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最華人(wcweekly),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授權。
內容來源: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最華人(wcweekly),筆記俠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授權。
責編|金木研排版|二月
第8445篇深度好文:4424字 | 12 分鐘閱讀
責編|金木研排版|二月
第8445篇深度好文:4424字 | 12 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拿錢拿到手軟,數錢數到抽筋,這不是玩笑,而是現實中魔幻卻真實的一幕。
2月5日,河南礦山起重機有限公司的年會現場,成捆的百元大鈔被碼在50米的長桌上,堆成了一堵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厚牆。
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崔培軍豪橫地表示,這是他為員工準備的1億元的年終獎。
不過,能拿到多少獎金,取決於員工的手速。
崔培軍設置了5個數錢的時段: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隨機抽取分配數錢時間。
河南礦山年會數錢現場
員工需要在規定時間裡數錢,然後放到一旁的驗鈔機里核驗。如果數的金額準確,員工可以全額拿走,如果數錯1張,就要扣除10張。
真金白金的刺激下,眾生相展露無遺:一名女工抱著數來的97800元,連連驚呼「太爽了!」;而另一名男工則抱著手裡的95600元略顯遺憾,因為他原本希望自己能數到超過10萬元的現金;更多的人,則是興奮地吐槽:「數得手都麻了!」
現場的錢山被員工搬空
而當現場的錢山逐漸被「削平」後,崔培軍喊出的那句:「再拿500萬過來!」,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很難想像,如此豪橫的公司,前身竟然是一家四面漏風的小作坊。
其創始人崔培軍,曾經連飯都吃不飽。
一、從初中輟學,到年入百億
奔騰不息的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的說法。
「銅頭」指的是黃河上中遊河段,多高山峽谷,堤壩堅固;「鐵尾」指的是山東聊城艾山卡口的下河段,地勢平緩不易決口;而位於河南北部平原的黃河中段,由於長年河水泛濫,導致堤壩鬆軟,難以經受風浪,故而被人們形容為「豆腐腰」。
崔培軍的家鄉河南省長垣縣,地處於「豆腐腰」上。
舊社會的黃泛區
因為黃河十年九泛,不少長垣人少年時便外出謀生,名聞天下的長垣廚師,由此應運而生。
1965年,崔培軍出生於長垣縣魏莊鎮後參木村。只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的降生,非但沒給家裡帶來多少喜氣,反而讓原本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
為了多掙些工分,崔培軍師範畢業的父親,抖落一身粉筆灰後,不得不吃住在鵝棚,替生產隊放鵝;大家閨秀出身的母親,餓得虛汗橫流,卻苦於沒有足夠的奶水喂養兒子,只能看著生鏽的鍋灶暗自抹淚。
崔培軍遠在山西大同的大舅得知後,將省吃儉用出來的20元錢寄給了他的母親,這才讓母子倆活了下來。
因為飢餓,童年的崔培軍在放學途中偷吃地里的一把麥子,還遭到了看麥人的一通打罵。
這種刻骨銘心的苦難記憶,一度影響了他的言行。
2022年,崔培軍在公司舉辦第三屆暖冬火鍋節,5000名員工,連續吃10天,牛羊肉管夠。
看到有員工往碗里扒拉麵條時,他還上前提醒:「光吃面不划算,記得多吃點牛羊肉,等肉煮熟了再吃,不要著急。」
1979年,14歲的崔培軍像身邊的同齡人一樣,背著木箱子外出謀生。他那羸弱的軀體,在過膝的黃河水中淌過,身後留下的一排腳印里,載滿了少年逆襲的夢想。
四年後,聽說上海賺錢機會多,已經成年的崔培軍,便揣著幾年攢下的家當,在長垣縣眼鏡廠進了一批眼鏡,搭著南下的火車,準備在上海大展身手。
