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曬娃,評論卻清一色夸霍啟剛?這樣豪門育兒觀比你更接地氣

2019-12-14     小皮育兒經

前天跟朋友們聚了個餐,在閒聊過程中,一個朋友的話讓我對教育孩子產生了深深的思考。

在對媽媽的定義中,很多人都喜歡用「無私奉獻」「傾其所有」,總覺得作為一位母親,為了孩子奉獻自己甚至犧牲自己又何妨,有好吃的,首先想到的就是給孩子,寧願自己吃糟糠,有好看的衣服,多貴都捨得給孩子買,而自己卻幾年也不添新衣。

可我這位朋友不同,她說她在家,最常做的事就是跟女兒「搶」東西,她很「自私」,一點都不「無私奉獻」。

「自私」的她更讓孩子惦記

有一次孩子爸爸買了一袋零食,孩子當即就兩眼發光過來想全部占為己有,結果朋友說出手就出手,眼疾手快跟孩子打了個平手,一人搶了半袋零食,孩子很氣憤,質問朋友為什麼要跟她搶零食,朋友也義憤填膺的回道:這不是你的零食,是爸爸買過來大家一起吃的,憑什麼都給你,我也要吃!

還有一次公公婆婆來家看孩子,朋友特意燉了一隻雞,開吃時孩子就伸手想把2個雞腿都放自己碗里,結果被朋友制止:「一隻雞隻有2個雞腿,你都拿走了爺爺奶奶吃什麼?你一隻吃完先再拿。」

結果公公婆婆卻連連對孩子說:爺爺奶奶不愛吃,都給乖孫女吃。於是孩子理所當然的把2個雞腿都夾走了。

這並不是個例,隔輩親在她家體現的淋漓盡致,但令朋友意外的是有一次下班回家,公公婆婆用一種委屈的語氣跟朋友說:孩子在同學生日聚會上帶了一盒小點心,一直等著你說要留給你吃呢。

朋友問孩子:你怎麼知道媽媽喜歡吃這個點心啊?

孩子說:爸爸每次買這個回來你都跟我搶,那你一定也跟我一樣喜歡吃,我在同學家已經吃過了,就帶點回來給你嘗嘗。

朋友又問:那你有沒有給爺爺奶奶帶東西呢?

孩子說:啊?他們不是什麼都不愛吃的嘛,我沒帶。

因為「自私」,朋友在孩子的心中占到了一份位置,每次有什麼好吃的好玩,孩子腦海里總會浮現出媽媽的那份需求,她把媽媽裝在了心裡

而對於爺爺奶奶,因為總是「無私奉獻」,哪怕有一次朋友特地教育孩子:「爺爺奶奶是無私,是想把好的都給你,才故意說不要的,你有好東西也應該跟他們分享。」

孩子記住了,可現實卻並不賞臉,當孩子再次跟爺爺奶奶分享時,哪怕孩子有十塊糖,他們還是想著留給孫女吃,並說:「我們真的不要吃,你自己吃吧。」

孩子的心靈是最純真的,著名教授蘇珊·福沃德在書籍《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

也就是說,對於還未經歷過太多人情世故的孩子來說,別人跟他說什麼,他就信什麼,尤其是自己信任的長輩。

為孩子著想可以,但真沒必要「默默」,你不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孩子永遠都不懂,而天真的認為你就是沒有需求,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自私,而是家長硬把孩子逼的不得不自私,因為他的「無私」沒人理會。

會「邀功」的父母更讓孩子驕傲

前段時間在央視《越挫越勇》節目上,有一個參賽小朋友唱的《媽媽別上班》火了,讓眾多職場媽媽義憤填膺。

寫這首兒歌的不是什麼純真的兒童,而是一個成年人,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爸爸!而除了這首歌,他曾經的兒歌作品中,還不乏有這些歌詞:我愛你勝過愛你媽媽,爸爸在外打拚養活這個家。

往昔的作品中,媽媽都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媽媽陪我玩天經地義,家裡最辛苦的是爸爸,爸爸最愛我,這些充滿成年人偏見的惡意,讓媽媽們大呼扭曲了多少孩子三觀。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位爸爸無疑是成功的,他的不斷「邀功」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辛苦,讓孩子記住了自己。

而媽媽的默默無聞,不懂「邀功」被孩子理解成了理所當然,同樣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長輩總是指責孩子不懂感恩的同時,讓很多孩子也是充滿疑惑,生活中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去感恩?這些不應該都是父母應該做的嗎?

如今,很多孩子聚在一起總喜歡吹噓自己的父母地位如何顯赫,家裡多麼富麗堂皇,卻很少有孩子願意去說自己父母的真實工作,如何辛苦賺錢,當一直有人在替孩子負重前行不讓孩子看到外界風雨時,孩子會以為這世間原本就是如此歲月靜好。

據資料調查顯示,超過70%的小學生認為父母的付出天經地義,沒有什麼過意不去的,而這種認知的偏差,多數不乏是家長的錯誤做法造成的。

  • 當家長一味的對孩子要求:你只要認真學習就行,其他事情不用你管。
  • 為了避免孩子打擾自己做家務,乾脆給個手機或平板讓他呆的遠遠的。
  • 總是用物質獎勵卻不讓孩子看到賺錢的艱辛。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知道被父母隱藏起來的艱辛,自認為這些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自然也就不知道「感恩」為何物。

「無情」的父母更讓孩子懂得珍惜

12月11日的時候,霍啟剛曬了一張兒女的照片,評論里卻是清一色稱讚霍啟剛的留言,比照片更讓人值得關注的,是他寫的這段話:

「孩子長大習慣了電子交易後,真的懂得每一次「掃完」或「嘟完」背後每一塊錢的意義嗎,買東西的代價嗎?最近我們有一個家庭的周末活動,幫爸爸洗車!妹妹小,獎勵好吃的,哥哥就賺點小零用錢,讓他知道買東西背後的代價和付出,不能說見到喜歡就要。」


豪門的孩子也是孩子,有時候也會任性,但是豪門爸媽卻沒有因此而縱然他,而是選擇讓孩子勞動賺取金錢,明白買東西是需要錢,而錢是需要用自己的雙手去爭取的。

除了洗車賺錢,霍啟剛夫婦還曾帶著孩子去香港二澳村去插秧,「無情」的讓孩子在烈日下辛苦勞作,去體驗「汗滴禾下土」的艱辛,以此經歷來讓孩子領悟農民伯伯的不易,真正懂得「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相。


生活中的艱辛,豪門霍啟剛夫婦並不會對孩子藏著掖著,他們大大方方給孩子展示,正大光明告訴孩子,也因此教育觀,他們的孩子才如此優秀而謙卑,小小年紀就懂得分擔,幫忙照顧妹妹,因為嘗過苦的孩子自然會珍惜甜的不易,知曉生活不易的孩子自然懂得感恩父母的艱辛。

我是小皮育兒經,育嬰師,育有3歲女娃一枚,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學習,愛生活,關注我,讓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孕產、育兒、教育知識,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exrOW8BMH2_cNUgiu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