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師將軍出征記:四年都在搶寶馬,順手逼死對方老大,絕不來搞笑

2019-11-03     劉著民

本文約4800字 | 閱讀時間大約7分鐘

1.

在漢武帝時代有一個「貳師將軍」李廣利。

人才。

這個「人才」的定義是建立在他妹妹「傾國傾城」的李夫人去世前給漢武帝的「託孤」基礎上的。

這事一直記在漢武帝劉徹的心裡的。

李夫人有一個兄長叫李延年,是一個著名音樂家,但是有缺陷就是一個「宦官」,不是怎麼好提拔,那就還是讓他在宮中當音樂家吧!

當然,李夫人還有一個著名的長兄——李廣利待安排!

李廣利還行,他四肢健全,身上的器官都還在。

按理說,這就好提拔了。

但是他身無無寸功,漢武帝為了最愛的人,貿然提拔,無故加封,大臣肯定是極其不滿,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啊!漢武帝打了這麼多年匈奴,幾乎耗盡了爺爺漢文帝和父親漢景帝為他攢下的基業啊!社會本來就有怨氣啊。

但,現在而今眼目下,怎麼不辜負李夫人的「臨終囑託」?不能讓李廣利「卡」在這裡不能動彈啊!

李廣利如何就業,這才是漢武帝急切想解決的問題。

可見,漢武帝對李夫人絕對是真愛!

正在漢武帝一天到晚都在為李廣利的工作操碎心的時候,機會來了!

什麼機會呢?漢武帝聽說大宛國有汗血寶馬!

大宛國在哪裡?在匈奴的西南面,在大漢帝國正西面,據漢朝足足有一萬里,按現在的說法有5000公里!在資訊那麼落後的年代,漢武帝怎麼又突然想起了大宛國的汗血寶馬了呢?

這應該是張騫出使西域,被匈奴關 10年後回來告訴他的。

這其實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個大宛國還長期不賣大漢帝國的帳!對大漢帝國要汗血寶馬的要求置之不理!

那行,不給就搶!

漢武帝一想,李廣利就當個貳師將軍,帶兵去大宛國搶點汗血寶馬回來吧!這其實也是漢武帝在為李廣利找工作機會啊!

怎麼能叫「貳」師將軍呢?讓搞歌舞出身的李廣利帶兵打仗,是不是「二」了一點?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非常「二」的決定,並且派了一個非常「二」的人去搶汗血寶馬。

這事到底會怎麼「二」呢?

2.

估計是張騫從西域回來一忽悠,漢武帝就惦記上了大宛國了,準確地說,惦記上了大宛國的汗血寶馬!

本來漢武帝是準備用錢買的,居然,被大宛國國王拒絕了!

這太不給大漢帝國面子了吧?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大宛國一點都不好惹。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就命使臣攜帶千金及金馬前往大宛國換取汗血寶馬。

大宛國國王毋寡與大臣們一合計,不賣!

毋寡一見漢朝使者便傲慢地表示,你們漢朝離我們這遠,而經過鹽澤來我國死的人不少。若從北邊來又有匈奴侵擾,從南邊來又缺少水草。而且往往沒有城鎮,飲食很缺乏。漢朝使者每批幾百人前來,而常常因為缺乏食物,死的人超過一半,這種情況怎能派大軍前來呢?你們對我們無可奈何,我們又不怕你們,況且貳師城的馬是我們大宛的寶馬,我們自己用還嫌不夠!

一句話,我不賣,咋地?一邊涼快去吧!

大漢使者一聽,無名之火直冒!老子跑了5000多公里,風餐露宿地到你這個邊遠之地買良馬,這是增加你們的GDP,提高你們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大好事啊,這是完全看得起你們行為啊!你居然還不賣?難道還要我空手又跑5000多公里回去?這個任務都無法完成,我還有何臉面回去?於是,這位使者痛罵了大宛國的老大及手下,還當著大宛國大大小小的官員把準備置換的金馬砸個粉碎!

原本買馬的商業行為直接上升到兩國外交糾紛!

這個外交糾紛發生在大宛國的地盤上,本來就有點囂張的毋寡乾脆來了個一不做二不休,將大漢使者殺了!這還不算,壞人要當到底了!他還將使者帶來的黃金和其他財物統統占為己有!大漢使者的隨從見勢不妙,趕快逃跑,也僅有幾人得以逃生,將此事告知漢武帝!

大宛國國王為什麼敢殺大漢使者?我想主要因為兩國相差太遠,信息不對稱,導致對兩國實力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漢武帝一聽,這還了得?居然敢殺我的使者?那行,本來好說好商量,買寶馬。

這下好,那就搶吧!大宛國必須承擔一切後果!

搶寶馬,這同時也是一個實現李夫人「託孤」要求的機會!那就以李廣利為將軍,到大宛國搶寶馬!

那為什麼李廣利又叫「貳師將軍」呢?這是一個雜號將軍!就是沒有固定任務,打仗就用,平時閒置著,但聽起來還是挺威武的。文武大臣看到漢武帝叫李廣利領軍去搶寶馬,非常樂觀地認為他到大宛國的貳師城奪取良馬,一定如「探囊取物」得勝而歸,所以叫他「貳師將軍」。

可惜了這個稱號!

