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是一張白紙,
你用它寫詩,他的生活就是詩;
你用它畫畫,他的人生就是畫;
你用它抹灰,他的世界就會灰暗。
你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樣!
國外網站發布了一組父母不良教養方式的漫畫,刷爆了Facebook。
這10張漫畫戳中了許多父母面臨的親子關係痛點。
看過漫畫才知道,生活中孩子很多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原來都有答案。
只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往往不自知:孩子的問題,根源出在父母身上。
孩子的每一次打擾
是在呼喚你的愛
孩子的每一次打擾,都是在呼喚愛。
當你在忙著做自己的事,忽略了孩子,他就會在旁弄些小動靜來打斷你的工作,讓你足夠注意他。
而父母有時候就會用一句「走開,沒看到我正忙著嗎?每天什麼都不會,就只會搗亂!」硬生生地將孩子從自己身邊推開。
當一個孩子經常得到父母的無關反應,甚至是漠然無回應,會產生巨大的虛無感,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自我支離破碎。
孩子的打擾往往只是在呼喚你的關注和關心,他們需要從你的關注中感受愛意。
請珍惜孩子的打擾,務必做到及時回應,對孩子的愛毫無回應,比語言暴力更有殺傷力。
等到孩子長大後什麼都會了,可以照顧好自己的時候,就不再那麼需要你了。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請珍惜孩子需要你的每分每秒。趁著他還需要你。
你不知道
愛撒謊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當孩子犯錯時,為什麼會撒謊?
因為他知道一旦說出實話,將會面臨來自父母的吼叫,指責、甚至是打罵。
孩子為了逃避責罵和處罰,而說出謊話。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曾說到:如果孩子跟你說謊,說明孩子沒有把你當做不幸的分擔者。
當恐懼占據了孩子的內心,他們自然失去了正確解決問題的理智,撒謊掩飾就成了一種本能的選擇。他們寧可自己承擔犯錯後的愧疚感,圓謊的心理壓力,也不惜對父母撒謊。
孩子錯了,可以改,而親子關係一旦產生隔閡,卻需要更多時間來治癒傷痕。
偽挫折教育
玩壞了孩子的自信心
中國式的打壓教育,向來崇尚讓一個孩子學會獨立堅強。可這種對孩子沒有鼓勵和表揚,只有批評和嘲諷的「打擊式教育」,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焦慮的父母認為孩子不學會「72」變,沒有人能來替他扛過「81」難。
事實是當父母試圖用打壓來增加孩子對挫折的「抵抗力」,往往用力過度,傷及無辜。
打擊式教育最大弊端,就是會導致孩子強烈的自我否定!!
不管做得多好,孩子總會下意識的挑自己的毛病;絲毫不敢放鬆自己,生怕聽到別人的批評;總是無法說服自己,心安理得的接受讚美和誇讚,他們無法自我欣賞,永遠覺得自己配不上擁有的一切。沒有價值感和歸屬感。
過多的插手和打壓,只會養育出一個自卑的孩子。
一個時長被父母打壓,未曾感受到認同的孩子,怎麼能自信起來呢?
試問,他從哪裡獲得自信呢?
孩子沒主見
是父母惹的禍
為什麼不要在公眾場合教訓孩子?
你以為你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處事,卻讓他在眾人看熱鬧的眼光里抬不起頭來。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讓孩子當眾出醜。
在人們的意識中,當父母在面對子女的時候,似乎就覺得,不管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作為父母的,教育兒女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甚至說,有的父母,打罵兒女,都可以絲毫不顧及場合的。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會成為一道難愈的傷疤。
孩子也要面子,孩子的面子需要父母去尊重和保護。
就算孩子真的做錯了,關起自家門開始教育,沒人說你半句不是。但在大街上對孩子罵罵咧咧,誰都看不過去。
懂得給孩子留面子的父母,才能養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給予孩子的認同與肯定,會讓他們將「希望得到別人尊重」的面子,轉化為「自愛、自尊、自重」的里子,一路披荊斬棘,迎向未來。
父母的控制欲
是一個孩子的災難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著很強烈的控制欲,父母用這種控制欲,來規範孩子人生道路。
小到孩子穿什麼衣服,買什麼玩具;大到孩子讀什麼學校,從事什麼工作。
這種建立在控制基礎上的愛對孩子來說,是前行路上沉重的枷鎖,《小歡喜》中英子因為母親強烈的控制欲得了抑鬱症,甚至要跳海自殺。
黃執中在節目《奇葩說》中說過一句話:
一個孩子完美的人生,是擁有選擇權。
一個能決定自己人生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他擁有了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
一個能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父母,是明智的,因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控制欲,敢於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
無底線的溺愛
只會養出「巨嬰」
慣子如殺子,溺愛不是愛。
在中國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磕著碰著,不敢讓他接觸自立,他們要什麼就給什麼,用心血鑄成了一個個象牙塔。
當他走向社會的時候,社會還會寵他嗎?當他工作的時候,會有人去幫助他完成工作嗎?他該如何與朋友同事相處呢?
