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奴杜中兵公益演講:創業是一場博弈,要想贏,先要贏自己

2024-01-11     筆記俠

原標題:巴奴杜中兵公益演講:創業是一場博弈,要想贏,先要贏自己

內容來源2023年12月27日,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聯合「百靈鳥行動」公益項目在北京JW萬豪酒店發起年度公益演講:『聚焦的力量—巴奴「產品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

責編| 金木研 排版| 五月

第 7968 篇深度好文:10405 字 | 24分鐘閱讀

內容來源2023年12月27日,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聯合「百靈鳥行動」公益項目在北京JW萬豪酒店發起年度公益演講:『聚焦的力量—巴奴「產品主義」的過去、現在、未來』。

責編| 金木研 排版| 五月

第 7968 篇深度好文:10405 字 | 24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初創時的初心,就像一粒種子,它決定了企業未來的樣子。

作為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在這23年來,堅守產品主義,踐行產品主義,走出了屬於巴奴差異化的道路。

就像他說的,「當你出發時,對於產品的執著,就奠定了根基」。

他認為,做餐飲並不僅僅是一門生意,更是一個品牌、一項事業。

當我們把餐飲當做生意時,就會被錢帶著跑,什麼賺錢做什麼,最後可能就輸掉了。

而當我們把它看做一個品牌、一項事業,就會回歸到初心:我要為顧客提供什麼樣的好產品、顧客消費我的理由是什麼。

只有聚集於產品,才能回歸本源,才能贏得顧客的長久口碑。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對「產品主義」的觀點分享。

一、產品主義的認知理解

1.產品初心:為家人朋友做好火鍋

大家都講「初心」,「初心」到底是什麼?

我這樣理解:「人這一輩子,總得干一件事。」這件事對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定義,人從出生到死,是很短暫的一個歷程,這一段歷程我們怎麼看待它,這非常重要。這也是產品主義最開始的一個思考。

我跟其他的餐飲人不太一樣,我原來做焦炭、生鐵這類生意,做了幾年後,賺到了自己認為的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但錢賺著以後,突然感覺到沒有任何的力量。

當時,我想明白一件事兒: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是自己到底是誰,以及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

我特別想體現自己的一份價值,於是決定轉行。而火鍋(這裡指川味火鍋)是我最喜歡吃的。20多年前,火鍋行業的苗頭剛剛開始,我意識到川味火鍋是可以做的,所以跳到了這個行業。

籌備開火鍋店的兩個月當中,自己一直在搖擺,這事到底該怎麼辦?火鍋標準怎麼定?

當時,我認為做自己能吃的、做自己喜歡的,做能給家人和朋友吃的火鍋標準。一直到現在,標準都沒有變,這就是所謂巴奴的初心。

2.一個好火鍋,一所好學校

「一個好火鍋」

那時候我們喜歡的火鍋,標準都是很低的。我記得在安陽的火鍋店吃,那麼多人排隊,但是菜品帶著泥都能上桌。沒人有意見,也沒人敢有意見,能吃上都不錯。我看到這麼好的時機,就想:為什麼我們不能有南方的標準?

我記得在南方吃飯,哪怕一個小餐館,那筷子都是蒸過的,這就是南方人的標準。所以,自己要是能回到安陽來開火鍋店,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最近幾年,總有客人罵巴奴賣的貴,我說要不要便宜呢?我們的標準能不能調整呢?磨來磨去,回到初心,就又有了力量。很多朋友在我們事業的路途當中,總是被各種因素左右,我也一樣,之所以有原則,不妥協的堅持,是因為自己最早立下的志願。那是心中的標準,無法量化。

