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女孩,被網暴了。
前幾天,湖南一所高中的百日誓師大會被罵紅全網,處於輿論風波中心的便是台上那個激情演講的高三女孩。
演講台上,女孩慷慨激亢地朗讀著那些寫滿了她夢想的演講稿: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山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
「凌晨6點的校園真的很黑,但600多分的成績真的很耀眼!」
說到600分時,女孩的情緒明顯有些激動,瞳孔放大,表情略誇張,而這也成為了網友們攻擊她的緣由。
視頻被傳到網上後,評論區的言論格外刺耳:
「你咬牙切齒的樣子真的很難看」
「為什麼我覺得她有點變態」
「土豬要去大城市拱白菜了」
網友們的冷嘲熱諷,很快從對女孩的人身攻擊擴散到她整個演講的內容:
「為什麼覺得像傳銷在打雞血」
「感覺她像成功學大師,下一句就是聽懂掌聲」
然而,這件事情最詭異的地方正在於,曾幾何時我們都參加過百日誓師大會,也曾萬分羨慕那個當年站在台上發言的優秀學生代表。
誓師大會上,一群學子為了實現心中夢想,在百日瘋狂的誓言中,爭先乾了那碗鼓舞人心的雞湯。
可如今,輿論的浪潮卻流向了另一個方向,我們不再為之心潮澎湃,取而代之的是諷刺,是厭惡。
形式主義雞湯和百日誓師大會上高中生天真的吶喊,早已感動不了久浸社會樊籠里的成年人。
那麼問題來了,被罵的應該是那個讀稿子的女孩嗎?
百日誓師,中學噩夢
在高三誓師女孩的視頻下,有這麼一條評論。
「沒必要上綱上線,我們學校每年都是這套稿子」
台上看到的是一個被推上台出醜的學霸代表,台下卻是一套完整的、嫻熟的、甚至麻木的高中動員體系。
誓師大會上的高三女孩鬥志昂揚的樣子,不禁讓小in想到了電影《高考1977》。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於是東北農場裡的青年們開始躁動不安,他們迫切地想要通過高考搖身一變成為日思夜想的「城裡人」。
於是高考前的百日誓師大會上,被困在中國農村的青年們一起高聲吶喊著——
從今天起,發誓做一個上進的人,瞄準目標,立志達到!
從今天起,發誓做一個認真的人,聚精會神,精益求精!
從今天起,發誓做一個執著的人,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起承轉合,氣勢如虹,口號式的誓言,響徹四方。
那一年開始,我們被「讀書去」的號召深深鼓舞。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百日誓師大會上「高燃」的誓詞依然是原汁原味,甚至更加「勵志」,充滿一股嫻熟的「成功學雞湯味」。
「沒有人是生來的弱者,沒有人是命定的草芥。」
成功的光環只會給予少數的優勝者,平凡的「草芥」則沒有一絲書寫的餘地。
以培養學霸著稱的河北衡水中學的勵志口號更加霸道: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寧可血流成河,也不落榜一個」
衡水中學高三學生張錫峰在一場電視演講中說:
「我的高考目標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我就是一隻來自鄉下的土豬,也要立志拱了大城市的白菜」。
越來越多的普通學生們也逐漸在這種「勵志」「成功」的偉光正傳銷式口號中,被吶喊到抬不起頭,喘不過氣。
四周就像有四面八方圍堵的高牆,血紅的條幅,振臂高呼的口號,無一不在強調著一個高三生唯一的尊嚴與價值:
考得好成為了我們的唯一出路,600分成為了我們被認可的唯一方式。
於是為了上一個好學校,我們逐漸走上了「不瘋魔不成活」的道路。
「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所在的鎮上常年租住著數萬名陪讀家庭,十幾平米的房間,租金高達3500多,比肩北上廣;
全中國每年臨到高考前夕,都會爆出考生因高考壓力過大而選擇自殺……
2018年高考的第一天,一個20歲的河北男孩趁著爸媽出門買早餐的間隙,從七樓的陽台一躍而下,那一年是他第三次參加高考;
隔年高考前夕,另一個女高中生,因不堪忍受高考帶來的壓力而喝農藥自殺;
就像高學歷雲集的脫口秀演員的段子裡所寫:
「最可怕的是,高考都考完了,人居然還要活下去。」
熬不完的夜,做不完的題,為的就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正是那個被全網群嘲的高三女孩,激昂的在主席台上,在誓師大會上吶喊的宣言。
彼時所有人都沉浸在背書一戰,逆天改命的宏大雞湯敘事裡。
螢幕後的觀眾們,嘲諷的不是這個女孩,是曾經同樣堅信的,十八歲誓師大會上的自己。
誓師大會一直沒變,變的只是大家的心態。
也許引起群憤的根本不是那個表情失控的女孩,也不是她雄赳赳氣昂昂的演講。
引起群憤的是形式主義雞湯的誓師大會,是它背後長久壓在每個人學生時代的分數論,是通過高考跨越階層從此平步青雲的騙局。
