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陽白天鬼混,勾心鬥角
晚上聽歌寫日記,永遠第一
葉馳敏白天讀書,認真學習
晚上熬夜寫試卷,萬年老二
橫批:時間管理大師
——摘自網絡評論
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已經大結局,但卻是第一次看到一部劇如此讓人上頭,後勁十足,隨著劇情結束,對它的討論卻依舊不止。
分析一部劇,很多人都會從主角下手,但這次,我卻想說說女二,一個窮追猛打,就差懸樑刺股卻依舊比不過打醬油的男一,被網友慘稱萬年老二的葉馳敏。
萬年老二VS永遠第一
初次看到朱朝陽和葉馳敏時,我第一感覺是喜歡朱朝陽的,他簡直我們所有家長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 學習成績好,無論發生多大的事,都能保持第一的成績;
- 乖巧聽話,只要媽媽讓喝牛奶,燙和飽都不是事,喝就完了;
- 為人溫順,就算有了後媽新添了妹妹,也不爭不搶,是二胎媽媽的福音沒錯了。
而反觀葉馳敏,簡直就是集大部分家長最不想要的缺點於一體的孩子,
- 勤都補不了的拙,白天學晚上學,愣是萬年老二,一點法子都沒有;
- 囂張跋扈,家長會上公布成績得知又是第二,發脾氣把自己成績單揉成團扔掉,看朱朝陽的眼神全是怨恨;
- 任性不懂禮貌,暑假見爸爸又帶同事回家討論案情不能陪她,就故意放大電視音量進行干擾。
可就是這樣一個不受大部分家長所喜歡的孩子,卻愣是在這樣一部灰暗的劇情中,用女二的姿態,逆襲活成唯一的一道光,成為這麼多孩子中唯一的贏家。
一個人的家庭,是一個孩子的底氣
在《隱秘的角落》中,沒有一個是完整的家庭,普普和嚴良是福利院逃出來的孩子;朱朝陽父母離婚後,父親組成新家庭,還有了妹妹晶晶,在新家裡他就是個透明;葉馳敏與父親相依為命,但當警察的父親卻每天早出晚歸,根本沒有多少時間陪她。
但這麼多看似相同家庭背景的人,卻唯獨葉馳敏走向了光明,普普、嚴良和朱朝陽則因為種種原因被迫走向了黑暗。
葉馳敏的陽光大道,說白了是父親給的,儘管爸爸葉軍沒能給葉馳敏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媽媽,但他對葉馳敏始終寬容,給予孩子想要的自由,並一直維護她。他用自己一個人,填補了家庭結構的殘缺,補足了孩子家庭功能的完整,讓葉馳敏活得肆無忌憚。
在劇中,葉馳敏在家長會公布成績得知自己又是第二,發脾氣沒給朱朝陽好臉色時,是葉軍給她台階下,向朱朝陽道歉給她不禮貌的行為擦屁股。
暑假葉軍帶同事回家討論案情沒空陪女兒,葉馳敏任性將電視音量調高干擾爸爸工作,葉軍只好和同事壓低音量。
葉軍這樣的行為在朱朝陽的生活里是難以想像的,自己得了第一名在媽媽眼裡是理所當然,乖巧懂事才是他應該做的,敢耍脾氣稍有反抗,那就是自己不孝,沒良心。
與處處阻撓葉馳敏埋頭學習,拖著不給報奧數班,覺得第二也沒什麼不好的佛系爸爸葉軍相比,周春紅就是那類「專制型父母」,不僅在於日常逼朱朝陽喝牛奶,更是始終扮演悲情、抑鬱、受害者的形象去PUA朱朝陽,時刻向孩子傳達「我只有你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你只有優秀才能對得起我……」
看似望子成龍,對孩子情深意切的話語,卻是對朱朝陽最深的情感勒索,讓朱朝陽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會離婚,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媽媽日子過得才會如此悽苦,而這全部正中周春紅下懷,讓孩子絕對順從自己,一切以她的意願為主,否則就是不孝,不是人。
朱朝陽之所以黑化,是因為他始終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父母的兒子,優秀是讓他獲得關注的唯一籌碼,污點會讓他失去所有,所以他必須謹慎克制,用一個謊言去圓另一個謊言,最終在黑化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而葉馳敏之所以恣意洒脫,是因為她擁有完全的自我,她有一個能包容所有的爸爸,她不需要博誰的關注,她就是她,她知道爸爸會一直在她身後。
家庭功能的完整,比家庭結構的完整更重要
如今離婚率居高不下已經成了事實,據統計,北上廣離婚率已經接近40%,但這只是已經離婚的,還有大部分為了保持家庭結構完整,哪怕夫妻情感破裂,卻依舊不肯離婚的。
對很多人而言,離婚對孩子來說就是原生家庭的破裂,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絕對是壞事。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在娛樂圈中,我們熟悉的孫儷和孟非就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但依舊不妨礙他們各自散發光芒,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能力。
也有心理學家做過大量實驗和調查後,發現離婚跟孩子身心是否健康無關,只要處理得當,父母離婚的孩子一樣可以健康成長。
在《隱秘的角落》中,單從家庭結構看,朱朝陽比葉馳敏要好一百倍,他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架構,爸爸後媽妹妹和自己是一個家庭,另一邊還有一個視自己為生命,一切都為了自己的媽媽,而葉馳敏只有一個爸爸。
但為何偏偏條件更差的葉馳敏卻是唯一走上光明大道的呢?
