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時尚先生Esquire》舉辦的年度先生盛典,大家看了嗎?
給大家先欣賞一張照片,猜猜他是誰?
憤怒的豬頭面具,雖然有點丑但也很可愛。
提示一下:國內某著名搖滾樂隊主唱。
看看他右手拿話筒的姿勢以及左手握拳的姿勢,老粉絲一定能猜出來:
痛仰樂隊的高虎。
他們獲得了當晚年度樂隊的獎項。
但很意外的是,領獎時,高虎卻不見了。
結合他們最近發了一張沒有人聲的新專輯《過海》,難道……
果然,樂隊其他三人上台領獎,鼓手大偉說:「作為一支搖滾樂隊,拿個獎盃比較奇怪。」
他又開玩笑說:「我們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就是把主唱開了,可能這個獎盃會來的更早一些。」
吉他手宋捷被逗得哈哈大笑。
這種話都在頒獎典禮上說,真是太搖滾了。
痛仰能從樹村走到現在,非常不容易。
他們無疑是目前中國最成功的樂隊之一。
回頭看,如果10年前他們不做轉型,在老的搖滾態度中兼容世俗化的美感,恐怕現在也不會如此受歡迎。
很多成功的音樂人、藝人都是這樣。
保持傳統,兼容當下才能成功。
比如當晚盛典獲獎的幾位成功演員也是如此。
獲得「國際影響力人物」,代表老演員的成龍;
獲得「年度電影演員」,代表中年演員的王景春;
獲得「年度最具商業價值藝人」,代表年輕演員的黃軒。
我仔細翻了翻他們的經歷,發現都是如此。
不管是成龍,還是王景春、黃軒,成功的關鍵都離不開兼容二字。
具體怎麼回事?
他們的成功對年輕藝人又有哪些啟發呢?
談起早些年的香港電影,成龍一定繞不過去。
而談起成龍為什麼能取得現在的成就,想必很多人都會說出一個字:拼!
最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在電影《我是誰》里,成龍居然從21層高樓跳下,沒有安全繩,地上只鋪了塊墊子。
這一跳後來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危險的特技動作。
別說華語電影圈了,整個好萊塢都驚了。
拍戲就拍戲,誰敢真的玩命啊!
從21樓往下看,沒幾個人腿不發軟的。
敢真跳的人,要不就是神經病,要不就是尋死。
可成龍都不是。
他是抱著一個極大的信念才有勇氣跳下去的。
因為當時從小教他的師父去世了,成龍悲痛萬分,自己在心裡把《我是誰》這部電影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他要拿出畢生最好的表現,拍好電影,挑戰最高難度的特技表演。
當時成龍站在70米的高樓往下看時,地面上的墊子只有半個巴掌那麼大。
而下面的人看他,也幾乎只成了一個小點。
所有人都圍了過來,當地荷蘭政府還特地為這一跳的拍攝封了路。
成龍站在樓頂往下看,突然感到一陣不適,心臟狂跳不止。
他心裡想到了一句話:「這一跳,我要獻給師父。」
於是,他鼓起勇氣,縱身一躍。
很多人都問有這個必要嗎?
萬一出意外呢?
他也在自傳《成龍:還沒長大就老了》中反思過這個問題,並堅定地給出了答案:
「有。其實不僅為了師父,為了我們的榮譽,也是為了我全世界的觀眾們。他們渴望進入影院,在兩個小時的黑暗裡,看到大銀幕上有一位真正的英雄。」
他認為,成龍這兩個字是有分量的。
觀眾掏錢看電影,成龍這兩個字就要對得起他們花的錢。
所以,在影視圈提起敬業二字,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就是成龍。
直到現在,都無人超越。
這是大眾對成龍成功的普遍認識,覺得就是拼。
但如果只有這一點,成龍大哥或許依然會在業內地位崇高,但在市場上不一定如此受歡迎。
除了拼,他還兼容了一個特點:足夠好笑。
是他將功夫喜劇這一類型發揚光大,拍出了很多叫好又賣座的電影。
比如《醉拳》。
比如《A計劃》。
這些經典功夫喜劇太多太多了,包括後來他參與配音的《功夫熊貓》,也是這個路子。
可見拼搏和幽默對於成龍來說,缺一不可。
嚴肅才有精神氣,輕鬆才能獲得大眾喜愛,這是不是和痛仰樂隊的成功一模一樣呢?
