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225 篇 原 創 路 書-
初次進藏首選路線,從彩雲之南直達雪域西藏的滇藏線。
」
滇藏線,實際上是G214大理芒康段與G318芒康拉薩段的組合,全長約2300公里,為連接滇藏的重要通道。
該線的總體海拔不算太高,起落不大,同時海拔也是隨著里程的增加而緩緩上升,讓自駕旅行者有更多的時間適應海拔的上漲與變幻無常的高原氣候。
這條線也是最能夠體驗橫斷山脈風光的進藏線路,被廣大自駕旅行者們稱為「最浪漫的進藏線」,接下來將給大家娓娓道來。
沿途既會經過苗族、白族、納西族、藏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的聚集區,邂逅各地的民族風情,也會遇見諸如翠湖、洱海、麗江古城、白馬雪山、梅里雪山、瀾滄江峽谷、怒江峽谷等優美景色。
滇藏線海拔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滇藏線自駕線路總覽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G214+G318=滇藏線 ]
滇西風情段
滇西主要指以昆明為中心,向西囊括的廣大地區。此行所經過的楚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都是滇西的一部分,這裡既有三江併流的自然地理景觀,也有白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極為精彩。
#第一站 昆明
以春為城
對大多數自駕旅行者來說,來昆明就是為了離開。依託四通發達的交通網絡,昆明水到渠成地成為旅遊的中轉地,「方便」亦成為它的標籤。
曾有人調侃過,如果寄一封信,在信封上寫「春天」收,那麼這封信一定會被投寄到昆明的郵局。
滇池
攝影師@宗剛
昆明與「春」結緣,鮮花四季不斷是它的特點,但如果要問這裡有什麼好玩的,可能連本地人都會說:「昆明沒什麼好玩的。」
若你初到昆明,翠湖(0871-65318808;免費;06:30-22:00),還是要去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文化氛圍,吸引了西南聯大的教授們,諸如沈從文、聞一多、錢鍾書、陳寅格、華羅庚,他們曾或是在翠湖小憩,或是坐在茶室中聽著雲南民族小調。
昆明陡坡寺的櫻花
攝影師@宗剛
而每年櫻花或藍花楹綻放時,從翠湖往東,是「櫻花大道」圓通街,從翠湖往西,則是「藍花楹大道」教場中路。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0871-65395952;免費;09:00-16:00,周一閉館),如果說西南聯大培養了科學家、教育家,那麼同在翠湖邊上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就培養了軍事家、革命家。
昆明官渡古鎮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在那個烽煙四起的年代,這裡為中國輸送了近萬名軍事人才,其中亦有朱德、葉劍英等諸多將帥,為名副其實的「革命熔爐」。
勘路者說昆明到大理這一段可以直接走杭瑞高速G56,但由於這段高速通車時間短的有十多年、長的有二十多年,年代久遠,因此道路等級、路況都不是很好,而且彎多、限速多,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行車安全。
這條路上很多路段都沒有應急車道、緊急停車帶,只能在服務區停車。因此,如果你看到美麗的風景時,也不要貿然停車,除了交警隊會過來外,也容易發生危險。