3.

就在這年,我們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同志帶領屬國六千騎兵,再加上郡國品行不良的閒雜人員組成的步兵7萬人,那是威風凜凜、浩浩蕩蕩地前往大宛國——搶馬!

浩浩蕩蕩沒有問題,威風凜凜也沒有問題。問題是這麼遠去打仗,糧草就是一個問題!這幾萬人總要吃飯啊!這個問題這麼解決呢?

當李廣利的軍隊達到大宛國鹽澤這個地方時,算是疲勞之師了。

最可恨的是,沿路那些小國面對漢軍,一看這架勢,自己有直接被滅掉的危險。這不得干!這些小國紛紛關門閉戶,死死守住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不給漢軍提供糧食!

李廣利一看,肺都氣炸了,看你們哪裡躲!他一聲令下,邊打邊前進!這時候,軍隊的工作重心從搶寶馬轉向搶糧食!搶糧食就得真刀真槍地干,但是李廣利軍隊「成色」明顯不足,戰鬥力明顯不強。

這麼辦?部隊一路上就處於能攻下來的就有飯吃,不能攻下來的,待幾天就離開的尷尬局面!

當李廣利的大部隊到達大宛國所屬的郁城時,能跟上來的軍官將士不過數千人,而且很都飢餓疲勞。既然到了就打吧!搶糧食吧!可惜漢軍沒有打贏!漢軍反倒是被敵軍殺傷的人很多。

李廣利一看,打不贏,這咋整,估計還沒有到大宛國都城,大家都得先餓死了事。

於是,各方面都瀕臨崩潰的李廣利與部將們一商量,迅速統一了意見:這個郁城尚且不能攻下來,何況到達其王國的都城呢?那只有去送死的份!這買賣做不得!那就撤兵吧!就這樣往來就經過二年。當李廣利領著殘兵敗將回到敦煌時,所剩士兵人數也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二。

耗時兩年,寶馬沒有搶到一匹,而且損兵折將,這總得給漢武帝一個交代,一個說法啊!

要說法,要交代,我給交代就是嘛!

李廣利沒有閒著,趕快派使者向漢武帝寫了一份報告:「這一趟,路途實在太遠了,這倒沒有什麼!關鍵是大軍經常缺乏食物。我們大漢士兵都是英雄殺敵,不怕打仗,不怕犧牲,但大家一天到晚吃不飽飯,這問題就嚴重了。由於飢餓導致非戰鬥減員很多,於是造成能打仗的人太少,這不足以攻取大宛。希望暫時收兵。將來皇上多派軍隊來,我們再前去討伐。

漢武帝一看,氣慘了,這算什麼玩意啊!真是給我們大漢帝國丟臉啊!漢武帝於是馬上派使者告訴李廣利,他及他的部隊堅決不准過玉門關!如果,李廣利軍隊中有敢進入玉門關的就殺頭。

李廣利一聽,算了,我還是留在敦煌保險,不管怎麼說先把命保住再說!

但,休整一下,不是叫你睡大覺!那還得打啊!因為,大宛就一小國,這個都拿不下了,大漢帝國威嚴何在?漢武帝的臉往哪兒擱啊?

第二年,李廣利同志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又一次披掛上陣了。

等待他的又是什麼結果呢?

4.

這次沒有搶到寶馬,下一次接著搶?如果漢武帝只有這樣的「搶馬」胸懷,估計他的帝位早就不保了。

其實,他的難言之隱,必須要「一搶而勝之」。

如果大漢帝國連小小的大宛國都打不下來,那早已看穿這一切的匈奴豈不馬上過來把大漢帝國一口吞了?漢武帝絕對不能示弱的。雖然,在公元前103年,漢軍慘敗於匈奴!

又打輸了?的確如此。

就在這年的夏天,大漢帝國又和匈奴打了一架,結果是什麼呢?曾經在驃騎將軍霍去病軍中擔任過司馬一職的浞野侯趙破奴慘敗!這位「破奴」侯爺名字取得勢如破竹,但效果很差,他損失了兩萬多將士。

估計沒有了威震匈奴的霍去病,漢軍就不知道怎麼站隊拿槍了!沒有意外,這慘敗的消息在朝野炸開了鍋。

這如何是好啊?開會!這種情況也只有開會了!

那開會是什麼結果呢?迅速分成公卿大臣派和漢武帝一個人派!

公卿大臣派認為,目前情況緊急啊!那就應該勁往一處使,拳頭打一處,一句話就是要集中優勢兵力啊!怎麼集中優勢兵力?趕快把打大宛國的軍隊調回來,反正馬也搶不了,城也攻不破,浪費糧食啊!讓他們回來先後來阻止匈奴人搶我們的人與馬先!

目前,打匈奴是大漢帝國首要的政治和軍事任務啊!說實話,公卿大臣派說得都不錯!唯一一點,他們都只是戰術家!