夢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得不忍直視。改革開放伊始,上海人以時髦的進口貨為榮,崔培軍所售賣的鄉土款眼鏡,根本就打不開市場。
無奈之下,崔培軍只得灰溜溜地回到老家。
八十年代以後,全國各地迎來了基建風潮。精明的長垣人從中窺出了商機,他們以親朋為班底,組建出了防腐工程隊,人手一把塗料刷,刷遍大江南北。
繼廚師之後,防腐工程也成為長垣縣的一張勞工名片。
正在進行外牆防腐的長垣民工
崔培軍很快也加入了工程隊,在大舅的邀請下,他選擇前往山西大同發展。憑藉吃苦耐勞的勁頭和良好的市場口碑,他很快在當地站穩了腳。
1987年,崔培軍成立了自己防腐工程公司,緊接著娶妻生子,家庭事業被經營得風生水起。
2000年,35歲的崔培軍已經成為防腐工程界的頂尖人物,一年銷售額過億元。
儘管已然成為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可崔培軍心底對家鄉的那份眷戀,從未改變。
兩年後,得知長垣縣政府正在推行「企業家回歸工程」的消息後,崔培軍將正在經營的公司委託給妻子打理,隻身回到了老家,準備創建實業,助力家鄉發展。
闊別多年,老家與他當年離開時沒有太多改變,年輕人外出至各地打工,只留下老人帶著孩子在鹽鹼地里討生活。
唯一的亮點,是從縣城回到老家的公路兩邊,有幾家起重設備廠拔地而起。
正在調試的起重設施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長垣縣出現了幾家以翻修、仿製起重機零配件為主的家庭作坊。因為消息閉塞,再加上這行又髒又累,沒有引起多少人關注。
崔培軍也沒有想到,當年灰頭土臉的小作坊,如今竟然有了正規化的趨勢。他當即意識到,隨著眼下交通、建築、礦產的迅猛發展,在家鄉興建起重行業,或許是不錯的商機。
崔培軍身上最突出的特質,是超強的執行力。
他帶著六個人住進了四面漏風的簡易工棚,四個月就完成了工廠的基本場地建設,由此拉開了河南礦山的建設序幕。
當年年底,公司開始盈利。
更傳奇的是,此後每隔兩年,崔培軍就擴充一批廠房,不斷收購周邊的中小型起重廠,將河南礦山擴張成一家集團化公司。
到了2010年,河南礦山集團的年銷售額突破20億元,儼然成為行業佼佼者。
也就是這一年,崔培軍迎來了版圖擴張的得意之作——收購對手新鄉礦山的股權。
這起收購案,無形中擴大了河南礦山的影響力,為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儘管後來,崔培軍又轉讓出了新鄉礦山的股權,新鄉礦山也再度成為獨立品牌,但名氣從此一落千丈。
二、一言不合就資助
從2012年到2022年,十年時間,崔培軍將河南礦山的年銷售額從20億元擴張到90億元,企業排名一躍位列河南民企第39位,新鄉市第3位。
崔培軍是個很注重傳統的人,致富不忘本的思想,他銘記於心。更何況童年經歷過的那些苦難,讓他比大多數企業家對底層的艱難更感同身受。
因為淋過雨,就要想著被別人遮風擋雨。在長垣這片土地上賺到的錢,自然也要回饋給這片土地。
這就是崔培軍內心最樸素的想法,而他回饋的方式也樸素至極,那就是全網盡知的——發錢。
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03年,崔培軍就開始發錢了。
那一年,崔培軍正在面試員工。一名應聘者的簡歷令他眼前一亮,對方名叫劉青,是一名被鄭州大學錄取的准大學生。看地址,與崔培軍家相距不過幾十公里。
「為啥不讀大學了?」崔培軍隨口問了句。接下來,劉青的回答讓他破防了,因為父親患病,家裡沒錢供她讀大學了,聽說崔老闆返鄉創業,所以試著來這裡找份工作養活家人。
看著眼前稚氣未脫的劉青,崔培軍的腦海里不由地浮現出14歲就輟學的自己。因為沒文化,即便當了老闆,可他現在連個複雜的圖紙都看不懂。
更何況,劉青考取的,還是河南省最好的大學。
略作思索後,崔培軍拒絕了劉青的應聘,讓她回家等消息,隨後派人將助學款送到她家裡。
當年的長垣,類似劉青這樣的困難學生還很多,崔培軍的廠里也有這樣的例子。
第二年,在崔培軍的倡議下,河南礦山設立了「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每年由他往基金帳戶里匯入100萬元。