看過這樣一句話,愛的本質不僅僅是我對你好這麼簡單,而是我願意奉獻自己,讓你成為你自己。
為什麼說溺愛不是愛?
因為這種愛是偷懶的,沒有思考沒有斟酌,沒有動用到真心。
當你打著為孩子的名義,替孩子把所有事都給辦了,最終的結局是只養出一個終生依附父母、不能自己獨立生活的巨嬰。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巨嬰」,他們有著成年人的身體,但精神卻還未斷奶。
他們極度自私,毫不獨立,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奉獻,只知道橫衝直撞不管後果,只知道需要他人寵愛擔不起任何的責任。
我想,我們每個父母,應該都不希望把孩子養成「巨嬰」吧。
嫉妒心重的孩子
背後一定站著愛比較的父母
隔壁小孩悠揚的鋼琴聲傳來,優美動人,每次參賽之後拿到的鋼琴證書令人眼紅不已。於是,你就對孩子說教起來,「你看看鄰居XX多優秀」。
每一個總愛在孩子耳邊提起「別人家孩子多優秀」的父母,本心一定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別人的優點。
父母認為自己是良苦用心,而孩子認為父母在貶低自己,否定自己。
孩子的嫉妒心後面藏著一句沒說的話:
「我沒有他們那麼好,那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
一個優秀的孩子從來不是比出來的,而是用心養出來的。
關於這點,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每個愛發脾氣的孩子
都在尋求你的關注
兒童心理學家通過多年研究發現,孩子需要從父母的關注中,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孩子寧可被父母提醒,嘮叨、責罵也不想被父母忽視。
常常被父母忽視的孩子,不得不用錯誤的行為,快速引發父母的關注。
來證明自己是被父母所在乎的,是被父母所在意的。
你的修養
就是孩子的教養
你用命令的口吻指揮孩子做事情,那孩子自然有樣學樣。
孩子沒有從家長的身上學會尊重,自然不能明白如何尊重別人。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父母的人品往往會像病菌一樣往下傳,最後孩子的三觀和行為模式,保證都是父母骨子裡的精髓。
熊孩子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熊父母教出來的。
孩子的真心話
只說給能懂的人聽
很多父母都會疑惑,什麼時候起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父母被隔絕在外進不去。
孩子的喜好我們不知道,孩子談論的話題我們插不上嘴。
為何不反思一下自己,當孩子興致沖沖跟你分享自己的喜歡的東西時,你是不是脫口而出一句:
「怎麼都不好好學習,天天玩物喪志!」
孩子自然認為跟你說那麼多有用嗎,還不如不說,省得討罵。
經作者同意本文轉自「小木家成長」,感謝分享。
糟糕父母群像可能有你有我,
當這些問題已經發生,我們能做什麼?
孩子的成長不可逆,
與其說養育孩子不如說是養育自己,
育兒育己的家長課堂等你來!
愛之沐家長課堂,目前開放報名
講師介紹
她是一個小學生的媽媽
喜歡家庭教育
於是跑去拿了
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
美國正面管教學校講師
的雙證書。
喜歡讀書
於是去升級打怪
成了三級拆書家
喜歡幫助別人學習
於是去全國訓練營做教練
成了金牌RIA訓練營教練
喜歡塔羅,於是成了塔羅師
非暴力溝通學習者、踐行者
斷舍離學習者、踐行者
全球環保超市合伙人
持續收入創業家
總之
她在用自己本身
活出生命的真實與熱情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像治病一樣,吃個藥片病就能好的。
而是像愚公移山一樣,孩子出現問題就是一座山,家長一點一點糾正孩子。
唯一的區別就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山小一點,好移,等孩子長大了,山已經長得好大了,這時候想移山,就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了。
沒有人是天生的父母,
後天的學習,決定了你是否能平和喜悅並帶給孩子的一生幸福。
愛為名,陪你一路成長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周末班:11月30日起每周六上午9:00---11:30
地點: 張店區橡樹灣東門愛之沐家庭教育(宏仁堂藥店二樓)
費用:2300元/人。
優惠措施:轉發朋友圈報名1800元/人;
老學員轉介紹:1800元/人;
夫妻同報:3000元/2人;
復訓每次199元場地茶點費。
號外: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受益於正面管教,
每一期為在職幼兒園一線老師提供一個免費名額,
僅收500元材料成本費用。
名額按報名的先後順序確定。
開課人數: 小班授課,上限12人
課程適合對象:
對教育孩子有困惑,希望用既不懲罰也不驕縱,和善而堅定養育孩子的家長和老師(孩子適齡0~18)
其他說明
1、繳費
一旦繳費不能按時或者全勤上課,無法單獨補課。可採取參加復訓的方式繼續參加之後的班級上課。
2、調課
如講師有特殊情況(外出培訓等),會跟各位家長協商調整時間或將課程順延一周;
報名流程:
1、添加講師,諮詢疑問
2、繳費
報名成功後,家長提供姓名+電話。
3、課前準備
講師建立微信群,相關答疑解惑群內跟蹤學習,請注意查微信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