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講人性,必黑蘇聯,你有完沒完?

2023-09-25     抽屜電影

原標題:凡講人性,必黑蘇聯,你有完沒完?

當一個人表現出來一種頹廢的跡象的時候,或許是這個人的問題,當所有的不同類型,不同背景的人都表現出來一種頹廢的跡象的時候,應該是整個社會都生病了。這個邏輯通行於各種各樣的影視作品中,當我們想要體現出來一個病態的社會的時候,通常需要一些病態的人群作為支撐,以小見大,最終,通過這些病態的人群進而推演出來病態的社會,這個邏輯屢試不爽。

也因為這個邏輯屢試不爽,所以,當我們看多了這些邏輯組成的電影之後,也就會有一些厭倦,自然也不會給這樣的作品再多關注。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就屬於這個序列。《愛情合眾國》講述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波蘭,此時此刻,正值蘇聯解體的前夕,人們身上也有著一種沉重的無法去除的味道或者說枷鎖一類的東西,這些隱形的東西套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整個社會群體都有一種病怏怏的狀態,本片描述的是這種病泱泱的狀態之下的四個人,他們都有著各自的訴求,但是都沒有能在這個社會中有所收穫。

《愛情合眾國》雖然講述了四個不同的女性的經歷,但是這些經歷都是為了凸顯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就是面對著蘇聯的死氣沉沉的社會,不願意就此屈從的人們的各自的不如意。

創作者能有這樣的構思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一個已經蓋棺定論的事實,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談論一些觀點的,橫看成嶺側成峰就是這個意思,因為蘇聯倒下了,所有的與蘇聯有著各種各樣的仇恨的人自然是痛斥蘇聯的缺點,以此來表明自己對於蘇聯的深惡痛絕,從而在謾罵蘇聯當中獲取屬於自己的一部分利益。這是一種交換,如果這種交換真正的被融入到作品當中,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標榜著良心的作品或許也會臭不可聞。

個體能代表群體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只能說個體與群體之間存在著眾寡,再好的群體也會有人找出來糟糕的個體,這個時候,你能說整個群體就被這樣一個個體所代表了嗎?在壞的群體也會有一兩個靈光乍現的個體,這個時候,你能說整個群體都是有良心的嗎?

可見,這種所謂的看上去合理的指代性,實際上是片面的,同時也不是能說明問題的,蘇聯解體的結果大家已經都知道,但是對於蘇聯解體的原因並沒有人願意認真的分析,因此,創作者們不論是秉持著什麼觀點,大家都願意認為自己的觀點是蘇聯解體的一部分,且無比的正確,無比正確的原因在於這樣的觀點之下,蘇聯真的不存在了,一個不存在了的國家,自然也不會限制任何人評說的。但是我們這些評說真的是真相嗎?

就拿《愛情合眾國》來說,本片的觀點是很明確的,也是很簡單的,蘇聯解體的真相在本片中的展現也是很普通的,那就是整個社會沒有活力,整個社會中的人們都失去了笑臉,人們都是有期待的,當這些期待沒有辦法被滿足的時候,慾望促使著人們就會做出來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說片中的這四個女人,他們被表現為都是對於生活有追求的人,但是這種追求在片中,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都是不允許的,只有蘇聯解體之後,這些追求才會被允許。美名其曰這是解放人類的慾望,這是自由。

然而這是真正的自由嗎?人們追求的是什麼?或者說我們可以認真看一看,對比一下,片中的這四個女人們都屬於什麼樣得群體。在冷戰時期,在蘇聯解體前,當時的世界主流輿論並不是和平與發展,而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之下的社會並不排斥階級論,本片中的這四個女人無一例外都屬於同一個階級,那就是小資產階級,然而構成蘇聯的大部分人民都屬於無產階級。

如果僅僅是從蘇聯解體的客觀事實來看,我們是否應該看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們,最最多數的無產階級人們對於當時社會的看法呢?當然,這其中依舊是會存在這一種一言以蔽之的觀點,因為當我們帶著觀點去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是看不到真相的,看到的不過是對於自己所秉持的觀點的一個又一個的佐證。

明白了這個邏輯再去看本片,就沒有之前的驚喜了,這一就是一個本著一種觀點操行著政治正確的意識形態來將自己偽裝成自由民主鬥士的電影,說它新?2016年上映的電影,卻也是比較新的,說它舊,秉持著一種觀點卻當作是創作自由,不去看待客觀事實,這卻也夠舊了。如果創作不能自由,而是去作命題作文的時候,我們談論的創作還是創作嗎?

生活如一潭死水,誰都想求安慰,如果將人性的貪慾當作是對於自由的追求的話,那麼自由的本質是什麼?或許大家並不知道,自由實際上是一個政治詞彙,我們捍衛自由的時候,我們真的自由嗎?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ca81e30acce7f96e2e4111dbcc3f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