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請買票,月票請出示。」這句以前公交車上聽到老繭都出來的話,如今卻成了70後及更早的老上海永遠的回憶。
除了月票,曾經出現在公交系統中的還有公交車票,預售票,以及地鐵建成後的地鐵票,演變到現在,這些票、卡幾乎都可以用不著了,刷個手機,甚至以後刷個臉,就可以使用公共運輸的服務......那麼,在你的記憶中,用過哪些公交票子?
紙質車票:乘車只要幾分錢
上海最早的公交車票是紙質的,很薄、很小。老早乘趟公交車,距離近的,只要幾分銅鈿。筆者小時候坐公交,電車起步價是四分錢,公交車是5分錢。距離長一點的,也就一兩角。
當時公交車上使用的紙質車票
當售票員的童年夢想
在那個時代,似乎很多童鞋們的夢想就是長大後做售票員,看著她們拿個夾滿各種面值的公交車票的板子,賣票的時候用個像剪刀一樣的東東在票子上打個洞,感覺特有范兒。
堵車的時候津津有味地看著售票員阿姨整理票子,先是抖抖松,掰掰歪,這樣就好撕嘛,第一張疊個角,1角2角5角一整排夾好,這個感覺,就像自己在數零用錢一樣,好嚮往啊。
小朋友之間玩售票員和乘客的遊戲,就和過家家差不多,道具還是平時攢下來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車票,在小朋友眼裡是「寶貝」。
解放之初,上海的公交分布按城市區域大致劃分,出現了汽車一場和汽車二場「兩兄弟」,汽一負責城市的東區和北區,汽二負責城市西區和南區。
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建立後,迫切需要公交線路大量的發展,而曹楊新村離開汽車二場較遠,單靠二汽已經無法適應。於是規劃在沿城市邊緣的中山環路附近新建和成立新的汽車分場,於是曹楊路靠近中山北路新建了汽車三場(巴士三汽前身)。
建場初期,當時的上海城區,基本以中山環路為界,中山環路以外三四公里基本屬於郊區。大部分以阿拉伯數字編號的市區公交線路(郊區線路除外)的一頭起點都設在中山路環上,或鄰近中山環路的其他馬路上,向市中心發散。像69路公興路至天山路,65路中山北路共和新路至南碼頭。
伴隨著市區西北部物流和房產業的崛起,公交線路不斷地向西北延伸,起訖站點不斷地遷徙。以曹楊地區為原點,由近及遠,逐步向西北方向推進,真如、長征、大華、萬里、桃浦、江橋,跨入寶山、嘉定等區域。
公交車售票員的四寶:慢字旗、票袋、票板和票鉗
以前公交車上,最威武的就屬售票員。當時每個售票員身上四件武器是不離身的。慢字旗、票袋、票板和票鉗。四件武器中,最神奇的就是票鉗。別看它個子小,可有著大作用呢。售票員在出票前用票鉗在車票上與乘客上車站點相對應的站級號上打洞,標示出乘客上車的站點。
用月票讓人懷念 領本票像發工資
對於很多從小在曹楊新村長大的上海人來說,63、105路這些線路就是他們上班(學)和下班(學)的回憶。
站在人潮中等車,坐在硬硬的座位上,在售票員「上車請買票,月票請出示」的喊聲中,把車票錢一個挨一個地接力式遞送到售票員手裡,聽著巨龍車轉彎時轉盤處吱嘎吱嘎的轉彎聲。
月票對於很多老上海來說是如此熟悉的字眼。以前的月票究竟長什麼樣,估計很多人都想不起來。而巴士集團珍藏的1984年的公交月票或許能喚起很多人塵封的記憶。
這張卡號為「0984412」的硬紙板月票歷經了30多年,卻一點沒有破損,僅僅褪色而已,照片上的鋼印、文字內容和持票人用鋼筆填寫的筆跡,依舊清晰如初。
月票正面左邊貼著持票人的一寸黑白照,照片應該是申辦月票時拍攝的;右邊整整齊齊貼著一張繳款憑證,月票票面上印有各種交通工具的線描圖,簡潔而樸素。
上世紀80年代的月票只要6元,單位統一辦理,學生月票還能半價,對乘客來說既方便,又省錢。對公交公司來說也有好處,省去了售票員找補零錢和收取零錢的麻煩。
「擠」過來的那些年
與公交月票的記憶緊密相連的還有上海公交的「擠」。「無論天冷還是天熱,早晚高峰下車總是一身汗。所以大家更覺得月票的方便,不用上車買票。」一位老上海曹阿姨回憶說。
早期上海的公交除了擠還是擠。那時候一些大客流站點,比如徐家匯、共和新路等,都有一些戴著紅袖章的公交公司員工,他們的職責除了檢查逃票,還有一個重任就是「推屁股」。車廂總是塞得撲撲滿,可乘客頂著車門關不上,此時「推一下」,車門關上了,車上的人也會不自覺地鬆口氣,雖然已是擠得前胸貼後背。
鉸鏈式公交車上特有的「香蕉椅」
很多人長大後還是對擠公交的經歷念念不忘。有名的「香蕉座」是巨龍車車廂連接處的座位,形狀猶如香蕉,轉彎時還會左右晃動。月票、擁擠的車廂、晃來晃去的香蕉座……老公交的腦海里總抹不掉這些記憶,哪怕隨著年老,這份記憶已經支離破碎,可還會時常想起。
公交預售票,也稱本票
這種沿用了幾十年的公交月票,在1996年1月1日起正式退出歷史舞台。公交預售票也稱「本票」,代替月票進入了上海市民的生活。因為其整潔、方便找零而受到乘客的歡迎,很多單位把發公交預售票作為職工車貼的主要形式。
公交卡問世 交通付費日趨便利
隨著1999年底公共運輸卡的問世,預售票的市場份額開始逐漸減少。上海公交卡普及率日益上升,大部分市民早已放棄使用公交預售票。從2010年1月1日起停止發售公交預售車票。「本票」這個詞,和「月票」一樣,成為上海人一段難忘的記憶。
如今,家門口不遠就會有公交車站點,下車就到目的地;公交卡一刷就買完票了,市民不必再為沒帶零錢而煩惱,更讓乘客開心的是,公交票價又優惠了,使用公交卡,換乘還能減免1元。
1999年底公共運輸卡的問世,交通卡不僅可以用來乘坐公交車,輪渡、計程車、機場線路、地鐵等交通工具都實現了「一卡通」。目前,全市的公交線路和軌道交通線路憑交通卡可享受換乘優惠。除此之外,交通卡的充值也越來越便利,且在不少申城周邊城市也可使用「一卡通」,有些還能享受當地的優惠。
公交票卡的變化,其實也預示著上海公交的定位發生了改變。地鐵在人們生活中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公交慢慢退居其次。上海的公交與軌道交通角色互換互補。而在軌道交通網絡覆蓋無暇顧及的區域,公交車依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來源:青年報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老早底額浦東新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南市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閘北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楊浦區 儂還認得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LQymW8BxtCz63RL8j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