一、離婚後不說伴侶壞話
對每個孩子而言,一個幸福的家庭排序應該是父母相愛>父母和諧離婚但關愛孩子>父母衝突不斷但關愛孩子>父母衝突不斷,對孩子不理不睬或只會詆毀對方。
沒有一個孩子不希望自己父母是和諧相處的,但若真的感情破裂,詆毀對方不僅不能讓孩子同情肯定自己,只會影響孩子的認同感。
在劇中,葉軍的妻子儘管從未出現,但葉軍從不詆毀她,唯一一次出現也是在新華書店碰見張東升時說了一句:「關於上課的事,我和她媽媽上商量一下」,語言平和,不再是一家人,卻依舊相處似朋友。
而周春紅則是完全相反,她不斷強調自己受害者的形象,不斷向朱朝陽灌輸「是你爸拋棄了我們,你爸不負責任,才讓我們如今這樣狼狽……」
一直在父母衝突中周旋的朱朝陽,眼見得比同齡孩子更成熟冷靜,但內心也更敏感,沒有穩定的安全感,只能用自己完美得形象去爭取僅存得父愛和母愛,哪怕這個完美是用謊言裝的,他也在所不惜。
內心陽光,行事就更磊落,因為沒有包袱,所以葉馳敏活得更恣意。
二、不綁架孩子情感
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悲情型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脆弱,事實上他們是一種沉默的暴君,他們不會大吼大叫或故作姿態,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會使我們受傷、困惑和憤怒。
與因丈夫出軌而被離婚,將兒子朱朝陽視為唯一精神支柱,要求朱朝陽絕對順從的周春紅不同,葉軍從來不強迫葉馳敏。
- 葉馳敏考第二名不開心,可以肆無忌憚當著爸爸的面發脾氣;
- 爸爸邀她一起看電視,她理所當然叫爸爸等她做完題;
- 嫌爸爸吵到自己,就任性用電視音量提醒,讓爸爸被迫放低音量。
不將自己感情和生活的不順強加給孩子,始終以平等的心態尊重孩子,因為愛和自由,葉馳敏向來無所畏懼,因為一直都擁有,自然就不用擔心失去。
三、家庭功能比家庭結構更重要
臨床心理學博士喬尼絲·韋布在《被忽略的孩子》一書中提到,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能不在於他們做了什麼,而恰恰在於他們沒做什麼。
朱朝陽儘管和爸爸後媽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結構,但因為後媽的阻撓,爸爸對他的關心少之甚少,連成績第一都是從別人口中聽說的。
而葉馳敏儘管只與唯一的爸爸相依為命,但她的不滿有人傾聽,她的情感有人接受,她的行為有人包容,在數量上她不占優勢,但在精神方面,她完勝所有孩子。
兒童精神病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通過研究發現:撫養一個成長為情感健康、可與他人形成健康連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給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動、共情和持續的關注作為燃料。
真正美滿的家庭,永遠不是表面上得體完整的家庭,而是能夠完美運轉家庭功能,給孩子充分尊重和自由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即便當萬年老二,又如何能妨礙她成為這麼多孩子中唯一的贏家呢?
——我是小皮育兒經,育嬰師一枚,職場媽媽,帶娃碼字
——多平台優質原創作者,會點孕產,懂點育兒,兒童心理研究愛好者
——孕育、帶娃是當家長一生的事業,關注我,一起更輕鬆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