長大後的我們發現,那不過是一場竭盡全力的謊言。
高考後的獨木橋
經歷過高考洗禮的普通人家小孩,很像我們曾在中學課本里讀到的范進。
即便是寒冬臘月,也要披著破爛的麻布哆哆嗦嗦去考秀才。
只是故事中的范進中舉後喜極發瘋,從此官運亨通。
而現實中的我們,不過是換了長衫,從此成為社會酒桌旁的孔乙己。
哆哆嗦嗦地掏出那一張學歷。
前幾天,某211文科男碩士吐槽招聘會均薪只有5500元的消息衝上熱搜。
恰逢畢業季,今年2023年畢業生求職潮中,類似的熱搜簡直經久不衰。
湖北一個211的畢業生畢業就失業,在家裡當了兩年的無業游民。
抖音上,河南某高校的畢業生校園招聘會上,甚至公然出現招聘採購員、叉車工等基礎勞動力崗位的企業,侮辱性極強。
今年廣西會展中心的春招現場,一下湧進10萬學子找工作,周邊的交通系統直接癱瘓……
3000元,在城市裡甚至招不到一個農民工,卻能招到大學生甚至是碩士生。寒窗苦讀20年書,但就連這樣的崗位也是一崗難求。
抖音上最近最火的bgm,就是一首改編的畢業生之歌《我帶著比命長的簡歷》
就連專家都看不下去了,替年輕人吐槽:「我長成了你們期望的樣子,不還是找不到工作?」
當年誓師大會有多激昂,高考後真實的人生就有多殘酷。
學歷內卷之下,高考許諾的「逆天改命」好像成了一句笑話。
曾在殘酷高考分數機器下生產出來的我們,開始自嘲「高學歷廢物」,也淪為了考試的祭品。
於是大批大批的年輕人湧入了考研和考公的獨木橋上。
《出處》
社交媒體上,更是不斷有人分享自己二戰三戰四戰的經歷和絕望。
《出處》
而另一邊,是「編制熱」的狂潮,穩穩的鐵飯碗吸引著無數無路可去的年輕人蜂擁而至。
在歷經高考篩選後的天之驕子們,轉頭,把自己淹沒在了更高一層分數內卷的選拔賽中。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穿上長衫的我們,可還會怨恨當年那個誓師大會上的自己?
我們曾經一度視其為信仰,可現實卻在告訴我們,我們已經被反噬了。
高考無需誓師,人生需要鼓舞
《新華字典》里有這樣一句話——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我們都曾是那個揮汗六月里埋首書海里的高三學子,我們都曾汗流雨下地坐在學校禮堂上,開著玩笑,卻仍在心裡默默許下高考誓言。
無論如何,那個誓師大會上的高三女孩,都不該是被網暴的對象。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高考依然是落在他們生命縫隙里最後的光。
不是誰都擁有選擇,人生本就不公平,要承認一部人的背水一戰。
就像16年前《變形記》里的農村娃娃高占喜,靠著高考考入名校,走出深山,完成了命運的逆襲。
出生於青海邊緣的農村,他的家是村子裡最窮的一戶人家,大哥外出打工,一年掙不了2000塊錢,出生14年以來,頓頓吃著自家做的黑饃饃。
年少的他曾在節目裡立下了好好讀書的誓言,於是16年後我們看到了一個堂堂正正靠努力走出田地,坦然出現在城市大學校園間的高占喜。
學歷是一張車票,童年在那頭,人生在這頭。
還有中科院的黃國平博士,靠一篇論文致謝,惹哭全網人的「農村做題家」。
他在自己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誠懇真摯地寫下,「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面前」。
高中之前,他家徒四壁,只能靠著抓黃鱔、養小豬崽和出租水牛湊學費:
走出大山,擺脫貧窮,是他心裡的火花般閃耀的夢想,只可惜大山太深城市太遠。
「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一個人要有多強大的心臟才能承受這份沉甸甸的痛苦和拼搏,讀完小in已是淚流滿面。
不相信成功學的今天,我們還是會為普通人熾熱的理想感動。
哪怕長大後的世界如此冰冷,高考完的人生從此一路顛簸,但我們終究還是無法嘲笑當年那個挑燈苦讀的自己,那一份拼盡全力為夢想而搏的理想主義。
書山高百尺,手亦可摘星辰。
高考無需誓師,但人生需要鼓舞。
殘酷的是冰冷無情而功利的教育模式,但永遠彌足珍貴的是十八歲時那一份相信自我,勇敢拼搏的熱血和自信。
這才是我們一輩子難忘的財富,是每一個高考「倖存者」該記住的人生榮譽和獎章。
高中的高考,只存在於那個暑氣瀰漫的六月,而人生的考試,何處不可攀登。
點個在看——
不要恐慌,同學們。
也許有一天,我們不再用為分數而讀書,不用再被「唯學歷成功論」的世俗大山困住理想。
我們會重新定義何為讀書,又為何讀書。
小in想答案應該是五花八門,百花齊放。
就像那個在學校講台上奪走領導話筒的年輕學子說的那樣:
「我們努力學習,是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有人為自由開闊而讀書;
有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又或者不為任何而讀書……
高考無需誓師,但人生本該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