「一所好學校」

開了火鍋店之後,老家的一些大人把孩子送我這上班,認為交給我沒問題。他們覺得我算是走正道的,我就覺得我有這個責任把孩子帶好。

這樣的堅持,到今天還是這樣。我永遠在公司內部對自己有一個要求:成千上萬的孩子走到巴奴,巴奴要在他們的心裡建立一種更積極的認識。

到了今天,我們內部還有很多的課去影響孩子的內在:讓孩子知道如何從學校走到社會,如何看待身邊的環境,如何面對糟糕的影響,這是我們內部平台最看重的部分。

3.對產品的執著,就奠定了根基

進了行業後,我才知道火鍋行業有多麼糟糕。主要有兩大糟糕的事兒:

第一個,老油。

22年前,火鍋里的油怎麼處理?在重慶、四川,都是習慣了油回收再用,但是在北方沒辦法這樣講。

你說這件事是對是錯?在重慶不是錯誤,甚至曾經有的顧客非老油不吃,這是多年養成的一個習慣,他能理解,他們知道油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北方聽到這些東西是很麻煩的。

當時很糾結,為什麼?因為如果不用老油,味道就沒有那麼厚,成本也很高,所以你要不要?怎麼解決?

第二個,當時餐桌上的乾貨全是工業火鹼法燒制的,比如毛肚。四川的朋友都知道,沒有毛肚就沒辦法做火鍋,毛肚是火鍋里的頭牌菜。但市場上沒有其他的製作方式。

當時我請的一個廚師長問我:如果不用老油、不用火鹼燒制的毛肚,那我們火鍋店還能開嗎?

我當時也在問自己,如果我不用這個東西,火鍋店就不能開了嗎?

還好當時西南大學的李洪軍教授研發了生物蛋白酶技術,用木瓜提取的蛋白酶技術解決了毛肚的問題。

接下來,鴨腸怎麼辦?剛好那個時候安陽有一個全聚德烤鴨店剛剛開業,一個加盟店,我隨著一個殺鴨子的從安徽跟到安陽。我們跑到安陽的肉聯廠,我跟人家講,火鍋店裡的鴨腸大部分都不能吃,我要做一個健康的鴨腸。

他說這些東西都不知道,後來再三跟他溝通,他說乾脆讓車間裡每天給你拿點貨放門崗,你拿就好了。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他把貨放到那,我也就隨手扔點錢在那。因為這種做法無法按照正常買賣定價,所以只能隨意給一些費用。

還有就是魷魚怎麼辦?買冰鮮的。

最後,老油也不用了,用新鮮的鍋底。後來,有一個中餐的師傅告訴我們,讓它發酵20天,拿出來炒,能解決不夠厚重的問題。

這幾個問題解決了之後,出現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成本非常高。這也是巴奴被罵賣得貴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我們糾結的地方。

如果我們要去做生意,一定是迎合市場,也一定是接受這個市場的做法。但正因為自己心中要為自己的家人朋友做,那麼不管多麼貴你都要堅持。

所以我們的毛肚只有4片,擺在盤裡賣18元。整個行業的毛肚怎麼賣?一大盤子,一斤的量,只要13元。

你去想一想,這個火鍋店怎麼干?

並且,別人的鍋底是不收費的,巴奴22年前,開火鍋店的第一家門店的時候是8元,所有的人到我們店裡說好吃是好吃,就是貴。所以那個時候我們的團隊都在研究如何解釋貴的原因,逼著我們自己把DM單做出來,前面寫上工業燒鹼如何對人體有害,背面寫上健康毛肚如何對人們有好處。

後來還在安陽日報和其他兩家報紙連載,叫《巴奴背起文化的行囊,向行業掀起綠色的食物》,整個宣傳大概有大半年的時間,巴奴是4月份開的,後來直到10月份天冷的時候,巴奴愈發火爆。

4.在正確的道路上堅守

我想講給大家的是,初期決定的這個標準,顧客會不會買單,會不會認,他肯定是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到今天,我才明白創業是什麼——創業就是我們和市場、社會、顧客的一場博弈,你如果註定要贏,你首先要贏自己。

