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安:黑天鵝事件不斷發生,三大趨勢不變

2024-05-07     筆記俠

原標題:楊國安:黑天鵝事件不斷發生,三大趨勢不變

《更新書堂》·第449篇

內容來源|本文為中信出版集團書籍

《數實融合》楊國安著

責編| 金木研

第8246篇深度好文:5902 字 | 15分鐘閱讀

世界的面目越來越模糊,波動性越來越大,能影響到企業的「黑天鵝」層出不窮,以至於一些學者認為VUCA已經不能精準形容大家的感受了。有學者在2016年提出了一個新名詞來概括時代的特徵,叫BANI,即脆弱性(brittle)、焦慮感(anxious)、非線性(nonlinear)和不可知(incomprehensible)。

脆弱性,就是穩定運作的政治、經濟、金融、衛生等系統變得很脆弱。焦慮感,指大家感覺不確定,更加不可控,更加焦慮不安。

非線性,指很多挑戰慢慢到了一個臨界點,突然引爆出很多「黑天鵝」。不可知,指太多的因素、太多的力量交集,變得難以理喻。

穿越變量無數的周期,楊國安在新書《數實融合》中從三個時代特徵出發,提出了對於數字化變革的三大趨勢:

1.不確定世界的確定性,科技進步不會停滯;

2.多技術爆發、融合,數字科技趨近成熟;

3.政策支持的方向:數實融合。

一、一定會發生的確定性

科技驅動產業升級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生成式人工智慧已經具備了創造力。

人們現在只需要支付少許費用,即可獲得一個生活或工作上的私人AI助理。與此前的AI更多是一個線下的、單一場景的提效工具相比,現在的私人AI助理可以提供各種創意,從寫文案到寫代碼到答疑,一應俱全,它會自行聯網去搜索、整理答案。

包括但不限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前沿數字科技正在與更多實體產業融合,我們的生產、生活迸發出了許多新的曙光。

未來汽車正在走進現實。現在購買一輛智能電動車,人們在進行剎車、偏離車道、跟車巡航、泊車等操作時,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已經可以為人們提供高效的決策支援,讓人們不那麼累、不那麼緊張。泊車操作不太熟也沒關係,系統有過幾次經驗後,人們可以站在旁邊看它自動停好。

未來電力正在走進現實。能源已經不再是教科書上那麼傳統的樣子,光伏、風電等可持續的分布式能源已經成為能源供應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在前沿數字科技的助力下,人們不再只是純粹的電力消費者,也可以是生產者。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家的陽光和風力發出來的電,不僅可以自用,也可以出售給電網或附近的企業。

未來家居正在走進現實。家居行業已經實現了「所想即所見」,即消費者心中所想可以完全變成效果圖。

一些先行者在打通設計與製造兩個不同的產業鏈環節,用數位技術加持工業化流程,如此一來,裝修時超預算的成本、施工噪聲等問題會消失不見,出現在家裡的會是可快速組裝的、尺寸精準的預製家具。人們看到的裝修完成品,就是當初效果圖呈現的那樣。

未來農業正在走進現實。從無人機到物聯網,AI支撐的高效工具可以確保國人的糧食安全。如今,每兩三件棉織品衣物或每一兩粒大米中,就有一件或一粒曾被無人機作業過。

兩個完全沒有種地或農場管理經驗的年輕人,在各種智慧農業設備的支持下,可以管理3000畝棉田並實現盈利。而且純粹的技術挑戰並不算大,只用把城市裡已有的高技術產品改造成適合農業場景的設備即可。一旦種地由機器人完成,糧食自由的世界就將出現。

未來終端正在走進現實。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和普及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催生、革新了大量產業。

現在,與人類身體的貼合度更高的下一代智能終端已經出現了,無論是AR眼鏡還是VR(虛擬現實)頭戴式設備,都會帶來嶄新的、極致的沉浸式體驗。

人們會看到一個虛擬與現實高度融合的世界,人們與它交互不再靠鍵盤、滑鼠或觸摸屏了,而是靠更符合人體習慣的手勢、眼動、語音等。未來可能會出現一個目前還不存在的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一道構成人類的生命空間,甚至讓人的意識與記憶在數字世界中實現永生。

人們總能從科技進步中看到不同產業創新突破的方向。

整個世界的運轉邏輯在近些年發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並且以美國挑起貿易爭端、俄烏衝突、新冠疫情、房企爆雷等尖銳的方式爆發了出來。

面對種種殺傷力驚人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企業的經營狀態不再穩定,企業家內心的焦慮和迷茫與日俱增。

於是,很多企業家試圖去關注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然後針對這些變化去籌劃自己的策略以消解其中的不利影響。這麼做並沒有錯。但若在此間沉溺太久,從投入產出比來看並不划算,因為有太多事情超出了人們的可控範圍。

這時候企業應該做的,是尋找確定性,在那些一定會發生的確定性中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空間。

