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不像食材照樣被吃掉,蝙蝠到底惹了誰?

2020-01-29     劉著民


本文約2500字 | 閱讀時間大約5分鐘


「蝙蝠已經盡它最大的努力把自己長得不像個食材了,憑一己之力封印病毒幾千年,遠離人群生活在山洞裡,晝伏夜出,努力的扮演著一個孤獨的潘多拉盒子。」

——一隻孤獨無奈的蝙蝠


上面的話說得非常感性。


雖然蝙蝠儘量做到遠離人類,萬萬沒想到.…還是被某些大虎B拿來燉湯了……


蝙蝠悲催的命運就此開始了。


根據目前研究表示,科學家從200多種蝙蝠身上,發現了超過4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馬爾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也包括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


鍾南山院士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與2017年發現的一種蝙蝠上的病毒是同源的。它是通過一個中間貯主傳染給人。就像SARS出現在廣東,它是通過其中間貯主,比如食肉類貓科動物,代表是果子狸。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還有一個中間貯主,我們正通過全基因檢測在各種各樣動物上尋找,看看有沒有高度的同源性,這個中間貯主從目前看估計可能還是某類野生動物。


看到沒有,幾乎重大疫情發生蔓延幾乎都有蝙蝠這種哺乳動物神一般的存在。


蝙蝠的確很神。


因為這些病毒居然殺不死它,它與這些超級和諧共生。


它遠離人類居住的城市洞穴里,它們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源於蝙蝠,但它們和人類幾乎不在一個時間段工作學習和生活,但它們想躲,那是躲不開人類的。


因為人類有一大愛好就是——吃!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你說說什麼不能吃?


吃啊!


野味,是一種品位,是一種炫耀的資本啊、


例如刺蝟、浣熊、穿山甲、野豬、野兔、土撥鼠、蛇、果子狸等皆可以成為人類口中的美味食材。


2003年SARS病毒最早說是果子狸,最後發現源頭是蝙蝠。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也是蝙蝠上的病毒。


有人說是蛇、有人說是水貂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不管怎麼說,蝙蝠都會被人類認定為罪魁禍首。


人類太強大了。


人類覺得吃其他中間宿主缺乏挑戰性,直接向蝙蝠本蝠下口。網上不是有很多所謂蝙蝠湯宴的照片嗎?吃蝙蝠的是人嗎?只能從生物學上說,是!


我們喜歡討論什麼動物有什麼天敵,其實我們就是任何動物的天敵!


注意,是任何動物的天敵。


一般而言,穴居蝙蝠的主要天敵主要有蛇類、蜥蜴等;樹棲型(一些果蝠)的天敵還有一些猛禽和貓科動物。


但是不要看蝙蝠進入長得凶神惡煞的,但遇到人類也沒轍。就像關島有一種大蝙蝠,就是因為當地人的捕食而滅絕的。


可知道,蝙蝠可是和恐龍混社會的動物啊。


是不是蝙蝠沒有被吃光,人類被蝙蝠的病毒搞滅跡,SB吃貨們才肯罷嘴?


蝙蝠長得很醜。


蝙蝠有兩顆獠牙,感覺在進食時,牙齒會粘著鮮血,因為有的蝙蝠是吸血的,血液是生命最重要的能源,吸血的東西都是被視為邪惡的。


蝙蝠是黑糊糊的一團,只在夜間出沒,算是黑夜的代表。還是倒著懸掛休息的,很奇怪的方式,算是在自然界裡比較特殊的動物,也是會生活在人類的活動範圍里。


在飛行時速度很快,有時候你甚至無法捕捉到它的身影,感覺有些恐怖。


蝙蝠就像長了兩個翅膀(雖然那不算是翅膀,那是用於滑行的翼手)的老鼠,很嚇人啊。沒有搞懂,中國人把蝙蝠當福看,就因為蝙蝠兩字中有一個「蝠」字?


