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現代社會的人們總有一種焦慮的情緒,這種情緒來源於工作,同時也來源於生活。在物質條件極為豐富的今天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漸漸的告別了一種缺乏的狀態,逐步的走入到了一種之前想也不敢想的豐盈狀態,然而這種狀態本身並沒有給給自己帶來一種更加穩定的情緒,因為人畢竟是不願意滿足於現狀的,所以更多的時候,獲得越多,人的慾望感就越強烈,努力博得的生活並沒有給與人們一種滿足感,反倒是加劇了人們的想要獲得更多的焦慮,這或許叫做貪婪。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講述的就是身處現代社會的人們所面臨的現狀。《兩個阿爾佛雷德》說的是一個帶著孩子的爸爸的經歷。中年男人亞歷山大失業後,不得不面臨重新找到工作的困境,與此同時,自己的妻子因為在外長期出差而不能照料孩子。亞歷山大一方面需要帶著孩子,另一方面需要找到工作謀生。這對於中年失業的亞歷山大來說,就如同一件不能完成的事情一樣,然而再困難的事情也有轉機,亞歷山大獲得了這個轉機的機會。
一家諮詢公司向他伸來了橄欖枝,亞歷山大通過一番包裝,將自己包裝成為了一個有著深厚背景的人,且最終順利入職了這家公司,然而這家公司卻有一個明文規定,那就是入職的員工必須沒有孩子,而帶著兩個孩子的亞歷山大不得不想方設法的將自己有孩子的現狀隱藏起來,然而某一天,亞歷山大卻發現了這家公司的所有員工不為人知的秘密。
《兩個阿爾弗雷德》是一部喜劇,看似為我們描述了亞歷山大的生活窘境,然而細琢磨之下,這或許是生活中的每一個為了生活的奔波者。亞歷山大不僅僅是亞歷山大,而且確實是「壓力山大」。
當我們感概於現代社會的繁華之後,現代社會帶給我們的繁華背後的東西就開始閃現了,生活永遠是不會終止的,當消費主義開始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的時候,人們所營造的社會狀態就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狀態。因為經過了物質匱乏的年代,而且在最近幾十年開始進入了物質充盈的快車道之後,我們所看到的整個社會是一種病態的追求更新疊代。
不論什麼東西都會強調新功能,新版本,而對於舊的處理就形成了一種浪費,人們不再滿足於商品賦予的基本功能,而想方設法地通過附加功能給商品付於新的意義。然而附加功能的本質就是對於商品形成一種促買基因,人們自然在這種氛圍之下,不斷地出錢去買一些自己本不需要的商品。這最終就導致了人們對於明天的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即使是自己已經沒有了能力去期待。
如果我們稍微停一停,看一看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那麼就不難用理智的思維去指導自己如何生活。生活本來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但更多的時候,如果人們的慾望並沒有那麼強烈,如果人們的慾望是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那麼主導生活的永遠是自己,而不是生活本身。當人們的生活是被慾望驅使著前進的時候,人們就已經不是生活的主宰了,而變成了生活的奴隸。
片中的所有人都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而這些不為人知的一面本身就構成了一個現代社會的人們虛偽的真實。人們不得不將自己的本來的狀態隱藏起來,從而去追求另一種不切實際的狀態,這種追求本身並不能帶來一種安全,而是伴隨著時時刻刻地提心弔膽。因為謊言總是會被揭穿,而被揭穿的謊言卻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掉一種生活狀態,而這種狀態是每個人都願意去追求的。
片中的亞歷山大追求的是什麼?是一個平靜的生活,是一個可以顧及家庭跟工作之間平衡關係的生活,然而這種生活倒變成了一個可望而不可求的遙遠的目標,當現代社會講求效率,講求慾望的時候,我們似乎將自己所有的期待都投入到了工作當中,然而現實生活卻並沒有因為我們工作上的出色而順帶給我們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生活需要人們投入熱情,而工作本身帶來的不過是一種生存的附庸,如果一個人太過於沉迷工作,那麼現實生活會給予他一種反饋,當然,這種反饋並不是正向。
影片最後,最強調工作的公司老闆依舊是沒法擺脫生活,這自然是無可辨別的,因為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生活才是基礎,如果沒有了這個基礎,工作再出色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亞歷山大不需要照料孩子,那麼他還是會隱藏自己的家庭而呆在這個公司嗎?自然不會。先進如片中的無人機,照樣需要人進行手動維護,那麼在這個高效率,快節奏的生活中,人依舊是半掩著重要的角色。我們無法忽視這個現狀,然而僅僅是焦慮卻並不解決現代生活的問題。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