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1.2億,門店全線盈利,10多個咖啡品牌正從這裡走向全國

2022-07-25     咖門

原標題:年銷1.2億,門店全線盈利,10多個咖啡品牌正從這裡走向全國

關注云南咖啡好幾年,今年好消息格外多。

只用雲南豆的四葉咖,全線門店盈利,本土的中啡一年賣出1.2個億,誕生於雲南的花田萃,獲得千萬級融資,供應鏈也紛紛開始孵化C端品牌。

市場的教育,政府的扶持,讓越來越多的品牌從雲南走紅全國。

雲南咖啡品牌集中爆發年來了?雲南有希望成為中國咖啡最大的孵化地嗎?

雲南品牌集中爆發

有的銷售過億,有的全線盈利

雲南豆,正在成為很多品牌的差異化方向。

「只用雲南豆,喝出花果香」,去年打出這句slogan的四葉咖,如今線下門店已經全線盈利,其創始人李俊偉分享,「目前的在營業門店,店均月營業額18萬。」

今年5月份,四葉咖一周年慶典時,開展的「種草營銷」,在全網實現數千萬的曝光,成功破圈。

成立於普洱,以「有茶香的中式風味咖啡」為定位的花田萃,今年4月份剛剛上線電商渠道,就獲得了千萬級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花田萃通過雲南的茶葉、玫瑰花、牛乳等特色食材,採用「西式中做」的方法,將咖啡變為更符合國人口味的中式飲品,成功打造出了厚乳拿鐵、大紅袍茶拿鐵和重瓣玫瑰拿鐵三個暢銷款,目前上線2個月,月銷量超200萬。

融入中國元素的花田萃

同樣在零售領域,還有一個品牌業績也格外亮眼。今年2季度,天貓速溶咖啡/咖啡豆/粉銷售top10榜單中,擠進了一個來自雲南的新面孔:SINLOY辛鹿咖啡。

SINLOY辛鹿咖啡,來自雲南保山,是在雲南深耕多年的「保山中咖」,孵化出的新銳咖啡品牌。

而在雲南更大的咖啡產區普洱,位於這裡的中啡咖啡,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電商銷售額就已經突破了1.2億。

伴隨著中國咖啡的全面崛起,作為國內種植面積最大的咖啡產區,雲南似乎正在成為一個咖啡品牌孵化器,正在從4個方向集中誕生品牌

從C端品牌到供應端

雲南正從4個方向全面崛起

1、「主打雲南豆」的現磨咖啡品牌,已開始擴張

在店裡上一支雲南,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中國味道」的探索了。

不少誕生於雲南本土,以雲南豆為主要原料的咖啡品牌,開始了連鎖化擴張。

Fitbean咖啡,是2020年創始於雲南德宏的連鎖品牌,目前已經在德宏開出7家門店(5家在營業,2家裝修中),因為身處咖啡產地,該品牌已經打通了從莊園、處理、烘焙等全鏈條,把門店開到了德宏機場,成為了德宏代表性咖啡品牌。

Fitbean咖啡創始人李紹權告訴我,咖啡店已經測試了街邊、社區、商場各種模式,面積從10平左右的極致小店,到200平的旗艦店都有,各種業態和各種店型,都能實現盈利。

比Fitbean咖啡成立晚的四葉咖,則已經在昆明開出了14家門店(12家在營業,2家在裝修),誕生於原產地,打出的「只用雲南豆」定位,成為了四葉咖重要的差異化優勢。

而在全國各地,「只做雲南豆」的品牌越來越多,比如開在上海的Dehome coffee,又如傳聞已經拿到天使輪融資的南京雲中咖啡。

2、只用雲南豆的零售咖啡,也集中湧現

除了線下的門店火爆,在線上,也有一波雲南品牌開始嶄露頭角。

如今在某寶搜索「雲南咖啡」,跳出來的已經不僅僅是大品牌的單品了,第一屏已經出現了雲南本土品牌。

比如中啡旗艦店,粉絲數量23.9萬,選用雲南高海拔地區的豆子,店內排名前二的意式冰滴和雲南小粒,月銷量都達到了1萬+。

SINLOY辛鹿咖啡,旗艦店內1kg的雲南拼配咖啡豆,月銷量已經超過了4萬+。

還有更為創新的本土品牌花田萃,把咖啡、茶葉、雲南特色花果的凍乾粉,與牛乳凍乾粉混合,消費者沖泡後,再使用花田萃贈送的牛奶打泡機,在家就能輕鬆做出一杯口感綿密的拿鐵咖啡。

花田萃厚乳拿鐵

在抖音上,搜索雲南咖啡,會看到一個叫做「肆只貓」的品牌,主打雲南原產地咖啡,價格極其親民,粉絲數量近百萬,最火的一個套餐,售價59.9元,已經賣出67.1萬份,9萬多條評價里,口感認可度相當高。

3、供應鏈直面C端,孵化品牌

在電商平台上,還有一些知名度和銷量還處於起步階段的品牌也值得關注——他們來自供應端的直接孵化。

比如某寶上的Torch炬點旗艦店,則是來自於普洱的炬點咖啡實驗室,早期以咖啡培訓和生豆貿易為主,這兩年在引進先進的處理、烘焙設備後,邊做做B端貿易,邊孵化出了C端品牌。

