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二失荊州」焉知非福?

2019-10-24     龍商網

核心提示

缺席重慶商社混改,接連失手家樂福、麥德龍收購案並不意味永輝落敗,反觀永輝聚焦主業的一系列精耕細作,相比於資本運作,精細化運營才是永輝目前的主要訴求。

如果說把併購外資未果,是永輝兩次「大意失荊州」的話,那麼,未來市場永輝還是從練好內功出發,把企業經營做踏實。

10月21日晚間,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輝超市」)披露2019年三季度業績快報。今年1-9月,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635.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59%;其中,實現利潤總額18.09億元,同比上漲78.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38億元,同比上漲51.14%。

凈利營收增長50%,永輝超市表示,由於公司新開門店數量增加,老店營收也保持持續增長,門店布局的不斷完善以及營運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公司總體營業收入穩步上升。

可以看出,作為全國超市行業領先的生鮮巨頭,永輝在老本行方面依然強勁。

這一年,永輝的開店速度仍然沒有放緩,從門店數量增長示意圖可以看出,這條開店曲線隨著時間的變化由緩變陡,斜率在不斷增大。

據永輝官網數據顯示,截止10月22日,2019年永輝新開門店共計118家,已簽約門店共計205家。隨著盤子的不斷擴大,永輝的營收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自從在新零售的創新道路上受阻後,剝離了持續虧損的雲創業務,永輝在今年開始收縮羽翼,變得穩健起來。

01

未收購≠落敗

前不久,轟轟烈烈的物美收購麥德龍案讓曾經參與過這場「緋聞」的永輝也成為了業界關注的重要對象。作為曾經呼聲很高的競購選手,永輝被傳進入了最後一輪麥德龍中國業務的競標,但最終卻「花」落物美,不免讓人唏噓。

將時間線拉回至2019年6月23日,相同的事情在永輝身上首次上演。早在2018年1月,家樂福就宣布與騰訊、永輝簽署了《投資意向書》,結果是「這碗米」最終被蘇寧搶先一步煮成了熟飯。

還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除福建外,重慶可以算作永輝的第二大本營,但在重慶商社混改一事上,永輝並沒有出席,反而是遠在北京的物美和湖南的步步高分別以70.75億元和15.72億元入股重慶商社集團,持股45%與10%。

從這三件資本併購案中可以判斷出,對於家樂福、麥德龍甚至是重慶百貨的併購慾望並不強烈,或者說在永輝看來,花巨額併購進行併購,這項交易並不值。

首先從重慶商社集團混改說起。2018年10月19日,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正式推出商社混改項目,55%的股權分為兩份,公開招標引入兩位戰略投資者。據悉,永輝是重慶政府最早邀約的對象。

但永輝最終放棄入股資格,可能是考慮到重慶商社的主要資產並不是永輝的主要需求。據外界推測,重慶商社集團旗下最重要的資產是重慶百貨。永輝雖一直有經營服裝業務,但經營狀況並不樂觀。

永輝往年銷售數據顯示,2010年,服裝銷售額占永輝總零售收入的8.3%,2014年滑落至6.4%,2016年時,這一比例跌破3%,至2018年這一占比為2%,最終永輝將其併入「食品用品部」。

花巨額成為一家百貨公司的重要股東,顯然不是永輝目前最迫切的需求。

再看家樂福,相比於永輝,顯然蘇寧更有需求。

作為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零售企業之一,家樂福主營大型綜合超市業務。截止2019年3月,家樂福中國在國內擁有約3000萬會員,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24家便利店以及6家大倉儲配送中心。

蘇寧的起家業務為3C家電業務,在超市這一版圖上處於空白狀態。近年來,蘇寧一直高舉「構建全場景智慧零售生態系統」的大旗,年初收購萬達百貨37家門店,在為業務板塊拼圖上並不手軟。