你自己的內心如果不能堅守,必將會被環境的變化推倒,這就是堅持的意義。當然,你首先要在一個正確的道路上堅持。

比如說火鍋,你說火鍋這件事人類還能沒有嗎?中國人這一輩子還能沒有火鍋嗎?未來再數三四代人,火鍋會被淘汰嗎?我不相信他們會沒有火鍋,我只相信新的時代有新的做法。

這就是最初的堅持,你首先要研究這個事兒做得對不對、堅持得對不對,它對你自己、對顧客是不是一件好事兒,是不是一件能長久做的事兒,這是很重要的。

有時候我們未必有那麼高的見解,去論證我們的戰略對不對、我們的事情選擇對不對。但是從我們內心可以洞見到這條路對不對,對顧客有沒有好處,對自己的未來有沒有好處,我們能不能走成功。

所以,最初我也沒有這麼多的道理,只是有一個點:我不知道往後退怎麼做,我只知道往前走去把它改變了。當然,那個時候不一定懂得這件事一定是對的,堅持一定是對的,萬一你賣得貴的話,慢慢顧客都不來了怎麼辦?

5.對做餐飲的建議:沒錢不要做餐飲

比如你要開一個包子鋪,需要10萬,但家裡只有5萬,最後還借了60萬,一開門就等著開工資、交房租。

本來前幾天還可以每天早上6點起來蹬著三輪去買肉買菜,結果沒有多少人吃,然後肉不好好買了,包子也不好好包了。

結果,前面半個月吃包子的客戶再過來時,問包子的味兒怎麼變了?口感怎麼不一樣?在顧客剛剛回頭的時候,你卻放棄了,這就輸了。

所以,只要跟朋友聊到創業,我就會聊這事兒,我說你要開一個50萬的店,你就準備200萬,你要幹個10萬的店,你準備個30萬。

否則,你心裡就會發毛,到最後,你不是輸給了顧客,不是輸給了你自己最初的決策,而是輸給了這個市場最早期的那一段的困難挑戰。

所以,我認為餐飲行業絕對不是窮人的行業,如果你沒有準備半年到一年的賠錢,就別干餐飲。

6.餐飲,不只是一個生意

作為一個餐飲人,我們做的這件事到底是什麼事呢?

你說它是個生意,它可以是個生意;你說它是個企業,它也可以是個企業;你說它是個品牌,它也是個品牌。但是我看大多數的餐飲人輸掉,幾乎都是因為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做生意的,不賺錢就不幹了。

所以,最初那個事兒如果你自己沒有想得足夠透,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和堅持,錢往哪走,我們就會跟著錢往哪跑。

如果我們堅持最初選擇的那一件事兒,堅持選擇的標準,就比如我們為了毛肚所做的堅持,到最後你會發現:你堅持過後留下來的錢才是真的,才是該你有的;如果你奔著錢去,那它是短暫的,未必真的是你的。

二、產品主義的核心原理

1.種子原理

如果你有自己的定義,要做一份事業,做一個品牌,我們自己就是一顆種子,我們必將為這個品牌去貢獻。

到今天我們餐飲人有沒有想過一點:「我們自己到底是企業的,還是企業是我們自己的?」如果企業是我們自己的,可能我們會亂來,會胡作非為;如果我們是企業的,你自己就會為企業的品牌而貢獻。

所以,人是個種子,人選擇的事,也是個種子。

這兩個種子合在一起,把它們埋在土壤里會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只有兩個種子合二為一,才會深埋到土壤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就是產品主義最初的意義。

我們這個行業不是隨性經營的,不是多開店就多賺錢。三年疫情我們就開了三十多家店,但是我們疫情三年帳上多了兩個億。我們能不能持續下去,不受環境影響,關鍵是要回到原點。種下什麼種子,就得到什麼結果。

2.事業邏輯

事業,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在我們的中國有一句話說,人每天要持續地改善、持續地優化、持續地創新。

人這一輩子不是一直跟著別人做過的事來做的,而是要去改變、去顛覆,去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所以,我認為事業就是一個創始人帶著一個團隊去干一件創新的事、創造的事。這是一場關於創造的生命表達。

為什麼很多人要創業,很多人都喜歡去幹事業?這就是前提。

如果沒有把這個前提定義好,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出問題。所以你到底要做品牌還是要做生意?

