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底,王家衛參與監製,張嘉佳執導並擔任編劇的電影《擺渡人》正式上映。
這部電影可謂群星雲集,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楊穎等大牌聯合出演,李宇春友情客串。
就連當時處在鼎盛期的鹿晗,都當了特別出演。
但誰能想到,這部排面極大的電影上映之後卻意外撲街。即便有影帝撐場,有流量加持,卻依然沒能挽回雪崩似的口碑。
這時候,王家衛為了挽尊,發了一條微博,他寫道:
「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一味求全等於固步自封。在你眼中這只是一部電影,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擺渡人,渡人渡己。」
其實一句話總結,他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天下之大,人各有偏好,反正這部電影我喜歡就是了。
話落,一眾明星紛紛前來捧哏式留言,一個接著一個地說「我也喜歡」以表支持。
那場面,簡直蔚為壯觀。
這時,一個不太和諧的聲音出現了。
王傳君接著就在微博發了一句「我不喜歡」實在是宛如娛樂圈一股清流,一時間激起千層浪花。
網友們瞬間分成兩派,有支持他的,說「太真實了!」也有勸說他別這麼自毀前程的。
還有人留言說你這麼做不好,他當即懟了回去:「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好在哪裡。」
至此,王傳君很少拍戲,被封殺的謠言層出不窮,直到《我不是藥神》的出現。
昨天《愛情公寓5》播出,馬上就刷屏了,微博熱搜全是它。
大家都在討論曾小賢、胡一菲、子喬、美嘉。
關穀神奇卻不見蹤跡。
很正常。
關穀神奇只不過是王傳君演藝生涯的一個小插曲。
他想要的世界可比這一個喜劇角色要大得多。
缺席《愛情公寓》是故意的,但也擋住不住《我不是藥神》的大火
2018年,《我不是藥神》橫空出世,點映票房過億、豆瓣開局9分。電影直擊社會現狀,成為了口碑炸裂的大眾良心影片。
王傳君在《我不是藥神》中扮演的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叫呂受益,骨瘦如柴,又高又慫,走起路來也是顫顫巍巍,一副駝著背慫著肩的窩囊樣。
據說,王傳君為了能夠完美詮釋好這位身患白血病的病患形象,每天跳繩6000次,到了後期直接到了8000次,成功減下20斤。
在這部電影中,你能清除地看到,這個「滿臉愁容」的王傳君早已經不是我們記憶裡面那個傻乎乎的陽光大男孩「關穀神奇」了。也能看到,他在努力地從「關穀神奇」的陰影中擺脫出來,找到更多的自己的可塑性,探尋更多的角色和挑戰。
但可惜的是,即便是這樣,也有一大群人對他說這難聽的話:「要不是關谷,我們能認識你嗎?」
回到《愛情公寓》計劃要拍電影版的時候,由於王傳君拒絕繼續出演關穀神奇這一角色,受到當初那些《愛情公寓》粉絲們的猛烈攻擊。
《愛情公寓》這部劇口號打得很是豐富:「陪伴了無數人的成長」、「給觀眾帶來了無數的歡聲笑語」。
無可否認,這部劇它當年確實很火。電影版公布檔期的那一刻,也是引來無數的粉絲翹首以待。
但是王傳君卻拒絕繼續出演,並且還在其他電影的發布會上,公開表示說《愛情公寓》是一部抄襲片,還說感覺整部劇就像是一個廣告片。
這讓很多老粉承受不住,他們心心念念地跑到王傳君微博下留言,傳達希望他繼續拍續集的請求。
還有粉絲提到《愛情公寓5》。
對此,王傳君直接毫不留情地回擊:
「關我屁事!」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娛樂圈都需要賣情懷的時代里,誰能精準地把握住粉絲的情懷誰就是贏家。
而對於王傳君,粉絲們當然就希望他能一直是那個說著日語腔普通話、長相好看的大男孩。
但不巧的是,王傳君並不希望。
他不想躺在流量上賺錢,他選擇在大流的方向中去放逐自我,去告別別人眼中的「關穀神奇」。
之前有一位記者問王傳君,說你認為在目前充斥著「流量」、「數據」一類詞彙的環境下,演員面臨的最大的困難和機遇是什麼?