從微觀上看,不管世界怎麼變,客戶永遠想要更便宜的商品、更快的送貨速度、更好的用戶體驗、更豐富的供給。

要實現這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科技的進步。如今新一代的數實科技已經相對成熟了,數字孿生、XR、AI、算力、機器人等已經不再是實驗室里的黑科技。

比如,很大程度上由GPU(圖形處理器)提供的算力並不存在核心技術門檻,只是產能不足、供不應求而已。數實科技接近或達到了產品化的階段,正在與行業技術做更緊密的融合,融合的曙光非常多。

從宏觀上看,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中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增長正在實現由要素投入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的跨越。中國政府認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從早期的進行技術模仿和改良,進階為有實力去探索前沿科技和基礎科學,並在部分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並駕齊驅。

國家一方面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重組科技部,組建了中央科技委員會;另一方面也意識到了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不僅僅是成果應用的主體,還應從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主體作用。

這就是確定性。如果人們打算帶領企業突破內外局限,穿越長短周期,科技會是人們最有力的抓手。

、加速變化的世界

20世紀90年代後,商業世界很喜歡用VUCA來描述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VUCA在數位技術最先落地的網際網路行業體現得尤其明顯。

1995年8月,網景(Netscape)的股價在IPO(首次公開募股)首日大漲,引爆了聲勢浩大的web1.0浪潮。2005年,美國的新聞集團以5.8億美元收購MySpace,推動web2.0浪潮波及全球。

兩波浪潮相距不過10年,之後網際網路世界的變化速度進一步加快。2013年前後,臉書(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阿里巴巴以超40億美元收購UC優視,以及微信的爆炸性崛起成為移動網際網路在C端(消費者端)引爆的標誌。

不過5年時間,產業網際網路的浪潮又席捲全球。2018年左右,微軟、谷歌開始大力發展雲業務,阿里雲的「飛天雲作業系統核心技術及產業化」獲得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設立15年以來的第一個特等獎,騰訊則決心「立足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並專門成立了統籌產業網際網路業務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之後不到3年,產業網際網路進入深水區,但全球90%的IT(信息技術)支出仍在本地時,商業世界再次出現新浪潮。

以VR/AR、數字孿生、獨立經濟系統、低延時等為特徵,以Facebook更名為Meta為高潮的「元宇宙」,在2021年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

在同一年攪動了全球網際網路世界的還有以「用戶擁有價值」為理念的下一代網際網路web3.0,它包含了確權、分布式、去中心、crypto(加密)、NFT(非同質化通證)等元素。

在元宇宙和web3.0有些偃旗息鼓的2022年底,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將生成式人工智慧推到了世人面前。人們驚訝地發現,不是只有人類才能進行內容生成,AI不是只能做智能推薦,AI也能創作相當優質的內容。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說:「我們最開始以為這是網際網路十年不遇的機會,但是越想越覺得這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

人們以為產業浪潮10年一大變已經很快了,但變化的周期竟然縮減為了5年,又縮減為3年甚至1年。這還僅僅是指產業界巨擘和創業者紛紛下場投資,唯恐落後於人的全球級浪潮。那些投入力度相對小一些,參與者相對少一點,影響力沒有廣泛出圈的行業級風口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技術疊代導致的行業發展周期縮短,只是過去這幾年中國企業家面對的高度不確定性的來源之一,外部環境的驟變也遠遠超出了企業家的控制範圍。

中美關係出現變化,美國從對華加征關稅發展到對高科技領域進行出口管控、投資管控。大家想不到俄烏衝突會如此劇烈且至今仍未結束。大家也想不到國內的經濟監管政策直到2023年才進入了常態化階段。這就是時代的脆弱性和不可知性。

在分析了當今世界的重要特徵後,楊國安從提出了對於數字化變革的三大趨勢,並給出了相應的應對建議。

三、黑天鵝事件不斷發生,

三大趨勢不變

趨勢一:不確定世界的確定性,科技進步不會停滯

身處變量層出不窮、變化周期越來越短的世界,對不確定、不穩定、非線性、模稜兩可、複雜的現狀感到焦慮、難以理解、脆弱,實屬正常。

那麼企業家該如何應對呢?