自駕小貼士昆明市距大理市約346公里,行車用時約3小時50分鐘;全程可走杭瑞高速G56,經安寧、楚雄、南華而到大理。
#第二站 大理
蒼山與洱海
下了高速,來到大理,意味著你進入了滇藏線,而滇藏線最浪漫的路段也就開始了。
大理,地處雲貴高原蒼洱之畔,南詔古國與大理古國的都城,是一座讓人僅聽名字,就覺得浪漫的城市。
大理古城
攝影師@宗剛
洱海(免費;全天開放),是每一個自駕旅行者來到這座城市,所必須去的地方。一般來說,如果想充分領略洱海的美,環湖一圈是最快的。
洱海東線由於有G348,可以開車自駕,但值得注意的是,西線部分沿海區域,並不能沿海自駕,只能騎行。
洱海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大理的租車業務非常發達,倘若你喜歡小清新一些的日系風,可以把自己的車子停好,再花點錢租一輛敞篷甲殼蟲,好看且上鏡。
雙廊(免費;全天開放)
,號稱小三亞,特點是離洱海近,且許多精品民宿、餐廳、咖啡廳都在這裡,如果想要聽汐觀月,品茗賞海,唯雙廊不可。
洱海小普陀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海舌生態公園(免費;全天開放),位於洱海西線,三面環海,幾乎被洱海包圍,若你不知道去哪欣賞洱海,來這裡即可。
喜洲古鎮(免費;全天開放),位於海舌生態公園旁,雖然商業氛圍濃厚,但依舊保留著兩百多座明清時期的古宅,大部分為白族建築。鎮中的喜林苑比較適合每年3、4月遊玩,屆時,黃色的圍牆與苑旁的油菜花田相得益彰。
勘路者說G214的路況雖比起旁邊的G5611大麗高速會差一些,但風景會比走高速更好,因此不趕時間的話,可以走G214,一路欣賞風景,慢悠悠地去到麗江。
自駕小貼士大理市距麗江市約190公里,行車用時約4小時;走G214經滄源、劍川而到麗江。
梅里雪山段
梅里雪山,藏族民族心中永恆的聖山,主峰卡瓦博格,冷酷地拒絕任何登山者的探訪,並與其餘12座山峰共同組成13個「雪糕筒」。每逢晴日,太陽光越過阻礙突然照射在雪山頂上,然後逐漸擴大,形成絕美的「日照金山」奇觀,令無數自駕旅行者為之歡呼。
#第三站 麗江
鐵打的麗江,流水的人
大多自駕進藏旅行的旅行者,基本會在麗江停留,有些人會待上幾天,深入了解這座古城。
麗江
攝影師@宗剛
巍峨屹立的玉龍雪山與滔滔流淌的金沙江,成為麗江風景的一部分,古城曲徑通幽,擁有時光印記的青瓦白牆流露出典雅,令人每走一步,都覺得與時光對話。
麗江指雲寺小白塔道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麗江古城(0888-5111118;免費;全天開放),也叫大研古鎮,長寬不過1.5公里。雖然里里外外卻是各種各樣的店鋪、民宿,商業氛圍比較濃厚,但千萬不要被這些表象所迷惑。
麗江古城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往那些小巷走一走,避開成群遊客,找一家帶院子或曬得到陽光的咖啡館、客棧,跟老闆聊一聊麗江的八卦。
勘路者說麗江到香格里拉通了高速,一腳油門下去,一下子就到了。如果你不趕路的話,可以沿著G214一路上去,既能見到公路兩邊的雪山風光,也能發現白族文化聚集區向納西族文化聚集區的變化。
自駕小貼士麗江市距香格里拉市約178公里,行車用時約3小時30分鐘;在麗江走G214過虎跳峽、小中甸到香格里拉,也可以直接走西麗高速G0613,一腳油門到香格里拉。
#第四站 香格里拉
永遠的獨克宗
說起香格里拉,大部分的朋友可能會想到1933年出版的《消失的地平線》裡面所提及的「香格里拉」,之後會聯想到雲南的香格里拉。
但其實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2001年才改的名,不過這裡的風景地貌,與書中提及的較為接近。