王傳君是這麼說的:
我沒有覺得有什麼困難。首先說流量這些東西,我覺得它存在肯定是合理的,但必然也是有一隻手在後面推動著這些事情的發生。但如果你想要做的是演員,其實這些事情都無所謂。你就老老實實地做你現在應該做的事情,相信總會出現跟你適合的人,會有新的東西拿出來,然後我們就可以一起工作。你只需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你想做些什麼。
明明可以在《愛情公寓》大電影的熱度和流量中躺著數錢,但是他卻選擇躺在病榻之上,以瘋狂減重20多斤的方式,去還原一個白血病患者最真實的狀態和感情。
你說他不想要名氣,不想要獎嗎?
其實也不是。
但不同於大多數演員的是,他是真正在拍戲,在做一個演員,在夢想著,自己能真正留下一點什麼東西,一些影像。
他在採訪里說:「因為我說自己其實有考慮過,真的死了之後,如果那個影像還能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或許也是自己活過的一種證明或者見證。」
這是一個有反骨的王傳君
後來,王傳君關閉了自己的微博評論功能,因為他覺得太煩這些打著「粉絲」旗號的人對他的生活指指點點。
在這之前,他曾在微博上發過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句話,寫著:「成為你自己想成為的,別成為他們所希望的。」
那些說他被封殺的傳聞,其實真的不過是無稽之談。
沒拍電影就叫被封殺嗎?那這個世界上的演員是不是幾乎全被封殺了。
他只不過是在找尋一個合適的劇本而已,這個合適,可能是劇情和他契合的,又或許是導演和他契合的。
比方說,因為王傳君之前在微博直懟《擺渡人》的一句:「我不喜歡。」就帶來了他和陳沖老師的合作機會,因為陳沖認為他「很有反骨。」
和陳沖合作的這部電影叫做《英格力士》,回憶在接拍電影之前,王傳君說:
他們看到我發了『我不喜歡』,覺得好像這個人很有反骨、很真實,然後就去了。去了之後我們聊到一些經歷,包括看完小說的感覺,彼此特別契合,而且片中那個老師本來就是上海人,我自己又是上海人,就自然而然地去了。
電影《英格力士》(意為English)改編自作家王剛200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影片是關於一班「疆二代」青少年文革期間在新疆跟隨來自上海的英文老師學英語,這給生活在封閉世界的他們打開了一扇窗口,然而美好的芳華很快被文革的殘酷所吞噬。
如同陳沖的導演處女作《天浴》,《英格力士》同樣是關於上海青年因為文革下鄉西藏或新疆所發生的悲劇及其中的人性。
這部電影是陳沖時隔17年再次執導。
談到和陳沖老師的這次合作,王傳君用「享受」二字來形容這種感覺,他直呼陳沖為「陳阿姨」。
在《英格力士》的拍攝過程中,王傳君曾說他和陳沖的這種契合,並不只是因為他們二人都是上海人,而且還是因為他覺得陳沖是一個了解他的生活經歷的人,從這種了解當中給了自己很多啟發,也有了很多感染力,這種感染力他能完全運用在《英格力士》的拍攝中去。
另外,陳沖能給他一個自由的空間,去真實地做自己,因為在真實地做自己的時候,就會感受出一些更加真實的東西。
其實早在故事剛開始寫的時候,《英格力士》的演員七七八八就定得差不多了,王志文,袁泉和王傳君是屬於定得最早的那一卦。
角色還在文本階段的時候,陳沖就在尋找演員身上「非他莫屬」的契合點。
陳沖後來在採訪中說到:「第一次接觸王傳君,就看到了他身上的那種氣質。」他覺得王傳君和他在電影中扮演的英語老師一樣,有信念!
