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酸甜苦辣,人生百味雜陳」。
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於是,我們總愛用入口之味道,代入百般人生。
開心是甜,失意是苦,嫉妒是酸,憤怒是辣。
按理說,味道是我們最熟悉的喻體,也是最有代入感的想像。
但有一味,我們時常掛在嘴邊,可要問它是什麼味道,好像誰也給不出一個統一的答案。
越臨近年關,它的出場率就越高——
年味。
年味是什麼味,
奶茶味
「年味是什麼味?」
用這個問題問小侄女樂樂,她告訴我,年味是甜的。
過年是包裹在寒假裡的,如果說寒假是一杯奶茶,那過年就是奶茶味的硬糖。
前者是期盼了一學期才盼到的放縱甜蜜,後者就是加倍濃縮的快樂。
過年的時候,可能是忌諱,也許是習俗,大家都捨不得生氣。
所有的爭吵和矛盾,幾乎都會被一句「大過年的」對衝掉。
視覺中國
於是,平時還哆哆嗦嗦的膽子,在過年期間就會急速膨脹——
平時「定量供應」的糖,拜年的時候一家摸一顆,含在嘴裡能咂摸一天。
平時只能看半個小時的電視,除夕的時候能湊在爸媽跟前看到上下眼皮打架,也捨不得去睡。
平時磨磨蹭蹭挨頓訓才能開始寫的作業,過年這幾天……連學校的寒假計劃都給空出來啦!
更別說還有每一個小孩子在新年特有的權利:收紅包(雖然紅包的歸屬還是個迷)。
讓人不得不高歌一曲:如果這都不叫甜,還有什麼能比肩!
最後,樂樂趴在我耳邊,小小的聲音里藏著大大的野心:
「等我長大了,我就要規定一年過十個年。」
視覺中國
年味是什麼味,
麻辣小龍蝦味
當我把這個問題拋向閨蜜二毛的時候,她搖了搖頭:「過年明明是辣味的。」
「你知道嗎?年假只有7天,但我媽已經給我安排了10組相親。」
女生過了25歲,回家過年就變成了一場自衛防禦戰。
第一天尚且還母慈子孝,第二天就開始雞飛狗跳。
超過早晨8點的賴床、在地上敞開的行李箱、行李箱裡漏肩的衣服……
父母總能找到理由開啟唐僧式絮叨,但凡你頂句嘴,一場小規模的家庭戰爭就少不了。
而結尾總是離奇地收束在「隔壁結了婚的孩子就沒你這個毛病」,仿佛大齡單身才是原罪。
更別說來串門的鄰居,拜年的親戚……那都是父母一個戰壕里的兄弟。
視覺中國
但這個辣並不是單單讓人心底上火,它是「麻辣小龍蝦味」的——
儘管入口的麻辣會給人火燎般的難受,但人們依舊為它著迷。
對於打工人來說,過年是唯一一個心安理得、理所當然地可以放下所有工作的節日。
因為就算你的領導是畫餅大師,客戶是絕世卷王,過年他們也得乖乖躺平。
「天大地大,過年最大」,這句話已經被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基因里——
過年還工作,整一年都得是奮鬥逼,多不吉利啊。
視覺中國
至於那些催婚的苦惱,歸根結底也不過是父母對我們孤身一人的擔憂。
兩代人的思想,在彼此較勁的溝通過程中,摩擦出火花,也是一件常有的事情。
而捫心自問,為什麼在外能戴著假臉虛與委蛇的我們,唯獨對父母卻管不住自己的脾氣。
不過是因為我們知道——
只有在父母身邊,我們才可以永遠當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
那些在外逞了一年的強,終於可以在家裡卸下偽裝。
年味是什麼味,
咖啡味
對於我們來說,過年也許有千般滋味,但可能都逃不過幸福二字。
但在有些人的記憶里,過年其實是苦澀的。
志軍爺爺和天心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他倆和那個年代的人們一樣,也是到了結婚的年紀,經人介紹認識的。
在物質還不豐盈的年代裡,他倆相識的過程還算是甜甜蜜蜜——