我一直認為,蝙蝠還倒掛,還有一個「蝠」字,就是「福到」嗎?


這次強行賜福的文化是不是有點膚淺?


如果寓意這麼好,中國為什麼要吃掉它,這又有什麼講究嗎?



和我們相反,西方文化卻把蝙蝠當成陰暗、邪惡之物。看一些吸血鬼電影,我中不自覺想起蝙蝠,這些吸血鬼如果還有翅膀簡直就是蝙蝠吸血鬼再生。


我唯一知道,以蝙蝠命名的「正能量」電影就是蝙蝠俠系列,但也改變不了其晝伏夜出、暗中遁形的特徵。


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放過蝙蝠?


為什麼是不是消滅蝙蝠,一勞永逸?


這很天真了。


想消滅蝙蝠是不可能的,隨便一個山洞中都有數百萬中蝙蝠。所以最好的防控方法還是遠離野生動物(無論是非法捕食還是任何形式的接觸)。我們不知道蝙蝠體內還有多少潛伏著的可怕死神,不過只要管住自己的口腹之慾,就可以基本保證安全。


最霸道的是,蝙蝠這麼多超級病毒集於一身,自己啥事都沒有,這樣的神奇動物,我們人類為什麼就敢惹?以前的SARS病毒,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搞得大家受不了,我們還有什麼勇氣去吃蝙蝠?去吃無數病毒宿主的野生動物?


科學家告訴我們,當人體生病時,我們的免疫系統為了防止病毒生存和繁殖,會主動升高人體的體溫,讓病毒無法繁殖,甚至達到殺死病毒的目的。而蝙蝠的體溫剛好是人類高燒時的體溫(38-41℃),所以當病毒遇到蝙蝠時,高溫會使得蝙蝠體內的病毒無法大規模繁殖。因此,蝙蝠雖然攜帶了許多病毒,但這些病毒卻能夠和它們「和諧相處」。


每類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不要去破壞它,讓大自然自然條件不好嗎?


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在遇到病毒時,會主動出擊,當清理完病毒之後,有時還會形成抗體,當病毒下次重新入侵人體時,人體免疫系統能立即識別並消滅該病毒。


科學家還告訴我們,蝙蝠不同,根據《細胞》雜誌發表的研究說,美國科學家在對一種埃及蝙蝠基因測序發現,這些蝙蝠的免疫系統的反應被削弱,也就是說當病毒來襲時,蝙蝠並不會提升自己的免疫系統,剿滅病毒,也就是說它們不會像人類一樣提升自己的溫度來殺死病毒。


蝙蝠表現出較為溫柔的免疫反應,導致蝙蝠對病毒的耐受力增強。


脆弱的人類就不要和蝙蝠比誰的病毒多了,一比即死。


蝙蝠的存在自然有其存在價值,它們是大自然生態鏈的一環,破壞了,生態失去平衡,人類也會遭殃。


雖然你們吃的時候可以顯擺自拍,但下一次自拍可能就在重症監護室了。


嘴下留情,就是對和諧社會的最大貢獻。


我說的嘴下留情,不管是蝙蝠,還有其他野生動物。


病毒雖毒,但自然界有自己的清理病毒法則。


蝙蝠雖然攜帶了那麼多病毒,但蝙蝠卻不會主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這是由它們的生存習慣決定的。



我們知道,大自然之中有自己的生態系統,蝙蝠在該生態系統中是許多鳥類、蛇類的食物,為了避免被吃,所以大多數蝙蝠選擇了夜行模式。而且,蝙蝠在築巢時,會選擇遠離人群的地方。


但人類在靠近它啊。


然而人類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僵局,人類在狩獵、運輸、宰殺野味的過程中,會接觸到病毒,一旦病毒能夠實現從動物到人類的傳播,那麼這種病毒將會在人群中傳播。


這就是滅頂之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aOU8m8Bgx9BqZZIBK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