香格里拉千湖山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獨克宗(0887-8223310;免費;全天開放),茶馬古道的入藏重鎮,也是每個人從心之旅的起點。藏語不但對它的名字作出了「建在石頭上的城堡」和「月光城」的詮釋,也將它的所在地——「香格里拉」意為「心中的日月」。
這是一座按照佛經中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擁有1300年歷史的古城,在時代更迭中見證了茶馬互市的喧囂,也曾歷經涅火重生。
香格里拉納帕海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2014年的冬日,一場無情的大火燒碎了許多人對古城的情結與記憶,或哽咽失聲,或淚流滿面。
香格里拉好玩的地方很多,如松贊林寺、納帕海、巴拉格宗等,也可以去稻城亞丁、普達措。
勘路者說如果你在香格里拉就已經感受到高海拔給身體帶來的不適感,接下來的路會往海拔更高的地方走,可以選擇在香格里拉多待幾天適應,然後再出發。
自駕小貼士香格里拉市距飛來寺約174公里,行車用時約3小時10分鐘;走G214經納帕海、尼西鄉、白馬雪山後進入德欽縣,再走一段路到飛來寺即可。
#第五站 飛來寺
等待梅里雪山金頂的地方
由香格里拉往北,繼續走在橫斷山脈的三江併流區域,從金沙江流域進入瀾滄江流域後,海拔也會越來越高,而過白馬雪山就會遇見這條路上最浪漫的一座雪山——梅里雪山。
1991年的中日聯合登山隊在這裡遇難,使得這座雪山成了登山者永遠的禁地,它也成為一座永遠不被人類登頂征服的雪山。
一方面是當地政府部門出台的相關禁令,另一方也是因梅里雪山是當地藏族民眾心中的聖山,他們對登山這種事情比較抵制。
梅里雪山
攝影師@宗剛
任何走滇藏線的自駕旅行者,基本上都不會錯過飛來寺(0887-8414949;40元;全天開放)
,這裡是觀看梅里雪山的最佳地點,寺廟周圍酒店、飯館林立,吃住不成問題。
N年前的一部電影——《轉山》,其中提及「雪糕筒」,說的就是梅里雪山,而要看十三個雪糕筒排一排,則是梅里十三峰。
《轉山》一書的原作者,也對這座雪山有著精彩的描述:
「滑過一道半圓弧的山彎,眼前陡然出現的風景,竟把你震傻住了,你加緊剎住行車,地上拖出一道車胎磨損的痕跡。那是十三座梅里連綿的群巒,萬里無雲,頰骨上輝映著夕照燃燒後的餘燼,完全的赤裸,高傲卻也羞赧,絕對的美。」
梅里雪山日照金山
圖源@路色旅行
(請橫屏觀看)
梅里日照金山算是滇藏線上最美的風景之一,但想看這種風景並不容易,能不能看見,完全需要賭人品。有的人剛在飛來寺住下,就能看到,而有的人可能住上一個星期,也很難見到。
當地也流傳著一種說法,如果你能在飛來寺見到完整清晰的梅里,那勢將幸運一整年。
勘路者說離開飛來寺後,會有一段路幾乎貼著瀾滄江,這就是典型的橫斷山脈裡面的峽谷路,一邊是滔滔江水,一邊是陡峭山崖。走這一段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讓落石,這裡的山由於地勢地貌的特殊,非常容易形成落石,這些落石經過風化後,非常鋒利,很容易扎破輪胎。
自駕小貼士飛來寺距芒康縣約208公里,行車用時約4小時15分鐘;全程走G214,過木許鄉、曲孜卡鄉後翻越紅拉山,再往北走50公里左右即可抵達芒康。
橫斷峽谷段
橫斷山區,因峽谷縱橫、河流湍急、森林密布、湖泊眾多等地勢地貌特點,使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多姿多彩、燦爛輝煌的人文景觀,最終成為無數自駕旅行者心中的自駕聖地。
#第六站 芒康
神佛降臨的地方
沿著G214往北走的時候,需要翻過紅拉山埡口,上山與下山的路都比較彎曲。同時,這裡也是看滇金絲猴的地方,既設有紅拉山埡口觀景台,也有一個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