但作為戰略家的漢武帝卻不這樣看!

為何?

在漢武帝看來,既然大漢軍隊氣勢洶洶地跑到大宛國搶寶馬,結果兩年硬沒有打得下來,還損兵折將。如果就這樣拖下去,後果那是很嚴重的。

有什麼嚴重後果呢?

5.

很明顯,就等著看戲的大夏之類的國家就會漸漸打心眼裡瞧不起漢朝,那麼大宛的良馬大漢帝國就永遠得不到。而之後產生的連鎖反應就是連烏孫、輪台等這些小國家也會隨便拿漢朝的使者開涮!那麼大漢帝國會被外國那些幸災樂禍的人笑掉大牙的。

這樣的漢朝,豈不是人見人欺?那漢武帝舉全國之力打匈奴的結果就是「白忙活」!

漢武帝本來打匈奴失敗心情就不好,手下大臣還在嘰嘰歪歪地說打大宛國就是一失敗決策,他就氣不打一處來!

「來人!」漢武帝的一句來人,以鄧光為首說討伐大宛尤為不利的官員首先被拿下,漢武帝想拿下大宛國後,讓他們見識見識一下「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

兵力損失慘重,打大宛國還得用人啊?這難不倒漢武帝!他打大宛國是鐵了心的,不然大漢帝國怎麼能當周邊列國的「帶頭大哥」呢?

有犯人就有軍隊!更有敢死隊!

漢武帝首先並赦免囚徒和那些作戰勇敢但犯了罪士兵。這還不算,增派品行惡劣但一心想發點國難財的少年和邊地騎兵,一年多的時間裡就有六萬士兵從敦煌出發,這還不包括那些自帶衣食隨軍參戰的人。這些士兵攜帶著十萬頭牛,三萬多匹馬,還有無數的驢、駱駝等物。他們還帶了很多糧,各種兵器都很齊備。

俗話說,打仗都是間諜特工先行。

漢軍特工發現,宛王城中居然沒有水井,都要汲取城外流進城內的流水,這就對了嘛!漢軍隊立馬悄悄地就派遣水工改變城中的水道,使城內無水可用,你喝的都沒有,看你怎麼打!這前期工作算做到位了!

這還不算!漢武帝繼續增兵!在冷兵器時代,人多力量大嘛!

漢朝還增派了十八萬甲兵,戍守在酒泉、張掖以北,並設置居延、休屠兩個縣以護衛酒泉。漢朝還調發全國七種犯罪之人,載運乾糧供應貳師將軍。只見,轉運物資的人員絡繹不絕,直到敦煌。又任命兩位熟悉馬匹的人做執驅校尉,準備攻破大宛後選取它的寶馬。

這是全民總動員的節奏啊!

漢武帝為攻打大宛國作了一切充分準備後,我們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又出發了!

漢武帝這麼上心地為李廣利立功做準備,他要是還打不贏,估計要提自己的人頭見漢武帝了。

這一次,李廣利出徵兵強馬壯,那氣勢不擺了!加上漢武帝事先給沿線國家打了招呼,叫他們務必支持!這下好了,所到小國沒有不迎接的,都拿出食物供應漢軍。

這和李廣利第一次出征的待遇簡直天壤之別啊!

有吃有喝那戰鬥力自然就上去了。大漢軍隊很快就打到了大宛國都城,並圍城40多天。當大宛國官員看到外城被攻破,心裡就慌了。

這些人一合計,認為漢朝所以攻打大宛,是因為大宛王毋寡不給寶馬而又殺了漢朝使者的原因。這就簡單了!只要殺死宛王毋寡而且獻出良馬,一切就OK了!

大宛大臣們說時遲那時快,馬上動手殺死宛王毋寡,派人拿著毋寡的人頭去見李廣利,誠懇並威脅道:只要你們漢軍不要進攻我們,並撤軍,我們的寶馬全部拿出來供你們選,並讓你們有吃有喝!但如果你們不接受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把良馬全殺死,等援兵來了與你們誓死一戰!

李廣利一聽,這條件完全符合我們大漢帝國的戰略方針和優惠政策啊!最大敵人毋寡被搞掉,寶馬又得到,我還待在這裡?我又不是神經病!

協議達成!

李廣利在選取了幾十匹良馬,以及中等以下的公馬與母馬三千多匹,又立了在大宛貴人中從前對待漢使很好的名叫昧蔡的為大宛王,同他們訂立盟約而撤兵。

很明顯,李廣利成功了!漢武帝一看還行,雖然四年只搶了幾十匹寶馬回來,但總算千辛萬苦搶回來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同時,這場戰爭也威懾了那些對大漢帝國賊不死的大大小小的國家!

非常辛苦的李廣利終於被封為海西侯。

可是,李廣利得意忘形之後,卻因要急急忙忙為漢武帝分憂,分什麼憂呢?「幫」漢武帝選太子,這還了得,一事敗露,導致滅族!當然,這是後話了。

嗯,漢武帝和我們的貳師將軍都為對方操碎了心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YPKVm4BMH2_cNUgCV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