最好的方法是用長期的確定性來倒推短期的不確定性。

假如看準未來三五年的長期趨勢(如科技自立自強、人口老齡化、碳中和、鄉村振興等),再去倒推公司經營的話,方向不會走偏太多。

長期趨勢中一個很重要的、對絕大部分企業家而言必須面對的趨勢就是科技進步不會停滯。無論人們印象中的現代世界多麼變幻莫測,事實上科技進步一直在發生,一直在推動人類邁向更好的生活。

在漫長歷史中的很長一段時間,人類畢生從事的是體力勞動和操持家務,夜幕降臨時只能點燃蠟燭,半夜睡醒得去戶外如廁。隨著能源、交通、通信、冶金、化工、建築、材料、生物等領域都出現了重大創新並且相互促進,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發生了全面性的變化。

人類有了電、煤氣、電話、自來水、下水道、高樓大廈、汽車、飛機,生活便利程度大增,同時還有了大量提供新奇娛樂方式的設備,比如留聲機、收音機和電影放映機。

以半導體和軟體為核心底座的數位技術,向各行各業不斷賦能,影響力在70多年間越來越深,覆蓋範圍越來越廣。前文提及的近30年網際網路行業的諸多全球性浪潮,也是其中的註腳,每一股浪潮背後的核心推動力也都來自技術的進步。

網景瀏覽器的背後有Java程式語言,諸如社交網絡、博客、維基百科這樣的產品形態仰賴於XML、AJAX、RSS、Wiki、P2P、IM等技術的成熟。

雲業務依靠分布式計算、載荷、存儲、虛擬化等技術。元宇宙仰賴於顯示、追蹤、交互等技術的進步,web3.0重度依賴區塊鏈的成熟。ChatGPT則體現了大型語言模型與強化學習等技術的出色結合。

各類半導體晶片、電腦、網際網路、算法、軟體等技術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往往可以刷新用戶和客戶的體驗,重塑生活與生產方式。如今人類的社交、被尊重、自我實現等精神層面的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人類展示自我個性的深度和廣度亘古未見。

這一波波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對企業家、企業而言意味著洗牌。能跟上趨勢的大量新生優秀企業有機會成長為新時代的巨頭。

比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微軟、英特爾,PC(個人計算機)網際網路時代的谷歌、亞馬遜、Meta、騰訊和阿里巴巴,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美團、滴滴、優步、位元組跳動,最近這幾年的特斯拉、OpenAI等。

那些跟不上趨勢的企業只能成為時代更迭的背景板。

趨勢二:多技術爆發、融合,數字科技趨近成熟

從科技層面來講,數實融合的諸多技術已經成熟了。它們已經走過了論文、實驗室等階段,逼近了產品化、商業化的臨界點。

比如數字科技領域裡可信協議的初步落地。

自2009年中本聰上線比特幣後,以商用密碼算法為核心,結合了分布式網絡通信及存儲的綜合應用技術區塊鏈登上了歷史舞台。

隨後,智能合約、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token)等技術產品的出現,讓開發者可以便捷地在區塊鏈平台上開發出各行各業的區塊鏈應用,並確保數據權益的歸屬和可交易。

區塊鏈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性又被推廣至遊戲、內容出版、供應鏈溯源、司法、金融等各行各業,催生了2021年的web3.0浪潮。

比如實體產業半導體製造里的技術疊代。

為了追求更高的性能與更小的功耗,CPU(中央處理器)、GPU的製程工藝越來越小,當逼近當前技術的極限時,人類總能讓新一代技術實現落地量產。當應用了幾十年的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逼近自己20nm(納米)的物理極限時,它已經控制不好電流,漏電率的升高令業界無法容忍。

這時,1998年發明的FinFE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派上了用場,英特爾在2011年推出了商業化的FinFET工藝技術,其他代工大廠也迅速跟進。

當FinFET逼近自己7nm的物理極限時,1990年提出概念的GAAFET(全柵極場效應電晶體)將帶領電晶體進入5nm及以下的領域,並且已經被三星在2022年實現了3nm的量產。

科技突破其實很少體現為單一技術的突破,而是多個關鍵技術如算力、算法、協議、交互等技術在相近的時間點同時爆發,這樣才能對產業升級形成足夠大的撬動力。

趨勢三:政策支持的方向:數實融合

科技成熟了,如何在不同產業應用,帶來新的變化?換言之,如何選擇技術應用的方向?這就涉及關於未來的另外一個確定性——中國企業家除了錨定科技進步的趨勢,還要看政府規劃的指引。

企業家在政府支持的主要方向尋找創新突破、解決痛點,是更高效的順勢而為。如今政府給出的指引十分明確,即推動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各類資源要素互聯互通、快速流動,打通堵點卡點,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

重點是要用AI、算力、機器人、數字孿生等數字科技來為實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內生動力。「動力」,並不僅僅是指完成數字化轉型。

在這裡,需要界定一下「數字化轉型」與「數實融合」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

「數字化轉型」在產業、企業中的落地更多體現為通過成熟數位技術把業務「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以打通數據孤島和挖掘數據價值,幫助企業在內部實現降本增效,它更偏向現有科技的應用。

「數實融合」則更多偏向未來科技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和模式創新,在不確定性更強的世界裡,用更加前沿的數字科技給用戶和客戶帶來完全不同的使用體驗,給企業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乃至於重塑整個產業鏈的形態。

中國政府也不希望數字經濟起到的作用僅僅是降本增效。工信部將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目的之一,明確為「推動製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以『鼎新』帶動『革故』,以增量帶動存量,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3a66deddbf422e5c4b3cb54881b99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