芒康,既是走滇藏線進入西藏的第一座城市,也是西藏的橋頭堡,曾經也是文成公主進藏的第一站。
芒康覺龍桃花溝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你也將在這裡見到看到一排排大山擋在你的面前,它們共同組成的芒康山,與伯舒拉嶺並行,都是橫斷山脈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果你在芒康有高反的情況,不想在芒康住一晚的話,可以往西走一段,過拉烏山埡口後,選擇芒康旁邊的如美鎮。
它在芒康山腳下,海拔比芒康低了一千多米,最低海拔只有2600米左右,是一個比較適合初次進高原修整的地方。
自駕小貼士芒康縣距左貢縣約158公里,行車用時約3小時35分鐘;芒康到左貢這一段路是G214與G318共線段,沿途需翻越拉烏山、覺巴山、東達山,其中覺巴山最難走。
#第七站 左貢
丙察左
離開芒康如美鎮,意味著離開瀾滄江流域,進入左貢縣所在的怒江流域。
左貢縣城本身可能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去往這個縣城的路就很有挑戰性了,不僅要翻越被自駕老司機們譽為又險又難走,踩油門踩到腳軟的覺巴山,也要翻越海拔5130米的東達山埡口。
東達山埡口,攝影@讀者·璽瑜
到了左貢縣後,可以在進入縣城前見到一條小道Y563,路並不大,但卻是去察瓦龍的路。也就是越野愛好者們喜歡走的丙察左線(如下圖所示)。
自駕小貼士左貢縣距然烏鎮約287公里,行車用時約5小時30分鐘;沿途需要翻越業拉山,走過怒江72拐,穿行於怒江大峽谷中,然後過八宿、吉達鄉到然烏。
#在左貢可以這樣玩: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雪域江南段
江南在歷史上的稱呼有很多,兩廣地區、湘潭地區都有過,它們的共同點往往是山水、農田、森林、遊船、行人等。從然烏到林芝,這幾百公里的路段,既有鬱鬱蔥蔥的森林,也有灌滿水的田地,足夠讓人短暫忘卻高原二字,之後加上無數雪山、冰川點綴,雪域江南也由此而來。
#第八站 然烏
絕塵之境
左貢往西,業拉山與72拐是滇藏線上最具挑戰性的地方。
怒江七十二拐(免費;全天開放),原本叫九十九道拐,但經過數次整修,如今也只剩下72道。這裡許是最考驗車技的地方,這些拐又急又陡,更以U型彎居多,許多走這一段路的車都小心翼翼,保持30-40km/h的車速,如不小心,下面的怒江 「張開胸膛」等著你。
怒江七十二拐
在進入七十二拐前停車攝影留念,是很多旅行者的保留項目,若逢雨天,在這條路上翻車、堵車都不是怪事,有時候要堵上個兩三天,所以最好在車上備齊食物與水。
怒江老橋,曾經過業拉山後進入的怒江峽谷,被譽為怒江天險,那時穿過怒江的方式,只有一座只能分散通過的老橋。老橋經常會有武警把守,不能在橋上停留與拍照,只能慢速通過老橋。
然烏湖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如今新的八宿怒江大橋也已經建起,過老橋的事情成為旅行者走過老進藏線的一段抹不去的記憶,但依然有很多自駕旅行者在經過怒江大橋時會鳴笛,以表示對犧牲在這裡的武警戰士敬禮。
然烏湖(70元;全天開放),滇藏線上不可錯過的美景,自駕旅行者們的停駐點。它的湖水主要由兩座冰川的冰川融水形成,它的神奇之處在於會隨著季節、天氣、時間的不同,微妙變幻出不同的顏色,有時是青綠、有時是碧藍。
然烏湖
攝影@VIP讀者·盧比肯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然烏湖,它的千變萬化讓人們冠以「千面然烏湖」的稱呼,你想看什麼樣的然烏湖,完全看運氣。
