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推薦,我也是醉了。
好吧,衝著那些老戲骨的演員陣容,我入了坑開始看《慶餘年》。
不想卻被郭麒麟圈了粉,可愛至極。
看他與父親的相處,真的看到了中國傳統家庭的縮影。
我的家長課堂當中,還真的有很多爸爸參加,其中很明顯父親的威嚴管教非常普遍。
爸爸想扮演的角色一般是,不輕易出手,一旦出手,就要見到效果的那種。
所以爸爸在家中,不曾給孩子太多細緻的關注,都是做重大決定或者強調關鍵問題才出現。導致孩子跟自己的親近感不強,距離感卻越來越強烈,雖然很尊重很怕但並不能互相感受到彼此的愛。
父親的愛,決定孩子的未來
在親子關係中,最難相處的恐怕就是父親和兒子。之前網上還有一個段子,說兒子和父親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爸,我媽呢?」
那麼,「陌路父子」的尷尬境遇該如何破除?我們怎麼做才能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呢?
3條建議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到正處於此類境況下的爸爸們。
1、父親要破除「心魔」,視孩子為獨立個體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生命的延續,但孩子不是家長的複製品,更不是父母用來實現自己未達成心愿的工具人。
父母可以給孩子積極的引導與幫助,但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限定孩子的發展,批判孩子的想法與喜好,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思維去生活。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人生,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予以支持。
2、多和孩子互動,有溫暖有交流
以范思轍父子為例:之前因為范建對范思轍過於嚴厲,致使范思轍一看到范建就猶如老鼠見了貓,大氣都不敢喘,父子不像父子,家中也無溫情可言。
後來范建冤枉范思轍,罰他下跪許久,誤會解除後,范建允許范思轍提一個請求,作為補償。
范思轍提出:想讓爹陪他推牌九,還要玩錢……這個請求雖然調皮,但一家人難得的聚在一起遊戲,彼此的情感也在悄無聲息中逐漸加溫。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也不是施威的地方,而是溫暖的港灣,是快樂的溫巢。
父子之間,應該多溝通、多交流,用心經營,這樣才不至成為同個屋檐下的「陌生人」。
3、家裡沒有尊卑,只有對錯
還以范思轍父子為例:范建誤會范思轍,罰他下跪,雖然破天荒的陪兒子推了牌九,但他自始至終沒有對孩子說出那句「對不起」。
面對長子范閒的質問,他回答:「天下哪有父親給自己的兒子致歉的道理?!」
在封建社會,父為子綱,父親就是天,父親永遠都是對的,這是時代的局限性。
現如今,這種保守且束縛的思想觀念早已不再適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正在逐步健全自己的是非觀念。
家長需要明確生活中的對與錯,不要因為擔心失去自己的「權威性」,而拒絕承認錯誤。
人無完人,犯錯不要緊,關鍵在於是否敢於認錯、是否勇於改正。
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的家長,更容易獲得孩子的尊重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