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創始人:下一個10年,中國茶一定是過萬億的行業

2023-12-11     咖門

原標題:小罐茶創始人:下一個10年,中國茶一定是過萬億的行業

中國茶的未來,將走向哪裡?

在剛剛落幕的咖門2024萬有飲力年度大會上,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再次延展了其經典的「三杯茶」理論,分享了小罐茶的創新與實踐,啟發從業者思考。

以下是演講實錄整理(有刪節)。

中國人咖啡因的攝取

主要還是靠「茶」

3年前參加咖門萬有飲力大會時,我覺得這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創業的門類,大家都在講產品創新、加盟、連鎖、效率、融資,走在奮勇拼搏的大路上。

而今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這個行業、這個品類的變化,以及各位創業者的思考和計劃。

作為一個老創業者,我在傳統茶行業里縱然已經十年,依舊仍是一名新人。今天將繼續3年前的話題——展望三杯茶。

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飲料是什麼?是水。地球上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離不開它。

與水最高頻的伴侶是什麼?是茶和咖啡。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原物料,可以替它們成為水的最佳伴侶。

在當下,茶的表現形式有兩種。

一種是水+茶,直接沖泡,這是最基本、最傳統的呈現方式;還有一種是水+茶+X,X是糖,X是奶,X是鮮果,X是各種可能性。

在水+茶+X的邏輯中,對於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場景,X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呈現出了不同的解決方式。

我專門查了統計數據,全球主要國家的人年均咖啡消費量:中國12杯、日本200杯、美國380杯。所以,很多人看好咖啡的前景。

但我的判斷,很可能與之有較大偏差——中國人的咖啡因攝取主要靠茶。

中國目前的茶產業產能大概超300萬噸,減去出口量,除以14億人口,中國人每人每年消費3.5斤茶,這個茶可能包含了原葉茶、茶飲料,以及奶茶。如果按照2克茶一次沖泡250毫升算下來,每人每年880杯,遠超過美國380杯(咖啡)。

咖啡在年輕人中普及度或許更高,但對整個中國來說,茶是遙遙領先的第一,中國人每天咖啡因的攝取,靠的是那一片葉子,而不是那一顆豆子。

新茶飲讓年輕人

提前喝上了第一杯中國茶

回到「人生三杯茶」,這是3年前在萬有飲力大會的主題。

  • 第一杯是奶茶,從小學生走出校門口的那一杯奶茶就開始了,奶茶是很多中國人的第一杯茶;
  • 第二杯是茶飲料,經過三年疫情,十年前被評為中國十大最難喝的飲料之一的「東方樹葉」爆發了,他們在這個賽道里堅守了十幾年。今天2.0茶飲料版本是沒有額外添加、純物理浸泡,很多喝茶的人也能夠接受;
  • 第三杯是原葉茶,有時間、有空間、有興趣,慢慢地去品味。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去做奶茶、做茶飲料?因為這是一個行業、三個「行當」,或許都是一片葉子,但實際上千差萬別。

從消費人群上看:

初中生、高中生、新職場人,是奶茶最主要的消費群體;茶飲料可以從20多歲,一直喝到40歲;而中國人喝原葉茶的年齡,基本從35歲開始。

從生意邏輯上看:

新茶飲更像餐飲業,是快餐的邏輯;茶飲料,是徹底的快消品;原葉茶,則是慢消品。一個茶餅可以喝三個月;從產區買十斤茶葉放進冰櫃里,一年的口糧都有了。

這三杯茶,消費年齡從大到小,使用場景從固定到移動,品飲的方式從慢到快,消費的頻度從低到高,設計風格從傳統到時尚。

我們雖然都在做茶,但是處在三條不同的賽道上,對核心能力的要求截然不同。

所以我有敬畏之心。做一杯奶茶很容易,做一瓶飲料也很容易,但做成品牌很難,在中國做5000、10000家店,在下一個十年的競爭中不被淘汰,非常具有挑戰。

感謝新茶飲,讓中國年輕人提前喝上了第一杯中國茶。

我當年有一個擔心,這一代年輕人會不會被咖啡裹挾走?很高興在過去的12年中,我目睹了中國新茶飲的崛起,成為捍衛中國茶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新茶飲創新的能力,遠遠超過了咖啡。

茶,是中國人飲品的終點站

那麼,中國茶的規模模型最終會是什麼樣的?

第一是解決方案化的產品,比如茶飲料,規模是最大的。不受時間、空間、專業等方面限制,這是終極解決方案;

第二是半解決方案型產品,比如袋泡茶、燜泡茶,極大降低了專業門檻;

第三是原葉茶。原葉茶的市場規模一定是小的,效率也是最低的。

茶的文化模型與規模模型相反。伴隨文化屬性不斷增強,儀式感也越來越強。

我常年浸泡在傳統原葉茶這個品類當中,很多「老茶人」說奶茶不是茶,東方樹葉不是茶,這是一個狹義的中國茶的概念;廣義的中國茶一定是奶茶+茶飲料+原葉茶。

中國茶需要改變,需要適應這個時代,需要適應新的人群和場景。

但是它的文化模型也決定了,所有人都覺得原葉茶才是茶,才是地道的中國茶,這才是中國的茶文化。

我們可以判斷,茶是中國人飲品的終點站。下一個10年,中國茶一定是過萬億的行業。

本質上,我們做的是水生意,年輕人的、更好喝的、更健康的水的生意。怎麼去創新,去滿足更多細分人群的需求,茶仍然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新茶飲強調的是消費文化,傳統的茶強調的是產地技藝傳承。沒有傳統茶的文化支撐,奶茶將走向哪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群年齡的增長,奶茶會向茶靠近,「三杯茶」之間相互支撐、相得益彰。

從農產品到消費品

迎接中國茶的萬億時代

最後分享小罐茶的思考。

我們2018年正式確立了「全產業鏈+大研發」的發展戰略,到現在形成了「8+1」(格局),即8個核心茶產區初制工廠加上1個黃山的中央工廠。對大量茶品類生產方式進行工業化、智能化升級,實現了高標準、大規模的茶葉生產,有效減少了人工生產的失誤頻率,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的標準化水平。

茶葉的標準化問題是不是問題?不是問題。

只要有需求,只要給出合理的價值,讓農民賺到錢,讓工廠賺到錢,就可以得到標準化的產品,需求一定會推動整個供應鏈持續增長。

農殘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有辦法。

我們通過恢復茶園生態、肥力培育等等多種途徑,並藉助科學技術,探索生態有機、低碳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新方法,確保茶葉的高質量生產。越來越高品質的茶葉,越來越標準化的茶葉,越來越安全的茶葉,不管是原葉茶,還是茶飲料、奶茶,都可以享受這個成果。只要茶行業越來越健康,這個問題一定會被解決。

所以,小罐茶黃山工廠開幕是中國茶葉工業化進程的一個里程碑,我們希望中國茶從農產品時代邁向消費品時代。

茶是農產品,是消費品,也是文化產品。這三重屬性無法割裂,不同品牌要將三重屬性的比例,調整到一個最合理的位置。

所以,小罐茶繼續專注原葉茶市場,在消費品屬性的基礎上,把農產品、文化產品屬性平衡好。在「小罐」之外,上市小罐茶園,推出年跡,嘗試泡茶機……我們希望開啟中國茶葉的沖泡革命,去pk茶藝師,讓一杯地道的工夫茶通過機器一鍵實現。

我們的願景是致力於成為一家卓越的茶類消費品公司。

國盛茶興,是歷史的規律。

讓我們三杯茶共同努力,一起迎接中國茶的萬億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db344d7c035b28a31805eff85b1959a.html