勘路者說72拐上坡不難,下坡難,連續的急拐彎,連續的長距離下坡,這非常考驗個人的車技,如果你一路踩剎車下來,可能走完後,剎車也就發臭了。建議行駛時,切換到手動檔或運動檔,入彎之前降到2檔,點剎過彎。
自駕小貼士然烏鎮距波密縣約128公里,行車用時約3小時;由然烏鎮出發,過松宗鎮到波密縣。
#第九站 波密
雪山環繞的人間桃源
其實從然烏到波密,就已經開始進入雪域江南,海拔會不斷下降,沿途的自然景觀也更加豐富。
雅魯藏布江
攝影師@Jum
波密有兩個溝,桃花溝與卓龍溝。其中,桃花溝(免費;全天開放),在每年3、4月可以見到漫山遍野開放的桃花,由嘎朗村往北走Y405去如納村、傾多鎮、白玉村。
西藏的桃花
攝影師@宗剛
卓龍溝(免費;全天開放),比起風景,這裡更多承載著起源於波密的「樹葬」,它不同於我們熟知的「天葬」,在西藏信息中心的資料中也僅有兩句話來介紹。
在傳說,卓龍溝是神女多吉帕姆的領地,人們會把出生還未滿周歲卻夭折的嬰兒掛在樹上,進行「樹葬」,富貴人家會使用小棺材,窮的可能只用布匹包裹,但都是希望獲得神女的守護。
嬰兒還沒有來得及在人世間做任何罪惡和善良的事情,父母將他們掛在樹上是為了他們來世輪迴可以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如果前往參觀,請懷著敬畏及尊重。
雖然去年5月《墨脫旅遊》曾提及G219之派墨公路已經全線聯通,預計今年9月份通車,但就目前而言,波密依然是進入墨脫的唯一通道,如果你想去墨脫,只能從波密走G559進去。
離開波密,很快就會來到通麥鎮,2016年以前讓人們「聞風喪膽」,被稱為中國最險的公路路段——通麥天險,就在這裡。
通麥天險
通麥原本是一個普通的小鎮,人口不到百戶,但由於小鎮地處青藏高原特殊的峽谷地段,帕隆藏布與易貢藏布交匯處,形成天險而舉世聞名。
G318雖然從這裡穿鎮而過,但這17公里的路段,僅為2米寬且旁邊是懸崖的土路,車輛在這裡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動,通行時間需要3個小時以上。
2014年老邁在通麥天險指揮艱難的錯車
而通麥天險其實還有另一個外號——通麥墳場。
每逢雨季或者冰雪融水,「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的「通麥滑坡群」時而造訪,輕則塌方,重則車毀人亡。據相關資料統計,通麥路段自開通以來,超2000輛車葬身於此。
網絡最盛傳的一張讓人看了捏一把冷汗的圖片
2012年,是通麥的一次轉折,通麥天險被建設者們納入川藏線改造工程,採用新建數座大橋、開挖五條隧道穿過山體的方式,避開滑坡群,永久解除通麥天險。
帕隆藏布
攝影師@Jum
4年後,也就是2016年,通麥特大橋、迫龍溝特大橋和5條隧道先後建成通車,險路變坦途,通麥天險徹底成為歷史,「天險」成了打卡地。
通麥大橋
攝影@VIP讀者·盧比肯
勘路者說如果你有時間,也想去墨脫,那麼可以在波密了解一下進出墨脫的時間通知,目前扎墨公路依舊實施限行政策,即雙進單出,雙號放行波密到墨脫的車輛,單號放行墨脫到波密的車輛,具體可以關注墨脫旅遊公眾號查詢相關信息。
自駕小貼士波密縣距林芝市約227公里,行車用時約5小時10分鐘;從波密往西,經桃花溝而沿帕隆藏布前進,然後到了通麥鎮,再穿通麥隧道,經魯朗鎮而到林芝。
林拉段
從林芝到拉薩,海拔會逐漸攀升,念青唐古拉山脈此起彼伏,沿途風光也會從雪域江南的狀態,漸漸轉為歷史文化遺址帶來的厚重及肅穆。
#第十站 林芝
雪域人間四月天
目前的林芝因為經濟發展迅速,已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如果想在市區內找一找雪域江南風光,有些困難。
因此除了每年的桃花節,基本都會聚集在林芝與波密之間的魯朗小鎮。
色季拉
攝影師@宗剛
(請橫屏觀看)