又如雲南的老牌企業愛伲咖啡,據公開採訪資料顯示,2012年之前,愛伲只是原料供應商,將咖啡豆按期貨價賣給星巴克和其他歐美客戶。2012年開始引進設備打造全產業鏈,把咖啡產業向深加工發展。

目前愛伲不僅在普洱有自己的線下咖啡店,通過電商改革,與杭州電商公司合作,2020年,愛伲莊園線上銷售額翻了一番,2021年翻了三番。

愛伲莊園凍干咖啡

在德宏,還有一家主要走線下渠道的芸茶屋咖啡,Fitbean咖啡同屬一個公司,也是供應端企業孵化的,目前在線下開出3家零售專賣店,店內30多個SKU,打出了「游美麗邊陲,喝芸茶屋咖啡」的口號,以伴手禮的形式,在景區、社區開店。

4、連結咖農的公益組織,也有了品牌號召力

雲南精品咖啡社群(YSCC),致力通過教育和可持續發展,幫助雲南咖啡提升品質,走出「商業咖啡」的困境,成為消費地與產地之間溝通的橋樑。

「在過去一年,在雲南精品咖啡社群的連結下,達成交易的咖啡豆有2000多噸,其中精品及高級商業咖啡豆的占比達到了40%(以前不足10%),幫助咖農增收10~15%不等。」 YSCC創始人陳單奇透露。

而在過去兩年,每年陳單奇開展雲南咖啡的公路旅行,行程約2萬公里,帶著雲南各個產區具有代表的100多款豆子,足跡遍布國內20多個城市,藉助當地精品咖啡品牌,向業者和消費者分享雲南的故事,讓大家共同關注云南咖啡。

YSCC城市杯測分享會

一方面幫助咖農提升種植和處理技術,另一頭連結B端咖啡館和消費者,幫助雲南咖啡建立市場認知,促成銷售,YSCC雖然是一個公益組織,但在行業有了品牌的號召力。

昔日的「雀巢平替」

如何走上品牌化之路?

關注云南咖啡這麼久,看到這些本土品牌的出現,我的感受正如網友所說:「雲南咖啡出息了。

過去在國際市場,由於粗放的加工處理方式和不穩定的品控,雲南咖啡豆僅僅作為商業豆被國際咖啡巨頭以低廉價格大批量收購,咖農生活苦不堪言。

在品牌端,也多是一些「低端速溶」,價格幾毛錢一包,被稱為「雀巢平替」。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走上品牌化之路的雲南咖啡,已經積累了3大優勢:

1、生產端和消費端無縫銜接

「生產和消費在同一個國家,是雲南咖啡的一個重要優勢。」 炬點咖啡實驗室創始人馬丁告訴我。

馬丁分享,在雲南咖啡的產季,會有很多咖啡品牌的採購團隊深入莊園,對不同處理方法的豆子進行杯測,現場提出建議,在接下來的大批量處理中,豆子的品質就會更符合市場需求。

炬點咖啡雲南實驗室

而在埃塞,生豆幾個月漂洋過海到了國內,經過烘焙杯測反饋意見到莊園後,往往產季已經過去,只能等下一個產季改良。

咖農們也能隨時到上海、成都的街頭去探店,了解什麼樣的咖啡消費者更喜歡,從而在種植、採摘、處理上會逐步疊代,讓豆子越來越好。

相反,如果消費國和生產國相距甚遠,這中間就會阻礙重重,很難實現。

2、巨頭入場,帶動效應明顯

從去年開始,「上一支雲南」,已經成了各大咖啡品牌的競賽。

今年,這場雲南豆軍備競賽持續升級,雲南單品豆成了新潮流。

今年,開店超過7000家的瑞幸,在其小黑杯系列中,上了一款普洱的SOE咖啡,通過短視頻營銷,普洱咖啡成了雲南咖啡的一個代表。

有咖啡界蘋果之稱的藍瓶咖啡,一向對咖啡的各個環節嚴苛到極點,今年3月份,藍瓶咖啡首度推出雲南單產地咖啡,採用雙重厭氧發酵工藝,呈現花香與果香的明亮口感,這也是藍瓶咖啡首次從中國採購精品咖啡生豆。

藍瓶咖啡上新的雲南單產地咖啡豆

大品牌的入場,不僅帶動消費認知提升,更為雲南咖啡的品質持續背書,也倒逼了咖農改進技術,加速精品化轉型。

3、一代年輕人的情懷加持

雲南的第三個優勢,在國家崛起的大背景下,年輕人集中湧現的民族自信心和家國情懷。

如果說3年前,「上一支雲南豆」是咖啡館主們的情懷,那麼如今,到咖啡館喝一杯自己國家產的咖啡,則是年輕人的潮流。

各大品牌競相上雲南咖啡,也是洞察到了這樣的消費心理。

如何讓雲南咖啡走向更大的舞台,是眾多咖啡人不斷探索的話題。

從各大品牌上雲南拼配,到上單品豆,從國內品牌到國際品牌,雲南咖啡一步步破圈的背後,是「中國咖啡潮」的崛起。

今年,如雨後春筍般誕生的雲南本土品牌,讓我們看到,這片廣闊的咖啡市場,終究要誕生自己的咖啡品牌,建立本土「咖啡自信」,才能給世界寄出真正的雲南名片,培育屬於中國人的咖啡味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66110cf3543daea3570178e3975c2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