再說說70後的王景春和80後的黃軒。
成龍大哥追求極致的敬業精神成為後來很多演員的標杆。
王景春為了拍《地久天長》,一個月內減了30斤。
本來他是84公斤,其實也不算太胖,但他覺得上世紀80年代,基本上沒有這麼重的。所以為了更能把觀眾代入劇情,他折磨了自己整整一個月。
最後連導演都看不下去了,叮囑他趕快正常吃飯。
黃軒拍《妖貓傳》為了找到白居易瘋瘋癲癲的感覺,自己扇自己巴掌,三天三夜不睡覺,直接把自己逼瘋。
但拼搏也不是他們能走向成功的唯一要素。
王景春的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等。
他能耐得住寂寞。
他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和很多同學還沒畢業就開始接戲不同,他直到25歲才拍了第一部戲。
42歲才步入婚姻殿堂。
46歲才拿下影帝,走上事業巔峰。
一切都好像很晚。
在《天長地久》從柏林載譽歸來後,他的採訪不斷。媒體們都希望從他的身上挖一些素材。
但很遺憾,他的身上沒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
比如媒體問:你第一次拍戲時的心情怎麼樣?和現在有什麼不同。
他回答:和現在一樣,就是認認真真演戲。在家琢磨劇本,到了片場琢磨怎麼拍。一直是這樣。
媒體問:這20年的演藝生涯中,有什麼困難時刻,讓你想要放棄演戲這條路的。
他回答:從沒來沒有過。因為喜歡,所以不會放棄。
王景春的處事哲學,有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感覺。
做好該做的事,總有一天,運氣會找到你。
黃軒也是,太知道自己要什麼了。
談到他,有些觀眾會把他劃為小鮮肉的行列。
其實他一直就不是。
2000年前,婁燁還被「關禁閉」的那五年,黃軒就出演了一部他的「禁片」《春風沉醉的夜晚》。
戲劇化的是,他在這部片子的戲份最終全部被剪,原因不得而知。
後來婁燁的《推拿》又找到他。
這次黃軒如願以償,在戲中扮演角色「小馬」,把一個盲人內心的慾望與糾結演繹得淋漓盡致。
再後來,他還出演了馮小剛《芳華》里的劉峰。
陳凱歌《妖貓傳》里的白居易。
雖然離經典還有距離,但現在才34歲的他根本不用著急。
有的人,鋒芒畢露,年紀輕輕就能步入事業巔峰,最後揮霍才華,迷失自己;
而有的人,一開始默默無名,暗淡無光,一旦當歲月在他臉上留下點什麼,就會迸發出無窮魅力。
黃軒新片《只有芸知道》劇照
只要你堅定地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哪怕路再長,花一輩子時間,就不信走不到終點。
回頭看,成龍那個年代,拍戲沒得選,什麼都拍,什麼都拼,資源有限,誰能誰上。只拍嚴肅的功夫片市場小,那就兼容幽默風格。
但時代和時代也是有區別的。
到了70後的王景春和80後的黃軒,他們有了很多的選擇空間。你可以多拍商業片賺錢,也可以多拍文藝片沉澱。
都可以選。
但在這個嘈雜的時代,他們選擇了沉澱,選擇了堅守自我。
他們兼容了兩個詞,「敢拼搏」以及「知進退」。
如此看,新生代演員如何才能成功,是不是有答案了?
比如在頒獎禮上獲得最佳新人,1996年出生的王鏘。
還有獲得年度品質藝人,1999年出生的吳磊。
首先,必須得繼承上一代電影人的拼搏精神。
沒有敢演敢拼的職業態度,什麼都是空談。
除了拼,新生代演員還要有年輕人該有的態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具體來看八個字:傳承經典,兼容自我。
只有傳承經典,才能穿透時間,成為標杆;
只有兼容自我,才能表達個性,鑄造永恆。
這次年度先生盛典的主題也是「經典·兼融·傳承」,我想主辦方也是這個意思。
這也和該活動首席合作夥伴,雷克薩斯的品牌理念「YET 兼·融之道」非常吻合。
經典和自我,過去和未來;
科技和自然,快速和平穩;
看似矛盾對立的存在,在兼·融之道的價值體系里,打破、重組、相合、並濟。
所有的格格不入,融為新的格局,用一切矛盾的局限,改創出新的極限。
兼·融之道是一種生活哲學,特別是在當下這個時代。
如何博取眾長?
如何去粕存精?
如何在柴米油鹽中保持個性?
如何融入人群後依然獨具一格?
如何在每個人都聽過的音樂里,收穫意想不到的感動?
如何在每輛車都開過的道路上,發現與眾不同的風景?
雷克薩斯將「YET 兼·融之道」融入到每一款車型之中,給大家帶來極致的用戶體驗,解決上述問題的同時,通過獨特的造車理念和哲學思考,引領大家發現、享受更好的生活。
所以雷克薩斯不止於車。
它不僅是一個汽車品牌,更是豪華生活方式的代言人。
探索人生更多未知的精彩;
創造生活更多美好的想像。
「YET 兼·融之道」與你同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OpzOG8BMH2_cNUgut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