如果你以賺錢為導向,那就是做生意,核心是生存,解決的是生存的各種方式;

如果我們做品牌,實際上就是生命表達,因為生命的品牌代表著一種價值,開創了一種價值,引領了一種價值,這是品牌的定義。這時,你堅持的是初心,堅持的是對顧客持續創造價值。

3.賽道思維

有人經常和我說:「哎呀老杜你選擇的火鍋真好,那麼多人喜歡你們!」

我當時只能客氣說我命好,最初我只知道火鍋是個好行業,我身邊吃了火鍋的人都離不開火鍋,我就覺得我能把我的300多萬全用上,能多開幾家火鍋店,畢竟做生意的人都希望把自己的錢全用上,所以當時對開火鍋店這個事有那麼一點感覺,覺得這個事情行。

回到今天,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用自己指揮的大腦做決定,你能駕馭什麼呢,能做些什麼呢,未來這件事會是什麼樣子呢?我記得我有個朋友說,開了一個餐廳,客單價700~800,開了大概十幾家店,現在很糾結很後悔,對我說特別羨慕我這種能鋪天蓋地的。

但是特別鋪天蓋地的也不行,現在開到1000多家店的品牌老闆,心裡還是會想,一進別人大店看裝修,多有面子,而且開大店走到哪裡都會被人膜拜,沒別人有自信。硬生生咬著牙開高端,但現在又黃了沒人吃,因為沒有精力搞這個事情了。

所以自己選擇的事情,應該清楚,什麼樣的賽道、什麼樣的品類,必定決定他未來長什麼樣子,你對他未來長成的樣子還不認嗎?那你今天生個孩子,將來長成了個傻子就不要了?所以我覺得在最初的時候,要搞好計劃生育,要好好想一想,這個孩子該不該生,該怎麼生,生下來該怎麼養。

到今天更應該好好想一想,因為我們整個餐飲行業,特別是這幾年,其他行業好多優秀的創業者都擠到餐飲行業中來,行業的競爭越來越強。每一個品類,每一個賽道,我們都要仔細想。

比如做包子,做什麼樣的包子,多少錢的包子,客單價多少,有什麼特色,如何構建你的競爭力,未來以什麼樣的核心價值,能成為你的拳頭,變成你的利刃,這些事情都是關於賽道的理解,你選擇一個小的賽道,怎麼可能做大?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你起初所選擇的那個產品的空間已經決定了你能做多大,所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4.內外驅動

產品主義對外是價值,對內是價值觀。

對外:對顧客是消費的理由和消費價格,顧客為什麼選擇你?選擇你的理由是什麼呢?或者是持續消費你的理由是什麼?

對內:我們要跟夥伴講故事,講理念,我們堅持的理念就是價值觀。

我們堅持的這件事,認為對顧客有價值的東西,那不就是我們的使命嗎?不就是我們的價值觀嗎?所以我們要堅持為顧客持續創造的思維理念,堅持為顧客創造價值。

為什麼很多企業文化寫在牆上沒有用?是因為我們寫的價值觀,大多數都是老闆的喜好。

但其實,老闆是事業的,老闆是品牌的,老闆本來什麼都沒有。老闆不應該保持各種觀念,你應該回到你的業務,回到你的顧客價值,回到生意的本質層面,去思考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

當你思考清楚,就會明白企業文化的構建,不是以我們的喜好為準,否則我們這個企業會敗,會給我們的消費者帶來問題。

如果圍繞這個層面,老闆就要不斷地修復自己內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加強自己的能力。你只有想明白生命的底層邏輯,你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

跟大家分享下我這幾年的學習,我在2016年之前,基本上都是研究怎麼把品牌做好;2016年之後,開始研究組織;2018年研究通組織以後,開始研究關於融資、資本的事兒。

現在回過來看,我發現這個學習路徑是對的。最初為什麼要研究品牌、研究戰略?因為我得知道這件事對不對,這件事兒怎麼走。

等做出一點規模後,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組織。如果你沒有把組織模式想明白,擴張發展就會受限。

這時候,你還得回到產品,回到最初的戰略。

那什麼是戰略?