魯朗小鎮(免費;全天開放),盛開在花海中的高原牧場,整個雪域江南最美的地方,無論是林海還是雪山、河流,在這裡都仿若融成一幅絕美的畫作,化為人間仙境。
魯朗
圖源@《玩轉西藏》,攝影師@鄭勝日
從山腳下往雪山望去,一條非常鮮艷的垂直風光帶在雲霧籠罩見若隱若現,從最低海拔的濕地,草場,再到森林、灌木、雪線,最後日照金山,很是震撼。
G318魯朗段
攝影師@Jum
勘路者說從魯朗翻越色季拉埡口到林芝後,大多數人都會走上已經通車的拉林高速,然後一腳油門到拉薩,但如果你不著急的話,也可以繼續走G318過工布江達到拉薩。
自駕小貼士林芝市距工布江達縣約130公里,行車用時約2小時25分鐘;一路沿著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尼洋河西進,過百巴鎮、巴河鎮到工布江達縣。
#在林芝賞桃花可以這樣玩: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請橫屏觀看)
#第十一站 工布江達
高原上的康藏官道
走出林芝,其實就走進了尼洋河流域,這是一條發源於米拉山,沿著尼洋河河谷過林芝而匯入雅魯藏布的河流,傳聞是米拉神山流出的悲傷之淚。
尼洋河河谷這一段路,其實也是林芝地區著名的桃花路,沿途許多村莊中均有桃花樹,每逢3、4月的花期,整條河谷花香瀰漫,很是浪漫。
工布江達的秀巴千年古堡
圖源@《玩轉西藏》,攝影師@鄭勝日
工布江達曾名太昭,取太后昭書之意,是唐蕃古道、青藏古道中路、東路的交匯點,因此也成為古道上的重要節點,既是一座重鎮,也是一座驛站。
由於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橫亘在工布江達與拉薩之間,因此海拔3300多米的工布江達,成了旅行者們的重要補給站。
米拉山埡口
攝影師@Jum
自駕小貼士工布江達縣距拉薩市約271公里,行車用時約4小時45分鐘;由工布江達過加興鄉,再翻米拉山埡口進入墨竹工卡縣,再沿著拉薩河畔一路進入拉薩。
#第十二站 拉薩
遠方夢的目的地
來到拉薩,你或許會見到不少車輛、摩托車、單車的旁邊,都有人拿著無人機、手機大肆擺拍。
他們有的風塵僕僕,有的油光滿面,但基本都隱藏不了他們雙眼中的激動之意。
布達拉宮是吐蕃王朝統一的政治中心
地位十分顯赫
攝影@VIP讀者·璽瑜
這無需意外,只有走過進藏線的人才會明白「進藏」、「西藏毒藥」這些詞語的分量。
他們也許是走青藏線、也許是川藏北線、川藏南線,但到了拉薩,所有人的心情都是一樣的。
大昭寺辯經
攝影@VIP讀者·行者
經過隧道的壓抑、高反的困擾、雪山的冰凍、雨水的拍打,以及道路碎石、陡峭與彎繞的山路,無數的困難不斷衝擊個人意志,最終來到拉薩迎接洗禮。
這種或是暢快、或是感慨的心情,是用言語也無法表達的,也許只有真正走過進藏線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而到了拉薩,大家想去的地方基本高度統一,布達拉宮、八廓街等等。因此,我們也不對這些多做介紹,反而比較推薦拉薩的西藏博物館(0891-6835244;免費;10:00-17:30)。
西藏博物館
圖源@西藏博物館官網
館內陳列的物品,可以讓你更加近距離地欣賞、慢慢了解西藏的文化,這比起在布達拉宮中,更能多一分親近與真切。
另外,如果你不喜歡吵雜的環境,那麼可以去拉薩河畔的仙足島、太陽島散散步,那裡的人流量不算很大。
勘路者說對於住宿方面,我們更推薦去仙足島、太陽島、文成公主演藝劇場下面找一些幽靜、能看到布達拉宮的的民宿客棧。打開窗戶遠遠地欣賞布達拉宮的身姿,再喝上一壺下午茶,感受拉薩的慢時光。
遊玩食光·滇藏線
[ 高清版手繪地圖 ]
[ 食宿推薦]
(請橫屏觀看)
滇藏線
古之茶馬古道
今之風景大道
風光秀美,風情萬種
來源:中國自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