一顆糖泡在水裡,還要兩個人分著喝。
阿爾卑斯
結婚之後,因為志軍爺爺是航天工程的研究員,工作性質特殊,一年到頭很少在家。
而在那些志軍爺爺「舍小家為大家」的日子裡,家務事就全是天心奶奶一手操持。
懷孕、生子、育兒……相聚少有,分別常見。
也就是那時候沒有「喪偶式育兒」這個名詞,否則天心奶奶也得出來念叨念叨。
阿爾卑斯
對於他們來說,過年不是相聚的幸福,而是在合家團圓之下的分離之苦。
過年的氛圍越濃烈,相稱之下的冷清就越發苦澀。
志軍爺爺只能把對奶奶的思念,寫在信里,包在糖袋中,寄回遠方的家。
阿爾卑斯
但這份苦並不像入口黃連般,從頭至尾都難以忍受,它是咖啡味的一顆糖——
前調是苦苦堅守,後調是苦盡甘來。
熬過了那些苦苦支撐的時光,迎來的就是愛人常伴,子孫繞膝。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少年相愛,中年相持,老來相伴」。
在志軍爺爺包了一鍋鹹湯圓的時候,天心奶奶會給他偷偷塞一顆,只屬於他的「糖湯圓」。
阿爾卑斯
從小孫女手裡拿來「麻辣小龍蝦」味的稀罕糖果,志軍爺爺也會把糖,偷偷留給天心奶奶。
阿爾卑斯
又到了吃年夜飯的時刻,一家老小齊坐一堂,這一刻,才懂得了年味的真正意義。
阿爾卑斯
小的時候,我們總以為穿新衣、放鞭炮,口袋裡塞滿壓歲錢就是年味。
長大後才發現,一家團圓、有人「發糖」才是真正的年味:
這顆糖,是珍重,是愛護,也是對未來甜蜜生活的祝願。
「又嘗了一年苦辣酸咸,別忘了有人為你留了糖。」
又到了年末歲尾,別忘了和家裡人說說心裡話。
年味是什麼味,
為愛發顆糖
這兩年,因為種種不可控因素影響,過年多了許多新的形勢。
但不管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還是「為愛留守就地過年」。
無論是「針鋒相對的辣中帶柔」,還是「闔家幸福的苦盡甘來」。
只要是一家人心連在一起,年也就有了滋味。
阿爾卑斯
昨天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地區的小年夜,春節也已經為時不遠。
也許有些人已經踏上了回家的路,也許有些人已經決定就地過年。
阿爾卑斯為大家準備了一份驚喜,一個用家書傳情的機會,幫助大家把「心」寄到親人身邊。
他們上線了一組小程序——「六味家書」,裡面載著「酸、甜、苦、辣、香、麻」六種人生滋味。
而志軍爺爺和天心奶奶,就是這封家書的第一個用戶。
37年前,他們各自把思念寫進紙張,寄給遠方的彼此。
37年後,他們也學會了更方便的「線上傳情」。
寄信的媒介發生了變化,但彼此的感情依舊如初戀一般。
阿爾卑斯
我們都知道,含蓄是很多人刻在骨子裡的品格,可能我們並不擅長在口頭上表達愛意。
所以,就讓我們把那些平時羞於表達的情話,張不開口的感謝,拉不下臉的道歉……
統統付諸於文字,再把這封載著你滿滿愛意的「家書」送給你最愛的他們吧。
阿爾卑斯
此外,阿爾卑斯也在「六味家書」中藏了許多精美禮品,隨機掉落給每一個寄信和收信的人哦~
快來一鍵生成你的家書,來收穫滿滿的愛意和驚喜吧。
紙短情長,望你珍攝。
一封家書,就是一份愛,信中包裹著來自親友的濃濃情誼;
一封家書,也是一顆糖,在甜蜜的加成下拾起新一年拼搏的底氣。
奔波一年,困苦遍嘗。
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也是時候吃顆糖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9352967_10026422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