為顧客持續創造的價值就是你的戰略,支撐企業持續發展的就是戰略。它支撐了組織的基礎、文化、理念。只有抓住這一點,即使從3家店擴張到300家,依然不會影響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本質。

在組織和戰略攪和在一起時,又出現了應對市場變化的問題。

市場環境一直在變化,我們的戰略也要不斷做出調整。組織怎麼調整呢?隨著戰略的調整而調整。

華為有一句名言叫持續變革。餐飲人一聽到變革就會說,我們餐飲最多都是微創新,哪有這麼多革命。

那是因為你沒有洞見到一個組織和一個市場之間的關係變化,外部變化必將影響你內部的變化,你內部的變化必將支撐你應對外部變化的力量,這兩者的關係一直在不斷循環。

這就是關於組織和戰略的關係,如果你沒想明白戰略,研究組織也沒有用。

其實,我們這個組織可以做不大,我們的事業可以做不大,但永遠要做強,把根基夯的牢牢地。如果未來有一個有能力的人能把組織搞明白,這事兒還能做大。所以,戰略一定是企業的基礎,組織是賦予這個基礎能量的放大。

我們老闆是坐在駕駛艙里的,要明白什麼時候踩油門、什麼時候踩剎車,最起碼要知道組織力不夠的時候不能擴張,即使外面的機會在——你開出來店連標準都保證不了,你怎麼去改變呢?

餐飲這個事業或者說老闆的價值發揮,壓根就不該有油門,踩油門就出問題,踩剎車總沒事。

5.產品創新

創新是什麼?

我這麼多年的理解:創新是我們不能丟的東西。比如巴奴還能不是一個火鍋嗎?是能丟了火鍋嗎?不能丟。那怎麼辦呢?應對時代的變化做一個新時代的火鍋。

所以我們永遠有一份東西是要牢牢地抓住,我們的創新是要抓住了不變才能求變,抓住了「正」的東西,守正出奇、不變而變就是創新的本質。

6.品牌閉環

產品、價格、顧客、服務、體驗、渠道、推廣,七個要素,一個都不能少。

誰是你的顧客?他在什麼情況下會來消費你?顧客要不要有定位?為什麼?

因為餐飲品牌有一個事兒是永遠要乾的,就是我們的裝修、我們的VI(視覺識別系統),所有的這種品牌的文化屬性是永遠不能停止的,它也是要不變而變,守正出奇,其中就有一個對顧客的定義,對消費背景的定義。

如果你不能完全吃透這個的話,我們如何為顧客持續構建他喜歡的那個角色?這就是關於對顧客的理解。

只要圍繞著產品,你就知道服務怎麼做。但如果你圍繞著人走,那就麻煩,人的需求太多了,所以就會出現奇奇怪怪的活動。

產品、價格、顧客、服務、體驗、渠道、推廣就是一個閉環,環環相扣,脫離一個都無法思考這個問題,用這7個要素的閉環去思考品牌的構建。

三、產品主義的實戰運用

1.產品矩陣設計

產品結構怎麼設計?我認為分三類,戰略型產品、賦能型產品、配套型產品。我們大部分顧客主要消費的可能就是一個戰略型產品,給顧客直接講的故事都是從戰略型產品開始的。

很多企業希望有很多產品做戰略型產品,但是兩個「王」是不可以在一起的,否則會發生對沖。所以在巴奴,菌湯是「後」,毛肚是「王」,它們是互補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最好只留一個。