也是在那次的採訪中,陳沖解釋了為什麼會找王傳君來參演《英格力士》。陳沖說:
(王傳君)非常謙卑,但也非常清高,他不會妥協於世俗,也不會妥協於時代。在現在的娛樂環境中,許多年輕演員很容易就能賺到數量可觀的錢,可這些東西對他居然真的沒有任何誘惑。
是的,其實相對於現在娛樂圈的大多數明星和藝人,王傳君更像是一個逆流而行的人,大家都朝著一個方向去追尋更多的流量與粉絲,去改變自己的說話的方式,但是王傳君卻更像保持自我,保持真實。
或許這就是屬於王傳君的反骨吧。
王傳君曾在採訪中就說過,他不希望告訴別人該怎麼活。怎麼活是每個人需要自己去體會的事。
「在某個時刻,你明白了就明白了。你不明白,可能還需要走很多彎路,這都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我覺得,這其實就是我們活著的一種意義。」
「我試圖去更深更細緻地找到自我」
今年中旬時,王傳君一身休閒黑色衣服,素麵朝天出現在FIRST青年電影展的閉幕舞台上,在這之前,主辦方曾千叮萬囑一定要盛裝出席。
當時一起出席的,除了王傳君,其他男演員都是西裝革履。王傳君打趣地說:「我這件衣服看起來,跟剩下的衣服一模一樣。」
這一次其實是王傳君第二次來到FIRST青年電影展,這次他既有參演作品《馬賽克少女》角逐競賽單元,又被影展冠上了「一號人物」的嶄新身份。
但是他一身邋遢,鬍渣滿臉地站在台上那會兒,連朱亞文都開玩笑說:「誰要是再拍《濟公》,你真是當之無愧的首選!」
在那天的電影展上,王傳君作為嘉賓,主辦方希望他在先上台說一些暖場的話,但沒想到他一開口就是:「我坐在這裡,整個人的狀態和感覺,都像是技術問題。」
或者是:「今天天氣不太好,瀰漫一種殺蟲劑的味道。所以確實很有效的,把「蟲」給殺了。」(此「蟲」指閉幕影片《寄生蟲》)
或者是:「每年都會有很多人來到西寧,全都是熱愛電影的人,和一些假裝熱愛電影的人。」
又或者是「拍電影拿不拿獎不是問題,什麼才是問題?(現場安靜了3秒)這個安靜特別好,不要講出來。」
說真的,我作為一個觀眾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不是說他說這些話不對,而是說得實在太對了,這樣的發言,不是去附和觀眾和媒體,說一些好聽的話,而是句句珠璣地道出了目前國內電影的現狀。他真的是太敢了!
這就是王傳君,在這個誰都不說實話故意賣傻或是真傻的時代里,哪怕是被黑得體無完膚,也要說最真實的不做作的話。
因為他是王傳君,早就不是那些人眼裡的「關穀神奇」了。
他早就開始追逐自我,一切選擇並非他人來主導,而皆是出自於自己自由意志下的個人選擇,他在試圖去更深更細緻地找到自我。
正如他在採訪中所說,大部分人從小就沒有自我,因為這個東西是被壓抑的。
「我們都說為自己活,但基本上都沒有在為自己活。為家人,為小孩,為工作,為錢......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知道自己缺少什麼。我們就應該慢慢去感受自我,我也在慢慢尋找。」
在這種意義上,王傳君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深知自己在什麼時間點應該停下腳步看看自己了,而這,是我們當今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事。
你看吧,他是個會親手扼殺自己的人,你以為他一定就是那個陽光大男孩關谷的時候,他已經用為你呈現出了另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叫「呂受益」了。
在《我不是藥神》的大獲成功之後,你信不信,他未來的影路一定會更加精彩。
你看看那些待上映電影的時間線,他已然在找尋自我的道路上,遇到了他的伯樂們,成為了文藝片大導演們的新寵兒...
一定會有那麼一天,當我們再談起王傳君的時候,我們會說:「噢噢!他就是那個演過呂受益的人嘛!還演過...的優秀演員啊!」而不僅僅只是「就是那個關穀神奇」。
也希望有一天,中國能有更多優秀且有人格魅力的演員,能夠不迎合任何情懷,認認真真地去塑造每一個謹小慎微的社會角色,讓觀眾從中得到一些共情,或者得到情緒上的釋放,或者能讓觀眾去思考一些東西,又或者更簡單的,讓觀眾變得輕鬆。
正如王傳君所說:「演員的職責就是只是拿身體和自己生命的一種感受去再現,然後讓更多的人看到,原來生活是這樣子的。」
參考文獻:
《王傳君:我從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Ifeng電影
《看理想專訪王傳君》-看理想
《<藥神>王傳君:你們儘管罵,我早就不是關穀神奇》-Girl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