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的聲音》秉承了藍台一貫喜歡搞事情的剪輯風格,靠著「毒舌」嘉賓丁太升的一輪舌戰群儒,薩頂頂淚灑舞台,使得整檔節目迅速吸引了大眾的眼球。
且不說這場舌戰是否有台本,即便沒有台本,一般的製作方都會選擇剪掉或是弱化處理,藍台反其道而行之,固然賺足了流量,但也失去了一些東西。
由於這場罵戰本身吸引了觀眾群體過高的注意力,其他歌手的表現都被蓋過去了,尤其是本場金曲推薦得主黃齡本人,更是缺乏關注。
不得不說,黃齡似乎自帶這種歌火人不火的潛水體質,火爆金曲不少,觀眾卻始終對其人興致缺缺。
實際上,黃齡是個非常有實力和有特色的的歌手,被節目組形容為「樂壇遺珠」,也確實當得起這一殊榮。
黃齡的起點其實很早,也堆得很高。
17歲,參加歌唱比賽被星探發掘。
20歲,首張專輯為她拿下東方風雲榜東方新人銀獎。同年憑藉《癢》和《High歌》獲得「轉音歌姬」的稱號。
很多人以為黃齡是很老的歌手,其實她是87年生人,才33歲。
可提到黃齡,大多數人能想到的也只有《癢》或是《High 歌》,但奇就奇在,即便是這兩首歌,也是在別人翻唱以後才真正紅極一時的。
是黃齡這個原唱不夠好嗎?
再來聽聽她翻唱的毛不易的《消愁》。
視頻版在B站有140萬的播放,可能是鎖骨好看的原因吧!
這就是第二重奇怪之處了,她這個原唱並不遜色於任何版本的翻唱,唱功和個人特色都沒得說,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第四季的《蒙面唱將猜猜猜》中,甚至對黃齡直接下了這一判斷。
難道是顏值太抱歉嗎?
顯然也並非如此,不知道多少直男抱著黃齡姐姐的各類寫真舔過屏,她的氣質在妖嬈與仙氣之間切換自如,「絕世名伶」的名號不是白給的。
那麼是由於懶於音樂創作,曝光率太低嗎?
恰恰相反,黃齡其實是相當勤奮的,之前在《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就很活躍,並且是很用心地參與節目,為了迷惑觀眾,特意去學了一口像模像樣的廣普。
她的作品也不少,比如與許嵩合作過的這首《驚鴻一面》。
與薛之謙合作過的這首《來日方長》。
個人單曲《風月》,順帶一提,這首歌真得難翻唱,自帶防翻唱水印。
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且風格多變。
可能她和許嵩這一卦的歌手,比起炒作爆紅,更喜歡保持低調的神秘感吧。
就像黃齡的好朋友常石磊,明明是非常優秀的唱作人,卻始終在幕後垂簾。
而常石磊對黃齡的評價是:
「她的聲音美得不行,老天給她太多了。每個時裝設計師都很願意為某個模特衣服,而她就是我心中的模特,我很願意為她寫歌。」
也許他們這樣的音樂人不需要通過爆紅來獲得認可,但是我們作為觀眾,卻希望他們能夠更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
黃齡出生在老上海的舊弄堂里,汲取著這座城市古老的文化基因,曾自述:「我,住弄堂、聽周璇、看老電影、踩縫紉機……」
在她悠遠的童年記憶里,總鋪展著這樣一幅畫卷:陽光慵懶隨意地照射進來,自己躺在床上看連環畫,爸爸的唱片機里緩緩流淌著鄧麗君的歌,而媽媽就在一旁踩著縫紉機做旗袍。
黃齡身上很有老派上海人的那種小資與隨性,老上海人喜歡套件睡衣就出門買菜,而她常常在浴室穿著睡袍抱著把琴就給大家直播唱歌。
她甚至還研究過到底是在浴缸里還是浴缸邊的混響效果更好,還嘗試過在浴缸里放上半盆水或是打開馬桶蓋。
所以這種看似鬆鬆垮垮的隨意里,也潛藏著她對音樂的較真。
除了音樂,她個人其實對生活有著非常廣泛的興趣愛好,喜歡烹飪,愛玩滑板,而且你不會想到她曾經是個體育生。
同在上海長大,同樣做過體育生,難怪韓寒都特意誇過黃齡一波:「黃齡是一個真唱比假唱還好的人,我不管她在排行榜上是什麼成績,她在我心目中排行第一」
當然,這是十年以前的「歌手」韓寒,現在的導演韓寒不這麼講話。
黃齡是一個風格很跳脫的人,你很難給她貼一張具體的標籤,如果一定要貼的話,就是捉摸不定。
她既可以娓娓道來婉轉柔情,也可以歌喉甜美、行止古雅,更能隨性起舞點燃舞台。
她會突然在採訪的時候開始唱垃圾分類歌,你也完全不會覺得違和,就好像她就該是脫俗的精靈,做一些好玩古怪的行為也能被理解。
所以她上一秒可以唱讓人激情澎湃的《high歌》,下一秒也可以捏細了嗓子續一曲古典的《風月》,你覺得都不是她,又都是她。
頗有幾分佛教里「無我相,無眾生相」的天生近道。
藉由《天賜的聲音》這次的舞台表現,確實給黃齡提供了一份翻紅的契機,好多觀眾會覺得她不僅能唱到你渾身一癢,甚至能唱到你心裡一疼。
很欣賞黃齡對於各類綜藝舞台和新風格的嘗試,她甚至願意頂著「浴室歌手」這樣出圈的名號,用獨特的表達、新穎的形式,讓更多人聽到她的聲音。
喜歡她身上的這份努力,也很感激她的這份努力,因為好歌手努力地活躍在大眾面前,為觀眾帶來美好的視聽體驗,本身就是對音樂的一種奉獻。
我所希望的是,除了黃齡以外,更多蒙塵的實力歌手們能多多勇敢地展示自己,你們也許可以不太需要觀眾,但我們需要你,需要好音樂。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總有對好音樂滿懷期待的觀眾,不會辜負你們的這份努力,不會讓劣幣驅逐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