崔培軍(二排中間)與
第一屆受河南礦山起重機公司捐助學子合影
按照崔培軍設立的制度,對於那些子女考上大學的職工,每人每年可從基金里領取3000元至5000元,鼓勵員工教育好子女;對於困難職工,子女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每人每年資助1000元至3000元;同時,對周邊20多個鄉鎮考上大學的困難學子,符合條件的也給予同樣的資助。
看似粗放的崔培軍,對慈善的尺度也有著細膩的掌控。
他規定,所有貧困大學生,只能在第一年領取一次性資助。因為在他看來,只要進入大學就已經是成年人了,完全可以通過兼職和勤工儉學來讀完大學。
如果一直資助,對方可能會有虧欠感,也容易產生依賴。
第一次捐贈時,河南礦山還創建不久,崔培軍便叫人臨時搭了個塑料棚,站在木板鋪就的台上,親手將現金交給了受助者。
在崔培軍看來,這一輩子也可能只和受助學生見一次面。因此每次資助時,他都親自將現金遞到學生手上。
這個習慣,他一直保持了二十年,今後仍將繼續。
對於此舉的初衷,崔培軍曾經語重心長地說,希望這些受捐助的孩子,畢業後走得越遠越好,因為走得越遠說明能力越強。
話雖如此,可他又略帶遺憾地說:「希望孩子們永遠不要忘記家鄉,不要忘記這個小縣城。」
二十年間,崔培軍累計資助了4300名學生,資助的金額高達3300多萬元。
受崔培軍的精神感召,十多名被他資助的大學生,畢業後主動加入了河南礦山集團,為延續這份慈善奉獻著力量。
2006年受助考入河南工業大學的武高軒,後來成長為集團的董事長;向集團申請了助學款的黃子芳,於2008年考入鄭州牧業工程專科學校,在加入集團後兢兢業業,最終成為標書核價的負責人。
慈善是一粒種子,播撒開後便會生根發芽,最終結出的碩果,滋養了他人,也豐盈了自己。
除了給學生髮錢,崔培軍也變著花樣地給員工發錢。
三八婦女節,他給廠里女員工每人發放了800元禮金和節日禮品;酷暑時節,他到車間每人發500元降溫補貼;為國慶節加班員工發現金獎、小年聯歡會獎勵廠里所有班長每人一條中華……
對家鄉建設,崔培軍同樣不遺餘力。
他在老家重建了兩所小學,每年教師節拿出錢來獎勵優秀老師;投資了400多萬修路改造水管,讓村民出行舒心,喝水不再難。
為增強鄉親們的安全感,崔培軍還一次性出資500多萬元,給長垣縣的大街小巷安裝監控探頭。
持有公司98.88%的股權的崔培軍,最廣為人知的企業理念就是「掙一塊錢,花出八毛」。而且河南礦山秉承著「不融資、不上市、不貸款」策略,因此經營方面幾乎沒有任何財務壓力。
這也是崔培軍的底氣所在。
從農村底層摸爬滾打成商界巨子,崔培軍始終堅持著農民身上最傳統的道德觀——孝道。
從2009年開始,崔培軍便在公司內部組織了各項孝親活動。每年春季,他派出十幾輛大巴帶著1000多名員工父母到全國各地觀光旅遊;臨近中秋,他還邀請員工的父母參加宴會,並親自到場為他們送上鮮花和節日慰問金。
按照他的指示,每季度還要評比一次「礦山孝星」在集團宣揚,以提醒員工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
對此,崔培軍有著自己的用人心得:無論員工的能力有多強,只要他不孝敬父母,那就觸犯了公司的底線,是絕對不能被公司所容忍的。
自創建河南礦山以來,崔培軍先後榮獲「全民創業中國100標杆人物獎」「河南省勞動模範」等稱號。
而在網絡上,憑藉「一言不合就發錢」的豪橫風格,他更是億萬人眼中的理想好老闆。
如今的河南礦山集團,擁有員工五千多人,與寶武、中鐵、中冶、中核、中航等大型企業都開展了深度合作,在國際市場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截止2024年1月,大批精品起重機設備已經集結髮車,走出國門邁向全球。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這世間的頂級富貴,莫過於厚德載物。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推薦:
- 董宇輝單飛!這一天,早已註定
- 大佬沒有朋友圈了
- 雷軍2024年度演講:人生不能後退!
- 周受資:高級人才的5個基本素質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