有同側臉部感覺略微減退,但一般數月後都能緩解或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