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湯靚!憑一碗清湯在泰安路紮根16年,去晚就賣光!

2020-09-29     襄陽食記

原標題:皮薄湯靚!憑一碗清湯在泰安路紮根16年,去晚就賣光!

/

生活在襄陽最舒服的,莫過於神仙般的過早體驗。

只要你想,可以吃出百種花樣。以麵食為主的美食天堂,麵條,餅子,清湯,炸物...

即使離開鍾愛的牛肉麵,來一碗湯鮮味美的清湯,胡椒粉融化在湯里,也能吃的額頭冒汗,由內而外一身舒爽。

#01

都說「北方的餃子,南方的餛飩」,但在襄陽,我們管它叫清湯,這也算是件地域差異的趣事。

古城襄陽孕育出的江湖兒女豪邁,沒有將餛飩特意區分大小,湯靚皮薄餡鮮,好吃就完事了。

小的時候就特別愛吃清湯。一隻筷子不停的往四方皮里裝餡,手速很快,皮薄餡也不大,一會兒簸箕就裝滿了。

但就是這樣一碗清湯,裡面加了蝦皮和紫菜之後,就成了我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味道。

從幼兒園到小學,還需要家長接送上學時,每早光顧最多的就是清湯。

皮薄的一抿就化,入口就能吃到小而鮮的肉餡。混合著湯水,軟軟和和的,深得孩子們的喜愛。

說起來每個家屬區和學校附近,都有這樣一家清湯館,填補了一代人的味覺記憶。臨清巷的美味清湯,四中對面的余記,百年清湯挑子王記...

而泰安路商務一幼旁這家清湯館,藏在樹蔭下默默經營了16年,不知有沒有你的回憶?

#02

做早餐店的營生都很辛苦,每天要很早起來準備食材。為了保證清湯的新鮮,餡兒都是老闆娘早上現調的。

麵皮也是相熟的人,每天趕早直接送來的。皮和餡都到位了,老闆娘就開始一手一筷子翻轉起來,一盒子小巧迷人的餛飩一會就好了。

做了這麼些年,一早上能賣出多少,老闆娘心中有杆稱,會包出適宜的量,趕著時間上班上學的人也不必久等。

清湯的做法用料都大同小異,味道好壞全在點滴把握之中。胡椒粉多了就失了鮮味,少了就真真是「清湯」了。

簡單的四格調料盒就是美味的秘訣。和老闆娘討教間,小鐵碗里已經撒好了調料,點睛之筆的小蝦米和紫菜忘不了。

等爐子打開,水一燒好,不到一瓢開水澆上,香味就在鼻尖瀰漫開來。

這時再將包好的清湯下鍋煮熟撈起,湯皮分開來煮,這樣呈現的湯色才清亮。

吃前先喝一勺湯,舒暢暖胃。化開的紫菜和飄浮的小蝦米,帶著點點蔥花,鮮香四溢。

咬開一隻清湯皮,裡面包裹著小坨鮮肉,軟嫩可口。餡由老闆娘親自調味,沒有加入像蔥之類的其它輔菜,全是純凈的豬肉糜。

「大餛飩重餡,小餛飩重皮」,在襄陽我們這都屬於小餛飩,餡兒本就不大,吃的就是皮薄湯鮮這個味。

「拋棄」牛肉麵的早上,來一碗清清亮亮的清湯,喝口湯,吃著皮薄的一抿就化的餛飩,也是渾身熨帖。

#03

問起一天的銷量,老闆娘不禁感慨疫情後生意難做,遠沒有從前賣的多了。

還好店裡也兼著賣砂鍋面,每值夏季也會賣起涼麵涼皮。吃的人也不少,過了午飯點,依舊有零散的人前來。

不得不說夏天應季單品,還是受歡迎的。夏日燥熱,中午難免有些厭食,來一碗清爽的涼皮,最合適不過了。

因為一人操持不過來,所以涼麵和涼皮也是供貨的人早上現送。送來後,面上拌著些清油打散開,就放在一邊備用。

剛好上客了,老闆娘問聲客人醋和辣椒的偏好,就拿起紅色的缽子熟練的操作起來。

先將醋、辣椒油、蒜汁擠進缽子調味,再加入黃瓜和涼皮,放開動作大肆攪拌,三下五除二就好了。

白糯糯的米皮看著清淡,實則已與醋和蒜汁充分融合,入味深邃。彈軟勁道的口感,搭配多汁鮮脆的黃瓜更是加分。

入嘴咀嚼的瞬間,胃口就被濃郁的醋味打開了,還帶著些微辣,酸辣開胃,真真是拯救夏日食欲不振神器。

一碗清湯、一份涼皮、一碗砂鍋面,可以承包你味蕾的白天到黑夜。

餐桌下的小貓,還在慵懶的搖著尾巴喵喵叫。太陽照射下的樹蔭,光影搖晃。

原來泰安路熱鬧的煎包攤和滷菜攤再難見到了,有些味道就這樣只存留在記憶中。只希望還在堅持的,能陪伴我們更久更久...

/

味美爽清湯館

地址 | 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泰安路商務一幼旁

營業時間 | 6:00-20:00

/

「皮薄湯靚」

•END•

出品:襄陽食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編輯:西瓜喵 攝影:大福君

由襄陽食記原創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xrj2nQBeElxlkkadyt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