我們今天的一些百年老店基本上都是一個菜,比如全聚德的烤鴨、狗不理的包子。

我們應該想的是這個東西有沒有做好,而不是想數量的問題。所以一道菜、兩道菜是特色,構成自己戰略性的認知是沒有錯的。你可以用賦能型產品、配套型產品,提升顧客的體驗,但只要是兩個主角,就必須是一男一女、一王一後,一個屬性的主角必須只能有一個,我們不要試圖改變規律。

用這樣的邏輯思考,你會發現菜單上是不需要太多產品的。這時,你就會發現廚房模型特別容易構建。否則,你添加了很多不應該添加的東西時,廚房就會很大,供應鏈就很麻煩。這是我對於產品結構設計的理解。

2.產品屬

餐飲滿足的生理需求是飽腹,安全需求是副食零食,社交需求是娛樂聚會,尊重需求是宴請,自我需求是休閒。

我們一直講產品獨立的品牌屬性,其實是因為我們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毛肚的特色火鍋。但我們作為一個品牌,需要去構建它的味道,符合你的調性。因為顧客除了物質享受,他還要回到情緒、回到精神層面,去構建他的心靈的一個歸屬感。

顧客去金融街吃一頓飯,跟在路邊攤吃頓飯相比,對品牌屬性的要求就會比較高,對無形的、對空的東西的需求就比較大,所以你需要跟他講故事。這就是我們對餐飲品牌的層次的理解,這是一種屬性的構建。

3.品牌模型

關於如何做產品,以前有很多人犯過錯。比如,東阿阿膠,它是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醫融合構建了一個戰略性產品——阿膠。可是,中醫有一個非常權威的專家寫了一篇文章《阿膠沒有補血的功能》,直到今天,東阿阿膠的股票再也上不去。

巴奴也吃過這個虧,也就是「土豆事件」。

那個土豆是「富硒土豆」,但是你怎麼知道顧客在哪一個環節化驗是對的,因為去皮土豆和不去皮土豆硒的含量是不一樣的,在水裡泡的時間長短也是不一樣的。

就因為這一個環節,我們認了這個錯。不過,我堅決不認土豆在最初的出發點上有問題,但是在最後這個細節上沒想到——我們誤以為拿著原料去檢測是合格的,但到店裡去皮、帶水去測的時候是和最初進來的原料是不一樣的。這就很容易出現有時候達標,有時候不達標。

這是我的一次失誤,我們也把這個名字改成烏蘭察布土豆,土豆沒有變。之後,再面對媒體的時候,我就強調了,我們不要再深究那些了,就看看巴奴選的土豆是不是全中國地面上最好的土豆就夠了。

所以,大家要記住:千萬不要將大差不差的產品,變成一個戰略性產品或者賦能型產品。否則,最終會給你帶來麻煩。

四、巴奴的一切都基於產品

巴奴的一切,都基於產品:巴奴做的不是「及格火鍋」,而是窮盡一切力量的「高品質火鍋」。

1.打造高品質產品

大家一提毛肚就會想到巴奴,就是因為我們十多年的堅持。巴奴最早期的毛肚全是手工,環節特別麻煩,有時候做壞了,幾百斤的毛肚都得扔掉。

再後來,西南大學李洪軍教授陪著我們研究了毛肚的流水線,變得非常標準化,成本、質量也可控。

這都是因為堅持。當你認為它是你的命根子,你就會付出所有、窮盡一切,所以它慢慢就成了。

巴奴另外一個戰略產品是野山菌湯,這22年堅持用天然野山菌。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店面增多,野山菌也用的越來越多,但它是野生的,量是有限的。

