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遭遇社交困境,如何破除?

2020-04-09     法圖曼

你家的孩子是否整天宅在家裡玩手機不出門,不愛交朋友,不喜歡參加社會活動,更不喜歡出去運動,甚至有時候結交不良的青年,離家出走?

孩子有這些表現,其實是孩子的社交出現了問題,走入了困境。



今天我將和你分享如何幫助青少年打破社交的困境,帶你找到突破的方法。

社交焦慮障礙大多起於13~19歲的青春期,正是人的社交發展階段,由於害怕和迴避社交,學習的機會與社會技能的鍛鍊機會減少,生活質量明顯受損,在情緒表達、社會功能和生命活力三方面的功能,出現問題和局限。

青少年社交焦慮障礙的症狀可能持續6個月以上,或者持續整個青春期。往往伴隨著成績下滑,拒絕上學,口吃,愛發脾氣等表現。個性有一定缺陷的青少年孤獨,自卑,焦慮,人際關係受到很多的挫折。


青少年出現社交問題主要有七點原因:

1.過度保護封閉式的教育方法

很多父母堅持一心讀書,只要要求孩子學習好,沒有注重孩子其他能力的培養。每天將孩子鎖在書本中,弱化了孩子的個人能力,導致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出現萎縮。

有些父母過度保護孩子,什麼都不讓孩子嘗試,讓孩子嚴重缺乏交往的經驗和社交交往的適應能力。


2.父母過度忙碌或者管教過嚴

缺乏父母陪伴,孩子生活在指責的氛圍下,孩子內心嚴重缺乏愛。導致孩子後期一旦得到社會的同伴的認可,便開心不已,不自覺的想融入那個能讓自己得到滿足的群體,這樣孩子很容易陷入不良的社會群體中。

有一位媽媽來諮詢說,孩子讀小學時是班級前5名,因為太忙,經常出差,把孩子放在全日制的中學,周末孩子才回家。結果讀到初二時,發現孩子的周末不回家了,竟然和一些社會的小混混去網吧。後來把孩子接回了家,晚上不讓他出去,他居然發飆摔東西。慢慢的他變的不和媽媽說一句話,不出去活動了,天天就在房間裡面玩遊戲。

這位媽媽的思想還停留在孩子小學很乖,學習成績很好的階段,忽視了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的階段。孩子面對學習和心理生理上的壓力,內心渴望得到他人的關心,希望有人傾聽他內在的喜怒哀樂。孩子與父母代溝大,價值觀念,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產生的衝突,溝通的困難,再加上父母忙碌忽視了孩子,雙方的感情越發疏遠。



當孩子接觸到社會的朋友,人群的性格、價值觀與他有點類似,他會被同夥認可、關心,孩子很容易被同化。父母發現後還採用了簡單粗暴的方式,把孩子關起來不讓出門,反而加劇了孩子暴躁的情緒,內心更加的焦慮,慢慢的開始封閉了自己。

3.家庭關係不和諧,家庭結構不全

如父母離婚分居,長期夫妻生活衝突不斷等,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心情。造成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冷漠,自卑,影響與他人的交往。

4.沉迷網絡社交,脫離現實

長期過度沉迷虛擬的網絡世界,會直接弱化孩子現實世界中的社交能力,讓孩子變得不喜歡和他人說話,害怕生人,有交往的障礙。

如果孩子每天沉迷網絡超過5個小時,很有可能會產生關聯性的作用,容易出現孩子的心理問題。

外化的心理問題包括發泄、難以集中注意力、攻擊性和反社會行為;內化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抑鬱等。


5.個人因素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開朗、外向,容易得到友誼;而有些孩子天生內向、害羞。

6.父母的行為能力的影響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說,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父母的性格及日常社交的行為能力有非常密切的聯繫。

性格是遺傳的,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效仿父母的行為和處事的方式,這也造成了孩子和父母的社交能力往一邊倒的現象。孩子從小便開始模仿了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社交有缺陷,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7.青少年時期的自然屬性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迫切希望與人交往,得到尊重和認同。一旦內心沒有得到滿足,很容易產生心理的焦慮,影響人際的交往。

之前接觸的一個個案中,有一位高中女生總是精神緊張,覺得別人在背後議論她。每次上自習課的時候,她總是聽到別人的聲音,就認為別人在嘲笑她,但她又不敢去跟別人確認真實的情況。很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不敢主動與別人交往,內心覺得很累。

女孩會有這種心理,是由於精神過度緊張引起的不能真實認清自我。這個女生正處於個體發展的初期,需要通過與人交往,讓自己逐漸進入社會。

青春期的到來讓她有了強烈的成人感,迫切希望交朋友,覺得與人交往可以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讓自己感到有成就感和快樂。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通過與別人交往來確認自我形象,實現自我的價值。


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四點,幫助青少年走出社交的困惑

一,營造好的家庭氛圍

多陪伴孩子,夫妻恩愛,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少說話,多一點眼神,肢體的動作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態度和溝通模式,注意自己平時的社交方式和社交圈,給孩子好的模仿示範。

二、給孩子內心力量

多引導孩子體驗社交活動,讓孩子在社會、自然和自我探索中有成就感和喜悅感,獲取內心的力量。

三、吸引力法則

帶領孩子結交積極向上的群體,正面的人具備有天生的吸引力,孩子自發的向他學習,變得活潑開朗,陽光運動。

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一些自卑的孩子,父母可以讓孩子畫自畫像,正確的認識自己,列出自己的優點,並大聲的念出來,以此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還可以嘗試其他鼓勵式的方法,比如:

想像消除法,引導孩子想像得到別人的稱讚,和別人一起交往。

角色扮演法,利用空椅子進行演練,想想對面空椅子是位朋友,主動打招呼。



與人交往代表著孩子走入社會環境,父母過度忙碌或忽視自己的交友觀念,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交際的對象。錯過了童年時期的教育,不能再錯過青春期階段的教育。父母教育的失誤,最終都會由孩子一生來買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Zc6XXEBrZ4kL1Viho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