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久別的高考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也給所有莘莘學子帶來了學習的希望。據統計,在1977年高考恢復後的第一年,全國迎來了570萬人參加考試。
(本文由1977年高考親歷者劉翔提供素材)
當年蝸居斗室苦讀的劉翔
1977年12月11日,這是恢復高考後,上海考試的第一天。畢業於楊浦區安圖中學,在農場插隊的知青劉翔,坐著連部特意準備的拖拉機去參加考試。那時的他還不知道,這場考試即將改寫自己的人生。不過至今,他依然記得自己走進考場時那難以抑制的心潮澎湃:當將編號為136511的准考證放在考桌右上角時,他說「感到自己正在行使一個被延誤了10年的神聖權利」。
與他一樣,在1977年冬天,7662名楊浦青年,近11萬名上海考生,570萬全國二、三十歲的青壯年男女,從車間、農田、軍營等不同的地方走進了即將改變國家和民族命運的神聖考場。
1977年恢復高考第一年
南京西崗果牧場的知青在報名高考
一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唯一一次在冬季舉行的高考,報考人數同樣創了歷史之最。在此之前,高考已經停擺了十年之久。
恢復高考的重大決策,源於1977年8月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鄧小平同志採納的教育工作者建議。很快,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10月12日,國務院頒發【1977】112號文件,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由此得以恢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恢復高考的消息一經發布便不脛而走,傳遍大江南北,走進千家萬戶。知識青年們無不奔走相告,歡欣雀躍。為了讓儘可能多的考生了解恢復高考的訊息,上海楊浦區相關部門也下足了功夫。當年楊浦區參與招生工作的老同志回憶道:「我們要求各基層單位通過動員大會、廣播大會、大字報、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今年高校招生工作重大改革的重要意義,大造聲勢、大力發動廣大青年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報考大學」。
《人民日報》發文
《解放日報》發文
1977年10月21日,兩大報紙同時發表
《高等學校招生工作進行重大改革》的通知
由於這是中斷了11年後,高等學校第一次通過文化考試進行招生,考生年齡放寬至30周歲,為此出現了許多單位和家庭師徒、師生、兄弟姐妹一起參加考試的情形。當年上海市考生中年齡最小的是邯鄲中學的七九屆學生沈宇,剛年滿15歲。受時間、教材、考生等諸多因素的制約,1977年高考不便全國統一進行,而是由各省、市單獨組織安排命題、考試和閱卷等一系列工作。
1977年高考考場內考生正在考試
二
對於很多長期在基層磨鍊的人來說,恢復高考的喜訊無疑是點醒其宏圖壯志的一記春雷。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幾百萬青年申請報名,開始準備考試。
不過,要想把握住這次歷史性機遇,挑戰也很艱巨。從恢復高考的消息傳出到正式考試,僅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對於眾多在知識荒漠中生活十年的考生來說,複習的困難可想而知。他們很多人白天出工,晚上複習,為了能抓住這難得的考試機會,他們藉資料、抄習題、擠時間看書。
本文當事人劉翔當年參加高考的准考試
回憶當年,劉翔說:「要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嫻熟地掌握數學、語文、政治、史地這四門高考課程,對我這個七五屆中學畢業生來說,無疑是殘酷的。在既沒有輔導老師又沒有複習提綱的情況下,只得依靠中學讀書時保存下來的教科書,和父母寄來的幾本「數理化自學叢書」來複習迎考。因為白天要繼續工作,複習時間只能放在晚上。那些日子裡,我一下班就捧起複習資料,直到深夜才睡覺。滿腦子塞的儘是『二元一次方程、安史之亂、唯物主義』等公式、概念。」
1977年底,570多萬考生紛紛從各個崗位走向考場,迎接這次沉寂十年之久的命運挑戰。楊浦區當時設立11個考區(文科4個,理科7個),326個考場(文科91個,理科235個),組織動員了近1300名中學教師員工擔任考區工作人員。同時,高考也得到了工廠、里弄、商店、交運、醫務、菜場、公安等來自全社會和各個部門的熱情配合。
三
12月26日,上海市高校招生工作全面完成,近兩千名教師參與評卷工作。當年冬天,全國參加高考人數570萬,錄取人數27萬,錄取率4.7%。楊浦區有9353名青年申請報名,有7662名青年參加了文化考試(其中文科2094人,理科5568人)。經過閱卷評分,2541名青年通過考試,參加了體檢,占參加文化考試人數的33.2%,錄取率相較全國平均水平遙遙領先。
高考閱卷教師臨行留影
在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基礎上,1978年高等學校招收新生,開始實行全國統一命題、統一考試時間,考生的各科考試成績全部公布,招生制度進一步完善。當年共610萬人報考,全國統一考試時間定於7月20日至22日,錄取40.2萬人。七七級學生1978年春天入學,七八級學生秋天入學,兩級考生入學僅相隔半年,又於1982年同屆畢業,這也是中國高考史上少見的特例。
考生在看高考錄取榜
四
恢復高考是一項撥亂反正的重大決策,它糾正了「知識無用」觀念,儘管1977年錄取人數有限,但它卻激起了千千萬萬學子重拾書本、改寫命運的希望,引發了全社會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潮,對教育秩序的恢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恢復高考後,清華大學首屆大學生
77級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
1978年10月,北京大學迎來了恢復高考錄取後的第二批新生
正如當年人民日報發表的社論所言:「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高等學校的招生工作,直接關係到大學人才培養的質量,影響中小學教育,涉及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是一件大事」。
文字丨楊浦區檔案館
圖片丨楊浦區檔案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看懂上海粉絲群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