雖然我們也有搖擺,但最後還是堅持用。並且,為了保證鮮度,都是門店現熬。

2007年,我在巡店的時候,一個顧客告訴我,你家的牛肉太碎了。當時我們用的是牛肉卷,我就讓店裡上了一盤牛肉卷,上來之後,我一片一片把肉放到餐桌上,最多有一片肉化成了27塊,就是所謂的碎牛肉壓到一起的。

從此,巴奴再也不賣肥牛卷,只賣整塊牛肉的原切肉。

2003年,當我知道內蒙有好羊後,就一直採用內蒙古的草原羊。我們選用的是吃天然草,喝天然水,自帶奶香的「烏珠穆沁羊」。

到今天,我們依然為了這一盤羊肉,每年要花大幾千萬的流動資金。

為了能做出純天然的面,我們與一加一聯合研發,去除所有添加劑,我們窮盡力量,做超越國家標準的「初心標準」。與三全聯合研發,建立獨立油條生產線,拒絕使用添加劑,保持天然面香味。

2015年繡球菌在巴奴首次面市,這是唯一見著陽光長大的蘑菇,適合讓我們涮火鍋吃。因為太像銀耳了,最後怎麼吃呢?像快消品一樣賣,一個小餐桌一個小產品,最後帶動了一個產業鏈,在福州邊上的小村鎮做成了一個大的產業鏈,所有的超市各種店裡都有這個食材。

還有笨菠菜,一開始為了記憶中奶奶下的掛麵的味道,我與農戶磨合三年,目前已成為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助力農業產業發展,幫助農戶創收增收。

還有筍,我們中國的冷鏈其實已經非常強大了,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夏天吃不到鮮筍呢?為什麼夏天和秋天這兩個季節都是吃的那種乾的、腌制的筍呢?三年,我終於可以說出這樣的話,在巴奴你365天都可以吃鮮筍。

買花椒和辣椒,我的標準很簡單,一斤好花椒遠遠要比三斤賴花椒出味好得多。為了一碗芝麻醬,我把供應商的車間搬進了巴奴的中央廚房。100%芝麻醬,100%純香油,不能摻小米,一粒芝麻都不可摻假。

2.服務圍繞產品

我一直說巴奴的服務,都要圍繞產品。

過去討好迎合,現在要基於產品做服務。隨著知識時代來臨,現在精神需求增長,顧客傾向於專業的服務,門店員工要成為產品專家。

服務到底是基於人做服務還是產品服務?以前70後是消費主流的時候,需要基於人做服務;現在90後、00後是消費主流了,全民已經變成專家了,你還在那裡犯傻嗎?他喜歡的是專家,他喜歡的是有原則、有立場、有專業的服務員。所以基於人的服務是向外求的,基於產品的服務是向內求的。

所以,服務人員就是銷售產品,就是講產品故事,我們門店所有員工的定義都是「產品工程師」。

就像現在到蘋果專賣店沒有人提醒你買單,但如果你問手機怎麼玩,他能陪你到底。因為他們的考核定義都是以體驗工程師來考評的:你是否讓顧客真正的了解我們家產品的功能和體驗。Lululemon定義的產品教育家。巴奴定義的是毛肚火鍋專家。

