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春後影射蘇聯,它是捷克神片!

2023-11-04     抽屜電影

原標題:布拉格之春後影射蘇聯,它是捷克神片!

前進還是後退,這是一個問題,站在歷史的車輪上,我們自然希望一切都是越來越好的,但現實中發生的故事並不會按照人類的意志來轉移的,當歷史開始停駐,甚至開始後退的時候,我們面對它還會有什麼面目?期待的一切慢慢的成為了過眼雲煙,而眼前的一切卻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時代還會滾滾向前嗎?或許這只是人的一種期望,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該有多麼的丟人。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諷刺電影,而且全片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符號以及指代鏡頭,看來對於沒有歷史素養的觀眾來說是一種折磨,本片就是《為年輕的劊子手辯護》。這是一部捷克六十年代的電影,同時也是捷克在經歷了布拉格之春之後的電影。

本片用一個現代格列佛遊記的故事展示了很多社會上的亂象,這些亂象最終指向的是蘇聯時代對於普通的捷克人的一種壓制,這種壓制已經超出了蘇聯建立的初心使命,最終用一種荒誕的形式所表現出來的故事的諷刺意味愈發的濃厚了。

穿著衣服卻死於路邊的兔子,本著研究創造的高等學校的學生卻沒有一個人能說話等等,這些指代性的元素基本上反映了當時捷克的一些知識分子對於蘇聯處理布拉格之春事件的一種認識,這種認識帶有濃濃的諷刺味道在裡面,同時也再一次向著歷史發問,代表著知識分子對於歷史發問?歷史還是朝前走著的嗎?我們的歷史真的是滾滾向前嗎?

不論是什麼時候,這種發問都是有意義的,同時也是合適的警醒,而要理解這種在本片中無處不在的發問,我們首先要弄懂布拉格之春究竟代表著什麼?

如果說蘇聯是一種社會制度的標準,那麼布拉格之春代表著的就是對於這種制度的一種擴寬,什麼擴寬呢?就是根據捷克自己的國情對於制度的一種適應,而不是照搬蘇聯的標準來執行。這個不難理解,每一個國家都有每一個國家的歷史,每一個國家也都有每一個國家的積澱,我們所選擇的制度更多的是建立在自己本國的國情之上的,如果拋開這個去談論制度,那麼制度本身存在的參考意義就不大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照搬蘇聯制度總是面臨失敗的原因,後來我們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了之後,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一種根植於我們自己的制度,這種制度真正適合我們自己,最終也在歷史的驗證中證實了這種適合。

1968年的捷克掀起的布拉格之春自然也是依照這個原理進行的事情,捷克人民希望按照自己的社會基礎來構建政治制度且對於原有的社會主義模式進行擴寬或者是修正。這對於捷克人來說是一件對於自己有益的事情,但是對於蘇聯來說卻如同當頭棒喝,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因此,布拉格之春爆發

本片就很有意思了,如何理解「為年輕的劊子手辯護」,實際上這裡所說的劊子手,指的就是此時此刻的捷克,捷克在蘇聯的心目中已經變換了形象,這種形象轉變更多的來源於捷克那個時候所處的地位,作為一個要更改一些規則的人,捷克自然是得不到蘇聯的支持的。勃列日涅夫統治下的蘇聯推行的是有限主權論,這個時候,捷克對於自己社會制度的完善或者任何的修改自然是不會被認可的。

然而捷克的問題在於依據本國的經濟基礎來決定政策的施行,而不是僅僅按照蘇聯給定的模式來發展自身。現在我們去衡量歷史,自然知道捷克是對的,因為給定的制度是一個大框架,但是每一個人的風格不同的情況下,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裝飾這個框架的內容,捷克推行的是這樣的概念,這個概念本身沒有什麼錯誤,但是這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卻是不可接受的。

蘇聯接受的是一個框架,一個跟自己完全相同二點框架,任何人對於這個框架的修改都是不允許的,因為框架的修改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自己的利益的缺失,而蘇聯時時刻刻把握著框架的解釋權不動搖才是正確的選擇,這種霸權主義的行徑像極了今天的美國,因此,那個時候所說的美蘇兩國都是帝國主義是沒問題的,而對於捷克來說,帝國主義必然要犧牲自己的利益去遵從,因此,捷克人是不願意要這種帝國主義的。

布拉格之春過後,雖然蘇聯對於捷克以及後續的別的國家的二苗頭進行壓制,但這個時候已經埋下了反抗的種子,幾十年過去了,蘇聯也走進了歷史的塵埃中,然而一個霸權主義結束了,另一個霸權主義卻再一次興起了。然而歷史的車輪並不會因為霸權主義的干預而有任何的遲緩的,當抵抗的力量越來越匯聚,最終,曾經讓他們引以為豪的時代總會走向終結。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b4aafb765b633dd210e4ad7639cd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