反觀永輝,超市本是其主業,手下的大賣場也有不少,家樂福業務在一定程度上與永輝本業形成重合,對於永輝來講價值還有待估量,所以永輝未提出高於蘇寧的價格也在情理之中。

最後看麥德龍,作為會員制的倉儲式大賣場,這一業態在中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開業後持續被擠爆的Costco得以證明,這一模式也正是永輝沒有的。其次,作為著力打造上下游一體化垂直供應鏈的永輝,主要客戶為單位、中小企業等B端客戶的麥德龍似乎更合永輝胃口。

但永輝還是未按照大家的預設好的情況來走,將麥德龍拱手相讓於物美。對於這一結果,外界有眾多猜測,有說法認為永輝「沒錢了」,此前為了拓展雲超業務,永輝向銀行貸款58億元,本次若真砸錢競購,對永輝的現金流無疑是雪上加霜;還有說法認為缺乏高端會員店運營經驗,顧慮文化衝突。

龍商網&超市周刊認為,之所以未與物美多輪抬價,表現出永輝的併購慾望並不強烈,慾望不強烈的點不在於對於會員制這一業態的需求可有可無,更可能在於考慮到收購麥德龍後,是否能將其順利整合,使其和諧融入永輝內部體系之中。

對於永輝來講,更專注於超市與生鮮供應鏈,注重於精細化作戰,這從今年的發展路徑中有跡可循。

02

鞏固城池才是正經事

在雲創業務陷入虧損泥潭後,永輝於2018年年底對業務架構進行了重大調整。通過出售股權、引入戰略投資等方式將有業績壓力的雲創、雲商等創新業務陸續出表,開始聚焦雲超業務,開店速度保持快速增長,利潤水平明顯恢復。

在2018年年報中,永輝的年凈利潤同比減少18.52%,為近三年來年利潤率首次負增長。

分拆雲創後,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46.69%,一掃頹勢,增速明顯。

2018年11月19日,永輝將原雲超一、二集群進行合併管理,並任命李國為永輝超市執行副總裁兼雲超總裁。這表明張軒寧開始釋放出「將永輝超市經營管理重點放在雲創的新零售創新之上」的信號,雲超業務成為永輝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隨後,永輝將旗下B2B業務彩食鮮進行梳理整合,聯合高瓴、紅杉等投資公司,對彩食鮮增資9.5億元,成立合資公司永輝彩食鮮有限公司,準備做S2B的供應鏈平台。這一重要意義在於,股東結構優化後,彩食鮮將以更加靈活、快速的方式對外輸出生鮮供應鏈能力。

生鮮供應鏈是永輝的一大競爭壁壘,也是支撐永輝超市主業的主心骨,這讓永輝有底氣可以對標沃爾瑪等國際巨頭零售企業。即使未將麥德龍這一倉儲式業態收入囊中,永輝強大的生鮮供應鏈優勢依然可以鞏固自身城池。

在新業務方面,永輝超市旗下新零售試驗田「超級物種」在上海首次嘗試開出一家2000平方米的大店,並首次融合了「衛星倉」模式。

到家業務是永輝今年大力推進的一項業務,在電商買菜平台掀起一股改變國民買菜習慣的風潮後,生鮮巨頭永輝怎能無動於衷。

今年上半年,永輝到家業務已覆蓋22個省區的109個城市,共計為518家門店提供到家服務。據悉,永輝到家福州地區已實現業務日訂單6萬以上,成熟倉單倉日均訂單達2000單,覆蓋福州主城區50%以上的用戶,老客戶復購率超70%。

在永輝生活在到家業務上有條不紊地進行時,「永輝買菜」以「永輝到家 30分鐘速達」的口號橫空出世。據悉,永輝生活與永輝買菜的業務覆蓋範圍幾乎重合,但分屬雲創與雲超兩個體系。

為了全力賦能雲超業務,永輝在人力與物力上為其分一杯羹,足以窺見雲超在集團內的重要度。

在精耕細作近一年後,前三季度50%以上的凈利增長率足以證明這一戰略的穩健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cW_G0BMH2_cNUgwgLM.html





















「惡戰」買菜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