3.環境支撐產品

環境和產品的關係,巴奴是這麼定義的:環境就是舞台,這個舞台是為了呈現產品。

所以,牛肉要不要放那?要不要把它晾起來?要不要放在重要位置?這些東西不需要糾結。它就是產品,為產品構建舞台,突出產品。

我認為,凡是有生命力的店,你去看它的環境,一定不會壓制它的產品。大家可以去衡量自己的店,把環境和服務全拿掉,看看你產品有沒有問題,你賣的價格是什麼樣的。

並且,巴奴店面的設計也在不斷疊代,店面設計從3.0到7.0都是一個味,一個調。它永遠是堅持產品主義的火鍋店,永遠是為顧客做高質量火鍋的火鍋店。

4.打造第三代供應鏈

你堅持了這樣一個火鍋標準,服務是為了產品,環境是支撐產品的,而供應鏈更為重要——供應鏈是生產產品的地方,如果供應鏈不符合價值的創造,那供應鏈就沒有任何用。

所以,巴奴一直在打造第三代供應鏈——能冷鮮不冷凍,能天然不添加,能當天不隔夜。

第一代供應鏈是西方式的,在理念上是標準化的、在方法上是工業化的。什麼是工業化?添加劑加冷凍。所以,西方所有供應鏈的品牌都是7天一配,10天一配,一個月一配。

後來有了第二代供應鏈,大家開始做中央廚房,理念依然是標準化思維,做料包,加添加劑、冷凍的方式還是有,但是它的保質期相對好點。

第三代供應鏈是什麼呢?它的理念發生了改變,不再是為了標準化而標準化,而是要為極致的美味服務。因為中國人吃飯的標準是媽媽培養的,媽媽每天就是現買現做,這就是中國人的需求。

所以,打造第三代供應鏈,為顧客創造極致美味,變成了巴奴供應鏈的使命。

5.做難而正確的事

做難而正確的事」,這是貝殼創始人留下的一句偉大的話。所有創業的人都應該記住這句話:因為所有做過的難,終將成為品牌壁壘。

不要怕,我們不就是為難而來嗎?創業有容易嗎?如果為了容易,那為什麼要選擇創業呢?

創業核心在「創」,不「創」怎麼叫創業?

所以不斷地創造,不斷地克服困難,你就創造了你的品牌壁壘,這就是我們的理想。

我們希望我們的品牌成為一個排他性的品牌,希望我們的品牌有召喚力,希望我們的品牌也像美國的品牌一樣走入全世界。

五、產品主義的未來

我認為,產品主義有四層意義:

第一層:品質,創造健康美味而又極致

做餐飲,要保持一顆向善的心,這是基本門檻。

第二層:戰略,創造顧客心中獨特的第一或唯一

不管怎麼去投入產品,怎麼去構建品質,最終要構建顧客心中的第一。

第三層:信念,創造團隊堅定不移的事業追求

不再搖擺,理念通透,不管誰跑偏,駕駛艙的那個人永遠穩穩噹噹。

第四層:情懷,創造城市名片,成為顧客心靈歸屬

巴奴在鄭州有一段時期真的做到過,到今天依然有這種力量,鄭州早上要喝胡辣湯,中午要吃碗燴麵,晚上要吃個毛肚火鍋。就像到北京要吃個烤鴨,到西安要吃碗羊肉泡饃,這就是因為一個產品構建了一個城市的文化,變成了人們心中的一種歸屬感。

巴奴的未來,會以「產品主義」為陽,以「自然的美味」為陰,在餐飲行業,為顧客創造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

巴奴一直在創造極致的美味,高品質的火鍋,一直在產品主義這條道路上持續。難道這就是品牌的全部嗎?

後來我意識到不對,為什麼90後看到巴奴並不像過去那些人那麼認可?那麼有感覺?我認為可能是我們丟了什麼東西,90後已經成為了消費的主宰,但他們不是物質的消費了,而是精神層面的消費。

沒有物質的基礎,連情感的資格都沒有,但如果你服務的不好,沒有情感的基礎就沒有精神支柱。

所以,我就想巴奴這個品牌未來應該成為引領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因為人一定會從物質走向精神,餐飲業未來必將隨著中國人的內在自信和文化自信,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巴奴一直在創造天然、健康、營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所說的本色本味。巴奴做的一直不是一個刺激的火鍋,巴奴做的是一種自然的火鍋,是火鍋性質的一種飯。我們希望顧客去巴奴吃火鍋時,就會想到那些自然的材料,享受自然的生活方式。

最後,把王陽明這句話送給大家:

「先於天時而天不違背人意,興人事而得天相合,即為什麼『天助我也』,天就是良知。後於天而尊奉天時,即順天意,知曉何為正確。按天理奉行之,良知就是天。」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89845fa345865b4049cdcd00668a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